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俗语有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意思就是比喻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导致思想观念不同、人文历史不同、为人处事不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同时,园林设计也有其地域性,以下我们将与大家讨论 一方水土,一方园林,我们将如何学习西方的地域园林设计文化,结合去发展本土的园林设计。
关键词:设计理念 差异 借鉴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引言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在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就整个行业而言,任何单一化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设计理念或设计方法,最终都将遭到社会的抛弃。但就个体而言,面对激烈的竞争,每一个设计师又不得不追求个性化、专门化的工作方式。因此,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而言,我们只能 “ 就人论人,就事论事 ” ,绝不能以偏概全,用几句口号来概括现代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理念。对于同样的理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人,当他面对不同的场地或项目时,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来。
西方的园林设计理念
1. 注重简约的设计理念
“ 少即是多 ” ,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是简约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简约的设计理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减少细枝末节过多的纠缠,以求少走弯路,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即事半功倍;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也就是 “ 最小干预 ” 的原则。简约的理念实际上是要求有的放矢,反对闭门造车的设计方法。
对自然美的态度
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曾专门论述过自然美的缺陷,因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3. 注重空间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些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实体比较容易受到关注,而空间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我们目前的设计方法,常常只注重那些硬质实体景物,对软质实体景物相对忽视,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等注重不够,形成各种堆砌景物的设计方法。因此,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老子在《道德经》中的第十一章说: “…… 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 ” 也就是说,实体 “ 有 ” 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 “ 无 ” 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
一目了然的追求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
5. 注重科学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边缘性学科,与多门学科交叉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如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美学等等。因此,风景园林师应采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研究和了解各个学科特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调科学的设计方法。
但是,园林景观设计又是统筹和综合的技艺,任何一门单一的学科都取代不了园林景观设计。因此,就某一个项目而言,我们可以重点突出某一学科的特点,但是就整体而言,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特性并不可取。在一个复杂而充满变动的社会,单一性的景观设计趋向是难以为继的。现在这种不分场地、不分环境的强调绿廊、湿地的做法,实际是对生态学的误解,是在破坏生态环境,也造成园林景观的单一性和趋同性,最终必将像国际建筑那样遭到抛弃。
6. 规律性
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必然呈现出一种几何制的关系,诸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确定的几何形状,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的广泛应用。尽管组合变化可以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仍有规律可循。西方造园既然刻意追求形式美,就不可能违反形式美的法则,因此园内的各组成要素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必须以某种确定的形状和大小镶嵌在某个确定的部位,于是便显现出一种符合规律的必然性。
本土园林设计的特点
朦胧美
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体认,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相反,处处使人感到朦胧、含混。
偶然性的设计规律
中国造园走的是自然山水远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诗画一样的境界。如果说它也十分注重于造景的话,那么它的素材、原形、源泉、灵感等就只能到大自然中去发掘。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东西便越包含丰富的意蕴。因此中国的造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不但布局千变万化,整体和局部之间却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结构松散,以致没有什么规律性。正所谓“造园无成法”。甚至许多景观却有意识的藏而不露,“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会路转,有亭翼然”,这都是极富诗意的境界。中西相比,西方园林以精心设计的图案构成显现出他的必然性,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曲折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满了偶然性。3. 受传统文化影响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可以说中国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没有什么造园理论专著,但绘画理论著作则十分浩瀚。这些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很多指导作用。画论所遵循的原则莫过于“外师造化,内发心源”。外师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而内发源则是强调并非科班的抄袭自然山水,而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粹取其精华。
三、启示与发展
1. 提倡未雨绸缪,杜绝急功近利
尽管目前我们的园林景观市场表面上看来是一片 “ 欣欣向荣 ” ,热火朝天,但是,我们应该扪心自问,经过近 10 年的发展,我们的园林景观行业给我们、给后人留下哪些东西?现在看来,留下来更多的是遗憾,是若干年后人们不齿于面对的园林景观垃圾,是对园林景观资源与文化的糟蹋和破坏。如此急功近利、东拼西凑下去,中国的园林景观行业将走向没落,甚至遭到全人类的唾弃。
2. 深入理论研究,反对形式主义
应加强对东、西方园林景观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研究,尤其是要深入研究其理论、理念,力求抓住园林景观本质性的内容,反对各种不求甚解的简单抄袭和形式主义风气。当中国人还在表面化地研究老子的学说时,外国同行则将其奉为研究空间理论的鼻祖,深度挖掘其理论的精华和实质。我们的园林设计不应一提到中国本土文化,就是仿古建筑,就是风水图形,就是金木水火土、阴阳八卦等等;一提到西方文化,就是欧式建筑、机械的平面构成,就是各种图案、色块,就是各种 “ 风格 ” 、 “ 风情 ” 等等。要提倡脚踏实地的研究作风,反对不求甚解的商业炒作。
总结
