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省每年的普通高校招生体育加试的时间,基本上安排在五月份。体育加试的项目是:100米跑,立定三级跳远,原地推铅球和800米跑共四项。这四个目项已经很多年没有改变了。所以,每年的高考备考和高中阶段的业余运动训练,都应该从提高这四项的运动成绩出发。其终极目标就是尽量提高这四项的高考成绩。
力量素质是一项基本素质,它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密切,在提高高考体育加试成绩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力量素质是体育高考成败的关键。纵观体育高考加试的四个项目:100米跑的起跑以及途中跑和最后的冲刺;立定三级跳远的起跳,动作衔接部分的踏跳和蹬地;原地推铅球的各个环节,800米跑的起跑和途中跑以及终点冲刺,这些方面的好坏都是由力量素质决定的。也就是:力量素质直接和间接的决定了体育高考加试的成绩。所以,我们的训练工作应该把力量素质的提高放在重要的位置,更要把力量的提高和速度的发展结合起来。
一、力量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由于高中生在进入高中之前很少有接受过力量训练的,又因为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其生长发育处于非常旺盛的阶段。所以,高中生的力量训练必须遵循客观生理规律,循序渐进,不可以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因材施教原则:高中生虽然处于同一学龄阶段,但是,年龄还是有差距的,差距甚至可以达到2年到3年。另外,每个人的生理发育状况也存在差异:有超前现象也有滞后现象。所以,在运动训练中,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还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以保证学生的健康,避免伤病。
每次训练课应遵循先大肌肉群后小肌肉群的原则:由于大肌肉群的工作能力和抗疲劳能力都很强。所以,每次训练课必须遵循先大肌肉群后小肌肉群的原则,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运动损伤。
二、力量训练的方法
分组训练法: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身体发育状况不同,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力量训练首先应该采用分组训练法。其优点是:可以很好的控制运动负荷,有利于学生很好的适应训练环境,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运动损伤;同组的学生训练水平相当,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不同组的训练水平不同,有利于目标水平的提升。
循环训练法:当学生的训练水平达到较高水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采用循环训练法(我认为在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和高中三年级这两个阶段比较适合)。循环训练法的优点是:训练密度大;学生兴奋性高;全身动员。所以,循环训练法比较适合在冲刺阶段使用。
三、力量训练负荷的安排
力量训练的负荷一般分为:小负荷,中等负荷,大负荷,亚极限负荷和极限负荷。
高中阶段之前,学生很少有接受过力量训练的。所以,开始阶段应该以小负荷适应性训练为主。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力方法,肢体的动作正确了之后,才可以逐渐增加运动负荷。
我们工作的高中,力量训练的工具主要是杠铃。这个器械需要学生去熟悉和适应。所以,力量素质训练的开始阶段要十分注意负荷的安排。
在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力量训练开始阶段,下肢训练采用的重量一般是:25kg。这个重量大约相当于学生体重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学生可以很好的从无负重状态过度到负重状态。而且,这个重量比较小,不易产生运动损伤。下肢力量训练的负荷增加要循序渐进,增加幅度不可以过大。在适应的基础上,每次增加的负荷应控制在5公斤到15公斤之问。学生的腹背肌的训练一样要从小负荷开始,可以根据学生的时间情况选择由十五公斤和二十五公斤开始,每次增加的重量不要超过10公斤。否则,容易造成腰部的损伤。学生上肢力量的训练,开始重量应该在十五公斤左右。这是由于:一是学生没有力量训练的经历。二是学生平时上肢活动与下肢活动相比,处于较少的状态,上肢力量基础更差。上肢力量训练负荷的增加以每次5公斤到10公斤为佳。偶尔用大重量刺激的时候,一定做好保护工作。
