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1.8万公里绵长的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公里广阔的的管辖海域,这道蓝色国门承载的不仅是波涛更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担负着保家卫国重任的边防海警们在这片辽阔的海域上劈波斩棘,捍卫着祖国的疆土。作为中国海防“黄埔军校”的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无疑就是孕育培养海防人才的摇篮。
建校26年,这里走出了2万余名海警人才,每年还担任1000余人次各级各类干部晋升和岗位培训任务,毕业学员大都已成为祖国陆、海、空港、边防一线骨干,100余人走上师、团级领导岗位,30多人荣立二等功以上荣誉……
辉煌的背后是教官们几十年如一日,默默的付出,他们,是指引海防战士学员的明灯,是擎起学校的坚实脊梁,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表达着对祖国海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从他们真实却不平凡的事迹中,我们了解到那些不为人知的一面。
一二三四——军人嘹亮的歌
有人说,数学真枯燥,每天都是一二三四加减乘除,可他认为,男人战斗在军营,不枉人生!
还有人说,军人理应操枪弄炮,站岗巡逻,与数学搭不上任何关系。
但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数学教研室主任许寒康教授却呵呵一笑,说到:“数学不是枪,不是炮,更不能代替训练站岗。但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做什么都先要算一算,才能做得更好。学数学,接受数学思想、数学精神的熏陶,能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使人更加缜密和精确,终生受益。这难道不能促进部队建设,不能与军人搭上关系么?”
这就是许寒康,一位从学校创立之初就一头扎进海防数学教育的浙江大学高材生。都说数字是精明的象征,但许寒康却用不辞辛劳的付出和奉献铸就了自己“一根筋”的处事品格,用许寒康自己的话来说,教学是个良心活,耐不住寂寞教不好学,沉不下性子也做不了好老师。而许寒康这“一耐寂寞”,“一沉性子”,就是整整25年。
很多人都知道,作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数学每年新增的知识点都不太多。对于许寒康,这个从助教一路做到教授的“老资格”而言,即便不备课,走上讲台也是游刃有余。但是每次许寒康都是备课最认真的人,而这也已经影响到了数学教研组的每一个人。
许寒康是宁波市音乐协会会员,吹拉弹唱无所不精。他在学校的围棋比赛中多次夺冠。还酷爱钻研电子电器,年年指导学员在“三小”(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中获奖。同事们在这方面有什么难题,大到冰箱、彩电,小到手机、MP3,都会找他,而他常常自己贴钱购买零部件,乐此不疲。
教研室50多岁的唐秀娟教授,年龄比许寒康大,职称也比许寒康高,但她却说,“我发自内心地讲一句,在许主任手下工作,真的很幸运、很自豪。别人说,是能人都有点架子,他一专多能,心灵手巧,但从不摆谱,荣誉都往大家身上让,每次填表他奖励一栏经常空着。营造了一种人人舒心、个个进步的氛围,无论年轻的年老的都很敬重他。”
2003年,教员张红偶然向他提及在做“高专数学研究式教学探索”的论文,许寒康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个极具价值的教改课题,极力推荐她申报省级科研立项。他和张红一起,精心准备了数万字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当年,该课题被列为省重点教改立项,开了学校先河,此时,许寒康却悄然退出,并再三回绝了张红老师将他列入课题组的请求。这样的事例早已不胜枚举,而许寒康自己,在谈起这一话题时却总会一笑置之。
对于这些,许寒康有自己的看法:“人们总喜欢把位置理解为地位,我以为应该把它视为岗位。只是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荣誉地位上要多做减法,在岗位工作上要多做加法。”
二十多年来,许寒康立足本职,默默耕耘。他担任数学“掌门”5年多来,数学教研室荣立集体三等功二次,边防部队基层建设标兵一次,13名教员中有8人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项课题获省部级奖励。许寒康本人也两次记个人三等功,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公安边防部队优秀教员,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数学“掌门”许寒康数十年如一日脚踏实地、勤奋淡然,把教师的职业使命和军人的奉献精神完美的融为一体,凝为一种崇高的境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美丽呢?
