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谷子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zg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谷子生产概况,品种推广,市场情况,科技支撑和成本收益等方面,阐述了河南省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河南省谷子产业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确定发展思路和目标,从建立有机谷子示范基地、创建高产活动和技术培训活动、完善产业技术体系等方面,提出加快河南省谷子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谷子;河南省;品种推广;发展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9-331-03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古称粟,是禾本科狗尾草属的一个栽培种,起源于我国的黄河流域,在我国已有7 300多年的栽培史。谷子抗旱耐瘠、水利用效率高、适应性广、化肥农药用量少,是典型的环境友好型作物。在全球旱情的加剧、富贵病的增加、农产品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谷子产量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谷子的营养保健价值、国际竞争力和产量潜力被重新认识,我国谷子产业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2014年河南省遭遇63年来特大旱情,据水利部门统计,河南省秋粮受旱面积达154.00万hm2,严重干旱40.67万hm2。许多大秋作物干枯死亡,补种谷子表现出显著的抗旱救灾特性,确保了农民的收成,挽回经济损失,激发了农民种植谷子的热情。在干旱形势日益严重的当下,一些高耗水作物不得不退出或减少栽培,谷子完全有可能重新成为主栽作物和主要消费粮食。因此,针对河南省谷子生产与产业现状,探讨河南省谷子产业发展对策,促进谷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对保障国家区域粮食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河南省谷子生产现状
  1.1谷子生产概况
  河南属于华北平原夏谷区,半干旱或半湿润易旱地区。无霜期200 d左右,大于等于10 ℃积温4 000~4 500 ℃,年降雨量650 mm左右,海拔多在400 m以下,半数在100 m以下,以平原为主,一年两熟,以夏播为主,一般在小麦收获后播种,谷子生育期90 d左右。植株较高,穗较长,千粒重较高。谷子主要集中在豫北、豫西2个谷子主产区,黄河以北主要分布在的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的浅山丘陵地区。由表1可知[14],河南省粮食播种面积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是全省谷子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由2002年谷子种植面积维持在5.85万hm2,占粮食总面积的0.65%,到2012年谷子面积仅为3.54万hm2,占粮食总面积的0.35%,创历史新低;与全省粮食产量平稳上升趋势相比,谷子产量明显下降,与2002年相比,2012年谷子总产减少8.09万t,占全省粮食产量0.09%;谷子单产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2006年谷子单产达3 381.15 kg/hm2,后明显下降,2012年单产水平仅为1 388.35 kg/hm2,占粮食单产水平的24.58%。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条件和化肥投入快速增加,使得玉米和小麦等高消耗高产量作物面积增加显著,同时制药等化学工业对玉米的需求增加,人们对小米的消费也逐渐由原来的主食和粥食变成以粥食为的方式,使得谷子的播种面积再次下降。而且谷子多种植在大宗作物难以生长的干旱瘠薄地上,生产条件难以满足谷子生长发育的需要,限制了谷子单产潜力水平的发挥。
  1.2谷子品种推广
  河南省当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谷子品种,以豫谷系列品种为主,其中,由安阳农科院选育出的“豫谷1号”,1983年经河南省品审委审定,同年12月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1988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它对光温反应不敏感,打破了谷子适应性窄、地域性强的传统理论,适宜在豫、冀、鲁、辽、陕等省区夏播种植。这是截至目前谷子行业获得的国家最高奖励。“豫谷2号”、“GS豫谷5号”、“豫谷7号”,“豫谷9号”实现高产、优质、多抗、粮草兼优。“豫谷11”、“豫谷14”、“豫谷15”被评为全国“一级优质米”,在优质和适口性方面取得突破;目前生产上主推品种为“豫谷18”,为近10年来华北夏谷区育成的最好品种,增产幅度大第一位,“豫谷18”单产比对照增产16%,每公顷增产谷子750 kg,推广10万hm2就可增收优质谷子7 500万kg,创经济效益2.7亿元;适应性强第一位,增产点率100%,全部试验点都比对照增产;品质优总分第一位,“豫谷18”在2009年全国第八届优质食用粟评选中,综合总分第一名,被评为“国家一级优质米”[15-20]。
  1.3谷子市场情况
  2004年以来,河南省小麦与玉米的生产效益基本持平,而谷子的经济效益则由 2004年的4 650元/hm2提高到2010年的14 400元/hm2,增幅达200%。2010年谷子主产区受旱有所减产,谷子价格一路攀升,与玉米等不抗旱作物的比较效益更加突出,2014年河南省谷子的收购价格在3.7~4.7元/kg,散装小米的价格为7~10元/kg,比2013年平均上涨了30%。虽然谷子受到了地方政府和农民的更多关注,种植面积稳中有升,但整体处于恢复性的提升阶段。在伊川、宜阳、孟津等地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专业粮食市场,建立了米业协会,收购加工谷子,生产销售优质小米、精装小米的专业合作社和加工厂有增多的趋势。极力打造出无公害农产品的“金字招牌”,推出精包装、简包装系列小米产品,如“红河米业”、“火龙岗谷子”、“鑫鑫杂粮米业”、“金牌小米”、“红军米业、“山谷石碾小米”等,在谷子市
  场享有良好口碑。
  1.4谷子科研创新
