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多以给学生灌输数学知识为主,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多为被动式接受数学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得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的培养,能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这样可以在培养学生发散性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探究能力,增强对相关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进而提高数学教学成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0191-02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很少有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提出问题,说明很多学生存在缺乏思考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培养[1],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及方法进行了细化探析。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培养问题意识作为教学任务,深入挖掘问题意识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效果。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若学生缺乏对数学问题的深度理解及思考,不仅不利于掌握相关数学知识,还不利于培养其数学思维,降低其数学学习的主动性。问题是数学学科存在的心脏,小学生思维较为活跃,教师应结合这一特点多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其发现及解决问题,提高其数学学习兴趣[2]。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2.1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教师首先应认识到课堂氛围对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活跃且融洽的教学氛围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可促使其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发挥问题思考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应保障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教师可利用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来活跃课堂氛围,如,教师在给学生讲“100以内的加法及减法”时,可借助掷骰子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游戏规则设置如下:分别有4名同学来掷骰子,每位同学掷1次,剩余同学抢答这四位学生掷点朝上数字分别加4后的结果,并列出算式。该项游戏可充分调动课堂氛围,且有利于学生在列算式的过程中发现“每次掷骰子朝上点都加4”的规律,培养其问题意识。游戏结束后,教师应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扬或奖励,以提高其问题解答信心。
2.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施问题情境教学法。贴近于生活的数学问题不仅可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还可培养其良好的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3]。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积极应用多媒体、描述生活案例以及重现生活情境的方式,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有余数的除法”内容时,可如此创设情境:现在我们全班38名学生都去看电影,每张电影票为4元,老师带155元够不够全班学生看电影?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帮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主动的思考,很多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出:全班学生均可以看电影。教师应先对学生答案予以肯定,而后再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让其意识到学好数学知识,可有效的解决生活问题。
2.3 教师应发挥出良好的模范作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应认识到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才可充分凸显出数学教学价值。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強,教师应做好模范作用,通过有目的性的启发及点拨学生,引导其发现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出现对存在的问题难以表达的现象,且部分学生还认为没必要表达自己的质疑,万一是自己搞错了怎么办,应主要以教师说法为主[4]。为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发挥模仿作用,如在学习“倍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总结倍数关系时,可模仿学生的口气举出倍数关系,并鼓励学生对自己认识到的倍数关系进行阐述,激发其问题思考能力,促使其积极主动的提出数学问题。
2.4 合理设计训练内容,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题海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针对性的设计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如教师在讲解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专题训练内容后,应让学生对自己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及反思,总结错题出现的原因,同时,提问学生如“同分母分数加法法则”等问题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关注,引导学生说出看到此类题目时第一反应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学生基本上会说出:不管分母,对分子进行加法运算。教师科学合理的设计训练内容,并注重提问方式及失误总结,将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
3 结语
总之,数学属于小学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学科,小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应在教学中利用其特征,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增强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地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使其体验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其思维创新能力及问题解决实践能力,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很有帮助。因此,教师应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发挥良好的模范作用以及合理设计训练内容等措施积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胡虎林,马雅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之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9(33).
[2]戴国雄.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9(29).
[3]苏赞界.培养数学问题意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J].新教师,2019(8).
[4]石明德.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1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0191-02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很少有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提出问题,说明很多学生存在缺乏思考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培养[1],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及方法进行了细化探析。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培养问题意识作为教学任务,深入挖掘问题意识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效果。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若学生缺乏对数学问题的深度理解及思考,不仅不利于掌握相关数学知识,还不利于培养其数学思维,降低其数学学习的主动性。问题是数学学科存在的心脏,小学生思维较为活跃,教师应结合这一特点多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其发现及解决问题,提高其数学学习兴趣[2]。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2.1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教师首先应认识到课堂氛围对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活跃且融洽的教学氛围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可促使其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发挥问题思考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应保障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教师可利用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来活跃课堂氛围,如,教师在给学生讲“100以内的加法及减法”时,可借助掷骰子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游戏规则设置如下:分别有4名同学来掷骰子,每位同学掷1次,剩余同学抢答这四位学生掷点朝上数字分别加4后的结果,并列出算式。该项游戏可充分调动课堂氛围,且有利于学生在列算式的过程中发现“每次掷骰子朝上点都加4”的规律,培养其问题意识。游戏结束后,教师应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扬或奖励,以提高其问题解答信心。
2.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施问题情境教学法。贴近于生活的数学问题不仅可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还可培养其良好的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3]。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积极应用多媒体、描述生活案例以及重现生活情境的方式,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有余数的除法”内容时,可如此创设情境:现在我们全班38名学生都去看电影,每张电影票为4元,老师带155元够不够全班学生看电影?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帮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主动的思考,很多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出:全班学生均可以看电影。教师应先对学生答案予以肯定,而后再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让其意识到学好数学知识,可有效的解决生活问题。
2.3 教师应发挥出良好的模范作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应认识到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才可充分凸显出数学教学价值。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強,教师应做好模范作用,通过有目的性的启发及点拨学生,引导其发现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出现对存在的问题难以表达的现象,且部分学生还认为没必要表达自己的质疑,万一是自己搞错了怎么办,应主要以教师说法为主[4]。为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发挥模仿作用,如在学习“倍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总结倍数关系时,可模仿学生的口气举出倍数关系,并鼓励学生对自己认识到的倍数关系进行阐述,激发其问题思考能力,促使其积极主动的提出数学问题。
2.4 合理设计训练内容,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题海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针对性的设计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如教师在讲解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专题训练内容后,应让学生对自己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及反思,总结错题出现的原因,同时,提问学生如“同分母分数加法法则”等问题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关注,引导学生说出看到此类题目时第一反应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学生基本上会说出:不管分母,对分子进行加法运算。教师科学合理的设计训练内容,并注重提问方式及失误总结,将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
3 结语
总之,数学属于小学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学科,小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应在教学中利用其特征,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增强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地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使其体验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其思维创新能力及问题解决实践能力,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很有帮助。因此,教师应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发挥良好的模范作用以及合理设计训练内容等措施积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胡虎林,马雅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之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9(33).
[2]戴国雄.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9(29).
[3]苏赞界.培养数学问题意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J].新教师,2019(8).
[4]石明德.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