“应机头”三臂擎海防
应连春说,他就是为海防事业而生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各沿海省份相继组建了公安海上巡逻队伍,公安边防体制也从1986年开始调整,海巡支队归建省公安厅边防局,改称为海警支队,“海警”之名也由此而来。而就在1986年,应连春也从一名海军军官成为海警高专机电教研室的一名教员,并一路从学校副主任、主任做到了机电系组建后的第一位领导。
在海警部队机电部门骨干中,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曾是应连春的“门生”或聆听过他的教诲。许多总队甚至更高级别的领导干部,也会因为听过应连春的培训课,见到他都会谦逊的说一句,“应主任,我也是你的学生。”
于是,在海警内部,应连春获得一个称号:应机头,而且是“边防第一机头”!作为唯一专门为公安边防海警部队培养机电人才的专业系负责人,除了教书育人外,应连春的许多工作都和海防息息相关,而这些,也被应连春形象地称之为“擎起中国海防的三条手臂”。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海上治安日趋复杂,公安部决定在全国11个沿海省份扩大组建20个海警支队,加速建造执勤执法舰艇。由于新建舰艇机电设备大多从国外进口,性能指标比国内同类设备先进得多,对使用、管理和维修提出了很高要求,但当时海警官兵对此缺乏了解,普遍存在惧怕心理,不能正确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既影响了舰艇的在航率和执勤能力,又增加了修船费用。
针对这一问题,应连春主动于2000年带头成了(《218/218A型巡逻艇艇体与设备使用保养条例》科研组。他率领课题组成员加班加点,对不同保养方法进行对比,优中选优,再进行补充和完善。一年后,课题顺利完成,填补了公安边防舰艇装备使用保养的空白,并获得公安部软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此后,“应机头”又先后主持、参与完成了《海警舰艇入级规范》、《海警业务基础训练手册》、《海警舰艇修理规定》等10余项公安部、部局列项科研项目。这些科研课题的研制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海警部队舰艇装备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的能力,保证了海警部队舰艇正规化的质量,规范了舰艇装备的检查标准和舰艇装备的修理,也为上级机关对海警部队建设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千吨级舰列编海警部队后一,应连春除参与验收、试航、提供技术服务外,又主持完成了《728型巡逻舰舰体与设备使用保养规定》,目前正参与完成《海警舰艇建造管理规定》、《728型巡逻舰部署表(机电部分)》两项部局科研项目。在科技强警这条巨臂的支撑下,公安边防海警轮机学科的发展方向注定可以越走越宽。
如果说,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那么,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也容易导致盲目的实践。海警部队组建时间短,基础薄弱,许多机电从业人员仍延续着师傅带徒弟、手把手教这种古老的传承方式。对于一般官兵而言,他们对机电的理解和应用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算是有多年实践的官兵也很难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这无疑严重制约了海警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为此,科班出身,理论与实践经验均十分丰富的“应机头”又做了许多常识和努力:2005年以来,他独立或与人合作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舰艇柴油机的发展趋势》、《用柱塞去顶法修理塞偶件磨损的探讨》、《喷水推进船舶的应用研究》等7篇论文,其中,《公安海警舰艇入级检验探讨》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评为中国科学发展与人文社科创新成果一等奖。这些论文大多是应机头数十年教学科研和技术革新实践的总结,对海警舰艇轮机装备的使用、维修、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去芜存菁,理论先行”也就成了“应机头”各项工作中的“第二条手臂”。
“第三条手臂”存在于技术服务环节:以舰艇发动机的问题为例,我国海警艇中近一半的发动机使用的都是德国MTU公司生产的MTU系列发动机,而MTU公司只在苏州开了一家公司,专门负责中国市场的维修和技术服务,一旦“德国机”有了问题,只能送到苏州或请他们上门维修,不但收费昂贵,而且对方还会设置技术封锁的难题。
对此,“应机头”决定打破这种垄断。1995年,他亲自挂帅建立起了MTU动力实验室,2004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他又参与设计、建造了MTU维修中心。从此,海警的MTU发动机,都可以直接到学校维修保养,每年不但可以节约数百万维修经费,还可以为部队培养数名高级维修人才。
“如果我们也像德国MTU公司一样,只帮助解决问题,不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那技术服务当然年年都很多,我们自己也可能获得一些利益。但是,我们是部队院校,把技术传授给部队官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一句话,叫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因此许多技术“大拿”不轻易收徒的,并且总保留一些“绝招”。“应机头”却毫不犹豫的把自己所知全部传授出来,在他看来,知识的价值在于传播而不是占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坦荡的胸怀和执著的追求,机电系近几年才能为海警部队培养出大量装备使用和维修人才。
“这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使命,不存在什么高风亮节的问题,选择了从事海防舰艇教学工作,我就要把我知道的都传授学生,而我自己也乐在其中。”“应机头”笑着说。
“模拟室”锻造钢筋铁骨
暮色苍茫,涛声阵阵。某海警码头,几名船艇指挥专业的学员,未来的海警艇长,肃立在驾驶室里。
××,某某海域发生一起渔船被抢案件,请迅速赶到现场!
