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成长期,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遭受心理问题的困扰导致心理出现问题以及不良行为,社会竞争压力以及升学压力的不断加剧下,心理问题成为了现阶段青少年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同时,导致了初中生吸烟、酗酒等危害行为的出现。本文以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及行为影响的调查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父母教育方式的调查得出了民主型父母、专制型父母以及溺爱型教育三种教育类型,结合了教育类型存在的利弊,提出了对教育方式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父母教育 教育方式 中学生 心理及行为 影响 调查 分析
引 言: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可以得出,初中生心理健康以及言行举止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着直接性的联系,不良教育方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同时,加剧了初中生不良行为的发生。经国内外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了初中生性格特征的形成、自我概念的形成。此外,初中生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父母教育方式如存在严重性问题,是初中生发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导因素[1]。
1 父母教育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及行为影响的重要性
基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综合性作用的结果。初中生处于生理、心理加剧变化的敏感时期,其中他们面临繁重学业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如父母不帮助学生梳理,给予学生有力的支持,会让学生心理以及行为出现偏激化、过激化。如父母教育方式不科学、不合理,缺乏科学性以及存在主观性,会对中学生心理及行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且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其内心活动欲打破父母的束缚,因此导致了在日常行为中与父母经常性发生冲突,缺乏有效的情感交流甚至无法交流。鉴于此,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要随孩子年龄的变化而进行动态化调整,以此实现父母与子女间的交流与沟通,帮助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3]。
2 父母教育方式的调查分析
对我校学生进行了统计得出,我校学生父母主要以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这三类。
首先,民主型父母。民主型父母在生活中以及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都会对学生的发展设定一些目标,会针对学生在初中时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加以引导,以此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可以积极、乐观应对环境的改变以及发生的问题。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实现了对孩子的尊重、理解以及关系,基于科学性角度出发,激励赞美学生,以此对孩子的自信心有明显的提高作用。通常情况下,在民主型父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都会理解父母,且保持良好的自信、乐观,能力较为突出。
其次,专制型父母。专制型父母从严格意义上而论是信奉我国儒家传统教育思想演化形成的一种教育模式。且专制型父母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无论在任何事情上都以听取家长的命令为主要,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望值,喜欢采用训斥、讽刺、挖苦、打骂等手段,在学生做事的过程中以不放心、不信任和不理解为由过于干涉学生自由。在面对学生犯错的情况下不问缘由横加指责。这种专制型方式过于粗暴,严格意义上会导致学生精神紧张,以此在生活中、学习中会出现自卑、不诚实以及说谎的行为,更是对孩子心理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影响,导致了学生与父母隔阂不断扩大。此外,长期性在父母专制政策下生活的学生存在着自主性以及独立性较差,且在面对事情的情况下,会出现依赖无助的心理活动,进而出现鼓励冷漠、自卑自私以及行为偏激。在专制型父母的教育方式下,学生缺少了自由性,导致了在转向社会的过程中会过渡寻求温暖,如遇到不良诱因,很容易出现不良行为,甚至出现犯罪行为。且通过全国青少年犯罪心理活动调查显示,多数犯罪青少年都是长期性处于专制型父母的压迫下,以致于行为上、心理上出现偏激化[4]-[5]。
最后,溺爱型父母。这一类型的出发从一定程度上而言体现除了当代社会多数学生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一代现象的特征。亲子关系较为密切,且学生对于家庭的依赖性较强,许多事物在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第一时间都会联系家长,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学生家长对于学生更是无限关心、呵护,逐渐形成大学生没有做好“长大”的思想准备。这一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承担家庭责任、国家责任,关爱他人的良好心理以及行为。父母对其更是百依百顺,一昧依托物质进行满足,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放任、迁就,学生无论做什么只要满足学习条件就行,对还是的思想品行缺乏关注,认为教育孩子是教师的工作。
3 不同教育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及行为影响的优化策略
3.1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对策
