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以下简称记):作为招聘方,您最看重大学生的哪些方面?
李印杲(以下简称李):我们主要看重大学生的这些方面:一是再学习能力: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特别快,要求我们有不断学习的能力。中国有句古话叫“活到老学到老”,现在已经换成了“学不到老就活不到老”。一个人不具备再学习的能力,他就失去了生存竞争的能力,就会成为社会的弃儿。二是知识价值化的能力:知识并不就代表着价值,知识只有通过实际的运用才能创造价值。这也就伴随着学习的始终,从校园里就开始了。一些人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不具备工作经验,其实在学校我们的每一次考试,甚至是小论文都涉及到知识被运用的能力。
记:您提到工作经验,但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有这么一条要求:有几年工作经验。这对刚出校门的应届大学生来说就成了应聘的一堵墙。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李:学校也是个社会呀,与同学的相处,学生干部做学生的管理工作,还有大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习,包括做家教也是一种社会实践,只有具备很强的指导能力和责任心才能教好。工作、经验是个附加条件,不是一个必要条件。企业招人时比较看重文化的融合能力,假若一个人相关专业的社会经验很足,但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我们是不会招他的。企业在招人时一般是通过技术+职位差异性+文化差异等多方考核的,社会经验的有否不是区别的关键。大学生就业时不能认为自己缺乏社会经验就没有竞争力,要积极地寻找锻炼机会,不要被经验所束缚。
记:也就是说工作经验不是就业的必要条件。
李:对,应该有这样的观念。我今天刚听到一个报道,讲的是一个知名企业招聘了21个大学生,其中大部分是重点大学的,但不到3个月的时间,留下来的就只有1个大学生了,因为有很多人遇到了一些困难就退缩了;还有一些人工作期间偷懒;或大家都在开会讨论,他一个人在办公室打游戏。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心理特别地脆弱,而社会是复杂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可预料的困难,大学生一定要有乐观的态度,挑战的勇气。所以是否有竞争意识是我们看重的一个方面。还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可能每个大学生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都有一个近似完美的想象——公司发展前景好,能给自己提供很多机会,高质量的培训,有行业内最高的薪酬,但在实习或试用的时候,发现企业并不能提供这样完美的条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从业者要善于平衡各种落差,尽快地融到企业文化里去,即文化的融合性;另外个人的内在品质——诚信:现在有的大学生刚和一个企业签约,马上又交违约金,去签约另一家企业,这也反映了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当然,学生有选择的权利,但是签约企业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份承诺,是经过慎重思考后的抉择,希望大学生能够谨慎考虑,尊重自己的决定。
记:在IT行业,应聘者的哪些素质是必备的?
李:IT行业工作高节奏,高效率,要求要有吃苦的精神,要有承受压力的能力,不愿吃苦,不能承担压力,就不用选择IT行业;选择IT行业,就要能吃苦,要能承压。
记:现在一些人力资源部门流行着这样一句“不招最优秀的,但招最适合的”,“优秀”与“适合”是很难把握的界限,有的同学觉得企业的要求真是五花八门,有人由此将找工作成功与否归结到运气。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李:各个企业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优秀的不等于适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里面有一个相互认同和融合的过程。的确,对于“优秀”和“适合”,每个企业的看法各有不同,但不能将就业归结到运气机会。所有将成功归结为运气机会的,我认为只是一种借口。机会是非常公平地摆在每个人的面前,它就像空气一样飘在我们的周围,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关键是看自己是不是有这个能力的积累。
这也反映了大学生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没有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即职业规划,包括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特长,了解环境。不要大家都冲向IT的时候自己就跟着往上挤,石油化工火的时候自己就跟着往前涌,要看自己有没有能力,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去做。
记:提到职业规划,听说现在有一种生意比较火,那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测评,然后据此对他们进行职业规划。
李:一个人成功与否是:目标+行动+自我激励,其根本取决于自己,而不能依赖别人。我们小时候不知道自己长大了会做什么,我们的父母会代为回答,但我们不能一辈子活在“父母”的意愿里。这也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在就业时缺乏针对性。我们收到的很多学生的求职简历第一页有很多是一样的,都千篇一律地写着“对贵公司仰慕已久,期待加入”。我们在招聘的时候曾遇到一位同学,他对东软的产品,历史,包括文化都很熟悉,他从上大学起就开始关注东软,和我们谈起的时候就特别有话题,这样的学生企业当然愿意招收。
记:关于简历,很多学生喜欢做得很厚,里面夹很多证书,包装也很精美,您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
李:简历做丰厚点精美点没什么坏处,但要有个性,突现自己的特长。证书多少无所谓,多了不一定有用,要选择能体现自己能力的证书,像CTIE。简历要突出,简洁,明了,不要太厚,也不要太简单。有一个学生向我们投了一份简历,只写了一个姓名,其它的连自己的联系方式都没写上去,虽然他的笔试成绩很好,但我们也不会录用他,甚至不会给他面试的机会,因为他根本就没有重视这个工作机会。
记:现在有很多媒体都在铺天盖地地介绍面试技巧,您觉得面试技巧重要吗?若一味强调技巧会不会缺乏真诚?
