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成功的数学教学所需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何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是本文所需要实际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激发小学生数学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数学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能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就此问题浅谈如何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关心学生,培养兴趣。
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他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要用一颗赤诚的心,唤醒无数颗喜爱数学的童心。
1、生活上关心体贴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上无人体贴和照顾,这些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爱”。以师生的感情,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校是民汉寄宿制小学,学生很小就寄宿在学校,生活无人照顾,每个班级都有这样的寄宿学生,老师对这些孩子多一些关心,也同时会得到孩子的爱,爱上你的课。
2、学习上帮助后进生。
小学生对学习的胜任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有了对学习的胜任感,就能产生学习兴趣。但是,有些后进生学习很吃力。教师要及时帮助这部分后进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不仅进行必要的课内辅导,而且还注重课外的辅导。
3、表扬鼓励,树立信心。
后进生往往很自卑,学习没有兴趣,灰心丧气。为了消除他们自卑感,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尽量寻找他们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表扬,鼓励,从而激起上进心,努力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但不能说学习数学就可以脱离实际,而是要尽量地去创造一些学生乐于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如导入创设“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景,展示给学生多个用立体图形搭成的作品。师:圣诞老人创造性的使用了积木,搭成了这么漂亮的小房子,小汽车…。你们也来试试看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搭的最有创意!
此时,孩子们的积极性高涨,气氛浓烈。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开拓了思维,同时又为后面立体图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可见,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下面的教学情境。
三、利用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此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球在桌面上滚来滚去,有的甚至滚落到地上。孩子们有的跑到地上去追,还有的在桌面下钻来钻去,弄得学生手忙脚乱。我抓住这个时机追问学生:“为什么球会滚到地上?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滚来滚去的。”学生想了想说:“因为球没有平面,所以到处滚来滚去的。”根据学生的这一生活经验,我又追到:“为什么家具,包装箱都设计成长方体或圆柱体?”“因为它们有平面。”“它们的平面在哪?我们来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
小学生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们自己的数学。从生活中的物体引入,得到平面图形的学习活动,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学习数学,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这样的设计使数学教学生动活泼,学生们更能感觉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陌生感,反而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在学生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后,我设计一个问题,即 “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平面图形?”
学生1:教室的黑板是长方形的。
学生2:我家钟表的面是圆形的。
学生3:地板砖的面是正方形的。
学生4:篮球场是长方形的。
学生头脑中再现的生活中的图形越来越多,一发而不可收拾。
创设出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学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五、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景。如通过“小猪帮小免盖房子”学习比多少,通过“小动物排队”学习基数,序数。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车,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六、动手操作,提高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提高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动用知识解决问题。事实上,通过动手操作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比眼看耳听要深刻得多。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让学生通过亲自对折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来体会什么是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又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先请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老师拼、摆、听老师讲解获得的知识要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习的智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最佳。同时,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日增月加。数学教學实践使我体会到: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会学、学会,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激发小学生数学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数学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能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就此问题浅谈如何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关心学生,培养兴趣。
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他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要用一颗赤诚的心,唤醒无数颗喜爱数学的童心。
1、生活上关心体贴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上无人体贴和照顾,这些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爱”。以师生的感情,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校是民汉寄宿制小学,学生很小就寄宿在学校,生活无人照顾,每个班级都有这样的寄宿学生,老师对这些孩子多一些关心,也同时会得到孩子的爱,爱上你的课。
2、学习上帮助后进生。
小学生对学习的胜任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有了对学习的胜任感,就能产生学习兴趣。但是,有些后进生学习很吃力。教师要及时帮助这部分后进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不仅进行必要的课内辅导,而且还注重课外的辅导。
3、表扬鼓励,树立信心。
后进生往往很自卑,学习没有兴趣,灰心丧气。为了消除他们自卑感,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尽量寻找他们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表扬,鼓励,从而激起上进心,努力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但不能说学习数学就可以脱离实际,而是要尽量地去创造一些学生乐于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如导入创设“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景,展示给学生多个用立体图形搭成的作品。师:圣诞老人创造性的使用了积木,搭成了这么漂亮的小房子,小汽车…。你们也来试试看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搭的最有创意!
此时,孩子们的积极性高涨,气氛浓烈。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开拓了思维,同时又为后面立体图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可见,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下面的教学情境。
三、利用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此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球在桌面上滚来滚去,有的甚至滚落到地上。孩子们有的跑到地上去追,还有的在桌面下钻来钻去,弄得学生手忙脚乱。我抓住这个时机追问学生:“为什么球会滚到地上?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滚来滚去的。”学生想了想说:“因为球没有平面,所以到处滚来滚去的。”根据学生的这一生活经验,我又追到:“为什么家具,包装箱都设计成长方体或圆柱体?”“因为它们有平面。”“它们的平面在哪?我们来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
小学生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们自己的数学。从生活中的物体引入,得到平面图形的学习活动,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学习数学,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这样的设计使数学教学生动活泼,学生们更能感觉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陌生感,反而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在学生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后,我设计一个问题,即 “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平面图形?”
学生1:教室的黑板是长方形的。
学生2:我家钟表的面是圆形的。
学生3:地板砖的面是正方形的。
学生4:篮球场是长方形的。
学生头脑中再现的生活中的图形越来越多,一发而不可收拾。
创设出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学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五、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景。如通过“小猪帮小免盖房子”学习比多少,通过“小动物排队”学习基数,序数。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车,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六、动手操作,提高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提高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动用知识解决问题。事实上,通过动手操作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比眼看耳听要深刻得多。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让学生通过亲自对折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来体会什么是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又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先请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老师拼、摆、听老师讲解获得的知识要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习的智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最佳。同时,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日增月加。数学教學实践使我体会到: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会学、学会,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