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强有力地推动社会转型和经济格局变革,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也提出新的要求。在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嘉兴乃至浙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明确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并结合各校实际提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方案。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培养模式
21世纪,社会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推动社会深刻转型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经济呈现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趋势下,这一切无疑强烈影响社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各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中要有眼光、有高度。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
各高校应立足地方,面向经济,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定位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通过完善教学科研体系,合理设置课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与教材建设等手段,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最终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专业建设成一个厚基础、宽口径、懂管理、重应用、特色鲜明、注重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在省内具有一定优势和影响的特色鲜明的专业。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方案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
各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应立足地方,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管理等知识与理论,具有计算机及互联网实际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维护的方法和技术,能在国家行政机构、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教育教学机构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开发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特别是为各地区中小企业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走基于信息的管理思维与计算机技能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向,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信息意识和服务意识,扎实的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以适应企业对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作的要求。在明確了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在培养方案中明确了对学生的基本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业务要求等方面相应的要求。
(二)确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产生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也得出一些研究成果。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美国率先出现的两种信息管理专业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种侧重“通才”教育,强调基础教育,所培养的学生知识面较宽,各种背景知识扎实,另一种则侧重“专才”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信息管理专业教学,非常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三)构建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在制订教学计划中,本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懂管理、重应用”为指导思想,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形态通过“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将那些服21RESEARCHES IN LIBRARY SCIENCE 务面较宽、体现学科基础的课程用平台结构组织,以保障科学文化知识和素质要求,将服务面较窄的课程用模块结构组织,用于柔化具有差别的个性发展和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具体设置两个专业模块:一是信息系统模块,主要包括Web程序设计、高级数据库应用、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分析与预测等课程;二是电子商务模块,主要包括Web物流与供应链、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等课程。
(四)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配合理论教学,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有序进行,逐步建立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体系。以短学期教学为平台,建立“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每门课程的实验分成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两部分,并随着年级的升高,设计性实验的比率将逐步提高。在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在素质教育同时强调创新教育,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行导师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组建学生信息协会、计算机网络协会,并制定关于学生创新活动的计划与措施。
(六)完善教学体系结合学科发展和市场人才需要
明确培养目标,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办出专业特色,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使人才培养过程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人才培养的各项要求能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落实。在执行过程中,重视教学计划的权威性,制定并完善各种教学规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课程设计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由课程建设小组集体讨论,并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由基础课教研室负责讨论落实。各任课教师按教学大纲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严格执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坚持每学期分院领导和学科负责人、老师听课制度;严把考试质量关;坚持试卷审核制度;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教学质量关,规定每位青年教师新开课前均要进行试讲;在期中教学检查中均安排教师听课并及时反馈意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专题研究、网上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拉近理论教学与实际的距离;对于部分核心课程,创造条件,开展双语教学;不定期到信息技术开发公司以及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中型企业参观实习,邀请这些单位的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给学生做报告、讲课,走开门办学之路。
三、结束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信息化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富生命力的专业,网络环境下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等都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提供了巨大的机遇,特别在金融危机发展背景下更体现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利用网络自主创业的优势。为了更好适应网络社会发展需要,所有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有关的政府、企业、学校领域内专家、学者、工作人员与师生应该共同努力研究探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问题。
参考文献
[1] 钱洁,宋萍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面向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7)
[2] 龚花萍,沈玖玖·中外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比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5)
[3] 阳向军·西部地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广西师范大学的实例分析·现代情报,2008(1)
[4] 王学东·面向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研究·情报学报,2000(5)
(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培养模式
21世纪,社会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推动社会深刻转型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经济呈现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趋势下,这一切无疑强烈影响社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各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中要有眼光、有高度。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
各高校应立足地方,面向经济,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定位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通过完善教学科研体系,合理设置课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与教材建设等手段,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最终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专业建设成一个厚基础、宽口径、懂管理、重应用、特色鲜明、注重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在省内具有一定优势和影响的特色鲜明的专业。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方案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
各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应立足地方,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管理等知识与理论,具有计算机及互联网实际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维护的方法和技术,能在国家行政机构、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教育教学机构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开发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特别是为各地区中小企业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走基于信息的管理思维与计算机技能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向,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信息意识和服务意识,扎实的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以适应企业对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作的要求。在明確了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在培养方案中明确了对学生的基本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业务要求等方面相应的要求。
(二)确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产生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也得出一些研究成果。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美国率先出现的两种信息管理专业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种侧重“通才”教育,强调基础教育,所培养的学生知识面较宽,各种背景知识扎实,另一种则侧重“专才”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信息管理专业教学,非常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三)构建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在制订教学计划中,本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懂管理、重应用”为指导思想,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形态通过“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将那些服21RESEARCHES IN LIBRARY SCIENCE 务面较宽、体现学科基础的课程用平台结构组织,以保障科学文化知识和素质要求,将服务面较窄的课程用模块结构组织,用于柔化具有差别的个性发展和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具体设置两个专业模块:一是信息系统模块,主要包括Web程序设计、高级数据库应用、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分析与预测等课程;二是电子商务模块,主要包括Web物流与供应链、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等课程。
(四)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配合理论教学,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有序进行,逐步建立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体系。以短学期教学为平台,建立“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每门课程的实验分成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两部分,并随着年级的升高,设计性实验的比率将逐步提高。在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在素质教育同时强调创新教育,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行导师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组建学生信息协会、计算机网络协会,并制定关于学生创新活动的计划与措施。
(六)完善教学体系结合学科发展和市场人才需要
明确培养目标,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办出专业特色,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使人才培养过程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人才培养的各项要求能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落实。在执行过程中,重视教学计划的权威性,制定并完善各种教学规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课程设计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由课程建设小组集体讨论,并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由基础课教研室负责讨论落实。各任课教师按教学大纲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严格执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坚持每学期分院领导和学科负责人、老师听课制度;严把考试质量关;坚持试卷审核制度;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教学质量关,规定每位青年教师新开课前均要进行试讲;在期中教学检查中均安排教师听课并及时反馈意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专题研究、网上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拉近理论教学与实际的距离;对于部分核心课程,创造条件,开展双语教学;不定期到信息技术开发公司以及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中型企业参观实习,邀请这些单位的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给学生做报告、讲课,走开门办学之路。
三、结束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信息化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富生命力的专业,网络环境下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等都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提供了巨大的机遇,特别在金融危机发展背景下更体现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利用网络自主创业的优势。为了更好适应网络社会发展需要,所有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有关的政府、企业、学校领域内专家、学者、工作人员与师生应该共同努力研究探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问题。
参考文献
[1] 钱洁,宋萍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面向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7)
[2] 龚花萍,沈玖玖·中外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比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5)
[3] 阳向军·西部地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广西师范大学的实例分析·现代情报,2008(1)
[4] 王学东·面向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研究·情报学报,2000(5)
(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