力量素质训练的每次训练课,一定要注意工作肌肉群的先后顺序安排。大肌肉群的练习应该安排在前,小肌肉群的练习安排在后。由于下肢的力量训练也需要腰腹部肌肉群的支持。所以,腰腹部肌肉群的练习活动也不宜安排在下肢肌肉群训练之前。力量训练时,如果采用亚极限负荷和极限负荷训练时应该减少训练量。力量训练的效果决定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从而,决定了这个学生在体育高考加试中成绩的取得。所以,指导教师应该科学,有效地带领学生逐渐提高他们的力量素质水平,为最后在体育高考加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力量素质是一项基本素质,它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密切,在提高高考体育加试成绩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力量素质是体育高考成败的关键。纵观体育高考加试的四个项目:100米跑的起跑以及途中跑和最后的冲刺;立定三级跳远的起跳,动作衔接部分的踏跳和蹬地;原地推铅球的各个环节,800米跑的起跑和途中跑以及终点冲刺,这些方面的好坏都是由力量素质决定的。也就是:力量素质直接和间接的决定了体育高考加试的成绩。所以,我们的训练工作应该把力量素质的提高放在重要的位置,更要把力量的提高和速度的发展结合起来。
一、力量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由于高中生在进入高中之前很少有接受过力量训练的,又因为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其生长发育处于非常旺盛的阶段。所以,高中生的力量训练必须遵循客观生理规律,循序渐进,不可以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因材施教原则:高中生虽然处于同一学龄阶段,但是,年龄还是有差距的,差距甚至可以达到2年到3年。另外,每个人的生理发育状况也存在差异:有超前现象也有滞后现象。所以,在运动训练中,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还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以保证学生的健康,避免伤病。
每次训练课应遵循先大肌肉群后小肌肉群的原则:由于大肌肉群的工作能力和抗疲劳能力都很强。所以,每次训练课必须遵循先大肌肉群后小肌肉群的原则,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运动损伤。
二、力量训练的方法
分组训练法: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身体发育状况不同,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力量训练首先应该采用分组训练法。其优点是:可以很好的控制运动负荷,有利于学生很好的适应训练环境,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运动损伤;同组的学生训练水平相当,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不同组的训练水平不同,有利于目标水平的提升。
循环训练法:当学生的训练水平达到较高水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采用循环训练法(我认为在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和高中三年级这两个阶段比较适合)。循环训练法的优点是:训练密度大;学生兴奋性高;全身动员。所以,循环训练法比较适合在冲刺阶段使用。
三、力量训练负荷的安排
力量训练的负荷一般分为:小负荷,中等负荷,大负荷,亚极限负荷和极限负荷。
高中阶段之前,学生很少有接受过力量训练的。所以,开始阶段应该以小负荷适应性训练为主。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力方法,肢体的动作正确了之后,才可以逐渐增加运动负荷。
我们工作的高中,力量训练的工具主要是杠铃。这个器械需要学生去熟悉和适应。所以,力量素质训练的开始阶段要十分注意负荷的安排。
在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力量训练开始阶段,下肢训练采用的重量一般是:25kg。这个重量大约相当于学生体重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学生可以很好的从无负重状态过度到负重状态。而且,这个重量比较小,不易产生运动损伤。下肢力量训练的负荷增加要循序渐进,增加幅度不可以过大。在适应的基础上,每次增加的负荷应控制在5公斤到15公斤之问。学生的腹背肌的训练一样要从小负荷开始,可以根据学生的时间情况选择由十五公斤和二十五公斤开始,每次增加的重量不要超过10公斤。否则,容易造成腰部的损伤。学生上肢力量的训练,开始重量应该在十五公斤左右。这是由于:一是学生没有力量训练的经历。二是学生平时上肢活动与下肢活动相比,处于较少的状态,上肢力量基础更差。上肢力量训练负荷的增加以每次5公斤到10公斤为佳。偶尔用大重量刺激的时候,一定做好保护工作。
力量素质训练的每次训练课,一定要注意工作肌肉群的先后顺序安排。大肌肉群的练习应该安排在前,小肌肉群的练习安排在后。由于下肢的力量训练也需要腰腹部肌肉群的支持。所以,腰腹部肌肉群的练习活动也不宜安排在下肢肌肉群训练之前。力量训练时,如果采用亚极限负荷和极限负荷训练时应该减少训练量。力量训练的效果决定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从而,决定了这个学生在体育高考加试中成绩的取得。所以,指导教师应该科学,有效地带领学生逐渐提高他们的力量素质水平,为最后在体育高考加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