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其引起的并发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由于体内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因把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低或无反应等原因,引起葡萄糖、脂肪、蛋白质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代谢紊乱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的改变和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糖尿病已经威胁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使他们的生活以及生命质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心理护理的目的是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的心理反应。
入院初期的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高度的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保证[1]。
调节患者情绪:患者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而入院,很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表现为恐惧、懊恼、焦虑、失望等。现代医学证明:焦虑、易怒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全身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胰高血糖素释放增加,促使病情加重。所以患者要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护理人员除按时完成治疗、护理工作外,应充分尊重、理解老年患者,加强语言沟通能力,提高沟通技巧,采用倾听、解释、鼓励、建议等技巧,细心观察患者的思想反应,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做好转化工作,使患者至始至终保持良好的情绪[2]。让老年糖尿病患者知道,糖尿病虽目前不能根治,但合理的控制饮食,适当的体育运动,科学的应用药物,可以使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并能像健康人一样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长寿。
治疗中患者的心理护理
创建良好的环境:清新幽雅的环境使患者身心愉悦,室内空气要清新,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清潔、整齐美观,可在室内放置鲜花,定时播放舒缓轻松的音乐,定时开窗换气,使患者感到舒适、温馨,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及同疾病抗争的信心。
激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治疗开始后,患者比较注意自己的病情变化,对其现有症状的改善,有关项目的检查结果不很理想时,就会担心疾病的转归,心理负担比较重,情绪不稳定,表现为痛苦、忧郁等,此时,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客观实际的做好解释疏导工作。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因此它的治疗是长期的,既来之、则安之,从而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有些老年患者经历多方治疗,对自己的病情、常用药物一知半解,凭借自己“久病成医”的经验,点名要药或私自停用、加用药物。忽视了自己的体质及疾病与他人的差异,这时,护士应对患者解释清楚药物的作用及用药方案的科学性,不同的药物或同一种药物对不同的患者有着诸多的个体差异,劝说患者坚持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耐心讲解错误用药造成的危害,真正解决患者的思想问题。
出院前的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生活规律,坚持早睡早起,保持身心愉悦,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注意个人卫生,劳逸结合,适度体育锻炼。
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坚持用药:虽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但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患者不能长期住院治疗,当病情稳定、血糖、尿糖及并发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医生同意出院前,护士应帮助患者学会身心两方面的自我护理。让患者认识到适当的运动和饮食控制是促进和维护健康的需要。指导患者正确测量尿糖、血糖及家用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保持皮肤清洁,适当护理好腿、足及趾甲,避免感染。以无菌技术正确注射胰岛素,轮换注射部位,准确用药剂量,了解所使用胰岛素的类型、作用时间、强度及高峰期,让患者及家属知道潜在低血糖的表现,如头痛、烦躁不安、多汗、脉细数、语言不清等。患者应随身携带糖果及饼干等食物,以备及时食用。如低血糖反应在家中发作,家人要立即给患者服糖水、果汁等食物,如不见好转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患者外出时随身携带识别卡,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处理。鼓励患者坚持定期来医院检查、咨询。特别是要拜访眼科医生和足科医生,因为老年患者的低抗力低,并发症多而不易控制,所以要预防和治疗。
注重健康宣教: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律,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工作中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坚持必要的治疗,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王国强心身疾病心理护理的实施[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46.
2 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入院初期的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高度的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保证[1]。
调节患者情绪:患者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而入院,很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表现为恐惧、懊恼、焦虑、失望等。现代医学证明:焦虑、易怒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全身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胰高血糖素释放增加,促使病情加重。所以患者要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护理人员除按时完成治疗、护理工作外,应充分尊重、理解老年患者,加强语言沟通能力,提高沟通技巧,采用倾听、解释、鼓励、建议等技巧,细心观察患者的思想反应,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做好转化工作,使患者至始至终保持良好的情绪[2]。让老年糖尿病患者知道,糖尿病虽目前不能根治,但合理的控制饮食,适当的体育运动,科学的应用药物,可以使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并能像健康人一样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长寿。
治疗中患者的心理护理
创建良好的环境:清新幽雅的环境使患者身心愉悦,室内空气要清新,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清潔、整齐美观,可在室内放置鲜花,定时播放舒缓轻松的音乐,定时开窗换气,使患者感到舒适、温馨,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及同疾病抗争的信心。
激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治疗开始后,患者比较注意自己的病情变化,对其现有症状的改善,有关项目的检查结果不很理想时,就会担心疾病的转归,心理负担比较重,情绪不稳定,表现为痛苦、忧郁等,此时,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客观实际的做好解释疏导工作。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因此它的治疗是长期的,既来之、则安之,从而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有些老年患者经历多方治疗,对自己的病情、常用药物一知半解,凭借自己“久病成医”的经验,点名要药或私自停用、加用药物。忽视了自己的体质及疾病与他人的差异,这时,护士应对患者解释清楚药物的作用及用药方案的科学性,不同的药物或同一种药物对不同的患者有着诸多的个体差异,劝说患者坚持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耐心讲解错误用药造成的危害,真正解决患者的思想问题。
出院前的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生活规律,坚持早睡早起,保持身心愉悦,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注意个人卫生,劳逸结合,适度体育锻炼。
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坚持用药:虽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但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患者不能长期住院治疗,当病情稳定、血糖、尿糖及并发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医生同意出院前,护士应帮助患者学会身心两方面的自我护理。让患者认识到适当的运动和饮食控制是促进和维护健康的需要。指导患者正确测量尿糖、血糖及家用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保持皮肤清洁,适当护理好腿、足及趾甲,避免感染。以无菌技术正确注射胰岛素,轮换注射部位,准确用药剂量,了解所使用胰岛素的类型、作用时间、强度及高峰期,让患者及家属知道潜在低血糖的表现,如头痛、烦躁不安、多汗、脉细数、语言不清等。患者应随身携带糖果及饼干等食物,以备及时食用。如低血糖反应在家中发作,家人要立即给患者服糖水、果汁等食物,如不见好转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患者外出时随身携带识别卡,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处理。鼓励患者坚持定期来医院检查、咨询。特别是要拜访眼科医生和足科医生,因为老年患者的低抗力低,并发症多而不易控制,所以要预防和治疗。
注重健康宣教: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律,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工作中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坚持必要的治疗,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王国强心身疾病心理护理的实施[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46.
2 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