  河南省从事谷子科研的单位主要有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和河南省谷子工程技术中心。承担项目有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夏谷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病虫害防控"加工技术"产业经济等,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谷子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研究方向包括优质谷子新品种选育与增值利用技术研究,开发谷子轻简高效生产技术与示范、丘陵旱薄区谷子糜子增产增效技术集成、谷子糜子特色资源创新和育种创新能力提高、谷子糜子主要病虫害动态及防控技术研发示范,目前河南省用于谷子的科研经费年度投入在 500 万元左右。在优质、高产、广适谷子新品种培育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储备了一批技术成果,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研究团队,具备了一定的设施条件,建立了一套重大项目的运行管理制度,科技成果等支撑条件,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   1.5谷子成本效益
  成本收益的高低应该是影响农户种植谷子决策的关键因素。由表2可知,2010年种植谷子成本8 032.5元/hm2,与种植玉米成本相当,远低于棉花的生产成本;谷子的产值17 850.0元/hm2,略高于玉米产值,低于棉花的产值;但是从种植效益上分析,谷子获得9 547.5元/hm2的效益,产投比明显高于棉花和玉米。说明种植谷子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优势。
  不同区域之间谷子种植效益调研情况见表3。由表3可知,我国西北、华北、东北3大地区中产量水平最高的是东北地区,华北次之,西北最低;经济效益最大的是华北地区,西北次之,东北最低;产投比最高的是华北区,西北次之,东北最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华北地区的成本比西北和东北低,物质费用、人工费用和其他费用都低于其他2个地区,并且华北地区的谷子价格稍高于西北和东北地区。
  2河南谷子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2.1“空心村”现象
  河南省黄河穿省而过,土地平整,地肥水足,两年三熟,素有“中原粮仓”之称。以冬小麦和夏玉米轮作栽培模式为主,因此夏谷子等杂粮作物的种植面积被一度压缩,谷子新品种得不到大面积推广。村民外出打工,从山村走向了城镇,导致“空心村”现象的出现,使得农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农村劳动力缺乏,劳动成本增加,谷子种植效益差,农民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经营种植谷子,更不愿意增加谷子技术、生产资料方面的投资,普遍是农民自己留种和简单邻里之间的相互换种等方式,很少从科研部门购买良种。谷子品种缺乏提纯复壮,混杂严重,造成谷子商品质量普遍下降,已成为制约河南省谷子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2机械化水平低
  谷子生产上缺乏配套的机械化栽培技术,目前谷子播种仍以人工和半机械化为主,定苗间苗耗时耗力,中耕除草机械化程度为零,收获和脱粒停滞在手工和畜力作业阶段,与小麦,玉米等大作物的轻简技术水平差距逐步扩大。同时,农机研发部门计划不够周密,对谷子农机生产调研不足,缺乏配套机械推广,而且农技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对接性差等问题,制约着河南省谷子产业的发展。
  2.3生产分散规模小,标准化生产难
  河南省谷子生产主要以豫西和豫北丘陵旱薄地种植为主,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零星种植,生产规模小,标准化生产技术无法推广;同样由于分散种植,增加了流通成本,销售渠道不通;而且农户种植谷子多以自食为主,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异色率、异型率高,品种互混严重,优质率和商品率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缺乏有效的质量标准体系。
  2.4食品加工业落后,产品流通渠道阻塞
  谷子素有“营养宝库”之称,但如何多元化利用,合理提取、分离有效成分在我国目前还基本属于空白,导致谷子的利用率较低,经济价值和商品价值不高。谷子产品小米食用方法以熬粥为主,其加工率不高,多数企业只是简单加工和包装,绝大部分谷子产品是以原粮和初级加工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产业化程度低,深加工比例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更少,先进加工技术的应用严重不足。市场上能够满足改善膳食结构、调整营养平衡的大众化谷子食品很少,而能够防病的杂粮保健食品更是十分稀少,品牌影响力弱,加工业效益低下,影响了谷子加工业的发展。
  2.5产供销加工脱节,缺乏龙头企业引领
  目前河南省的谷子产业现状表现为:种植、收购、流通、加工、销售等诸环节之间互相脱节;产业链条不紧密、不完善、不平衡;谷子产业发展各环节组织化程度均不高;农民并未成为谷子产业链上的重要主体;社会中间组织发展发育不足;龙头企业少、规模小,精深加工能力不足,没有形成足够大的谷子产业带动力;谷子企业缺少做大做强的人才、技术、资金及政策等支持。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优良品种繁育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加工营销体系和多元化投资体系,促使谷子产业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经济、生态、集约的可持续发展。
  3河南省谷子生产发展思路、目标和对策
  3.1发展思路
  以促进河南谷子产区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科技为支撑,以优化豫北谷子产品结构、发展豫北传统名牌产品、龙头企业为重点,兼顾豫南和豫西谷子生产基地建设,发展河南谷子产业;以品种为核心,加强谷子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加快品种更新步伐,提高产品质量,建立稳定的商品生产基地;以抗旱节水技术为支撑,大力推广谷子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旱作农业生产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产;以安全、营养、健康、方便的谷子加工健康食品为目标,开发多样化谷子方便和主食食品,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促进谷子主食化。
