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l1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通过新的设计思路,全程渗透“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中,满足学生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和审美需要,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音乐教育的特点,使其在审美教育中的地位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爱好与品鉴音乐的能力,树立高尚的审美观。笔者结合音乐教学实践,在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享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创造力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情趣,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创设艺术教育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是一种精神交流活动,这种活动总是与情感密切相连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只有融进一定的教学环境,成为一定的教学情境的组成部分,才能成为教学的积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由此而知,学生是在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因此课的开始就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状态,激起对课的内容的企盼和渴望,从而陶醉在艺术教育之中,“审美型”教学模式,抓住了课前这一环节,着重以美入手,按教材的要求,情境导入,也就是说,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理”,将它带入美的旋律之中。例如:伴着优美的音乐,跟随教师做行进间的律动;在教師琴声的伴奏下学生步入课堂,进入快乐而轻松的学习之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进行综合技能的训练,使学生领悟音乐的美
  综合技能的训练目的,在于对已学过的教材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使教师了解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责任感,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把复习、检查和加深扩大知识面的工作放在一起来进行。教师要善于将枯燥的发声练习和新谱解难练习融进美的旋律中,让学生感受到美,领悟音乐的内涵,巩固旧知识发现新技能。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示范法,指导法去学习、体会歌唱姿势的美,呼吸发声的技巧美,咬字、吐字的形象美,将这一连串的音乐美,展现给学生,使之在训练中去再现。这些有目的、有计划、由浅入深的辅导,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使学生做到歌唱时姿势优美,呼吸正确,发声自然,圆润,咬字吐字清晰。
  三、以情传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受生活实际的情境的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将唱歌、欣赏、活动的训练统一在具体生活的音乐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不仅掌握了技能技巧,而且发展了音乐表现能力。情趣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 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的训练中反复,久而久之,学生常常因此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音乐的逆反心理。音乐教学的情趣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主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在教学中体现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现“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音乐教学的情趣性,体现了教学美的属性,愉快而有益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喜爱,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地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情境。这样才能保证情感的积累处于一种清醒的有章程的状态,日积月累,便会感情丰富,情思细腻,使人格完善起来。
  四、创新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发展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音乐教学的结果比其他学科更明显的体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性差异,即使学生对复杂的知识技能还没有完全掌握,包括所存在的各种音乐缺陷,但只要他们从音乐中受到了感动、引起了思索、开阔了视野,这其实就是成功的音乐教育了。只要教师自己能够真正走进音乐,用心灵诠释作品的情感,我们就不难发现,只要拥有一双健全的耳朵和一颗感知的心,任何人都可以走进音乐,并在这美妙芬芳森林中自由呼吸。情感教学是实施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教学情感和音乐作品的真挚情感做诱导,唤起学生的情感经历和体验,使那些因为缺乏音乐天赋而胆怯的学生增强自信心,让所有孩子都能因音乐而打开心灵的大门,用情感与情感的沟通做纽带,正确引导、合理施教,让所有学生都能听懂音乐、爱上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效果。
  总之,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音乐审美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音乐表层的含义,更重要的是音乐要触动学生的心灵,有“心动”才能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音乐学科特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音乐素养为基点,丰富完善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从而获得审美愉悦,全面提高审美能力,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
  参考文献:
  [1] 周健.音乐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J].学周刊.2011年22期.
  [2] 张春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2011年08期 .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为班级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统一授课的效率低而无可奈何。本文重在阐述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地分层并实施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层辅导,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应有的数学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方面得到充分地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因为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对相同的学
期刊
摘 要:数学本是培养和造就各类专业人才的共同基础,与其他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就目前初中学生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提出选择适宜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数学教学课堂——快乐课堂,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快乐课堂;沟通  数学本身是一门思维性强,逻辑推理严密,内容比较抽象的学科,它是很多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新课程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就是看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
期刊
摘 要: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很枯燥,常常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省时高效地完成识字任务呢?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采用多种方法识字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識字途径,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可以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掌握汉字。  关键词:插图;动作;游戏;生活  汉字以其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程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目前,在我国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标准极不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需要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的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本文从老师与学生的交谈艺术出发,探讨了老师与学生交谈的一些技巧。  关键词:老师与学生;交谈;技巧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自尊心的学生。实践证明,要做好班级工作,必须从了解和研究学生着手。为此班主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接近学生,与学生进
期刊
一、对称美  数学对称美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数学图形的对称美,对称通常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相排列上具有一 一对应的关系,在几何图形中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圆是关于圆心成中心对称的图形,也是关于直径成轴对称图形,正方行关于其中心是对称的,而对于球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同时也是面对称图形,毕达哥拉斯曾经说过:”一切立体图行中最完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完美
期刊
人文性是一种“教育感化”的形式,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集中在“人”字上。乍一看,似乎与严谨的数学是沾不上边的。其实不然,数学虽然是一门由严密的逻辑系统构造起来的学科,它发展到现在,其内容是高度的抽象形式化,其表现是约定的符号形式化,是理性化了的。但数学它是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各方各面,点点滴谪。所以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又将服务于生活,落实在学生上,就是要让他们“会思考”“会应用”,“会解决实际问题”。从
期刊
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各种语言各有其特点,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文字语言是理解数学概念、原理的基础,它严格地界定了数学对象及其相互关系,深刻地揭示了数学对象的本质;符号语言是简缩思维、提高思维效率的根本,它简练地概括和表达了数学对象的内涵;图形语言是形象思维载体,是提高想象力、丰富联想的工具,它生动地勾勒了数学的几何特征。  一、数学语言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在现实教学中,数学课上
期刊
摘 要:宿舍生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参与人际交往最为直接的一种场所,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本文通过查找文献法和访谈法对大学宿舍人际关系进行了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大学宿舍文化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了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以及建立和谐宿舍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文化;宿舍人际关系  一、选题的意义  第一,在大学期间, 宿舍是生活的主要场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这一观点是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取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句话说明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