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份鲍鱼炒饭。”
“怎么没有鲍鱼?”
“因为,炒饭的师傅叫鲍鱼……”
这样的笑话很多小伙伴都看到过,但有时候这又不仅仅是个笑话,比如“鱼香肉丝”里没有鱼肉,“荷兰豆”不来自荷兰、“老婆饼”里没老婆……生活中名不符实的食物还真不少,包括我们今天的主角——南极磷虾。
南极磷虾是什么东西?
南极磷虾又名大磷虾或南极大磷虾,是一种生活在南冰洋的南极洲水域的似虾的无脊椎动物。它名字叫虾,看起来像虾,但却不是我们一般说的市场上的虾。它和咱们市场上见到的对虾之类的十足目是不同的,磷虾是一类海洋浮游高等甲壳动物,隶属于甲壳纲、软甲亚纲、真虾部、磷虾目(Euphausiacea),它们与其他长尾类的主要区别是:指状足鳃、发光器,胸肢没有分化、都为双肢型。磷虾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种类也非常多,我国沿海就有一种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分布,不过它们比起南极磷虾要小。
在南极海域,磷虾也有许多种类,比如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晶磷虾(E. cystallorophisa)、冷磷虾(E. friacantha)以及长额樱磷虾(Thysanoessa macrura)等等。其中,南极大磷虾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也是主要的渔业和科研关注对象,往往我们提到南极磷虾就是指南极大磷虾。南极大磷虾是磷虾类中体型较大的成员,成体长42-65mm,几乎与市场所见的小型虾类相仿。
南极大磷虾,还是地球上已发现生物量最大的单一物种,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繁衍最成功的单种生物资源之一。比如从种群数量上来说,蚂蚁跟人类数量一样多,而南极磷虾比我们和蚂蚁加起来的数量还多,多达5-50亿吨,至于多少只,恐怕真的无法估量,只知道在南极生态系统中,仅南极磷虾这一种就足以维持以它为饵料的鲸鱼、海豹、企鹅的生存和繁衍。有意思的是,南极磷虾有结群的习性,经常在 200 米左右的水层形成密集的群体。在海上结群的磷虾有时会延伸到方圆几公里,每立方米水中有3万多只磷虾,从而使得海水也为之变色:在白天海面呈现一片浅褐色;夜里则出现一片荧光,黑夜的月影下海水磷光闪烁,那画面神秘而惊艳。
南极磷虾为什么只分布在南极周围海域?
南极有着丰富的磷虾资源,磷虾主要生活在距南极大陆不远的南大洋中,尤其在威德尔海的磷虾更为密集。
为什么在南极海域能孕育如此丰富的磷虾资源,但离开高纬度的海域,磷虾资源量就显著减小,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南大洋的水温终年是低温,盐度也无大变化,没有江河流人等其他因素干扰,长期稳定的环境使磷虾变得娇嫩起来,应变能力差,环境略有变动就不能适应。磷虾的成体适宜在较高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它的适温范围仅在0.64℃~1.32℃,如果温度大于1.80℃就可能给它带来致命的危险。所以,南极磷虾只适宜生活在南极周围比较寒冷的海域,远离南极的海中是找不到南极磷虾的踪迹的。
南极海域能孕育如此丰富的磷虾资源,还因为那里有一股独特的上升流。南大洋有一股环绕南极大陆的寒流,它在向北流去时下沉;而来自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暖流在南下时,遇到这股下沉的寒流,就形成上升流。这股上升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加之水暖,使得微生物大量繁殖,成为磷虾摄食和栖息的理想场所。
会发光的南极磷虾含磷吗?
尽管南极磷虾在水下闪闪发光,实际上它的体内并不含磷,之所以名中带“磷”字,是因为南极磷虾在其眼柱、胸足和腹片位置长有生物萤光器官,这些发光器官高度发达,每隔2-3秒就会发出接近手电筒强度的黄绿色光,在发光器官内还包含一个凹反射体和一个晶体,可以通过肌肉调整向特定方向发射光线,一到夜里,就会发出像萤火虫一样蓝绿色的磷光,所以人们给它取了“磷虾”这个好听的名字。
至于南极磷虾为什么会发光,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有些假说认为,这些光有助于南极磷虾进行伪装躲避捕猎者;也有专家猜测,发光能在交配或夜间聚集时发挥交流作用。至于真相如何,恐怕要等科学家们的后续研究了。
南极磷虾有什么奇特的习性?