  3.2发展目标
  以提高谷子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为目标,在保证粮食安全,稳定大宗作物面积、产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挥谷子资源、技术、经济、市场等区域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生产优势调整谷子种植结构,发展优势谷子产业;稳定全省谷子面积,提高产量和品质,发展加工业,积极开拓河南谷子市场,实现谷子单产和商品率提高。
  3.3发展措施和对策
  3.3.1
  建立有机谷子示范基地。河南省南北跨度较大,地域特色明显,谷子的类型分布及耕作模式不尽相同,因此,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包括地域发展的多元化、品种布局的多元化、栽培技术的多元化以及推广模式的多元化。根据河南省谷子生产和科研现状,结合谷子分布特点,在豫北和豫西建立有机谷子示范基地,通过谷子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展示示范,建立示范样板;引导和组织主产区科研单位开展谷子育种和栽培试验研究,提高技术人员水平;加强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的培训,提高产区农民素质。
  3.3.2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借助国家开展作物高产创建活动的良好机遇,加强谷子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在优势区域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区,将把谷子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控技术、产品加工技术、食品质量安全等标准法规体系建设作为主要任务。在全省范围内,重点研究和制定具有区域代表性的行业标准,制定谷子标准化生产规范,建立和健全谷子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并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促进生产、加工标准化,提高谷子产业的标准化程度,促进谷子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3.3.3完善产业技术体系。以谷子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谷子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为目标,建设“从农田到餐桌”的产业技术体系。按照技术需求,提出河南谷子产业发展的前瞻性课题,联合多学科、多部门开展技术攻关,为河南谷子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提升产区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的素质;开发谷子加工产品,培育谷子品牌,促进谷子产业化;研究河南省谷子生产现状,制定谷子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谷子产业发展方向;建立谷子
  信息平台,及时发布相关技术信息,推动谷子产业发展。
  43卷29期宋 慧等河南省谷子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
  林汝法,柴岩,廖琴,等.中国谷子[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0-227.
  [2] 刁现民.中国谷子产业与未来发展[C]//刁现民.中国谷子产业与产业技术体系.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0-27.
  [3] 刁现民.中国谷子生产与发展方向[M]//柴岩,万福世.中国谷子产业发展报告.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2-43.
  [4] 刁现民.中国谷子产业与产业技术体系[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5] 李顺国,刘斐,刘猛,等.我国谷子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5):531-535.
  [6] 张海金.谷子在旱作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169-170.
  [7] 李顺国,刘猛,赵宇,等.河北省谷子产业现状和技术需求及发展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286-289.
  [8] 程汝宏,刘正理.谷子在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与发展趋势[C]//王连铮.全国农业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9] 赵宇,刘猛,刘斐,等.2013年谷子糜子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J].农业展望,2013(4):56-59.
  [10]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EB/OL].[2005-07-10].http://www.ha.chinanews.com.cn/Gnnews/1/2015/01/20/340993.shtml.
  [11] 王素英,刘金荣,路志国,等.豫北地区谷子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思路[J].河南农业科学,2010(9):51-54.
  [12] 李君霞,杨国红.河南省谷子育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世界农业,2008(5):60-62.
  [13] 李君霞.河南省谷子产业的特点和发展对策[J].种业导刊,2011(10):13-17.
  [14] 中国种植业信息网.农作物数据库[EB/OL].http://www.zzys.gov.cn/nongqing.aspx.
