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泉 千年前曾是饮用水源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a6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喷泉并不是现代文明的成果,它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伴随不同地域文化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特点。如今,喷泉不再是居民打水的地方,而是发展成为城市景观和地标。
  曾是城市居民的取水场
  “喷泉”原是一种自然景观,现在主要指人工设计建造的具有使用或景观功能的喷水设备。去欧洲旅游时,会发现许多城市都有各种喷泉。而且,在欧洲文化中,喷泉具有很高的地位,是其他文化所不具有的。如世界文化遗产中久负盛名的凡尔赛宫,后花园里大大小小的喷泉达1400多个。
  为什么欧洲“盛产”喷泉?根据史学家的研究,虽然如今的喷泉大多数是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但早在工业文明出现之前,喷泉并不只是一种装饰物,而是唯一能够稳定提供可靠淡水的方式,是古欧洲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因此在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最早还用于祭祀、祷告和纪念活动,两相结合,促使喷泉在欧洲建筑史上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说,无论古今,喷泉在欧洲都是“公共生活”的代表,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标志。
  深究起来,在古代,有喷泉的地方也说明该地区人丁兴旺、实力雄厚。因为城市中如果不能拥有可靠持久的水源,任何部落都无法长期存活,所以天然的泉眼或裸露的暗河就成了人们的首选。
  最早的人类多群居于河岸附近,随着人口增加,不得不迁居到广阔的平原地区。这时,他们必须先学会如何转移和控制水流,将水引向聚居区腹地。
  在古代,最好的引水系统就是沟渠。考古学者发现的世界上第一条沟渠是距今6000多年前在古波斯境内的一条地下管道,作用是将水源引至地势低洼的村庄里。公元前20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人学会建造堰,向沟渠中分流河水。同时,古希腊人用石头沟槽和陶土管道组建了迷宫一样的管道系统,将雨水导入蓄水池,并且补充附近的地下水储量。
  目前的研究显示,最早在居住地建造喷泉的是意大利中部的伊特鲁里亚人,他们建造的小型喷泉就地取水,让泉水源源不断地从石孔中喷涌而出,而且他们还发明了城市排水系统,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中,古人逐渐完善着修渠、建坝以及开凿运河的技术。最早的大规模人工建造的喷泉始自古罗马时期,公元四世纪时就有1200处。
  古代喷泉多利用既有水源改造形成,与其他沿河流发展起来的文明古国不同,罗马人不是被动地迎合地形,而是开创性地修建了高架水渠。最早的一条建于公元前312年,总长度约15公里,可以把附近水源引入城市。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人们在罗马附近又修筑了十多个类似的高架水渠,长度从十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不等。
  为何会出现这种城市输水系统呢?专家认为,被称为“七丘之城”的罗马建立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山岗上,水源主要依靠附近的山泉、湖泊和河流,运水不便。随着人口需水量的增大,必须将贮存在城市周围的水源送入罗马城,并储存在城市中的高架水箱里。城市里分布着用石头、木头、陶土、皮革和金属材料铺建的管道,水就通过这些管道输送到喷泉中。这些沟渠中的水』盘采目十重力,向水流强度取决于管道两端的落差。高架水箱和水渠中的水经过斜坡产生了高压水流,可以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制造出喷泉的效果,供人们排队取水的开敞空间就形成了以喷泉为主题的广场。直至今日,罗马城中仍保留着大大小小喷泉3000余座,古罗马时期的引水管道古迹依然留存。
  历经坎坷的喷泉
  可惜的是,中世纪的欧洲战乱不断,公共输水系统几乎不复存在,公共喷泉大多废弃,只在文艺作品或者私人花园中出现。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开始重建作为公共建筑的喷泉,主要作为雕塑和装饰品,这一时期的喷泉多与雕像、柱饰、水池等结合造景,如意大利伊斯特别墅的“百泉步道”和莱恩脱的喷泉水渠以及埃斯特庄园“猫头鹰和小鸟”喷泉等都极具影响力。特别是在罗马,人们对物品装饰功能的重视要远远高于实用功能。在建筑物里放置喷泉成为时尚,甚至连达·芬奇也曾参与过喷泉的设计。在这种氛围下,罗马便成为了著名的“喷泉之都”,目前罗马街头那一大批优美的喷泉主要是15到18世纪兴建的。
  在17至18世纪,喷泉在欧洲盛极一时,如法国的太阳神喷泉、德国的大瀑布喷泉等都是当时的翘楚。欧洲人对于喷泉的喜爱,伴随着文化影响而存在。在整个欧洲,以海神为主题的喷泉非常多,仅在意大利被称为“海神喷泉”的就有六座。
