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重特大恶性事故不断,瓦斯煤尘爆炸尤为明显,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带来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不仅破坏了煤矿企业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了煤矿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根据目前煤矿的实际情况,从人为因素、物质因素及环境因素、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及预防办法,通过人、机、物、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矿井实际生产中的通风安全状况得到改善,为矿井的稳步推进奠定基础。
[关键词]煤矿事故;通风安全;管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TD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0-01
1 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人为因素
人是物的能动的承受者,也是物的能动的役使者。过程控制必须从人开始,由人控制,到人结束。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对从业者的培训,创建学习型企业。以提高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强化自保、互保观念。人的因素是过程控制的主导,主要包括思想、能力和动力等环节。
1.1 安全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如果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如果领导人能真正重视安全,解决好安全工作需要的“钱”和“物”的问题,事故是可以防止的。从领导到职工都要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要把安全工作作为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作为对领导者考核和对职工奖惩的否决条件,要在整个通风安全工作中切实树立起人是最可宝贵的资源的思想,把维护职工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1.2 通风安全操作能力
通风安全管理实际上就是人同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抗衡和斗争,积极地适应和改造自然,这就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这就要求“一通三防”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通风安全的基本技能,掌握通风管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操作通防仪器仪表,快速准确地识别并分析各类安全隐患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1.3 员工培训
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和煤矿安全工作现代化的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源源不断的多种形式的智力支持,主要包括来源和运用形式两个方面。从来源看,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吸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从当前看,由于煤矿业的特殊性,愿意到矿山企业工作的人越来越少。二是搞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要求企业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使职工熟悉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做到安全作业。从运用形式看,主要是分配工作的适应和个人生理两个方面。所谓分配工作的适应就是指选择愿意干并有干好工作潜力的人去干某项工作,为此对每一名职工都要建立详细的个人动态工作档案。所谓个人生理主要是指根据个人的情绪、智力、健康周期找出峰期和谷期,以此确定最适合的工作时间和应注意的工作环境。
2 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物质因素
物是过程控制管理的依据。通防隐患的存在和事故的发生,从本质上说是由于矿井中存在过量能量(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等)和危险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过量能量和危险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威胁,过量能量和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就可能引起事故。因此物的状态是过程控制管理的依据,其核心是通过多种手段弄清物的状态,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保护自己。
3 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事故发生的条件,构成了过程控制的主要链条。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火灾和爆炸的隐患、危险的大气状态、硬环境和软环境。过程控制的这3个环节既是动态的,又是定量的。
3.1 隐患治理
隐患就是潜在的事故,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质就是超前识别隐患,进而排查和治理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此要从隐患确认,隐患级别的危险性估算、隐患排查、隐患预测、隐患类别分析、隐患治理和考核等几个方面进行强化。由于矿井通防系统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系统,因此隐患分析必须是连续和系统的,必须贯穿于“一通三防”的整个过程。
3.2 大气监测
通防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不安全条件的存在,它直接引起通防事故。危险的大气状态是触发通防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必须强化对危险大气状态的监测。具体来说,要对瓦斯浓度变化、粉尘飞扬和堆积状态、烟雾蒸汽征兆、风流稳定情况等进行动态检测和分析,重点是对测点的密度、监测的强度、各参数的危险值、测试人员的责任、处理及汇报程序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3.3 环境监测
硬环境是通风安全工作的特质手段和条件,从许多事故看,灾难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硬环境的缺陷,如安全检测设备失效,断电保护装置不起作用,风机能力不足,通风设施不可靠,场所过于拥挤等。因此必须加强对硬环境的监测,确保设备设施的灵敏可靠及工作场所的适宜。尽可能地减少能量和危险物质造成的危害;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构筑避灾硐室,使用不同种类灾害的避灾路线撤离等各种防范措施、装备和手段保护井下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护措施等,这就要求软环境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 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管理因素
从大量的通防事故分析看出,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条件本身并不直接产生事故,而是作用于直接原因引起事故,它们只是事故基本原因的外部表现。事故的基本原因是管理疏漏,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控制不得力,缺乏相关的管理知识,忽视安全隐患等。从世界主要产煤国及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状况来看,自然环境并不是事故多发的主要因素,从而也说明了管理在安全过程控制中的意义。管理主要是确定管理政策和决策,具体包括以下6个环节:
4.1 管理方式
通风安全管理是一种跨门类、综合性的边缘科学,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有可能引发事故,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通风安全管理就是要创造良好的通防环境,建立可靠的通风安全系统。要求煤矿企业切实树立起“安全无小事”、“通风安全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思想,突出“一通三防”的安全第一地位,在職工待遇、人员配置、基础装备、工作环境等方面给予应有倾斜。
4.2 安全目标
合理的安全目标是实现通风安全的潜在基础和内在动力,它包括安全指标、相关方面的具体工程,可承受的最大限度风险等。
4.3 管理人员
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组织实施,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思想品德、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直接影响着安全目标的实现,因此,管理人员的配备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建立动态的考核和选拔机制,设立通风安全人才库,把最恰当的人用到最恰当的岗位。
4.4 资料分析