南极磷虾绝大多数生活在50米左右的表层,但是,磷蝦卵的孵化却是在下沉(1000-2000米还可能更深—些)过程中进行的。具体地说,磷虾在交配时,情况同对虾相似,即雄虾将一对精荚留在雌虾的储精囊内,一旦雌虾卵子成熟便开始受精。受精卵排出后边下沉边孵化。磷虾卵下沉的速度很快,每天下沉约140~320米。三五天后可下沉到1000-2000米的深度,这时孵化也就结束了。孵化后的磷虾边变态发育,边向上缓慢移动,当到达100米水层时,已成为能够直接主动摄食的幼虾了,下沉到上升的全部时间为三四周。
人们对磷虾这一奇特的习性很难理解,但是科学家认为,这对磷虾种群的繁衍和保持在适合的生活区域分布有重大意义。因为磷虾(包括幼体)的天敌主要活动在表层,磷虾的受精卵如不迅速下沉,将成为许多动物的饵料。刚孵化出来的磷虾幼体身体最脆弱,在此期间到深层去避一避,对种群是有利的。不过,在深层呆久了也不行,那里暗无天日,没有食物,刚孵化出来的磷虾幼体,尚有卵黄可以维持生命,所以必须赶紧上升。到了表层,小磷虾的消化道已形成,可以主动摄食,那就不会因缺乏食物而饿死。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磷虾群体生活在表层水中,由于南极海洋中的表层水是不断向北扩展的,这就有可能将磷虾带出它的分布区。而深层的暖水是由北向南扩展的,磷虾的幼体有一段时间在深层度过,这有助于磷虾种群保持在适宜它生长的南大洋。
南极磷虾产卵时间是每年南极夏季的11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但绝大部分磷虾集中在1月下旬到3月下旬这段时间内产卵。磷虾卵的直径0.7毫米左右,幼虾体长20~30毫米,体重0.6~0.7克,它们在冰冷的海水中生长缓慢,幼虾要经过5个阶段,并多次蜕壳才能长成6厘米长的成虾,生长期达3~4年之久。在这期间,它们一直是群栖生活,在冰层下到处洄游,寻找食物,躲避敌害。
磷虾的生殖能力非常强,怀卵量在2100~14000颗之间。生殖力强是保存种族的需要,因为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在强大而众多的天敌面前,每天有大量磷虾被吞食,如不提高生殖能力,磷虾恐怕早就灭种了。这也是南极磷虾一直保持巨大资源量的重要原因。
硅藻、南极磷虾、南蓝鲸:世界尽头的生物链神话
装修过房子的人都知道市面上有着琳琅满目的“硅藻泥”产品,让人觉得似乎油漆已经是过去式了。那么“硅藻泥”是什么东西,与南极磷虾有什么关系,与南蓝鲸这种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有什么关系?别急,听我慢慢道來。
硅藻泥这种原料,是无数的单细胞浮游生物硅藻死后,其“尸骸”沉积在海底,形成的“泥土”。其实地球是“硅藻”的星球,地球上硅藻的数量占浮游生物总数量的60%以上,全球大气中45%的氧气是硅藻的光合作用创造的。而无数硅藻死后在地球的广漠的海底沉积,形成了“高山”和“沃野”,甚至完全改变了海底的地貌。
南大洋是须鲸类动物的天堂。其中就有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南蓝鲸。雄性体长可以达到 25~28米。长宽相当于一个篮球场。据说在非法捕鲸被禁止和气候变暖之前,南大洋海域的南蓝鲸数量众多,其数量至少在5万~15万之间。其他庞大的须鲸目鲸类动物更是不计其数。我总会忍不住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食物,哺育如此众多的庞然巨兽?
南蓝鲸的食物其实是一个数量庞大宏伟到让人不敢想象的物种,这就是南极磷虾。
而南极磷虾主要摄食海水表层的浮游植物,在浮游植物较少的季节,也捕食浮游动物。而占浮游生物60%以上数量的就是硅藻。
因此,你可以想象在远离尘嚣,海风咆哮,洋流激涌的南大洋,有着地球上最蔚为壮观的食物链:硅藻——南极磷虾——南蓝鲸。如此简洁却充满了天文数字的食物链,亿万年来轰隆地运行着巨大的能量交换。
其实,这里还有另外一个生物链,即:南蓝鲸吃很多的磷虾,磷虾的发育需要铁,而这些铁其实是来自浮游藻类,而浮游藻类一般在鲸便便附近大量存在——因为鲸鱼便便中含有很多的铁……
有没有鲸鱼在吃自己便便的错觉?
