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q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它不仅能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借助这一能动的开发、传导智力的作用,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正确树立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主体地位 兴趣
  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更要组织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它不仅能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借助这一能动的开发、传导智力的作用,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正确树立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一、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把历史事实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拉近学生和所学历史知识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三次科技革命时,一些重大发明对当前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像火车、飞机、电灯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又如讲“台湾问题,一国两制”时,可让学生寻找一些历史事实来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台独活动都是分裂祖国的行为,这样把历史事实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兴趣。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并使其贯穿于课堂学习的始终,我们坚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把多种成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特别是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于史实的落后,我们可充分发挥其优势,强化文字与图像、声音的结合,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构建图文并貌的画面,无论是对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都比平面的文字、单调的讲解要有效的多。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目前,学校历史教育的基本状况仍是以知识中心理论尾主导。死记硬背是学习历史的主要特征。中学的历史教学还是为考试服务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可能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也不完全是教育的主导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增加历史教学中的趣味性,让历史课堂充满浓厚健康的气息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增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语言艺术,创建历史情境,使学生回顾历史、感受厉害,把历史“再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电影、电视、音像制品等。生动直观再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摆脱单纯的教与复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可以触动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去积极面对知识和问题,主动投入学习过程。
  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一个善于学习的学生,就是一个善于把自己至于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的学生。但是由于“教师中心论”“教材中心论”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普遍性成了一种依赖教师,迷信教材的心理,根本不懂主动学习的含义。学生始终被教材和教师牵着鼻子转,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使自己举与主体地位呢?
  第一、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学生必须认识到学习主要靠自己,教材只是为自己提供一个知识原理,教师只是把自己引进学习大门的向导,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揭示事物的本质,获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善于自我激发学习动机。一个有着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可能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取。因此学生要善于自我激发学习動机,促使之际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从中寻得快乐。
  四、教师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使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外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第一、教师要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来进行教学。因此备课不能单纯以教材为对象。而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和理解能力水平。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以我为中心,一味的讲解,把知识强行塞入大脑,而要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历史境界,开动脑筋,自觉积极的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课后教师不能迫使学生陷入作业的汪洋大海或记忆的死胡同,而要促使学生主动地发展知识间的联系,建立历史认识结构。使知识的加工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延伸。
  第二、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要达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保障其主体地位的目的,必须在教学方法上有改进。例如,课堂时间由教师主要使用变为学生主要使用,学生只有拥有充分时间之后,才能充分的阅读、思考解决问题。改变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善于创造一个民主的、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回答问题、讨论问题的机会。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传统的教学结构虽有利于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培养能力,要变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改变这种结构。
  历史教学发展到今天,素质教育已是时代的需要,因此,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自立”能力,增强参与意识,肯定学生的价值,保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学是青少年进入历史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容忽略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巧;历史史实的搜集与整理;历史事件的对照与记录;适时的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及影响因素研究【D】
  【2】历史课堂上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3】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历史衔接的实践研究【D】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防治乳腺癌化疗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组研究。
摘要:中学课堂是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场所,因此必须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中学课堂之中,尤其是历史课堂。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地措施,以课本的内容为基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样不但能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对于中学的历史课来讲,因为知识内容的特殊性,所以在开展爱国主义教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阵地,一节生动有趣的课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加有效牢固地掌握知识点,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呢?本文提出一点小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教学效果”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评价课堂,而素质教育更多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学生的学
摘要:在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实现中学历史的有效教学成为了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难题。目前,中学历史教师为了适应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树立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教学观念,掌握中学历史有效教学的策略显得尤为迫切。本文浅要论述了新课程改革下实现中学历史有效教学的途径。  关键字:新课改 中学历史 有效教学  前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课堂教学。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实施以来,历史高考试题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方面同过去相比有了明显提高,这给中学历史教学与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三历史复习没有现成的教材,这就要求高三历史教师不仅要熟练、全面掌握必修1、2、3和选修1、2教材的重点、难点,而且还要研究《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了解高考的命题要求和命题趋势,创造性地搞好高三历史复习工作,那么如何才能在高三阶段这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与复习呢?我个人
期刊
摘要: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高中地理教师一味地以课本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单一地理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本文就是通过作者调查与研究,对传统地理教学进行反思,提出关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探究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
摘要:课堂是基础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对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 有效性 兴趣 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打造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