××,在你海域东南方向3海里处,有一艘货船涉嫌贩毒,请迅速前往拦截检查!
……
警情似火,天情莫测。忽而天高云淡,忽而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不一会,天空骤然黯淡下去,前方竟下起纷纷扬扬的大雪,漫无边际,海警艇犹如驶进一片未知的空茫之中,关键时刻,一台发动机突然停转,几名学员头上渗出股股冷汗。
“快快快,前方200米处有一艘轮船,避让!”
操舵的学员手忙脚乱,把舵都打死了,但船艇还是带着惯性不可避免的撞了上去。
“轰隆”一声巨响,一场悲剧发生了。
事实上,船和设备毛发无损,船上的人也安然无恙。
这一切,只因为都发生在船艇仿真操纵实验室。
学校培养的每一名合格的舰长,都是经过船舰仿真操纵无数次的实践才最终踏上那价值上千万、搭载数十人的舰艇上的。也正是通过这样实践与虚拟的反复摔打,他们才能从容面对恶劣复杂的海况、船艇碰撞等极端事件……
而为这个实验室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就是他——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船艇指挥系实验中心主任冯明奎。
45岁的冯明奎,个子不高,1.68米不到,块头不大,58公斤多点,办公室不宽,手下不多,5个人挤在一间32平米的房间里,为人低调,可谓“小”主任。
“小”主任“来头”不小:公安现役部队教师序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委员。“含金量”很高:教授,专业技术7级。成就出一番大事业:光2007年,他就有多项殊荣:主持建设的《船艇操纵与避碰》获国家级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又被评为公安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力打头阵的《海警船艇综合仿真系统研制与应用系统》获公安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公安边防部队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
正是靠着他的大智慧,才使得那方室之间演绎出了天地变幻。
2003年,冯明奎领衔受命,与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技术研究所联合研制边防部队第一套大型船艇仿真系统,这一课题基础工作多、技术标准高、研制程序复杂。海警舰艇的数学模型、海警战术的应用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半年下来,他基本跑遍了各海警支队,许多官兵都熟悉了这个拿着摄影器材的‘两杠三’。
虽然他的认真让同一课题组的成员多吃了不少苦,但提起冯明魁,杨玉锋教员却竖起大拇指,“我佩服他!为了积累最真实的素材,即使碰到下雨起浪,他也常常不顾生命危险到甲板上一点一点捕捉镜头。有时为了做到细节逼真,就连一个码头的水泥颜色,他也带领课题组成员做十几次修改,为了这个实验室他付出太多了”。
经过700多个日夜的刻苦攻关,课题组克服了人力资源有限、过程复杂、数据冗繁等困难,终于建成了占地680平方米,集导控中心、主本船和四艘副本船、模拟指挥中心于一体的船艇综合仿真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建成,在船艇指挥专业学员和海警部队各级干部的训练中成效显著,为地方新建码头、航道工程论证、泊位改造的航行安全、城市建设规划的可行性评估提供了诸多技术支持。公安部、部边防局领导视察后对该实验室在完善海警训练手段、丰富边防部队战斗力生成方式等方面的突出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此后,他又主持完成边防局课题“海警部队海上求生及救生训练研究”,填补了边防巡逻艇海上求生与救生训练的内容、方法和弃艇部署表的编制等空白,为海警舰艇部队的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同年,由他承担的部级科研课题“搜救雷达器模拟训练系统”,为海警官兵掌握船艇上配备的搜救雷达应答器的维护、保养及应急使用提供了保障,大大提高了海警船艇部队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学术科研工作对推动专业建设和部队建设有着双赢作用,作为一名部队院校科研工作者,科研成果只有最终转化为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才能有生命力。”冯明奎的话语掷地有声。
文字编辑 亦水
建校26年,这里走出了2万余名海警人才,每年还担任1000余人次各级各类干部晋升和岗位培训任务,毕业学员大都已成为祖国陆、海、空港、边防一线骨干,100余人走上师、团级领导岗位,30多人荣立二等功以上荣誉……
辉煌的背后是教官们几十年如一日,默默的付出,他们,是指引海防战士学员的明灯,是擎起学校的坚实脊梁,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表达着对祖国海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从他们真实却不平凡的事迹中,我们了解到那些不为人知的一面。
一二三四——军人嘹亮的歌
有人说,数学真枯燥,每天都是一二三四加减乘除,可他认为,男人战斗在军营,不枉人生!
