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要探寻古中国的魅力,必须要翻开的,是一本名为山西的“史书”。全国七成以上建于金元之前的古建筑,全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均在此地。
如果不提五台山,很多人并不知晓山西中北部的小城忻州。五台山有五峰伫立。五峰之內称为台内,之外称为台外,我要去的地方在台外的阳白乡李家庄,一座游客鲜少涉足的古寺——南禅寺。
南禅寺被一片庄稼和树林围绕,古朴宁静,遗世独立,也难怪梁思成深入五台山考察时错过了这里。站在山门前,我屏住呼吸,与大殿相视,试图与它过往的1200余年产生某种交集。
南禅寺大殿即正殿,又名大佛殿。大殿飞檐舒展而不张扬,斗拱简练大方。殿内没有用一根柱子,屋架采用无天花板遮挡的彻上明造,木结构一览无余。圆润雄浑的塑像均为唐代原塑,神情各异,看上去可亲可敬。
这座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木构建筑,是1953年山西省文物普查时的重大发现。因寺小而地偏,县志和佛经上均无记载,南禅寺有幸躲过了会昌法难(唐武宗灭佛)和历代战乱。大殿历经五次八级以上的地震,好在附近村民尽力修缮、齐心保护。如今,守护南禅寺的几名工作人员就住在东跨院,我正欲离开时,见到一位戴着草帽的老乡走进来,和他们闲聊起农事。此情此景,恰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映照。
告别了偏居一隅的南禅寺,我继续乘车前往四十多公里之外的,另一座唐代建筑佛光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建筑史》面世,这是第一部成系统地介绍中国古建筑的书籍,作者却是日本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也就在此时,日本学者断言,中国大地再无唐代建筑,要看,须得去奈良。
这一切都让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梁思成感到既惭愧又痛心。1937年夏天,梁思成在《敦煌石窟图录》的指引下,同林徽因以及营造学社的莫宗江、纪玉堂一行,骑着骡子深入山西五台山考察,终寻得位于豆村的佛光真容禅寺,“近山婉婉在眼前,远处则山峦环护,形式甚是壮伟……瞻仰大殿,咨啧惊喜。”
隐于群山之间的佛光寺被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是我国集唐代建筑、彩塑、壁画、题记、经幢于一殿的孤例,虽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显露出大唐盛世的气象。佛光寺内布局疏朗,拾阶而上,踞于高台上的唐构东大殿就出现在眼前。佛光寺东大殿拥有皇家建筑才能使用的最高级别屋顶式样——单檐庑殿顶。大殿面阔七间,出檐深远,如欲振翅而飞的大鸟,宏伟大气,檐下硕大的斗拱展现了力与美的结合。
大殿内的佛像各具神态,富有生活气息,但色彩之艳丽令人诧异。原来在1929年,守寺的老和尚用化缘所得将殿内所有佛像粉刷一新。我们常说,对于古建筑的修复要“修旧如旧”,老和尚的做法,显然是好心办了坏事。
准备下山时,骤然暴雨如注。我和两位美术学院的老师被困在大殿内,“难得在山中观雨,真是意外的收获。”其中一位老师欣喜地说。
大殿前的参天古松被大雨拍落了几颗松果,有风携来一阵松香,我突然希望这场雨能下得再久一点。转身在殿内踱步,想起雨果说过的,“建筑是石头书写的史书”,眼前的建筑虽沉默不语,却似有千言万语。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更迭,在时间的长河中蜿蜒流动,在这密林深处千年又千年,静静诉说不朽。
如果不提五台山,很多人并不知晓山西中北部的小城忻州。五台山有五峰伫立。五峰之內称为台内,之外称为台外,我要去的地方在台外的阳白乡李家庄,一座游客鲜少涉足的古寺——南禅寺。
南禅寺被一片庄稼和树林围绕,古朴宁静,遗世独立,也难怪梁思成深入五台山考察时错过了这里。站在山门前,我屏住呼吸,与大殿相视,试图与它过往的1200余年产生某种交集。
南禅寺大殿即正殿,又名大佛殿。大殿飞檐舒展而不张扬,斗拱简练大方。殿内没有用一根柱子,屋架采用无天花板遮挡的彻上明造,木结构一览无余。圆润雄浑的塑像均为唐代原塑,神情各异,看上去可亲可敬。
这座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木构建筑,是1953年山西省文物普查时的重大发现。因寺小而地偏,县志和佛经上均无记载,南禅寺有幸躲过了会昌法难(唐武宗灭佛)和历代战乱。大殿历经五次八级以上的地震,好在附近村民尽力修缮、齐心保护。如今,守护南禅寺的几名工作人员就住在东跨院,我正欲离开时,见到一位戴着草帽的老乡走进来,和他们闲聊起农事。此情此景,恰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映照。
告别了偏居一隅的南禅寺,我继续乘车前往四十多公里之外的,另一座唐代建筑佛光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建筑史》面世,这是第一部成系统地介绍中国古建筑的书籍,作者却是日本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也就在此时,日本学者断言,中国大地再无唐代建筑,要看,须得去奈良。
这一切都让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梁思成感到既惭愧又痛心。1937年夏天,梁思成在《敦煌石窟图录》的指引下,同林徽因以及营造学社的莫宗江、纪玉堂一行,骑着骡子深入山西五台山考察,终寻得位于豆村的佛光真容禅寺,“近山婉婉在眼前,远处则山峦环护,形式甚是壮伟……瞻仰大殿,咨啧惊喜。”
隐于群山之间的佛光寺被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是我国集唐代建筑、彩塑、壁画、题记、经幢于一殿的孤例,虽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显露出大唐盛世的气象。佛光寺内布局疏朗,拾阶而上,踞于高台上的唐构东大殿就出现在眼前。佛光寺东大殿拥有皇家建筑才能使用的最高级别屋顶式样——单檐庑殿顶。大殿面阔七间,出檐深远,如欲振翅而飞的大鸟,宏伟大气,檐下硕大的斗拱展现了力与美的结合。
大殿内的佛像各具神态,富有生活气息,但色彩之艳丽令人诧异。原来在1929年,守寺的老和尚用化缘所得将殿内所有佛像粉刷一新。我们常说,对于古建筑的修复要“修旧如旧”,老和尚的做法,显然是好心办了坏事。
准备下山时,骤然暴雨如注。我和两位美术学院的老师被困在大殿内,“难得在山中观雨,真是意外的收获。”其中一位老师欣喜地说。
大殿前的参天古松被大雨拍落了几颗松果,有风携来一阵松香,我突然希望这场雨能下得再久一点。转身在殿内踱步,想起雨果说过的,“建筑是石头书写的史书”,眼前的建筑虽沉默不语,却似有千言万语。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更迭,在时间的长河中蜿蜒流动,在这密林深处千年又千年,静静诉说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