李:技巧就像我们学外语一样是一门工具,恰如其分的技巧有助于求职,比如说一份精心准备的有个性的完美的自我介绍,但不能弄巧成拙。我们招聘中遇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一进门就一直面带微笑,见了面就称老师,说您长得可爱亲切,将来在公司里肯定会有更大的发展前途的。估计他是看过给人留下好印象就要赞美这样的技巧指导,但赞美过头了就不自然了。要善于用技巧,不要让技巧流于欺骗和耍花招。
记:面试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招聘方能完成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考核吗?
李:招聘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面试只是考核的一个方面。面试过后,在实习的过程中,有试用期,学生还要接受考核,一个人在一个企业要有较好的发展,不是靠伶牙利齿,不是靠一两次的小聪明,而是要靠真才实干。
记:面临毕业很多女生学着化妆,甚至不惜花血本去整容,一些男生也开始买西装等职业行头,您觉得这有必要吗?
李:完全没有必要。穿衣服只要整齐得体就行了,不要过,否则就是画蛇添足。像有的女生平时不化妆,面试时非弄一个妆,技术又没到家,看上去很奇怪。但不能邋遢,衣服上至少不能有油渍,一个连自己的衣服都不喜欢洗的人,怎么会做好其他的事呢?面试时表现一种良好的素质,这比穿多么高档的衣服,用多么名牌的香水都要强。如果一个来自贫困山区的大学生面试时穿着一身名贵的西装,我们肯定不会要他,因为这说明这个人特别注重虚荣,他的家庭肯定没有能力支持他这样的消费。
记:据有关资料,今年大学生的工作起薪会继续保持低迷。面对着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打出“零工资”的求职口号,有的学校学生建立了“求职薪水联盟”——低于多少,我们就不到你们企业去。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李:这反映了当前一些学生的盲目,对自己的盲目,对社会这个大环境的盲目,不能给自己一个清楚的定位。同时还带有卖弄的意味。
记: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择业与就业往往不一致,于是有人提出“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您是怎么看的?
李:你能做什么,你想做什么,你愿意做什么,你喜欢做什么,你追求做什么,就决定你择什么样的业。择业、就业与选择自己的人生根本上是一致的,是不矛盾的。只有当自己的目标不明确时才会出现矛盾。所以在就业的时候,各位同学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自己的方向,积极准备,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李印杲(以下简称李):我们主要看重大学生的这些方面:一是再学习能力: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特别快,要求我们有不断学习的能力。中国有句古话叫“活到老学到老”,现在已经换成了“学不到老就活不到老”。一个人不具备再学习的能力,他就失去了生存竞争的能力,就会成为社会的弃儿。二是知识价值化的能力:知识并不就代表着价值,知识只有通过实际的运用才能创造价值。这也就伴随着学习的始终,从校园里就开始了。一些人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不具备工作经验,其实在学校我们的每一次考试,甚至是小论文都涉及到知识被运用的能力。
记:您提到工作经验,但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有这么一条要求:有几年工作经验。这对刚出校门的应届大学生来说就成了应聘的一堵墙。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李:学校也是个社会呀,与同学的相处,学生干部做学生的管理工作,还有大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习,包括做家教也是一种社会实践,只有具备很强的指导能力和责任心才能教好。工作、经验是个附加条件,不是一个必要条件。企业招人时比较看重文化的融合能力,假若一个人相关专业的社会经验很足,但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我们是不会招他的。企业在招人时一般是通过技术+职位差异性+文化差异等多方考核的,社会经验的有否不是区别的关键。大学生就业时不能认为自己缺乏社会经验就没有竞争力,要积极地寻找锻炼机会,不要被经验所束缚。
记:也就是说工作经验不是就业的必要条件。
李:对,应该有这样的观念。我今天刚听到一个报道,讲的是一个知名企业招聘了21个大学生,其中大部分是重点大学的,但不到3个月的时间,留下来的就只有1个大学生了,因为有很多人遇到了一些困难就退缩了;还有一些人工作期间偷懒;或大家都在开会讨论,他一个人在办公室打游戏。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心理特别地脆弱,而社会是复杂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可预料的困难,大学生一定要有乐观的态度,挑战的勇气。所以是否有竞争意识是我们看重的一个方面。还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可能每个大学生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都有一个近似完美的想象——公司发展前景好,能给自己提供很多机会,高质量的培训,有行业内最高的薪酬,但在实习或试用的时候,发现企业并不能提供这样完美的条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从业者要善于平衡各种落差,尽快地融到企业文化里去,即文化的融合性;另外个人的内在品质——诚信:现在有的大学生刚和一个企业签约,马上又交违约金,去签约另一家企业,这也反映了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当然,学生有选择的权利,但是签约企业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份承诺,是经过慎重思考后的抉择,希望大学生能够谨慎考虑,尊重自己的决定。
记:在IT行业,应聘者的哪些素质是必备的?