还有人说,军人理应操枪弄炮,站岗巡逻,与数学搭不上任何关系。
但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数学教研室主任许寒康教授却呵呵一笑,说到:“数学不是枪,不是炮,更不能代替训练站岗。但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做什么都先要算一算,才能做得更好。学数学,接受数学思想、数学精神的熏陶,能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使人更加缜密和精确,终生受益。这难道不能促进部队建设,不能与军人搭上关系么?”
这就是许寒康,一位从学校创立之初就一头扎进海防数学教育的浙江大学高材生。都说数字是精明的象征,但许寒康却用不辞辛劳的付出和奉献铸就了自己“一根筋”的处事品格,用许寒康自己的话来说,教学是个良心活,耐不住寂寞教不好学,沉不下性子也做不了好老师。而许寒康这“一耐寂寞”,“一沉性子”,就是整整25年。
很多人都知道,作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数学每年新增的知识点都不太多。对于许寒康,这个从助教一路做到教授的“老资格”而言,即便不备课,走上讲台也是游刃有余。但是每次许寒康都是备课最认真的人,而这也已经影响到了数学教研组的每一个人。
许寒康是宁波市音乐协会会员,吹拉弹唱无所不精。他在学校的围棋比赛中多次夺冠。还酷爱钻研电子电器,年年指导学员在“三小”(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中获奖。同事们在这方面有什么难题,大到冰箱、彩电,小到手机、MP3,都会找他,而他常常自己贴钱购买零部件,乐此不疲。
教研室50多岁的唐秀娟教授,年龄比许寒康大,职称也比许寒康高,但她却说,“我发自内心地讲一句,在许主任手下工作,真的很幸运、很自豪。别人说,是能人都有点架子,他一专多能,心灵手巧,但从不摆谱,荣誉都往大家身上让,每次填表他奖励一栏经常空着。营造了一种人人舒心、个个进步的氛围,无论年轻的年老的都很敬重他。”
2003年,教员张红偶然向他提及在做“高专数学研究式教学探索”的论文,许寒康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个极具价值的教改课题,极力推荐她申报省级科研立项。他和张红一起,精心准备了数万字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当年,该课题被列为省重点教改立项,开了学校先河,此时,许寒康却悄然退出,并再三回绝了张红老师将他列入课题组的请求。这样的事例早已不胜枚举,而许寒康自己,在谈起这一话题时却总会一笑置之。
对于这些,许寒康有自己的看法:“人们总喜欢把位置理解为地位,我以为应该把它视为岗位。只是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荣誉地位上要多做减法,在岗位工作上要多做加法。”
二十多年来,许寒康立足本职,默默耕耘。他担任数学“掌门”5年多来,数学教研室荣立集体三等功二次,边防部队基层建设标兵一次,13名教员中有8人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项课题获省部级奖励。许寒康本人也两次记个人三等功,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公安边防部队优秀教员,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数学“掌门”许寒康数十年如一日脚踏实地、勤奋淡然,把教师的职业使命和军人的奉献精神完美的融为一体,凝为一种崇高的境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美丽呢?