首先,民主型教育方式是现代化符合培养学生主体性、自主性观念的最佳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中,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教育能力以及文化素质,着眼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文化素养以及接受能力。只有父母通过不断提高自身文化能力、教育方式,才可在现代化新思想不断冲击的态度下帮助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进而实现与学生共同成长,辅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以及学习问题。换而言之,只有父母具有足够的自我意象、自信和强烈的自我价值观,才可对现阶段教育形式、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思想上进行再优化。应坚持对自身教育方式的信心程度,加强自身耐心性、敏锐性,实现对自身行为以及情绪进行全面把握,以此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继而培养以及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其次,民主型教育方式虽符合现代化教育趋势发展,但从一定程度上而言,过于民主化、公平化以及自由化,会导致学生独立性、自由性以及自主性思想出现偏差,过于公平、自由会让学生在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存在依赖感。鉴于此,民主型父母在教育方式上可进行调整,以培养学生独立性、自主性思考为基础,通过会议、讨论的方式,主动积极引导学生表现自身想法。通过学生想法的分析可得出学生心理變化规律,以此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心理辅导、心理教育方式。要做到学生具有强大的判断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可对事情的真实性、合理性、科学性进行怀疑,以此形成学生自身理解。且独立思想的养成,唯有民主化家庭氛围不断熏陶、锻炼下才可实现,积极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讨论、交流,形成平等对话的同时,潜移默化为学生灌输思想和心理辅导,在发展了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创新性的同时,保障了学生心理以及行为的健康发展[6]。 3.1专制型教育方式的对策
首先,父母应提高自身教育意识,摒弃传统单一化、形式化教育形式。在通常情况下,父母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是对学生是保障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教育方式,但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过于专制的教育方式,只会导致学生出现自卑的心理。教育工作者有义务也有责任让学生父母认识到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教师、班主任或思政教育应与学生父母建立沟通关系,帮助父母控制情绪,加强教育理智性、客观性以及合理性,让学生在家中具有发言权,并在家中讨论的过程中可让学生进行参与,并在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解决意见以及解决方法,进而改善家庭紧张关系,帮助学生与家长进行有感情交流。
其次,为了长期性帮助专制型父母提高教育意识,应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随着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变革下,信息化技术的实时性、开放性、包容性以及互动性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教师可以此为基础,与专制型家长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可通过微信、QQ等方式,定期与不定期组织专制型家长进行学习,或在转发有关的教育方式,引导家长认知到专制型教育对学生心理及行为造成的伤害。
3.2溺爱型教育方式的对策
首先,构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家庭关系,鼓励家庭成员建立互相尊重、互相喜爱的和谐关系,改善溺爱型教育方式的包容性,构建民主、愉快以及欢乐的家庭气氛。在构建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让家长认识到溺爱型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不良因素,父母必须全面改变对学生的溺爱行为。
其次,改变学生依赖性特点。教师可通过“朋友”的方式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帮助学生梳理内心活动。此外,教师可利用组织活动的方式构建教育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校、家庭共同联合入手,以引导学生感恩父母为基础,可利用家书的形式,组织学生体验家书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也是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思想,矫正不良心理的重要过程。教师可先组织学生朗诵革命志士家书文字,引导学生感受其爱家情感,让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记忆中受到熏陶、洗礼,进而鼓励学生以家书的形式表达思念之情,促使学生所学用于实践,提高学生思想情感。
结 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不同父母教育方式对影响中学生心理及行为发展进行了分别论述,并对不同教育方式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对策,以此实现让父母认识到父母教育方式对影响中学校心理及行为发展的重要性。校园也要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以此针对学生成长以及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式进行动态化调整,促使学生在不同发育阶段都会在父母教育方式下不断成长,以此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
参考文献:
[1]龚榆超.父母教养方式对亲子关系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数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28):24-27.
[2]吴雨薇. 初中生家长教养焦虑及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8.
[3]齐原.家庭教育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06):45-46.