“怎么没有鲍鱼?”
“因为,炒饭的师傅叫鲍鱼……”
这样的笑话很多小伙伴都看到过,但有时候这又不仅仅是个笑话,比如“鱼香肉丝”里没有鱼肉,“荷兰豆”不来自荷兰、“老婆饼”里没老婆……生活中名不符实的食物还真不少,包括我们今天的主角——南极磷虾。
南极磷虾是什么东西?
南极磷虾又名大磷虾或南极大磷虾,是一种生活在南冰洋的南极洲水域的似虾的无脊椎动物。它名字叫虾,看起来像虾,但却不是我们一般说的市场上的虾。它和咱们市场上见到的对虾之类的十足目是不同的,磷虾是一类海洋浮游高等甲壳动物,隶属于甲壳纲、软甲亚纲、真虾部、磷虾目(Euphausiacea),它们与其他长尾类的主要区别是:指状足鳃、发光器,胸肢没有分化、都为双肢型。磷虾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种类也非常多,我国沿海就有一种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分布,不过它们比起南极磷虾要小。
在南极海域,磷虾也有许多种类,比如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晶磷虾(E. cystallorophisa)、冷磷虾(E. friacantha)以及长额樱磷虾(Thysanoessa macrura)等等。其中,南极大磷虾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也是主要的渔业和科研关注对象,往往我们提到南极磷虾就是指南极大磷虾。南极大磷虾是磷虾类中体型较大的成员,成体长42-65mm,几乎与市场所见的小型虾类相仿。
南极大磷虾,还是地球上已发现生物量最大的单一物种,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繁衍最成功的单种生物资源之一。比如从种群数量上来说,蚂蚁跟人类数量一样多,而南极磷虾比我们和蚂蚁加起来的数量还多,多达5-50亿吨,至于多少只,恐怕真的无法估量,只知道在南极生态系统中,仅南极磷虾这一种就足以维持以它为饵料的鲸鱼、海豹、企鹅的生存和繁衍。有意思的是,南极磷虾有结群的习性,经常在 200 米左右的水层形成密集的群体。在海上结群的磷虾有时会延伸到方圆几公里,每立方米水中有3万多只磷虾,从而使得海水也为之变色:在白天海面呈现一片浅褐色;夜里则出现一片荧光,黑夜的月影下海水磷光闪烁,那画面神秘而惊艳。
南极磷虾为什么只分布在南极周围海域?
南极有着丰富的磷虾资源,磷虾主要生活在距南极大陆不远的南大洋中,尤其在威德尔海的磷虾更为密集。
为什么在南极海域能孕育如此丰富的磷虾资源,但离开高纬度的海域,磷虾资源量就显著减小,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南大洋的水温终年是低温,盐度也无大变化,没有江河流人等其他因素干扰,长期稳定的环境使磷虾变得娇嫩起来,应变能力差,环境略有变动就不能适应。磷虾的成体适宜在较高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它的适温范围仅在0.64℃~1.32℃,如果温度大于1.80℃就可能给它带来致命的危险。所以,南极磷虾只适宜生活在南极周围比较寒冷的海域,远离南极的海中是找不到南极磷虾的踪迹的。
南极海域能孕育如此丰富的磷虾资源,还因为那里有一股独特的上升流。南大洋有一股环绕南极大陆的寒流,它在向北流去时下沉;而来自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暖流在南下时,遇到这股下沉的寒流,就形成上升流。这股上升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加之水暖,使得微生物大量繁殖,成为磷虾摄食和栖息的理想场所。
会发光的南极磷虾含磷吗?
尽管南极磷虾在水下闪闪发光,实际上它的体内并不含磷,之所以名中带“磷”字,是因为南极磷虾在其眼柱、胸足和腹片位置长有生物萤光器官,这些发光器官高度发达,每隔2-3秒就会发出接近手电筒强度的黄绿色光,在发光器官内还包含一个凹反射体和一个晶体,可以通过肌肉调整向特定方向发射光线,一到夜里,就会发出像萤火虫一样蓝绿色的磷光,所以人们给它取了“磷虾”这个好听的名字。
至于南极磷虾为什么会发光,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有些假说认为,这些光有助于南极磷虾进行伪装躲避捕猎者;也有专家猜测,发光能在交配或夜间聚集时发挥交流作用。至于真相如何,恐怕要等科学家们的后续研究了。
南极磷虾有什么奇特的习性?
