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经历了SARS危机,引发了我们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改革的相关思考,一是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总结,二是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调整。本文主要從流行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流行病学教学改革的建议进行概述。
关键词:SARS危机、流行病学、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
前言:进入21世纪以来,营养不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新发现的传染病等都在我国发生过,这时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经历了SARA危机之后,更是暴露出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深层度上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流行病学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的。
一、流行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医学生对于流行病学没有兴趣,这不仅仅是社会背景的原因,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流行病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单一等原因,导致临床医学生对流行病学的学科概念模糊,学习缺乏热情,预防为主的观念意识淡薄。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首先从教学方面寻找原因。
(一)课程设置上的偏差
部分医学院校在学科建设和调整中,将卫生统计学与流行病学合并为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也更注重于研究方法,特别是统计分析方法的教学,而流行病学内容所占比例却越来越少[1]。这种做法致使许多学生误认为流行病学就是卫生统计学,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在日后的工作中做课题、写文章。若是这种误解不及时进行纠正,流行病学就会渐渐偏离轨道,预防医学的基石也会被动摇。
(二)教学模式单一
对于临床医学生的流行病学教学,往往采用的都是"一人讲、众人听”、“教室里学理论,黑板上谈调查"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只重注流行病学基本知识的传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单一理论容易掌握,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而且教学内容多且深,又不注重与临床实践的关联,促使学生在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上存在困难,使学生对流行病学的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二、流行病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寻找适合流行病学的教学模式,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建立流行病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一)针对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对临床医学生的教学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绪论、研究方法、疾病总论和临床应用等部分[2]。在绪论部分应重点介绍流行病学的定义、对象、任务、基本研究方法、思维方法及其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预防医学其他学科的关系。在研究方法部分,教学中不能简单地介绍各种研究方法的原理,必须符合临床专业特点,要结合医学研究的实际。在教学内容上,不孤立地介绍各种方法,而是在寻找和验证病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强调各种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只有根据研究需要适时选择研究方法,经过-系列的研究,才能完成病因的探索和鉴定。同时采用经典案例和新鲜实例相结合的方法,更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并在以后的临床实际工作中不断验证所学。在疾病总论部分,包括传染病流行病学及其预防措施和慢性病的预防措施、疾病监测等内容。
(二)结合临床实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流行病学教学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技能的训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实践,再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优选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1.问题引导式教学
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其基本特点是打破原有学科界限,以某--个疾病为问题,将与该疾病有关的内容申联在一起进行教学[3]。教师提出一个中心问题后,学生带眷向题去学习有关章节,查阅文献,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分为小组,交流自己得出的答案,进行讨论,从而初步掌握有关知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参加学生的讨论,给予辅导并做总结。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培养长期的自我学习与实践的良好品质。
2.现场或模拟现场教学
现场是流行病学知识和理论应用的主战场,实践教学有助于实现对流行病学理论知识的提升,反映学科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实践教学的内容必须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实践活动,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二者有机地结合,更有利于加速书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对于推动流行病学学科的发展、发挥其在疾病控制中的作用百利而无一害。
3.多媒体与网络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除了对教学环境、设施的要求外,对教师的要求也随之升高。流行病学的教学课件不是简单的教材翻版,也不是大量数据、图表的“拉洋片"就可以解决的。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教学课件,将图、文、像、声等资料有机的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结语:
一次危机往往会暴露出平时潜在的、不被重视的一些问题,是危难也是挑战,也同样蕴含着机遇和希望。SARS 危机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社会需要一支能适应新形势、高素质、跨学科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作为培养这支队伍的主干课程,流行病学的教学改革更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永红,膝国兴.高校流行病学学科定位及其教学模式[]].疾病控制杂志,2004 ,8(4) :309- 311.
[2]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 14.
[3]刘桂英,刘跃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与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贱,2004, 14(12):1715.
曾凡军 四川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
关键词:SARS危机、流行病学、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
前言:进入21世纪以来,营养不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新发现的传染病等都在我国发生过,这时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经历了SARA危机之后,更是暴露出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深层度上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流行病学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的。
一、流行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医学生对于流行病学没有兴趣,这不仅仅是社会背景的原因,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流行病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单一等原因,导致临床医学生对流行病学的学科概念模糊,学习缺乏热情,预防为主的观念意识淡薄。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首先从教学方面寻找原因。
(一)课程设置上的偏差
部分医学院校在学科建设和调整中,将卫生统计学与流行病学合并为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也更注重于研究方法,特别是统计分析方法的教学,而流行病学内容所占比例却越来越少[1]。这种做法致使许多学生误认为流行病学就是卫生统计学,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在日后的工作中做课题、写文章。若是这种误解不及时进行纠正,流行病学就会渐渐偏离轨道,预防医学的基石也会被动摇。
(二)教学模式单一
对于临床医学生的流行病学教学,往往采用的都是"一人讲、众人听”、“教室里学理论,黑板上谈调查"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只重注流行病学基本知识的传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单一理论容易掌握,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而且教学内容多且深,又不注重与临床实践的关联,促使学生在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上存在困难,使学生对流行病学的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二、流行病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寻找适合流行病学的教学模式,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建立流行病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一)针对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对临床医学生的教学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绪论、研究方法、疾病总论和临床应用等部分[2]。在绪论部分应重点介绍流行病学的定义、对象、任务、基本研究方法、思维方法及其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预防医学其他学科的关系。在研究方法部分,教学中不能简单地介绍各种研究方法的原理,必须符合临床专业特点,要结合医学研究的实际。在教学内容上,不孤立地介绍各种方法,而是在寻找和验证病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强调各种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只有根据研究需要适时选择研究方法,经过-系列的研究,才能完成病因的探索和鉴定。同时采用经典案例和新鲜实例相结合的方法,更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并在以后的临床实际工作中不断验证所学。在疾病总论部分,包括传染病流行病学及其预防措施和慢性病的预防措施、疾病监测等内容。
(二)结合临床实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流行病学教学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技能的训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实践,再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优选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1.问题引导式教学
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其基本特点是打破原有学科界限,以某--个疾病为问题,将与该疾病有关的内容申联在一起进行教学[3]。教师提出一个中心问题后,学生带眷向题去学习有关章节,查阅文献,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分为小组,交流自己得出的答案,进行讨论,从而初步掌握有关知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参加学生的讨论,给予辅导并做总结。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培养长期的自我学习与实践的良好品质。
2.现场或模拟现场教学
现场是流行病学知识和理论应用的主战场,实践教学有助于实现对流行病学理论知识的提升,反映学科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实践教学的内容必须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实践活动,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二者有机地结合,更有利于加速书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对于推动流行病学学科的发展、发挥其在疾病控制中的作用百利而无一害。
3.多媒体与网络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除了对教学环境、设施的要求外,对教师的要求也随之升高。流行病学的教学课件不是简单的教材翻版,也不是大量数据、图表的“拉洋片"就可以解决的。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教学课件,将图、文、像、声等资料有机的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结语:
一次危机往往会暴露出平时潜在的、不被重视的一些问题,是危难也是挑战,也同样蕴含着机遇和希望。SARS 危机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社会需要一支能适应新形势、高素质、跨学科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作为培养这支队伍的主干课程,流行病学的教学改革更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永红,膝国兴.高校流行病学学科定位及其教学模式[]].疾病控制杂志,2004 ,8(4) :309- 311.
[2]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 14.
[3]刘桂英,刘跃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与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贱,2004, 14(12):1715.
曾凡军 四川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