“应机头”三臂擎海防
应连春说,他就是为海防事业而生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各沿海省份相继组建了公安海上巡逻队伍,公安边防体制也从1986年开始调整,海巡支队归建省公安厅边防局,改称为海警支队,“海警”之名也由此而来。而就在1986年,应连春也从一名海军军官成为海警高专机电教研室的一名教员,并一路从学校副主任、主任做到了机电系组建后的第一位领导。
在海警部队机电部门骨干中,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曾是应连春的“门生”或聆听过他的教诲。许多总队甚至更高级别的领导干部,也会因为听过应连春的培训课,见到他都会谦逊的说一句,“应主任,我也是你的学生。”
于是,在海警内部,应连春获得一个称号:应机头,而且是“边防第一机头”!作为唯一专门为公安边防海警部队培养机电人才的专业系负责人,除了教书育人外,应连春的许多工作都和海防息息相关,而这些,也被应连春形象地称之为“擎起中国海防的三条手臂”。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海上治安日趋复杂,公安部决定在全国11个沿海省份扩大组建20个海警支队,加速建造执勤执法舰艇。由于新建舰艇机电设备大多从国外进口,性能指标比国内同类设备先进得多,对使用、管理和维修提出了很高要求,但当时海警官兵对此缺乏了解,普遍存在惧怕心理,不能正确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既影响了舰艇的在航率和执勤能力,又增加了修船费用。
针对这一问题,应连春主动于2000年带头成了(《218/218A型巡逻艇艇体与设备使用保养条例》科研组。他率领课题组成员加班加点,对不同保养方法进行对比,优中选优,再进行补充和完善。一年后,课题顺利完成,填补了公安边防舰艇装备使用保养的空白,并获得公安部软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此后,“应机头”又先后主持、参与完成了《海警舰艇入级规范》、《海警业务基础训练手册》、《海警舰艇修理规定》等10余项公安部、部局列项科研项目。这些科研课题的研制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海警部队舰艇装备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的能力,保证了海警部队舰艇正规化的质量,规范了舰艇装备的检查标准和舰艇装备的修理,也为上级机关对海警部队建设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千吨级舰列编海警部队后一,应连春除参与验收、试航、提供技术服务外,又主持完成了《728型巡逻舰舰体与设备使用保养规定》,目前正参与完成《海警舰艇建造管理规定》、《728型巡逻舰部署表(机电部分)》两项部局科研项目。在科技强警这条巨臂的支撑下,公安边防海警轮机学科的发展方向注定可以越走越宽。
如果说,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那么,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也容易导致盲目的实践。海警部队组建时间短,基础薄弱,许多机电从业人员仍延续着师傅带徒弟、手把手教这种古老的传承方式。对于一般官兵而言,他们对机电的理解和应用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算是有多年实践的官兵也很难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这无疑严重制约了海警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为此,科班出身,理论与实践经验均十分丰富的“应机头”又做了许多常识和努力:2005年以来,他独立或与人合作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舰艇柴油机的发展趋势》、《用柱塞去顶法修理塞偶件磨损的探讨》、《喷水推进船舶的应用研究》等7篇论文,其中,《公安海警舰艇入级检验探讨》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评为中国科学发展与人文社科创新成果一等奖。这些论文大多是应机头数十年教学科研和技术革新实践的总结,对海警舰艇轮机装备的使用、维修、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去芜存菁,理论先行”也就成了“应机头”各项工作中的“第二条手臂”。
“第三条手臂”存在于技术服务环节:以舰艇发动机的问题为例,我国海警艇中近一半的发动机使用的都是德国MTU公司生产的MTU系列发动机,而MTU公司只在苏州开了一家公司,专门负责中国市场的维修和技术服务,一旦“德国机”有了问题,只能送到苏州或请他们上门维修,不但收费昂贵,而且对方还会设置技术封锁的难题。
对此,“应机头”决定打破这种垄断。1995年,他亲自挂帅建立起了MTU动力实验室,2004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他又参与设计、建造了MTU维修中心。从此,海警的MTU发动机,都可以直接到学校维修保养,每年不但可以节约数百万维修经费,还可以为部队培养数名高级维修人才。
“如果我们也像德国MTU公司一样,只帮助解决问题,不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那技术服务当然年年都很多,我们自己也可能获得一些利益。但是,我们是部队院校,把技术传授给部队官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一句话,叫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因此许多技术“大拿”不轻易收徒的,并且总保留一些“绝招”。“应机头”却毫不犹豫的把自己所知全部传授出来,在他看来,知识的价值在于传播而不是占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坦荡的胸怀和执著的追求,机电系近几年才能为海警部队培养出大量装备使用和维修人才。
“这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使命,不存在什么高风亮节的问题,选择了从事海防舰艇教学工作,我就要把我知道的都传授学生,而我自己也乐在其中。”“应机头”笑着说。
“模拟室”锻造钢筋铁骨
暮色苍茫,涛声阵阵。某海警码头,几名船艇指挥专业的学员,未来的海警艇长,肃立在驾驶室里。
××,某某海域发生一起渔船被抢案件,请迅速赶到现场!
