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韩愈的《师说》有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我们再理解《师说》,“道”,指的是自然界中的一切规律主要指客观存在的道理、规律,还包括一切为人处世的方法,所以传道就是指老师传授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一切规律。而“业”可以理解为事业,即人们的求生存的技术与能力,所以,“授业”可以理解为教师要传授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惑”,就是疑问、疑惑,所以“解惑”就是指老师给学生解释认知世界中遇到的困惑。
关键词:新课标;学科素养;问题导学;学案;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8-032-01
我们课题组尝试不同方式,多次讨论研究之后决定实施以下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我们按照课前“问题导学”、课中“学案助学”、课后“思维导图固学”三步分步实施,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逐渐形成“问题导学”——“学案助学”——“思维导图固学”的三维一体教学模式,简称“三学模式”。
一、第一学,以“问题导学”为课堂教学的基石
1.“问题导学”的理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我们课堂活动一直围绕问题而进行,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切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最终的解决,没有问题的解决,提出问题便再没了价值。因此,我们把问题解决作为“问题导学”的基石。问题导学突出了问题的引导性、学习的自主性、小组的合作探究性和学生的充分展示性。学生学习什么知识,什么时候学,怎么学,学多深,学多宽等,都是在问题、项目、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的。把握问题解决,就是把握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注重问题解决,就是注重学生的成长。因此一堂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在课件首页上就要明确标出本节知识要解决的问题,重点问题重点提出,以第一个问题为线索,以本节课要解决的重难点为核心,生成新的问题,不断的设问,以学生去解决问题串的形式完成课堂学习,对于本节知识的重难点,我们注重设置梯度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突破这节课的重难点,由一个个问题的答案来形成出节课讲授的知识点。因此“问题导学”的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以问题串构成教学思路,以问题构成学生学习的脉络,以问题解的答案构成这节课的知识。
2.“问题导学”实施方案:为了能将“问题导学”的落实到教学中,有效的、高效的进行集体备课是关键。我们称之为“走心四轮备课”。
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1)第一轮备课:主备提出该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设计问题,并且把问题构成问题串以解决解决核心问题,明确教学思路和方法,形成教学初案。
(2)第二轮备课:对主备提出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对这节课核心知识点的把握是否准确,突破核心知识点的方法是否合理和有效。对设计的问题串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判断其合理性、引导性和连贯性。对主备提出的问题进行补充,并对这些问题和对应的解释进行完善和修正,对主备制作的导学案进行讨论,对导学案进行修改并生成最终的导学案。
(3)第三轮备课:主备根据集体备课反馈的建议,修改课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整理教学思路,使问题设计能环环相扣,贯穿整个课堂,形成最终的教案、课件和导学案。
(4)第四轮备课:每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去解决核心问题的问题串应该是一致的,但是不同教师的教学特点,不同班学情有差别,因此各位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以主备的教学设计为蓝本进行再备课,整理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思路,从而发挥个人教学特长,从而让教学百花齐放。
二、第二学,以导学案为推进“问题导学”的载体
“问题导学”提出问题是关键,传统课堂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问题的生成。而“导学案”就起了关键的作用,是推进“问题导学”的载体。“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及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设计的学习方案。导学案的核心内容文书问题的设计,应该和教师的教学设计,尤其是课件相对应,内容只涉及这节课的核心问题,以及突破重难点的方式和方法。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转化为不同的探究问题,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分层,以适应不同的学生来研读,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问题导学”模式中,往往通过问题串导引学生进行学习。
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导读、导思的两种功能。导读,是学生通過阅读教材,对基本知识梳理和识记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相关部分。导学案中要指定学习内容、指明学习方法、分解学习任务,学生根据“导读”提示,自己研读教材内容,对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准备提交小组讨论解决,小组内部可以就自学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研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解决。导思,是从问题引导入手,让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知识,变学为思,变教为诱。导思以问题串的形式贯穿导学案的整个过程,是导学案的核心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小组间相互质疑答疑,教师关注活动过程,适时进行点拨,达到充分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第三学,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巩固“问题导学”教学效果
思维导图四个字顾名思义,“思”就是思路、思考,“维”对知识应该构成维度、知识体系、“导”就是引导、得出,“图”是把所学、所理解的以文字、图形、数字等形式表示出来。因此我们在教学结束之后,要求学生,以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为线索,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思考、整理,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
我们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步逐步实施,三部分环环相扣,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等学科素养,我们称为“三学模式”。该模式利于培养新教师,发挥骨干教师的骨干作用,带动老教师。