[4]周政. 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
[5]黄冬煌. 泉州市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6]方拴锋. 南宁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
[7]李德勇. 影響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8]吴冬娜,洪晓红.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及行为影响的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02(04):40-41.
韩辉 云南建水实验中学
关键词:父母教育 教育方式 中学生 心理及行为 影响 调查 分析
引 言: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可以得出,初中生心理健康以及言行举止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着直接性的联系,不良教育方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同时,加剧了初中生不良行为的发生。经国内外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了初中生性格特征的形成、自我概念的形成。此外,初中生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父母教育方式如存在严重性问题,是初中生发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导因素[1]。
1 父母教育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及行为影响的重要性
基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综合性作用的结果。初中生处于生理、心理加剧变化的敏感时期,其中他们面临繁重学业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如父母不帮助学生梳理,给予学生有力的支持,会让学生心理以及行为出现偏激化、过激化。如父母教育方式不科学、不合理,缺乏科学性以及存在主观性,会对中学生心理及行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且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其内心活动欲打破父母的束缚,因此导致了在日常行为中与父母经常性发生冲突,缺乏有效的情感交流甚至无法交流。鉴于此,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要随孩子年龄的变化而进行动态化调整,以此实现父母与子女间的交流与沟通,帮助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3]。
2 父母教育方式的调查分析
对我校学生进行了统计得出,我校学生父母主要以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这三类。
首先,民主型父母。民主型父母在生活中以及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都会对学生的发展设定一些目标,会针对学生在初中时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加以引导,以此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可以积极、乐观应对环境的改变以及发生的问题。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实现了对孩子的尊重、理解以及关系,基于科学性角度出发,激励赞美学生,以此对孩子的自信心有明显的提高作用。通常情况下,在民主型父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都会理解父母,且保持良好的自信、乐观,能力较为突出。
其次,专制型父母。专制型父母从严格意义上而论是信奉我国儒家传统教育思想演化形成的一种教育模式。且专制型父母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无论在任何事情上都以听取家长的命令为主要,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望值,喜欢采用训斥、讽刺、挖苦、打骂等手段,在学生做事的过程中以不放心、不信任和不理解为由过于干涉学生自由。在面对学生犯错的情况下不问缘由横加指责。这种专制型方式过于粗暴,严格意义上会导致学生精神紧张,以此在生活中、学习中会出现自卑、不诚实以及说谎的行为,更是对孩子心理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影响,导致了学生与父母隔阂不断扩大。此外,长期性在父母专制政策下生活的学生存在着自主性以及独立性较差,且在面对事情的情况下,会出现依赖无助的心理活动,进而出现鼓励冷漠、自卑自私以及行为偏激。在专制型父母的教育方式下,学生缺少了自由性,导致了在转向社会的过程中会过渡寻求温暖,如遇到不良诱因,很容易出现不良行为,甚至出现犯罪行为。且通过全国青少年犯罪心理活动调查显示,多数犯罪青少年都是长期性处于专制型父母的压迫下,以致于行为上、心理上出现偏激化[4]-[5]。
最后,溺爱型父母。这一类型的出发从一定程度上而言体现除了当代社会多数学生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一代现象的特征。亲子关系较为密切,且学生对于家庭的依赖性较强,许多事物在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第一时间都会联系家长,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学生家长对于学生更是无限关心、呵护,逐渐形成大学生没有做好“长大”的思想准备。这一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承担家庭责任、国家责任,关爱他人的良好心理以及行为。父母对其更是百依百顺,一昧依托物质进行满足,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放任、迁就,学生无论做什么只要满足学习条件就行,对还是的思想品行缺乏关注,认为教育孩子是教师的工作。
3 不同教育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及行为影响的优化策略
3.1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对策
