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改作文是一项十分细致、复杂的工作,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所谓“批”就是评论,即教师对习作的整体或局部所出现的情况或存在的问题表示自己的看法,提出明确的论断。把这种看法或论断写下来,就是“批语”。所谓“改”,就是修改,即教师对习作中的某类错误予以订正。一般说,思想认识、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宜于“批”,而对于字、词、句方面则宜于“改”。
批语有“眉批”和“总批”两种。概括地说,“眉批”侧重于解决习作中的局部问题,“总批”侧重于解决习作中的整体问题。只有把“眉批”和“总批”适当的统一起来,才能发挥它们应有的指导作用。
图书正文上端的白边称书眉,在书眉上批注读书心得、批语、订误、校闻和音注都称眉批。眉批主要解决评价文章的局部性问题,对字、词、句、标点或段落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提示、说明、分析、评定,联系实例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指导。运用眉批要注意:(1)肯定突出的优点,可用“生动形象”、“有力”、“好”等简短词语提示,使学生受到鼓舞。(2)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找分析错误的原因,思考怎样才能改好。(3)语言要明确具体切實,有针对性,同时可将这一部分文字用红笔标出,以便学生对照、检查,避免空话套话,使学生手足无措。“眉批”要具体明确、简单明白,让学生一看就懂。假如,在病句旁批上“不通顺”或“不清楚”或“欠清楚”之类的话,就不够具体。如果用一两句简明的话,具体指出不通顺、不清楚在何处,对学生的帮助就会大一些。如有个学生写了这样一个句子:“早上一到校,他就一意孤行的把卫生区打扫的干干净净。”教师把“一意孤行”改成“一心一意”后,还在句子的旁边加了个眉批:“原意是在表扬这个学生的热爱公益活动,而一意孤行,确实是贬义,用在这儿不妥。”这个眉批明确的说明了“一意孤行”的感情色彩和意思,学生看了就会明白这个词是用错了,和为什么用错的道理。
作文语句上的毛病是很复杂的,教师下笔批改前必先“诊断”清楚这是什么毛病,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绝不能光凭自己的一点感觉、印象、不管什么毛病,一概认为是“语法错误”,并只是大体上把句子顺一顺就算了事。通常说的病句的“病”,包括三个方面的错误,即语法错误、逻辑错误和修辞错误。语法所讨论的是怎样把词语组织成语句的习惯规律,它所管理的是通与不通的问题;逻辑所讨论的是思维方法的问题,管的是对与不对的问题;修辞学所讨论的是选择词语、修辞语句的各种原则,它所管的是好与不好的问题,同一句话从它的结构规则落眼是语法的事,从它表达的思维方法来看是逻辑的事,从它表达的效果来看是修辞的事。这三者各有其本身的“职能”彼此间的界限分明。但是,在实际的语言活动中,这三者又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常常互相关联的,因此,一个句子错了,这种错误有时可能是单一的,有时候同时涉及到几个方面。例如学生写作中有这么一句:“原来是白雪皑皑的土地,开始融化了。”“土地”是不会融化的,说土地融化是犯了“事理不通”的错误。事理不通就是逻辑错误的一种表现。再进一步分析“原来是”这两个词在这里是多余的,“土地”这个词也用得不恰当,这又是修辞上的错误。所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句子在逻辑、修辞两个方面都有错误。依照习作者的本意,这句话可以改成“大地上的皑皑白雪,开始融化了”教师改动一句话,有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错误,为什么要这样改,有时候也不一定指出,也可以教学生自己体会。
“总批”指对文章整体上优缺点的评价语言。其方式包括:综合式、提要式、比较式和指令式。要根据写作指导课上所布置的任务,提出的要求和学生的不同情况,统观全局,重点突出;要避免写那些大而无用、浮泛空洞、面面俱到、不痛不痒的批语,也不要在批语中提出过高的要求和不当的批评。例如,有一篇习作学生写的叙事、写人都比较真切、生动,可是教师在批语中还认为学生对人物的“精神世界挖掘得不够深”。这样的批语,就脱离了实际。对一个中学生,不能用文学创作中的要求,去衡量他们的习作。所以,写总批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话要说得切合实际、恰如其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批语的作用。
