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固定解鸟氨酸拉乌尔菌对紫色土磷钾有效性的影响

来源 :土壤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l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筛选能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Ro)提供适宜生存空间的生物炭,探讨固定Ro的生物炭对不同性质紫色土磷(P)钾(K)有效性的影响.采用限氧裂解法分别在不同温度(300℃、500℃和700℃)和原材料下(玉米秆、小麦秆和稻壳)制备生物炭.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筛选固定载体,通过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FTIR)表征其性能和结构;采用室内土培试验探讨单施生物炭(BC)、Ro及固定Ro的生物炭(Ro-BC)对不同性质紫色土速效磷钾的影响.MTT结果表明,以热解温度500℃的玉米秸秆炭(MSC500)为最佳载体;红外光谱结果显示,500℃玉米秸秆炭表面官能团的C=C和-OH的伸缩振动峰较明显,C-O-C键伸缩振动峰加宽变深;室内培养试验表明,施入Ro和Ro-BC均可显著提高酸性、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细菌数量.以Ro-BC对土壤速效磷和细菌数量的提升效果最好,提升效果分别达61.1%~276.3%和22.8% ~ 82.5%.但培养至168 h时,速效磷出现下降趋势;对速效钾而言,酸性紫色土以Ro处理对其提升效果最好(46.3%),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则以Ro-BC处理提升效果最好(29.8%和71.23%),针对不同Ro筛选适宜的固定载体可提高Ro菌株活性,改善土壤微环境,进而有助于提高土壤磷钾有效性.
其他文献
以双孢蘑菇W192为供试菌株,在智能数字化拱棚中进行不同配方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比较试验,考察稻草牛粪配比对其菌丝生长速度、现蕾时间和出菇密度、子实体经济性状、产量及生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当稻草与牛粪单位干物质总质量为50 kg/m2,比例为1∶1时,菌丝长满培养料用时、现蕾用时最短,现蕾密,生物转化率高.
为筛选出杂交育种优势亲本菌株,考察分析对比7个黑木耳菌株母种菌丝生长,栽培袋菌丝生长,抗杂能力,催芽后耳芽形成率,出耳表现,出耳后期高温高湿抗逆性,子实体形态,产量,折干率,生物转化率等.结果 表明:黑威15菌株,个大肉厚,菌丝萌发能力强,菌丝生长速度快,抗杂能力强,催芽后耳芽形成快、早、多,子实体产量较高,出耳抗逆性强;新科菌株,个大肉薄,耳基形成早,耳芽形成快、早、多,是早熟品种.黑威15、新科菌株可作为杂交育种优势亲本菌株.
为挖掘野生黑木耳种质资源,对收集的8个野生黑木耳菌株进行室内培养及袋料栽培试验,考察其菌丝菌落特征、生长速度、菌株特异性、农艺性状等指标.结果 表明,供试的8个黑木耳野生菌株之间存在拮抗性,存在遗传上差异;其中2个菌株(A01、A06)的子实体商品性好、产量高,有进一步驯化利用的价值.
目的:优化一株命名为MesAdm1的二孢拟奥德蘑Hymenopellis raphanipes(GDMCC 60886)新菌株的栽培料配方.方法:以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目标函数,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二孢拟奥德蘑栽培料配方.结果:优化的最适培养料配方(干料)为甘蔗渣40.5%,棉籽壳13.8%,木屑26.8%,玉米芯6.8%,麸皮2.0%,玉米粉5.9%,KH2PO44.2%.以此培养料培养二孢拟奥德蘑,其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3.15 mm/d.
利用大棚栽培设施内铁皮石斛栽培架下的空地栽培大球盖菇,实现大球盖菇与铁皮石斛共生.大球盖菇鲜菇产量3000 kg/667 m2,铁皮石斛鲜条产量260 kg/667 m2.
蛹虫草培养残基是蛹虫草采收后的培养基废料,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试验以黑曲霉、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为复合发酵菌,发酵蛹虫草培养残基,将其转化成富含蛋白、酶类及益生菌的生物饲料的发酵工艺.结果:蛹虫草培养残基:麸皮物料质量比为65∶35,发酵菌菌种配比为1∶3∶2,接种总量(菌种占物料质量比)10%,发酵起始温度30℃,培养时间60~64 h,所获发酵料细胞数、粗蛋白能达53亿/g、38%以上,纤维素酶及蛋白酶活性为363 U/g、374 U/g,为富含蛋白、酶类及益生菌的生物饲料.
土壤容重是反映土壤质量和土壤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参数.由于测定土壤容重的方法(环刀法)费时、费力及需要现场采样,导致土壤容重样本数量有限,影响了土壤碳氮等物质储量的估算精度和精准调控.本研究利用新疆主要草地437个野外采样点获得的土壤容重和有机碳样本,分析了容重值和有机碳值的统计特征,构建了全疆及6个分区的土壤容重值与有机碳值的关系模型.结果 显示:(1)新疆主要草地土壤的容重和有机碳的变化范围、均值及变异系数分别为0.24 ~ 1.99 gcm-3和0.01% ~ 24.51%、1.24 g cm-3和1.
土壤磷素含量是评价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热红外发射率数据对土壤全磷含量进行反演的研究较少且多使用常规线性回归方法,本文利用东北海伦地区采集的热红外航空成像光谱仪TASI(Thermal Airborne Hyperspectral Imager)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方法探究黑土土壤发射率与全磷含量关系,选出最优模型对研究区土壤全磷含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 表明:在8~ 11.5 μm范围内,土壤热红外发射率值随着全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除原始光谱10.792 μm这一波段外,发射率值及其数学变换与全磷含量
构建一套既能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又能保证原有信息丢失最少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体系,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选取洞庭湖流域南部的四个行政市为研究区,综合考虑表征土壤立地条件、剖面构型、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养分四个方面的14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了最小数据集(MDS),对其土壤肥力指数(SFI)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研究区耕地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结果 表明:1)研究区耕地主要偏酸性,土壤容重较紧实;氮素养分处于较高水平,磷素养分处于中上水平,钾素养分处于较低水平.2)选取的
针对东北松嫩平原中南部黑土区玉米带农田长期旋耕导致耕层变浅、容重增大等问题,开展深翻-旋耕轮耕模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试验设置连年旋耕配施化肥(RT)、连年旋耕配施化肥与有机肥(RM)、深翻-旋耕轮耕配施化肥(DT)和深翻-旋耕轮耕配施化肥与有机肥(DM)4个处理,分析0~45 cm土壤含水量、容重、紧实度、团聚体的变化及10 cm、20 cm、30 cm各深度处土壤温度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与RT处理相比,DT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玉米苗期和拔节期20 cm、30 cm深度土壤温度,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