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韩立福博士说过,“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至关重要的环节,更是转差的黄金阶段。”作为语文老师必须把好学生预习这一关。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如何让学生进行语文高效预习呢?一是独辟蹊径,运用语文高效预习策略;二是落实检查,强化学生语文高效预习;三是激励优秀,形成学生预习与检查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语文;高效;预习
一、独辟蹊径,运用语文高效预习策略
(一)基础预习。这是预习的第一步,是语文学习最基础的、最前提的任务,要求相对比较低,学生通过工具书或稍微的脑力劳动就可完成。具体如下:
1、至少读文五遍。先默读两遍,再大声读两遍,最后有感情地读一遍。遇到陌生字词,利用工具书查准字音。再根据语境理解意思,理解不准再查找工具书,理解、识记它们的音、形、义。
2、采用“划、写、记、思、练”——五字诀阅读法进行预习。划,就是在读文过程中划出重点句段;写,就是在字里行间写出感想体会,越多越好(可以针对一个词、一句话或一段话写感受体会);记,就是记忆背诵好词佳句;思,就是思考课后练习题和自己关于课文的疑问、困惑;练,就是试做课后练习题和练习册等工具书上的基础题。
(二)拓展预习
这是预习的第二步。所谓拓展,就是在基础预习之后,通过一系列“问题”对课文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预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听课效率,巩固知识的目的。韩博士主张以“问题”驱动课堂,把“问题”作为学习的主线。他认为,“这里的‘问题’,不是生活中或哲学中的问题,而是以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中的特定概念,具有学术特性的内涵。这里的‘问题’就是指特定情境下的未知的‘东西’。针对教材内容,问题可分为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拓展性问题等四类。”
“如文科而言,概念性问题包括题目、作者、字词音形意、人物、时间、地点和背景;原理性问题包括文本大意、段落大意、逻辑关系、写作特点、思想感情、经典赏句、意义目的、图表说明等;习题性问题是指文本上的例题、习题和练习;拓展性问题是指基于上述三类问题、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拓展学习而发现的问题。”
1、概念性问题
(1)本篇课文的题目如何理解?
(2)本篇课文的作者、国籍、时代、写作背景怎样?
(3)本篇课文讲了什么事?(知道人物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或明白了什么)?
(4)本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原理性问题
(1)本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这样划分的理由是什么?(即列出提纲)
(2)根据课文画出情节曲线图(主要指记叙类文章)。
(3)本篇课文哪些词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4)本篇课文运用了人物的哪些描写方法(语言、神态、动作、外貌、心理)?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文体)?用不同的记号标记。
(5)本篇课文的哪些写作方法或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习题性问题在每篇课文之后都有,在基础预习时可以解决一部分。拓展性问题则在每篇课文的课堂学习过程中,由学生或老师预设或即时生成。这两种问题可在课堂中以小组团队合作的方式通过探究或以集体大讨论的形式加以解决,以减轻学生“预习”的负担。
二、落实检查,强化学生语文高效预习
凡事贵在坚持。教师帮助学生掌握了预习策略,该怎样持之以恒呢?有些学生自觉性、自制力都比较强,因而能按照以上预习策略坚持下去,而有些学生自觉性、自制力都比较弱,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曝十寒的现象,因而需要他人监督才能长久进行下去。通过监督检查增强其自觉性与自制力,强化其预习习惯,如此,才能让预习真正起到“火车头”的作用。监督检查的职能就要靠小组长与学科长来行使发挥。本人将预习内容制成了组长易于操作的表格,
一篇课文一张表,且保证学科长与小组长每人都拥有全册课文的表格,每个小组长的检查记录表上写有该小组成员的姓名。在预习任务布置的第二天早晨,由学科长检查组长,组长检查组员,并及时在全班通报每个同学的预习情况,表扬先进。对于预习任务完成不好的,则问清缘由及时查漏补缺。组长及时给组员评分记录,语文老师给各组评分。需要强调的是组长通过听、查、问、教等多种形式检查,有效督促每个同学高效预习。以上检查项目与分值可以调整增加。
三、激励优秀,形成学生预习与检查的长效机制
检查监督者毕竟是自制力、自觉性都不强的孩子,他们的兴趣并不那么稳定,履职也不那么坚定,有时因怠惰等原因敷衍塞责,会让“被检查者”蒙混过关,这样,预习就会流于形式。为避免这种弊端,就要想方设法调动每一位同学包括组长、学科长的积极性,培养组长公正严明的责任心。一是积分评比,奖励优秀。语文老师每天对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根据情况给小组加分。小组长根据自己检查情况给小组成员加分。老师对得分最高的小组全体成员给予精神表扬和物质奖励,并对该组的组长重奖。二是照顾全体,正面促进。老师对每组中得分最高的成员个人和其他小组长进行奖励。其他小组虽总分不及优胜组,但组长也劳苦功高,应当予以嘉奖,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而每组得分最高的个人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引领作用,受到褒奖则是顺理成章。三是一以贯之,长效运行。学期末评选语文优秀组长、预习之星和语文进步之星。当然,这是以每月的总结评选为前提条件的。如此一来,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竞争,而预习在竞争中变得高效,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的放矢,语文课因此而变得鲜活、有效。