××,在你海域东南方向3海里处,有一艘货船涉嫌贩毒,请迅速前往拦截检查!
……
警情似火,天情莫测。忽而天高云淡,忽而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不一会,天空骤然黯淡下去,前方竟下起纷纷扬扬的大雪,漫无边际,海警艇犹如驶进一片未知的空茫之中,关键时刻,一台发动机突然停转,几名学员头上渗出股股冷汗。
“快快快,前方200米处有一艘轮船,避让!”
操舵的学员手忙脚乱,把舵都打死了,但船艇还是带着惯性不可避免的撞了上去。
“轰隆”一声巨响,一场悲剧发生了。
事实上,船和设备毛发无损,船上的人也安然无恙。
这一切,只因为都发生在船艇仿真操纵实验室。
学校培养的每一名合格的舰长,都是经过船舰仿真操纵无数次的实践才最终踏上那价值上千万、搭载数十人的舰艇上的。也正是通过这样实践与虚拟的反复摔打,他们才能从容面对恶劣复杂的海况、船艇碰撞等极端事件……
而为这个实验室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就是他——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船艇指挥系实验中心主任冯明奎。
45岁的冯明奎,个子不高,1.68米不到,块头不大,58公斤多点,办公室不宽,手下不多,5个人挤在一间32平米的房间里,为人低调,可谓“小”主任。
“小”主任“来头”不小:公安现役部队教师序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委员。“含金量”很高:教授,专业技术7级。成就出一番大事业:光2007年,他就有多项殊荣:主持建设的《船艇操纵与避碰》获国家级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又被评为公安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力打头阵的《海警船艇综合仿真系统研制与应用系统》获公安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公安边防部队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
正是靠着他的大智慧,才使得那方室之间演绎出了天地变幻。
2003年,冯明奎领衔受命,与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技术研究所联合研制边防部队第一套大型船艇仿真系统,这一课题基础工作多、技术标准高、研制程序复杂。海警舰艇的数学模型、海警战术的应用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半年下来,他基本跑遍了各海警支队,许多官兵都熟悉了这个拿着摄影器材的‘两杠三’。
虽然他的认真让同一课题组的成员多吃了不少苦,但提起冯明魁,杨玉锋教员却竖起大拇指,“我佩服他!为了积累最真实的素材,即使碰到下雨起浪,他也常常不顾生命危险到甲板上一点一点捕捉镜头。有时为了做到细节逼真,就连一个码头的水泥颜色,他也带领课题组成员做十几次修改,为了这个实验室他付出太多了”。
经过700多个日夜的刻苦攻关,课题组克服了人力资源有限、过程复杂、数据冗繁等困难,终于建成了占地680平方米,集导控中心、主本船和四艘副本船、模拟指挥中心于一体的船艇综合仿真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建成,在船艇指挥专业学员和海警部队各级干部的训练中成效显著,为地方新建码头、航道工程论证、泊位改造的航行安全、城市建设规划的可行性评估提供了诸多技术支持。公安部、部边防局领导视察后对该实验室在完善海警训练手段、丰富边防部队战斗力生成方式等方面的突出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此后,他又主持完成边防局课题“海警部队海上求生及救生训练研究”,填补了边防巡逻艇海上求生与救生训练的内容、方法和弃艇部署表的编制等空白,为海警舰艇部队的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同年,由他承担的部级科研课题“搜救雷达器模拟训练系统”,为海警官兵掌握船艇上配备的搜救雷达应答器的维护、保养及应急使用提供了保障,大大提高了海警船艇部队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学术科研工作对推动专业建设和部队建设有着双赢作用,作为一名部队院校科研工作者,科研成果只有最终转化为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才能有生命力。”冯明奎的话语掷地有声。
文字编辑 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