首先,民主型教育方式是现代化符合培养学生主体性、自主性观念的最佳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中,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教育能力以及文化素质,着眼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文化素养以及接受能力。只有父母通过不断提高自身文化能力、教育方式,才可在现代化新思想不断冲击的态度下帮助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进而实现与学生共同成长,辅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以及学习问题。换而言之,只有父母具有足够的自我意象、自信和强烈的自我价值观,才可对现阶段教育形式、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思想上进行再优化。应坚持对自身教育方式的信心程度,加强自身耐心性、敏锐性,实现对自身行为以及情绪进行全面把握,以此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继而培养以及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其次,民主型教育方式虽符合现代化教育趋势发展,但从一定程度上而言,过于民主化、公平化以及自由化,会导致学生独立性、自由性以及自主性思想出现偏差,过于公平、自由会让学生在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存在依赖感。鉴于此,民主型父母在教育方式上可进行调整,以培养学生独立性、自主性思考为基础,通过会议、讨论的方式,主动积极引导学生表现自身想法。通过学生想法的分析可得出学生心理變化规律,以此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心理辅导、心理教育方式。要做到学生具有强大的判断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可对事情的真实性、合理性、科学性进行怀疑,以此形成学生自身理解。且独立思想的养成,唯有民主化家庭氛围不断熏陶、锻炼下才可实现,积极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讨论、交流,形成平等对话的同时,潜移默化为学生灌输思想和心理辅导,在发展了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创新性的同时,保障了学生心理以及行为的健康发展[6]。 3.1专制型教育方式的对策
首先,父母应提高自身教育意识,摒弃传统单一化、形式化教育形式。在通常情况下,父母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是对学生是保障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教育方式,但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过于专制的教育方式,只会导致学生出现自卑的心理。教育工作者有义务也有责任让学生父母认识到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教师、班主任或思政教育应与学生父母建立沟通关系,帮助父母控制情绪,加强教育理智性、客观性以及合理性,让学生在家中具有发言权,并在家中讨论的过程中可让学生进行参与,并在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解决意见以及解决方法,进而改善家庭紧张关系,帮助学生与家长进行有感情交流。
其次,为了长期性帮助专制型父母提高教育意识,应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随着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变革下,信息化技术的实时性、开放性、包容性以及互动性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教师可以此为基础,与专制型家长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可通过微信、QQ等方式,定期与不定期组织专制型家长进行学习,或在转发有关的教育方式,引导家长认知到专制型教育对学生心理及行为造成的伤害。
3.2溺爱型教育方式的对策
首先,构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家庭关系,鼓励家庭成员建立互相尊重、互相喜爱的和谐关系,改善溺爱型教育方式的包容性,构建民主、愉快以及欢乐的家庭气氛。在构建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让家长认识到溺爱型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不良因素,父母必须全面改变对学生的溺爱行为。
其次,改变学生依赖性特点。教师可通过“朋友”的方式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帮助学生梳理内心活动。此外,教师可利用组织活动的方式构建教育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校、家庭共同联合入手,以引导学生感恩父母为基础,可利用家书的形式,组织学生体验家书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也是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思想,矫正不良心理的重要过程。教师可先组织学生朗诵革命志士家书文字,引导学生感受其爱家情感,让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记忆中受到熏陶、洗礼,进而鼓励学生以家书的形式表达思念之情,促使学生所学用于实践,提高学生思想情感。
结 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不同父母教育方式对影响中学生心理及行为发展进行了分别论述,并对不同教育方式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对策,以此实现让父母认识到父母教育方式对影响中学校心理及行为发展的重要性。校园也要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以此针对学生成长以及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式进行动态化调整,促使学生在不同发育阶段都会在父母教育方式下不断成长,以此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
参考文献:
[1]龚榆超.父母教养方式对亲子关系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数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28):24-27.
[2]吴雨薇. 初中生家长教养焦虑及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8.
[3]齐原.家庭教育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06):45-46.
[4]周政. 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
[5]黄冬煌. 泉州市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6]方拴锋. 南宁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
[7]李德勇. 影響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8]吴冬娜,洪晓红.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及行为影响的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02(04):40-41.
韩辉 云南建水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