参考文献:
徐丽.解读生物学科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83-84.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6YQJK24。
关键词:新课标;学科素养;问题导学;学案;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8-032-01
我们课题组尝试不同方式,多次讨论研究之后决定实施以下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我们按照课前“问题导学”、课中“学案助学”、课后“思维导图固学”三步分步实施,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逐渐形成“问题导学”——“学案助学”——“思维导图固学”的三维一体教学模式,简称“三学模式”。
一、第一学,以“问题导学”为课堂教学的基石
1.“问题导学”的理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我们课堂活动一直围绕问题而进行,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切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最终的解决,没有问题的解决,提出问题便再没了价值。因此,我们把问题解决作为“问题导学”的基石。问题导学突出了问题的引导性、学习的自主性、小组的合作探究性和学生的充分展示性。学生学习什么知识,什么时候学,怎么学,学多深,学多宽等,都是在问题、项目、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的。把握问题解决,就是把握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注重问题解决,就是注重学生的成长。因此一堂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在课件首页上就要明确标出本节知识要解决的问题,重点问题重点提出,以第一个问题为线索,以本节课要解决的重难点为核心,生成新的问题,不断的设问,以学生去解决问题串的形式完成课堂学习,对于本节知识的重难点,我们注重设置梯度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突破这节课的重难点,由一个个问题的答案来形成出节课讲授的知识点。因此“问题导学”的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以问题串构成教学思路,以问题构成学生学习的脉络,以问题解的答案构成这节课的知识。
2.“问题导学”实施方案:为了能将“问题导学”的落实到教学中,有效的、高效的进行集体备课是关键。我们称之为“走心四轮备课”。
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1)第一轮备课:主备提出该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设计问题,并且把问题构成问题串以解决解决核心问题,明确教学思路和方法,形成教学初案。
(2)第二轮备课:对主备提出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对这节课核心知识点的把握是否准确,突破核心知识点的方法是否合理和有效。对设计的问题串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判断其合理性、引导性和连贯性。对主备提出的问题进行补充,并对这些问题和对应的解释进行完善和修正,对主备制作的导学案进行讨论,对导学案进行修改并生成最终的导学案。
(3)第三轮备课:主备根据集体备课反馈的建议,修改课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整理教学思路,使问题设计能环环相扣,贯穿整个课堂,形成最终的教案、课件和导学案。
(4)第四轮备课:每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去解决核心问题的问题串应该是一致的,但是不同教师的教学特点,不同班学情有差别,因此各位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以主备的教学设计为蓝本进行再备课,整理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思路,从而发挥个人教学特长,从而让教学百花齐放。
二、第二学,以导学案为推进“问题导学”的载体
“问题导学”提出问题是关键,传统课堂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问题的生成。而“导学案”就起了关键的作用,是推进“问题导学”的载体。“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及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设计的学习方案。导学案的核心内容文书问题的设计,应该和教师的教学设计,尤其是课件相对应,内容只涉及这节课的核心问题,以及突破重难点的方式和方法。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转化为不同的探究问题,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分层,以适应不同的学生来研读,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问题导学”模式中,往往通过问题串导引学生进行学习。
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导读、导思的两种功能。导读,是学生通過阅读教材,对基本知识梳理和识记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相关部分。导学案中要指定学习内容、指明学习方法、分解学习任务,学生根据“导读”提示,自己研读教材内容,对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准备提交小组讨论解决,小组内部可以就自学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研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解决。导思,是从问题引导入手,让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知识,变学为思,变教为诱。导思以问题串的形式贯穿导学案的整个过程,是导学案的核心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小组间相互质疑答疑,教师关注活动过程,适时进行点拨,达到充分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第三学,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巩固“问题导学”教学效果
思维导图四个字顾名思义,“思”就是思路、思考,“维”对知识应该构成维度、知识体系、“导”就是引导、得出,“图”是把所学、所理解的以文字、图形、数字等形式表示出来。因此我们在教学结束之后,要求学生,以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为线索,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思考、整理,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
我们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步逐步实施,三部分环环相扣,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等学科素养,我们称为“三学模式”。该模式利于培养新教师,发挥骨干教师的骨干作用,带动老教师。
参考文献:
徐丽.解读生物学科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83-84.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6YQJ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