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鐘南山:“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病人的生命。”
“科学讲究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他是一张精准的试纸,令此时代的科学精神得以检视和自知。大医精诚,仁者南山。”这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风云人物盛典为钟南山写下的致词。
1960年,钟南山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1971年,他回到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从事呼吸疾病治疗。“非典”期间,钟南山坚持病源是病毒,对症下药,极大地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率,最终科学研究证明了钟南山的观点。 2003年4月12日,钟南山牵头的联合攻关组宣布,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可能是非典型肺炎的真正原因。4天后,这一结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如今,呼吸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肺癌与慢阻肺病已成为中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2003年,钟南山带领团队成立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参与抗击H5N1、H1N1、H7N9、H5N6、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重大呼吸疾病疫情。
17年前,面对“非典”,他是敢医敢言的战士。17年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84岁高龄的他又一次站了出来。这一次,他不仅仅是战士,更是担负着所有人期待的国家脊梁。当新冠病毒出现的时候,他让所有人都待在安全地区,自己却连夜只身前往武汉;当所有人都害怕的时候,他坚定不移地给大家足够的信心和安全感。经过两个多月的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年逾80的钟南山依旧坚持每周出诊半天,为了把时间留给病人,钟南山在看诊时间尽量少喝水,少去厕所。钟南山写下过这样的话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病人的生命。”
张超:“我知道危险,但就是想来。”
“那四点四秒,祖国失去了优秀的儿子,你循着英雄的传奇而来,向着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对准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飞,你是战友的航标。”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对飞天英雄张超的评价。
张超,1986年8月出生于湖南岳阳,2004年9月入伍,2009年5月入党,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副营职中队长,海军上尉军衔,一级飞行员。2015年3月14日,28岁的张超成为海军破例选拔、超常规培养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之一。张超先后驾驶过8型战机,改装歼-8飞机、新型国产三代战机,他都是同批飞行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是全团公认的飞行尖子。选择舰载飞行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但飞向更高更远的深蓝海天,一直是他奋力追寻的梦想。选拔期间,考官提的第一个问题是:“舰载机飞行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危险的飞行,你愿不愿意来?”张超回答说:“我知道危险,但就是想来。”
怀揣海天梦想,承载无数期望,张超从加入舰载航空兵部队那天起就开启了“加力模式”:6个月时,他追平了训练进度;10个月时,他第一次驾驶歼-15飞机飞上蓝天;所有的课目考核成绩都是优等。2016年4月27日,是一个非常悲伤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国家年青的航母舰载战役机航行员张超,因飞机突发电传故障,倒在了实现航母飞行梦想的最后一刻。面对突发故障,他第一反应是拯救战机。据飞行参数据显示,从战机报警到跳伞离机的4.4秒里,张超全力推杆到底。生死关头,张超做出的却是一个“最不应该”的选择……奋力一推,是他意图制止机头上仰,避免战机损毁的最后努力。存亡一瞬足以见证,他是当之无愧的“飞鲨”勇士!
程开甲:“一辈子服从祖国的需要。”
2018年11月17日,101岁的程开甲走完最后的人生路。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位“两弹一星”元勋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为祖国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祖国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1918年,程开甲出生在江苏吴江的一个殷实家庭。1946年,他远渡重洋,求学英国,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波恩。新中国的成立,让他看到了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1950年,程开甲婉拒导师挽留,毅然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1960年,他被一纸命令抽调至北京,从此“消失”在公众视野之外。1964年10月16日,东方一声巨响,罗布泊升起的蘑菇云震惊世界,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此后,程开甲还参与主持决策了包括氢弹、两弹结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首次竖井试验等多种试验方式的30多次核试验,被称为中国“核司令”。从1963年第一次踏入“死亡之海”罗布泊,到回北京定居,程开甲在茫茫戈壁工作、生活了20多年。他隐姓埋名,没发表过论文,在学术界销声匿迹。程开甲曾说:“面对祖国的需要,我除了服从,个人没有任何的选择。”此言不虚,他一生始终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核试验事业。
刘洋:“伟大时代点燃了我的航天梦。”
2012年中国神舟九号开始发射,飞行乘组由景海鹏、刘旺和刘洋组成,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有女航天员的身影。刘洋出色地完成了这次任务,向国家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刘洋是我国第七批女飞行员,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空军在河南招收的首批女飞行员,能驾驶7种机型。神舟九号飞船将搭载3名宇航员发射升空,包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引起关注。选拔女航天员的条件非常严苛,是对人的体力、智力、精力三个方面的考验,因为它对身体负荷条件要求很高。曾搭乘“神六”进入太空的航天员费俊龙说,某些航天员的指令会精确到0.001秒,这要求航天员心理素质极为过硬。
刘洋经过考核顺利成为女航天员之后,开始疯狂补习各种航天课程,她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把宇航员需要学习的十年课程研读完了。在训练的过程,刘洋需要付出比男航天员更多的体力和精力,不过她也从来没有说过放弃,上天是她的梦想,咬牙坚持一下,就可以更进一步了。最终,在自己的刻苦努力训练之下,她的身体条件和机能,以及专业素质达到了上天的要求。能够成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非常骄傲:“我觉得支撑一个人梦想、理想的其实是这个伟大的时代,是我们国家的发展,是科技的进步,点燃了我成为航天员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