  其实,在工业革命早期,急速扩张的大城市也曾拓展新的供水渠道,以供新增人口取水。18世纪末,伦敦的淡水曾经由三家水务公司从泰晤士河中人工汲取,再转运贩售到居民区。但这种方式极易污染水质,并几次爆发出大范围传染病。吸取教训后,伦敦市政府重新启用了古老的喷泉供水方式,在人口稠密地区先后修建了数百座路边喷泉,水流来自埋入地下的饮水管道,最终都通向了泰晤士河。这些供水喷泉极受欢迎,第一座喷泉投放使用当日,便有近万人次前来取水。1860年后的五年内,伦敦又投入巨资修建了城市发展史上最早的污水排放系统。由于当时尚无处理污水的理念,因此城市污水统一排入地下排水管中,最后集中排放到一块废弃土地。
  直至后来,自来水系统渐渐成熟,喷泉的供水作用弱化。现代修建喷泉主要是在公共场所提供装饰,偶尔也可以给地面降温。
  电力改变了喷泉的“初衷”
  电力普及后出现的电泵,让喷泉彻底改变了最初的“使命”。
  用了电泵的喷泉,就像脱缰野马,大量水体可喷薄而出,喷射高度和造型设计有了更多发挥余地。此时起,人们的关注点逐渐转移到喷泉的喷高和造型等,而不再是饮水场地。
  电力革命之后的设计师开始尝试在喷泉水景中增加电力照明,为夜幕增添一抹亮色。1893年,在芝加哥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设计师们展示了第一座电力喷泉一一哥伦布纪念喷泉。喷泉中间被雕刻成轮船的造型,巨大的水池周围摆放着美人鱼和精灵的雕像。船的旁边排列着300个间歇喷泉,喷出的水柱高达50米。它的动力来自4个巨大的电力水泵。夜晚,五颜六色的灯光在水柱间闪烁,在水雾中浮现出若隱若现的彩虹。哥伦布纪念喷泉是第一个将彩色照明应用在喷泉中的设计,填补了夜景的空白。这种变化迎合了工业时代人们的新生活方式,喷泉设计也逐渐成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一个有力手段。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音乐喷泉的兴起,不仅是光影视觉上的饕餮盛宴,而且还是听觉上的一大满足。1930年,一名德国人首先提出音乐喷泉的概念,但只在百货商店和餐馆前建起小型喷泉。直至1952年西柏林工业展览上,一个美国人看到音乐喷泉的表演,并将其带回纽约电台音乐会堂。一年后,音乐喷泉在美国首演,大获成功,此后音乐喷泉走向全世界。
  简单地说,音乐喷泉就是利用播放或现场演奏音乐作为控制信号,控制设备根据这些信号的变化,改变喷嘴、电泵和灯光。一座好的音乐喷泉,会成为城市中极具影响力的观赏景点或者地标。日本的“会跳舞的喷泉”、美国的“华尔兹舞喷泉”在彩色灯光的照射下,水花能随着音乐的旋律翩翩起舞;澳大利亚的堪培拉格里芬湖喷泉、迪拜水上喷泉、西雅图公园喷泉等,配合《蓝色狂想曲》《交响曲》等形成了极具感染力的喷泉景观。
  但美则美矣,也有专家提出,完全依赖电力产生水景效果的音乐喷泉实在是耗能高、耗水多、占地大的产物。有人算过一笔账,除了修建时主体工程上百万元的耗资外,开放后每半小时就消耗千度电左右。如加尔各答的欢乐喷泉,这是1991年加尔各答供电公司修建的一座位于迈丹公园的音乐喷泉,没想到,建成没多久就受到批评和谴责,原因是这座印度城市正因限电而陷入混乱,众多贫民无法照明更不用说玩乐,而供电公司此时竟敢如此浪费,于是喷泉很快被关闭并废弃了。直至2012年,这座舞动的喷泉才重新开放。
  我国最早的人工喷泉大水法
  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水源形式是开采地下水,有时直接在山泉附近修建蓄水设施,如华清池。极少见有千里迢迢地从山中引水入城的,因此喷泉史比西方短暂。
  我国最早的人工喷泉是乾隆十二年至二十四年,修建于圆明园西洋楼前的三座喷泉建筑群,分别称作“谐奇趣”“大水法”和“海晏堂”。设计者是法国传教士蒋友仁和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仍保留了大量中国传统手法。
  谐奇趣是乾隆十六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筑,主体为三层,楼南有一大型海棠形状的喷水池,设有铜鹅、铜羊和西洋翻尾石魚组成的喷泉。楼左右两侧,从曲廊伸出八角楼厅是演奏中西音乐的地方。
  大水法是西洋楼最壮观的喷泉。建筑造型为石龛式,酷似门洞。下有一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前下方有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水八道;两侧有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俗称“十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喷水塔,塔为方形,十三层,顶端喷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铜管,可以一齐喷水。据说,这处喷泉若全部开启,犹如山洪暴发,壮观程度可想而知。
  海晏堂由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组成,是圆明园最大的欧式园林景观,建于乾隆二十四年。海晏堂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每昼夜十二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海晏堂后楼为“工”字形平台楼,楼南楼北各有小型喷泉池,这里也是附近各喷泉群的供水楼。楼东西两头为提水用的水车房,中段用砖石砌成高台,高台上修有贮水池,供应周围喷泉用水。贮水池周围用锡板包严,防止渗漏,故称“锡海”,能储水180余吨。贮水时用“龙尾车”向上输送至“锡海”,然后再利用地心引力使水经过铜管流向喷泉。可惜的是,引水装置“龙尾车”技艺在蒋友仁病逝后未能传世,使得人工喷泉景观在我国只是昙花一现,失去了在当时更广泛传播的机会。
其他文献