关键词:语文;高效;预习
一、独辟蹊径,运用语文高效预习策略
(一)基础预习。这是预习的第一步,是语文学习最基础的、最前提的任务,要求相对比较低,学生通过工具书或稍微的脑力劳动就可完成。具体如下:
1、至少读文五遍。先默读两遍,再大声读两遍,最后有感情地读一遍。遇到陌生字词,利用工具书查准字音。再根据语境理解意思,理解不准再查找工具书,理解、识记它们的音、形、义。
2、采用“划、写、记、思、练”——五字诀阅读法进行预习。划,就是在读文过程中划出重点句段;写,就是在字里行间写出感想体会,越多越好(可以针对一个词、一句话或一段话写感受体会);记,就是记忆背诵好词佳句;思,就是思考课后练习题和自己关于课文的疑问、困惑;练,就是试做课后练习题和练习册等工具书上的基础题。
(二)拓展预习
这是预习的第二步。所谓拓展,就是在基础预习之后,通过一系列“问题”对课文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预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听课效率,巩固知识的目的。韩博士主张以“问题”驱动课堂,把“问题”作为学习的主线。他认为,“这里的‘问题’,不是生活中或哲学中的问题,而是以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中的特定概念,具有学术特性的内涵。这里的‘问题’就是指特定情境下的未知的‘东西’。针对教材内容,问题可分为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拓展性问题等四类。”
“如文科而言,概念性问题包括题目、作者、字词音形意、人物、时间、地点和背景;原理性问题包括文本大意、段落大意、逻辑关系、写作特点、思想感情、经典赏句、意义目的、图表说明等;习题性问题是指文本上的例题、习题和练习;拓展性问题是指基于上述三类问题、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拓展学习而发现的问题。”
1、概念性问题
(1)本篇课文的题目如何理解?
(2)本篇课文的作者、国籍、时代、写作背景怎样?
(3)本篇课文讲了什么事?(知道人物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或明白了什么)?
(4)本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原理性问题
(1)本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这样划分的理由是什么?(即列出提纲)
(2)根据课文画出情节曲线图(主要指记叙类文章)。
(3)本篇课文哪些词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4)本篇课文运用了人物的哪些描写方法(语言、神态、动作、外貌、心理)?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文体)?用不同的记号标记。
(5)本篇课文的哪些写作方法或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习题性问题在每篇课文之后都有,在基础预习时可以解决一部分。拓展性问题则在每篇课文的课堂学习过程中,由学生或老师预设或即时生成。这两种问题可在课堂中以小组团队合作的方式通过探究或以集体大讨论的形式加以解决,以减轻学生“预习”的负担。
二、落实检查,强化学生语文高效预习
凡事贵在坚持。教师帮助学生掌握了预习策略,该怎样持之以恒呢?有些学生自觉性、自制力都比较强,因而能按照以上预习策略坚持下去,而有些学生自觉性、自制力都比较弱,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曝十寒的现象,因而需要他人监督才能长久进行下去。通过监督检查增强其自觉性与自制力,强化其预习习惯,如此,才能让预习真正起到“火车头”的作用。监督检查的职能就要靠小组长与学科长来行使发挥。本人将预习内容制成了组长易于操作的表格,
一篇课文一张表,且保证学科长与小组长每人都拥有全册课文的表格,每个小组长的检查记录表上写有该小组成员的姓名。在预习任务布置的第二天早晨,由学科长检查组长,组长检查组员,并及时在全班通报每个同学的预习情况,表扬先进。对于预习任务完成不好的,则问清缘由及时查漏补缺。组长及时给组员评分记录,语文老师给各组评分。需要强调的是组长通过听、查、问、教等多种形式检查,有效督促每个同学高效预习。以上检查项目与分值可以调整增加。
三、激励优秀,形成学生预习与检查的长效机制
检查监督者毕竟是自制力、自觉性都不强的孩子,他们的兴趣并不那么稳定,履职也不那么坚定,有时因怠惰等原因敷衍塞责,会让“被检查者”蒙混过关,这样,预习就会流于形式。为避免这种弊端,就要想方设法调动每一位同学包括组长、学科长的积极性,培养组长公正严明的责任心。一是积分评比,奖励优秀。语文老师每天对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根据情况给小组加分。小组长根据自己检查情况给小组成员加分。老师对得分最高的小组全体成员给予精神表扬和物质奖励,并对该组的组长重奖。二是照顾全体,正面促进。老师对每组中得分最高的成员个人和其他小组长进行奖励。其他小组虽总分不及优胜组,但组长也劳苦功高,应当予以嘉奖,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而每组得分最高的个人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引领作用,受到褒奖则是顺理成章。三是一以贯之,长效运行。学期末评选语文优秀组长、预习之星和语文进步之星。当然,这是以每月的总结评选为前提条件的。如此一来,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竞争,而预习在竞争中变得高效,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的放矢,语文课因此而变得鲜活、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