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今时代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发生了改变,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尤为重要,家国情怀蕴含着人文关怀,家国情怀能够让学生有更强的民族荣辱感,而民族荣辱感对学生的民族、国家认同感提升有积极的意义。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我国要实现伟大复兴,需要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尤其是部编教材实施以来,新课标要求落实五大核心素养,历史课的育人功能尤为凸现,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也在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落实家国情怀,融入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并且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具有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049
引言:当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指导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关注不同教学内容的融合,从而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先清晰理解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并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分析,选择多样化的策略指导学生,从而在学生积极的探究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正确理解课程标准中家国情怀的教育思想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对初中历史有了明确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的思想境界上升到国家的高度和层面,这不仅是为了顺应新课标的改革要求,更是为了顺应社会的改革需求。其中着重突出了初中历史教育的功能,初中历史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提高学生历史成绩的层面上,初中历史老师应当充分挖掘历史课本的思想价值,以及情感教育内涵,在历史教学实际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思想,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学生的思想态度以及价值观。这要求初中历史老师准确地理解初中历史教学新课标中的具体要求,不断挖掘历史教材当中的精神情感,尤其是需要挖掘历史教材中家国情怀的要素,对相关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在历史教学实际授课过程中,初中历史老师需要在课前准备大量的资料,需要联系到文学以及时事政治等方面的资料,掌握资料当中的核心要素,在经过整理之后,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补充。这样的初中历史教学可以起到应有的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历史的良好环境,也可以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历史人物的形象,了解历史人物的心理。
二、深入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教具,教学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信息。历史教材中讲述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人物扫描、相关史实、知识拓展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资料信息,客观地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继而达到升华情感、启迪心灵的效果。例如,《鸦片战争》一课,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的“人物扫描”和图片以及第4页的“相关史实”,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开展各种学生活动,让学生感受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精神。初中历史教材中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历史人物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教材,深度挖掘教材信息,以达到“家国情怀”教育的目的。教师应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关于家国情怀的内容,促进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家国情怀素养。
三、借助网络大环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或多或少会接触到其他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需要结合历史学科的优势,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并在组织学生了解民族历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并在进一步指导中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时,教师就可以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发展的诸多成就一一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分陆海空和导弹部队四个小组,自己收集资料讲诉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与祖国各族人民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筑起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水到渠成的渗透了家国情怀。此外,在学习世界史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网络中自主搜集中国参与世界的表现,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展示给其他同学。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利于让学生对祖国有认同感,在结合网络环境和课堂指导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继而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生成。
四、课后主题活动,再次提升巩固课后开展“家国情怀”主题教育活动既是对课堂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巩固和提升,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估。主题教育活动应注重形式创新,兼顾教育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一些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例如,七年级第二学期中期,笔者组织学生办了一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手抄报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展出,学生积极参加,表达自己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赞赏以及发扬传统文化的意志和决心。八年级第二学期中期,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以“讲述历史故事发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故事会。九年级学生可以开展以世界优秀文化、世界发展之我见、世界风云人物为主题的各种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在学完某一课后书写心得体会,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各类公益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学习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时,我带领学生走进我们当地锡林郭勒盟博物馆,感受蒙元帝国的强大,学习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了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史实,感知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蒙古族在我国历史上书写的辉煌,充分利用了乡土资源,让学生深入现实生活,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精神。此外,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主题活动。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后,教师可以组织辩论活动,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运用各个派别的观点进行辩论,这样既可以深刻体悟“百家争鸣”,又可以意识到身为社会公民应关心国家大事,尽己所能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结语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想要搭建高效历史课堂,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分析,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要求,并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作出努力。在学生积极探索和教师主动引导的过程中,完善教学的素材,培养学生的素养,继而推动历史有效课堂的建成。
参考文献
[1]姚俊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教育观察,2019,8(42):135-136.
[2]于红.初中历史课堂“家国情怀”培养的“苏式”表达探究[J].汉字文化,2019(23):139-140.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049
引言:当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指导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关注不同教学内容的融合,从而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先清晰理解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并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分析,选择多样化的策略指导学生,从而在学生积极的探究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正确理解课程标准中家国情怀的教育思想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对初中历史有了明确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的思想境界上升到国家的高度和层面,这不仅是为了顺应新课标的改革要求,更是为了顺应社会的改革需求。其中着重突出了初中历史教育的功能,初中历史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提高学生历史成绩的层面上,初中历史老师应当充分挖掘历史课本的思想价值,以及情感教育内涵,在历史教学实际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思想,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学生的思想态度以及价值观。这要求初中历史老师准确地理解初中历史教学新课标中的具体要求,不断挖掘历史教材当中的精神情感,尤其是需要挖掘历史教材中家国情怀的要素,对相关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在历史教学实际授课过程中,初中历史老师需要在课前准备大量的资料,需要联系到文学以及时事政治等方面的资料,掌握资料当中的核心要素,在经过整理之后,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补充。这样的初中历史教学可以起到应有的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历史的良好环境,也可以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历史人物的形象,了解历史人物的心理。
二、深入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教具,教学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信息。历史教材中讲述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人物扫描、相关史实、知识拓展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资料信息,客观地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继而达到升华情感、启迪心灵的效果。例如,《鸦片战争》一课,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的“人物扫描”和图片以及第4页的“相关史实”,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开展各种学生活动,让学生感受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精神。初中历史教材中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历史人物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教材,深度挖掘教材信息,以达到“家国情怀”教育的目的。教师应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关于家国情怀的内容,促进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家国情怀素养。
三、借助网络大环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或多或少会接触到其他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需要结合历史学科的优势,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并在组织学生了解民族历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并在进一步指导中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时,教师就可以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发展的诸多成就一一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分陆海空和导弹部队四个小组,自己收集资料讲诉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与祖国各族人民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筑起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水到渠成的渗透了家国情怀。此外,在学习世界史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网络中自主搜集中国参与世界的表现,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展示给其他同学。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利于让学生对祖国有认同感,在结合网络环境和课堂指导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继而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生成。
四、课后主题活动,再次提升巩固课后开展“家国情怀”主题教育活动既是对课堂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巩固和提升,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估。主题教育活动应注重形式创新,兼顾教育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一些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例如,七年级第二学期中期,笔者组织学生办了一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手抄报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展出,学生积极参加,表达自己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赞赏以及发扬传统文化的意志和决心。八年级第二学期中期,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以“讲述历史故事发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故事会。九年级学生可以开展以世界优秀文化、世界发展之我见、世界风云人物为主题的各种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在学完某一课后书写心得体会,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各类公益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学习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时,我带领学生走进我们当地锡林郭勒盟博物馆,感受蒙元帝国的强大,学习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了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史实,感知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蒙古族在我国历史上书写的辉煌,充分利用了乡土资源,让学生深入现实生活,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精神。此外,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主题活动。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后,教师可以组织辩论活动,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运用各个派别的观点进行辩论,这样既可以深刻体悟“百家争鸣”,又可以意识到身为社会公民应关心国家大事,尽己所能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结语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想要搭建高效历史课堂,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分析,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要求,并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作出努力。在学生积极探索和教师主动引导的过程中,完善教学的素材,培养学生的素养,继而推动历史有效课堂的建成。
参考文献
[1]姚俊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教育观察,2019,8(42):135-136.
[2]于红.初中历史课堂“家国情怀”培养的“苏式”表达探究[J].汉字文化,2019(23):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