南极磷虾绝大多数生活在50米左右的表层,但是,磷蝦卵的孵化却是在下沉(1000-2000米还可能更深—些)过程中进行的。具体地说,磷虾在交配时,情况同对虾相似,即雄虾将一对精荚留在雌虾的储精囊内,一旦雌虾卵子成熟便开始受精。受精卵排出后边下沉边孵化。磷虾卵下沉的速度很快,每天下沉约140~320米。三五天后可下沉到1000-2000米的深度,这时孵化也就结束了。孵化后的磷虾边变态发育,边向上缓慢移动,当到达100米水层时,已成为能够直接主动摄食的幼虾了,下沉到上升的全部时间为三四周。
人们对磷虾这一奇特的习性很难理解,但是科学家认为,这对磷虾种群的繁衍和保持在适合的生活区域分布有重大意义。因为磷虾(包括幼体)的天敌主要活动在表层,磷虾的受精卵如不迅速下沉,将成为许多动物的饵料。刚孵化出来的磷虾幼体身体最脆弱,在此期间到深层去避一避,对种群是有利的。不过,在深层呆久了也不行,那里暗无天日,没有食物,刚孵化出来的磷虾幼体,尚有卵黄可以维持生命,所以必须赶紧上升。到了表层,小磷虾的消化道已形成,可以主动摄食,那就不会因缺乏食物而饿死。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磷虾群体生活在表层水中,由于南极海洋中的表层水是不断向北扩展的,这就有可能将磷虾带出它的分布区。而深层的暖水是由北向南扩展的,磷虾的幼体有一段时间在深层度过,这有助于磷虾种群保持在适宜它生长的南大洋。
南极磷虾产卵时间是每年南极夏季的11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但绝大部分磷虾集中在1月下旬到3月下旬这段时间内产卵。磷虾卵的直径0.7毫米左右,幼虾体长20~30毫米,体重0.6~0.7克,它们在冰冷的海水中生长缓慢,幼虾要经过5个阶段,并多次蜕壳才能长成6厘米长的成虾,生长期达3~4年之久。在这期间,它们一直是群栖生活,在冰层下到处洄游,寻找食物,躲避敌害。
磷虾的生殖能力非常强,怀卵量在2100~14000颗之间。生殖力强是保存种族的需要,因为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在强大而众多的天敌面前,每天有大量磷虾被吞食,如不提高生殖能力,磷虾恐怕早就灭种了。这也是南极磷虾一直保持巨大资源量的重要原因。
硅藻、南极磷虾、南蓝鲸:世界尽头的生物链神话
装修过房子的人都知道市面上有着琳琅满目的“硅藻泥”产品,让人觉得似乎油漆已经是过去式了。那么“硅藻泥”是什么东西,与南极磷虾有什么关系,与南蓝鲸这种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有什么关系?别急,听我慢慢道來。
硅藻泥这种原料,是无数的单细胞浮游生物硅藻死后,其“尸骸”沉积在海底,形成的“泥土”。其实地球是“硅藻”的星球,地球上硅藻的数量占浮游生物总数量的60%以上,全球大气中45%的氧气是硅藻的光合作用创造的。而无数硅藻死后在地球的广漠的海底沉积,形成了“高山”和“沃野”,甚至完全改变了海底的地貌。
南大洋是须鲸类动物的天堂。其中就有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南蓝鲸。雄性体长可以达到 25~28米。长宽相当于一个篮球场。据说在非法捕鲸被禁止和气候变暖之前,南大洋海域的南蓝鲸数量众多,其数量至少在5万~15万之间。其他庞大的须鲸目鲸类动物更是不计其数。我总会忍不住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食物,哺育如此众多的庞然巨兽?
南蓝鲸的食物其实是一个数量庞大宏伟到让人不敢想象的物种,这就是南极磷虾。
而南极磷虾主要摄食海水表层的浮游植物,在浮游植物较少的季节,也捕食浮游动物。而占浮游生物60%以上数量的就是硅藻。
因此,你可以想象在远离尘嚣,海风咆哮,洋流激涌的南大洋,有着地球上最蔚为壮观的食物链:硅藻——南极磷虾——南蓝鲸。如此简洁却充满了天文数字的食物链,亿万年来轰隆地运行着巨大的能量交换。
其实,这里还有另外一个生物链,即:南蓝鲸吃很多的磷虾,磷虾的发育需要铁,而这些铁其实是来自浮游藻类,而浮游藻类一般在鲸便便附近大量存在——因为鲸鱼便便中含有很多的铁……
有没有鲸鱼在吃自己便便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