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2.0的规划,网络环境不单单是生活的改变,也是教育的变革,学生在掌握传统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必须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的关键也在于学生能否有效地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变革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承的教学方式,借鉴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更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网络环境;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5-0066-0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2.0的规划,网络环境不单单是生活的改变,也是教育的变革,学生在掌握传统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必须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而在基于网络的环境中,可以有固定的成员,交流合作,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那么,怎么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的“合作学习”呢?
1.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广泛,是不是所有的教学点都可以通过网络采用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形式呢?不,一般来说,教师可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选择合适的内容设计“合作学习”内容;也可以先让学生在网络上自学,质疑,对学生独立不能完成的内容,改为“合作学习”的内容。这样,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有目的、有重点,避免了盲目从事,流于形式,从而收到最佳效果。
2.科学合理的设计学习任务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具有很多优势,但是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是否能取得成功,有一个首要前提,那就是任务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因此,笔者在组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首先必须充分重视任务的设计。
(1)明确教学目标,使任务具有科学性
“任务驱动”的本意是通过让学生去完成一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任务,从而达到某个教学目标。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网络课堂上学习的便捷与学习方式,循序渐进、合理安排。
例如操作系统中的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这是非常基础也很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内容,使用任何一个软件都要用到文件。但如果因为它基础而干巴巴的讲授,学生就不易理解,更不易掌握。什么是文件?为什么要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学生感到困惑的同时,造成对进一步学习的心理障碍。因此,设计任务时,可以先讓孩子在网络上对文件与文件夹管理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再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将杂乱的文件进行整理归类,孩子就更容易了解。
(2)注重分工的需要,使任务具有合作性
由于是采用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方式,因此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合作学习各成员的分工需要,要让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合作学习全体成员的努力,并能把总任务分解成合作学习内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的分任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合作学习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效率,并促进合作学习成员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3.合理分组,提高效率
在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小组内成员如果没有明确的进行分工,就常常会出现个别学生坐在一旁观看,完全成为一个旁观者,结果这几个人根本得不到训练,常此以往就会慢慢落后。有些较好的学生一般表现得较有信心,有安全感,不大担忧失败,其内部动机得到较好的激发,但学习也容易因责任分散而让其他学生产生依赖他人,坐享其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合理分工,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每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应推荐一名小组长,负责合作学习内分工、督促、协调等工作。同时教师还要时时引导并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明确自己的任务、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承担起自己的这种责任。
4.合理运用网络评价,提高合作成效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鼓舞与激励学生的一种方式。评价的形式多样化,有自评、互评、群评等。首先当每一组学生合作学习完成一项任务时,先对自己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自评,然后上传到班级平台内合作学习成员之间进行互评,并推选出一组优秀的学习共同体,全班进行群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给予补充。最后结合学生的综合评价和老师给优秀和进步的学习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合作学习给个体提供了与他人合作的最好机会,以及学习如何在群体中保持个人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绝好机会,也给个体提供了学习如何利用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优势完成自己任务的机会。尤其是在远程教学中,更能发挥它的优势,实现成员之间的远程合作,使每个成员能够真正从合作学习中得到信任和激励,得到其他成员的帮助和支持,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加适应技术的发展即社会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
[2]侯建飞,金波.有效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网络环境;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5-0066-0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2.0的规划,网络环境不单单是生活的改变,也是教育的变革,学生在掌握传统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必须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而在基于网络的环境中,可以有固定的成员,交流合作,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那么,怎么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的“合作学习”呢?
1.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广泛,是不是所有的教学点都可以通过网络采用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形式呢?不,一般来说,教师可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选择合适的内容设计“合作学习”内容;也可以先让学生在网络上自学,质疑,对学生独立不能完成的内容,改为“合作学习”的内容。这样,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有目的、有重点,避免了盲目从事,流于形式,从而收到最佳效果。
2.科学合理的设计学习任务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具有很多优势,但是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是否能取得成功,有一个首要前提,那就是任务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因此,笔者在组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首先必须充分重视任务的设计。
(1)明确教学目标,使任务具有科学性
“任务驱动”的本意是通过让学生去完成一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任务,从而达到某个教学目标。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网络课堂上学习的便捷与学习方式,循序渐进、合理安排。
例如操作系统中的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这是非常基础也很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内容,使用任何一个软件都要用到文件。但如果因为它基础而干巴巴的讲授,学生就不易理解,更不易掌握。什么是文件?为什么要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学生感到困惑的同时,造成对进一步学习的心理障碍。因此,设计任务时,可以先讓孩子在网络上对文件与文件夹管理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再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将杂乱的文件进行整理归类,孩子就更容易了解。
(2)注重分工的需要,使任务具有合作性
由于是采用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方式,因此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合作学习各成员的分工需要,要让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合作学习全体成员的努力,并能把总任务分解成合作学习内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的分任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合作学习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效率,并促进合作学习成员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3.合理分组,提高效率
在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小组内成员如果没有明确的进行分工,就常常会出现个别学生坐在一旁观看,完全成为一个旁观者,结果这几个人根本得不到训练,常此以往就会慢慢落后。有些较好的学生一般表现得较有信心,有安全感,不大担忧失败,其内部动机得到较好的激发,但学习也容易因责任分散而让其他学生产生依赖他人,坐享其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合理分工,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每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应推荐一名小组长,负责合作学习内分工、督促、协调等工作。同时教师还要时时引导并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明确自己的任务、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承担起自己的这种责任。
4.合理运用网络评价,提高合作成效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鼓舞与激励学生的一种方式。评价的形式多样化,有自评、互评、群评等。首先当每一组学生合作学习完成一项任务时,先对自己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自评,然后上传到班级平台内合作学习成员之间进行互评,并推选出一组优秀的学习共同体,全班进行群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给予补充。最后结合学生的综合评价和老师给优秀和进步的学习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合作学习给个体提供了与他人合作的最好机会,以及学习如何在群体中保持个人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绝好机会,也给个体提供了学习如何利用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优势完成自己任务的机会。尤其是在远程教学中,更能发挥它的优势,实现成员之间的远程合作,使每个成员能够真正从合作学习中得到信任和激励,得到其他成员的帮助和支持,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加适应技术的发展即社会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
[2]侯建飞,金波.有效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