  [15] 刘金荣,刘海萍,宋中强,等.豫谷18在华北、西北、东北国家谷子区试种植表现和栽培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13(6):202-203.
  [16] 刘金荣,刘海萍,王素英.安阳农科院谷子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2(21):68.
  [17] 刘海萍,刘金荣,王素英,等.优质高产稳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3(7):182-183.
  [18] 王素英,宋中强,刘金荣.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6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12,41(3):35-37.
  [19] 宋中强,刘金荣,王素英.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5的选育[J].园艺与种苗,2011(2):73-75.
  [20] 闫宏山,刘金荣,王素英.谷子新品种豫谷14的选育[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12-1014.
其他文献
摘要红枣因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但红枣不能被及时高品质的干燥是制约其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现有的干燥方法、干燥工艺及干燥设备已滞后于红枣产业的发展,这不仅会使枣农受到严重的损失,还会使红枣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热风干燥是目前最可行的干燥方法,烘房经验干燥工艺是最常用的干燥工艺。总结了近年来学者对红枣干燥工艺的研究,分析了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指出在现有烘
期刊
摘要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华北地区19个站点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EOF分解、相关分析、合成分析、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华北地区近60年冬季及各月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环流背景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华北地区1月、2月、冬季平均气温有升温趋势和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月、2月、冬季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之前偏冷,在80年代中后期之后偏暖;12月平均气温没有趋势
期刊
摘要围绕如何提高观光农业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主题,从学校、学院、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长期的实践教学,从而总结出注重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完善专业技能教学内容,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应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教学成果展,毕业实习侧重于专业技能的提高等适合观光农业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观光农业专业;技能;方法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
期刊
摘要[目的]弄清废弃植物培养基厌氧消化潜力与特性。[方法]以废弃的植物培养基为发酵原料,以沼气池底部的活性污泥为接种物,在常温条件下进行了批式厌氧消化试验,研究了废弃的植物培养基与接种污泥各处理厌氧消化的产气速率、潜力和产气量。[结果]常温条件下,混合培养基与接种污泥的TS比例为8∶1、浓度12%的处理,产气量最高,为10 391.3 ml,并且发酵天数为5 d左右,发酵速度较快,产气效果最好;混
期刊
摘要以温度为发酵过程被控变量,以通风供气量为操纵变量,以STC89C52单片机为主控单元,以供气电磁阀为执行机构,通过硬件电路和相关应用程序设计,建立了堆肥好氧发酵过程时间-温度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通过调节控制供气电磁阀启停时间片段有效控制堆肥好氧发酵过程中的温度。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式可以使堆体长时间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促进堆肥有效发酵。该控制系统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运行稳定、节省人力的特
期刊
摘要结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建设,探索漫川漫岗黑土区水土保持“三道防线”治理模式的可行性。第一道防线是在坡顶岗脊栽树戴帽,开挖截流沟,涵养水源,控制坡水下山;第二道防线是坡耕地等高种植,修梯田,种植植物防冲带,达到拦截径流、蓄水保墒的目的;第三道防线是沟壑中修跌水、谷坊,栽植乔灌木,以便拦泥蓄水,控制沟壑发展。采用小区及实测对比的方法,分析模式效益。结果表明,选择拜泉
期刊
摘要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苏州、合肥等地的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进行走访,就都市园艺专业发展前景、人才培养的定位、实施意见与专业建设进行了交流。通过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带动地方产业发展。  关键词都市园艺;课程设置;调研;构建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9-374-02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社会发展及行业动态需求,以园艺技术
期刊
摘要日本是中国蔬菜的重要进口国,且进口蔬菜市场基本成熟,对该市场的分析有助于我国开拓新的国际市场。该研究运用贸易绩效指标,分蔬菜品种对日本市场上主要的蔬菜供应国的国际竞争进行了测算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蔬菜在日本市场上的占有率稳定在30%~40%区间内;中国的大蒜、洋葱、萝卜、豆角、菠菜、黄瓜和蘑菇等单品种蔬菜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但我国仅在大蒜、菠菜、蘑菇、豆角、洋葱、萝卜、黄瓜上具有较强的国
期刊
摘要针对《设施园艺学》的教学特点和园艺专业对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通过《设施园艺学》课程建设,对《设施园艺学》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进行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达到提高课程整体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设施园艺学;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9-378-02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
期刊
摘要 [目的]为了明确叶面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对红小豆幼苗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黑龙江主栽红小豆主栽品种小丰2号为材料,采用沙培培养方法,设不同浓度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叶面喷施处理。[结果]叶面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均可促进红小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提高,并且不同调节剂作用效果与喷施浓度关系密切。[结论]生产中,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较适宜的浓度分别为200、100、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