在中国,如果按照目前大多数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方式计算,这些公司的雇员一周42%。的时间都待在办公室里。  生计、职业发展或者其他因素让他们不得不在办公室度过人生的同时,也催生出了不少围绕“办公场景”的消费方式一一这些为了取悦味蕾或者赏心悦目的消费行为,或许是办公室压抑氛围里最后一点喘息的余地。  格子间里健身  乐刻蚂蚁金服店的店长,健身教练Coco给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的国际事业部、技术部、保险事
期刊
夜市、夜经济并非只是新时代的产物,早年的天津卫一样有着繁荣的夜生活。男女老少、各色人等,摩肩接踵的人潮,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天津南市的繁华夜市,津城盛夏的夜间“屋顶花园”,老日租界曾经的摆摊设点,劝业场的霓虹不夜天……老天津卫有名的“夜市”,可以说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直到八十年代都形成过一定的规模和气候。  南市夜市 “闲逛”为主  “当时天津南市的繁华程度堪比上海的西藏路大世界,比成都的盐市口、重庆
期刊
她在医疗卫生系统工作40年,曾经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妙手回春,使全省500多例“非典”疑似病人全部康复出院;曾经大刀阔斧锐意改革,推动儿童医院发展步入快车道,并因此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优秀医院院长”“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让人想不到的是,退休不到半年,她却因受贿被立案调查。  2019年4月10日,由安徽省淮北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安徽省儿童医院原党委书记、院长金玉莲受贿
期刊
前不久,世界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了一项重要研究:在对19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学者们发现,人类的头号死因,不是感染,不是车祸,而是不良饮食。2017年,不良饮食导致了1100万例死亡,其中心血管疾病最多,约1000万,癌症次之,约90万。而这个数据具体到中国,大约16%的癌症死亡与饮食有关。  或者可以这么说,每栋居民楼里都有一个人,因为吃饭方法与内容不对而死亡。因为不良饮食习惯
期刊
冰球传奇  5月10日,俄罗斯索契,俄羅斯总统普京参加全俄夜间冰球联盟表演赛,并带领“冰球传奇”队夺得冠军。
期刊
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称《哪吒》)上映不到半月票房就突破30亿,远远超过了同期上映的美国动画大片《狮子王》20天总票房8亿元的战绩。不停刷新纪录的国漫(国产动漫)背后不仅有制作上的匠心,更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自信和创新表达。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作出许多深刻阐述。他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
期刊
军队因使命而存在,因担当使命而彰显价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也是面向未来的责任担当。  强国必先强军。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当前我国安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向外看,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唯有适应新军事变革趋势和国家安全需要,才能在风起云涌的国际竞争中赢得
期刊
1979版《哪吒闹海》中,白衣少年用极端方式自刎,散了三魂七魄,命归黄泉,留给我们一个极具悲剧美学意义的眼神。近期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中,“丑娃”哪吒像一个叛逆的青少年,高喊着“不信命运,无畏成见”。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哪吒,在一轮复一轮的还原和归来、颠覆与破坏中,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国漫(国产动漫),正在探索神话的现代可能性。  还原和归来、颠覆与破坏  很少有国产片还没
期刊
像一场幸运突然砸到了自己的头顶,传说中那个金碧辉煌的“黑科技相框”竟然那么突兀地映入了眼帘一一这才从迪拜市中心的迪拜购物中心向西北方向驱车十几分钟,迪拜相框就在—马平川的扎比尔公园拔地而起!它由两根150米高(约50层楼)、93米宽的柱子,和两根100米长的横梁组成整个框架,建筑外墙以真金覆盖,在夕阳下闪闪发亮,让人目眩神迷一一莫不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这座全世界最大的相框总价超过3亿元人民币,
期刊
说到小时候,真正快乐的,除了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玩耍,最值得留念的就是每晚守在电视前享受短短二十分钟的动画片。哪怕现在可以随时看到最新的动漫作品,也不能再现当时的那份美好。  因进口动画片的冲击,国产动画一定程度上缺席了“90后”的童年,而“00后”看的动画中,则几乎难觅国产经典动画。  回顾过往的中国动画作品,你看过哪些?  《大闹画室》  了解中国动画,必须先来认识一下中国动画的开山鼻祖:万氏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