周玉芹,赵培泉,教师,现居山东胶州。
批语有“眉批”和“总批”两种。概括地说,“眉批”侧重于解决习作中的局部问题,“总批”侧重于解决习作中的整体问题。只有把“眉批”和“总批”适当的统一起来,才能发挥它们应有的指导作用。
图书正文上端的白边称书眉,在书眉上批注读书心得、批语、订误、校闻和音注都称眉批。眉批主要解决评价文章的局部性问题,对字、词、句、标点或段落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提示、说明、分析、评定,联系实例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指导。运用眉批要注意:(1)肯定突出的优点,可用“生动形象”、“有力”、“好”等简短词语提示,使学生受到鼓舞。(2)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找分析错误的原因,思考怎样才能改好。(3)语言要明确具体切實,有针对性,同时可将这一部分文字用红笔标出,以便学生对照、检查,避免空话套话,使学生手足无措。“眉批”要具体明确、简单明白,让学生一看就懂。假如,在病句旁批上“不通顺”或“不清楚”或“欠清楚”之类的话,就不够具体。如果用一两句简明的话,具体指出不通顺、不清楚在何处,对学生的帮助就会大一些。如有个学生写了这样一个句子:“早上一到校,他就一意孤行的把卫生区打扫的干干净净。”教师把“一意孤行”改成“一心一意”后,还在句子的旁边加了个眉批:“原意是在表扬这个学生的热爱公益活动,而一意孤行,确实是贬义,用在这儿不妥。”这个眉批明确的说明了“一意孤行”的感情色彩和意思,学生看了就会明白这个词是用错了,和为什么用错的道理。
作文语句上的毛病是很复杂的,教师下笔批改前必先“诊断”清楚这是什么毛病,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绝不能光凭自己的一点感觉、印象、不管什么毛病,一概认为是“语法错误”,并只是大体上把句子顺一顺就算了事。通常说的病句的“病”,包括三个方面的错误,即语法错误、逻辑错误和修辞错误。语法所讨论的是怎样把词语组织成语句的习惯规律,它所管理的是通与不通的问题;逻辑所讨论的是思维方法的问题,管的是对与不对的问题;修辞学所讨论的是选择词语、修辞语句的各种原则,它所管的是好与不好的问题,同一句话从它的结构规则落眼是语法的事,从它表达的思维方法来看是逻辑的事,从它表达的效果来看是修辞的事。这三者各有其本身的“职能”彼此间的界限分明。但是,在实际的语言活动中,这三者又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常常互相关联的,因此,一个句子错了,这种错误有时可能是单一的,有时候同时涉及到几个方面。例如学生写作中有这么一句:“原来是白雪皑皑的土地,开始融化了。”“土地”是不会融化的,说土地融化是犯了“事理不通”的错误。事理不通就是逻辑错误的一种表现。再进一步分析“原来是”这两个词在这里是多余的,“土地”这个词也用得不恰当,这又是修辞上的错误。所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句子在逻辑、修辞两个方面都有错误。依照习作者的本意,这句话可以改成“大地上的皑皑白雪,开始融化了”教师改动一句话,有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错误,为什么要这样改,有时候也不一定指出,也可以教学生自己体会。
“总批”指对文章整体上优缺点的评价语言。其方式包括:综合式、提要式、比较式和指令式。要根据写作指导课上所布置的任务,提出的要求和学生的不同情况,统观全局,重点突出;要避免写那些大而无用、浮泛空洞、面面俱到、不痛不痒的批语,也不要在批语中提出过高的要求和不当的批评。例如,有一篇习作学生写的叙事、写人都比较真切、生动,可是教师在批语中还认为学生对人物的“精神世界挖掘得不够深”。这样的批语,就脱离了实际。对一个中学生,不能用文学创作中的要求,去衡量他们的习作。所以,写总批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话要说得切合实际、恰如其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批语的作用。
周玉芹,赵培泉,教师,现居山东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