近几年来,中国的园林景观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面对开放度越来越高的中国市场,面对各行各业、尤其是境外设计师的激烈竞争,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如何提高行业的门槛,并确立自身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如何抵御外来文化的全面入侵与占领,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研究借鉴西方先进理念与设计方法的同时,加深对本土园林景观文化内涵的研究与认识,营造既符合 “ 全球一体化 ” 趋势、又具有本国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避免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完全丧失自我,以致被世界文化所淘汰,是每一个中国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设计理念 差异 借鉴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引言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在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就整个行业而言,任何单一化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设计理念或设计方法,最终都将遭到社会的抛弃。但就个体而言,面对激烈的竞争,每一个设计师又不得不追求个性化、专门化的工作方式。因此,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而言,我们只能 “ 就人论人,就事论事 ” ,绝不能以偏概全,用几句口号来概括现代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理念。对于同样的理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人,当他面对不同的场地或项目时,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来。
西方的园林设计理念
1. 注重简约的设计理念
“ 少即是多 ” ,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是简约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简约的设计理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减少细枝末节过多的纠缠,以求少走弯路,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即事半功倍;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也就是 “ 最小干预 ” 的原则。简约的理念实际上是要求有的放矢,反对闭门造车的设计方法。
对自然美的态度
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曾专门论述过自然美的缺陷,因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3. 注重空间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些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实体比较容易受到关注,而空间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我们目前的设计方法,常常只注重那些硬质实体景物,对软质实体景物相对忽视,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等注重不够,形成各种堆砌景物的设计方法。因此,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老子在《道德经》中的第十一章说: “…… 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 ” 也就是说,实体 “ 有 ” 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 “ 无 ” 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
一目了然的追求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
5. 注重科学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边缘性学科,与多门学科交叉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如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美学等等。因此,风景园林师应采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研究和了解各个学科特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调科学的设计方法。
但是,园林景观设计又是统筹和综合的技艺,任何一门单一的学科都取代不了园林景观设计。因此,就某一个项目而言,我们可以重点突出某一学科的特点,但是就整体而言,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特性并不可取。在一个复杂而充满变动的社会,单一性的景观设计趋向是难以为继的。现在这种不分场地、不分环境的强调绿廊、湿地的做法,实际是对生态学的误解,是在破坏生态环境,也造成园林景观的单一性和趋同性,最终必将像国际建筑那样遭到抛弃。
6. 规律性
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必然呈现出一种几何制的关系,诸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确定的几何形状,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的广泛应用。尽管组合变化可以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仍有规律可循。西方造园既然刻意追求形式美,就不可能违反形式美的法则,因此园内的各组成要素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必须以某种确定的形状和大小镶嵌在某个确定的部位,于是便显现出一种符合规律的必然性。
本土园林设计的特点
朦胧美
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体认,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相反,处处使人感到朦胧、含混。
偶然性的设计规律
中国造园走的是自然山水远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诗画一样的境界。如果说它也十分注重于造景的话,那么它的素材、原形、源泉、灵感等就只能到大自然中去发掘。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东西便越包含丰富的意蕴。因此中国的造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不但布局千变万化,整体和局部之间却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结构松散,以致没有什么规律性。正所谓“造园无成法”。甚至许多景观却有意识的藏而不露,“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会路转,有亭翼然”,这都是极富诗意的境界。中西相比,西方园林以精心设计的图案构成显现出他的必然性,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曲折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满了偶然性。3. 受传统文化影响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可以说中国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没有什么造园理论专著,但绘画理论著作则十分浩瀚。这些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很多指导作用。画论所遵循的原则莫过于“外师造化,内发心源”。外师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而内发源则是强调并非科班的抄袭自然山水,而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粹取其精华。
三、启示与发展
1. 提倡未雨绸缪,杜绝急功近利
尽管目前我们的园林景观市场表面上看来是一片 “ 欣欣向荣 ” ,热火朝天,但是,我们应该扪心自问,经过近 10 年的发展,我们的园林景观行业给我们、给后人留下哪些东西?现在看来,留下来更多的是遗憾,是若干年后人们不齿于面对的园林景观垃圾,是对园林景观资源与文化的糟蹋和破坏。如此急功近利、东拼西凑下去,中国的园林景观行业将走向没落,甚至遭到全人类的唾弃。
2. 深入理论研究,反对形式主义
应加强对东、西方园林景观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研究,尤其是要深入研究其理论、理念,力求抓住园林景观本质性的内容,反对各种不求甚解的简单抄袭和形式主义风气。当中国人还在表面化地研究老子的学说时,外国同行则将其奉为研究空间理论的鼻祖,深度挖掘其理论的精华和实质。我们的园林设计不应一提到中国本土文化,就是仿古建筑,就是风水图形,就是金木水火土、阴阳八卦等等;一提到西方文化,就是欧式建筑、机械的平面构成,就是各种图案、色块,就是各种 “ 风格 ” 、 “ 风情 ” 等等。要提倡脚踏实地的研究作风,反对不求甚解的商业炒作。
总结
近几年来,中国的园林景观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面对开放度越来越高的中国市场,面对各行各业、尤其是境外设计师的激烈竞争,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如何提高行业的门槛,并确立自身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如何抵御外来文化的全面入侵与占领,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研究借鉴西方先进理念与设计方法的同时,加深对本土园林景观文化内涵的研究与认识,营造既符合 “ 全球一体化 ” 趋势、又具有本国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避免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完全丧失自我,以致被世界文化所淘汰,是每一个中国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