李:IT行业工作高节奏,高效率,要求要有吃苦的精神,要有承受压力的能力,不愿吃苦,不能承担压力,就不用选择IT行业;选择IT行业,就要能吃苦,要能承压。
记:现在一些人力资源部门流行着这样一句“不招最优秀的,但招最适合的”,“优秀”与“适合”是很难把握的界限,有的同学觉得企业的要求真是五花八门,有人由此将找工作成功与否归结到运气。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李:各个企业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优秀的不等于适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里面有一个相互认同和融合的过程。的确,对于“优秀”和“适合”,每个企业的看法各有不同,但不能将就业归结到运气机会。所有将成功归结为运气机会的,我认为只是一种借口。机会是非常公平地摆在每个人的面前,它就像空气一样飘在我们的周围,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关键是看自己是不是有这个能力的积累。
这也反映了大学生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没有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即职业规划,包括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特长,了解环境。不要大家都冲向IT的时候自己就跟着往上挤,石油化工火的时候自己就跟着往前涌,要看自己有没有能力,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去做。
记:提到职业规划,听说现在有一种生意比较火,那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测评,然后据此对他们进行职业规划。
李:一个人成功与否是:目标+行动+自我激励,其根本取决于自己,而不能依赖别人。我们小时候不知道自己长大了会做什么,我们的父母会代为回答,但我们不能一辈子活在“父母”的意愿里。这也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在就业时缺乏针对性。我们收到的很多学生的求职简历第一页有很多是一样的,都千篇一律地写着“对贵公司仰慕已久,期待加入”。我们在招聘的时候曾遇到一位同学,他对东软的产品,历史,包括文化都很熟悉,他从上大学起就开始关注东软,和我们谈起的时候就特别有话题,这样的学生企业当然愿意招收。
记:关于简历,很多学生喜欢做得很厚,里面夹很多证书,包装也很精美,您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
李:简历做丰厚点精美点没什么坏处,但要有个性,突现自己的特长。证书多少无所谓,多了不一定有用,要选择能体现自己能力的证书,像CTIE。简历要突出,简洁,明了,不要太厚,也不要太简单。有一个学生向我们投了一份简历,只写了一个姓名,其它的连自己的联系方式都没写上去,虽然他的笔试成绩很好,但我们也不会录用他,甚至不会给他面试的机会,因为他根本就没有重视这个工作机会。
记:现在有很多媒体都在铺天盖地地介绍面试技巧,您觉得面试技巧重要吗?若一味强调技巧会不会缺乏真诚?
李:技巧就像我们学外语一样是一门工具,恰如其分的技巧有助于求职,比如说一份精心准备的有个性的完美的自我介绍,但不能弄巧成拙。我们招聘中遇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一进门就一直面带微笑,见了面就称老师,说您长得可爱亲切,将来在公司里肯定会有更大的发展前途的。估计他是看过给人留下好印象就要赞美这样的技巧指导,但赞美过头了就不自然了。要善于用技巧,不要让技巧流于欺骗和耍花招。
记:面试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招聘方能完成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考核吗?
李:招聘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面试只是考核的一个方面。面试过后,在实习的过程中,有试用期,学生还要接受考核,一个人在一个企业要有较好的发展,不是靠伶牙利齿,不是靠一两次的小聪明,而是要靠真才实干。
记:面临毕业很多女生学着化妆,甚至不惜花血本去整容,一些男生也开始买西装等职业行头,您觉得这有必要吗?
李:完全没有必要。穿衣服只要整齐得体就行了,不要过,否则就是画蛇添足。像有的女生平时不化妆,面试时非弄一个妆,技术又没到家,看上去很奇怪。但不能邋遢,衣服上至少不能有油渍,一个连自己的衣服都不喜欢洗的人,怎么会做好其他的事呢?面试时表现一种良好的素质,这比穿多么高档的衣服,用多么名牌的香水都要强。如果一个来自贫困山区的大学生面试时穿着一身名贵的西装,我们肯定不会要他,因为这说明这个人特别注重虚荣,他的家庭肯定没有能力支持他这样的消费。
记:据有关资料,今年大学生的工作起薪会继续保持低迷。面对着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打出“零工资”的求职口号,有的学校学生建立了“求职薪水联盟”——低于多少,我们就不到你们企业去。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李:这反映了当前一些学生的盲目,对自己的盲目,对社会这个大环境的盲目,不能给自己一个清楚的定位。同时还带有卖弄的意味。
记: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择业与就业往往不一致,于是有人提出“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您是怎么看的?
李:你能做什么,你想做什么,你愿意做什么,你喜欢做什么,你追求做什么,就决定你择什么样的业。择业、就业与选择自己的人生根本上是一致的,是不矛盾的。只有当自己的目标不明确时才会出现矛盾。所以在就业的时候,各位同学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自己的方向,积极准备,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