通风安全复杂多变,无规律可循,因而建立一整套资料分析制度对于捕捉瞬息万变的危险信息、预测危险情况并制订相应的处理措施就显得极其重要。
4.5 责、权、利的划分
权大于责必然产生腐败和惰性,责大于权必然引起消极和对抗,都不利于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通防工作点多面广,责任重大,这就要求必须明确各部门和各工种人员的责、权、利,实行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起责权相称的制约机制和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4.6 应急处理程序
在对实际工作进行安全评估的基础上建立规范可靠的工作程序,对通风安全工作的有序、有效进行十分重要,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业务保安制和工种岗位安全责任制。同时针对具体工作、具体环境的突发事件建立的针对性强的应急处理程序,对于保证消除隐患、防范事故、避免灾害扩大、防止处理和救护的盲乱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安全与生产、效益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首先搞好好安全工作,才能保证更好地生产。生产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与自然界作斗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所以处处都要警惕、时刻都要注意。安全是企业生产的前提,生产是效益的保障。谈到效益,我们总是想到利润、成本、资金、节支等,很少想到安全。但现实证明,只有安全搞好了,才是最大的效益,安全工作做不好,出了事故,企业和个人都将受到损失,效益又从何谈起。
[关键词]煤矿事故;通风安全;管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TD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0-01
1 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人为因素
人是物的能动的承受者,也是物的能动的役使者。过程控制必须从人开始,由人控制,到人结束。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对从业者的培训,创建学习型企业。以提高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强化自保、互保观念。人的因素是过程控制的主导,主要包括思想、能力和动力等环节。
1.1 安全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如果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如果领导人能真正重视安全,解决好安全工作需要的“钱”和“物”的问题,事故是可以防止的。从领导到职工都要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要把安全工作作为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作为对领导者考核和对职工奖惩的否决条件,要在整个通风安全工作中切实树立起人是最可宝贵的资源的思想,把维护职工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1.2 通风安全操作能力
通风安全管理实际上就是人同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抗衡和斗争,积极地适应和改造自然,这就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这就要求“一通三防”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通风安全的基本技能,掌握通风管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操作通防仪器仪表,快速准确地识别并分析各类安全隐患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1.3 员工培训
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和煤矿安全工作现代化的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源源不断的多种形式的智力支持,主要包括来源和运用形式两个方面。从来源看,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吸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从当前看,由于煤矿业的特殊性,愿意到矿山企业工作的人越来越少。二是搞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要求企业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使职工熟悉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做到安全作业。从运用形式看,主要是分配工作的适应和个人生理两个方面。所谓分配工作的适应就是指选择愿意干并有干好工作潜力的人去干某项工作,为此对每一名职工都要建立详细的个人动态工作档案。所谓个人生理主要是指根据个人的情绪、智力、健康周期找出峰期和谷期,以此确定最适合的工作时间和应注意的工作环境。
2 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物质因素
物是过程控制管理的依据。通防隐患的存在和事故的发生,从本质上说是由于矿井中存在过量能量(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等)和危险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过量能量和危险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威胁,过量能量和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就可能引起事故。因此物的状态是过程控制管理的依据,其核心是通过多种手段弄清物的状态,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保护自己。
3 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事故发生的条件,构成了过程控制的主要链条。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火灾和爆炸的隐患、危险的大气状态、硬环境和软环境。过程控制的这3个环节既是动态的,又是定量的。
3.1 隐患治理
隐患就是潜在的事故,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质就是超前识别隐患,进而排查和治理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此要从隐患确认,隐患级别的危险性估算、隐患排查、隐患预测、隐患类别分析、隐患治理和考核等几个方面进行强化。由于矿井通防系统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系统,因此隐患分析必须是连续和系统的,必须贯穿于“一通三防”的整个过程。
3.2 大气监测
通防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不安全条件的存在,它直接引起通防事故。危险的大气状态是触发通防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必须强化对危险大气状态的监测。具体来说,要对瓦斯浓度变化、粉尘飞扬和堆积状态、烟雾蒸汽征兆、风流稳定情况等进行动态检测和分析,重点是对测点的密度、监测的强度、各参数的危险值、测试人员的责任、处理及汇报程序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3.3 环境监测
硬环境是通风安全工作的特质手段和条件,从许多事故看,灾难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硬环境的缺陷,如安全检测设备失效,断电保护装置不起作用,风机能力不足,通风设施不可靠,场所过于拥挤等。因此必须加强对硬环境的监测,确保设备设施的灵敏可靠及工作场所的适宜。尽可能地减少能量和危险物质造成的危害;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构筑避灾硐室,使用不同种类灾害的避灾路线撤离等各种防范措施、装备和手段保护井下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护措施等,这就要求软环境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 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管理因素
从大量的通防事故分析看出,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条件本身并不直接产生事故,而是作用于直接原因引起事故,它们只是事故基本原因的外部表现。事故的基本原因是管理疏漏,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控制不得力,缺乏相关的管理知识,忽视安全隐患等。从世界主要产煤国及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状况来看,自然环境并不是事故多发的主要因素,从而也说明了管理在安全过程控制中的意义。管理主要是确定管理政策和决策,具体包括以下6个环节:
4.1 管理方式
通风安全管理是一种跨门类、综合性的边缘科学,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有可能引发事故,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通风安全管理就是要创造良好的通防环境,建立可靠的通风安全系统。要求煤矿企业切实树立起“安全无小事”、“通风安全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思想,突出“一通三防”的安全第一地位,在職工待遇、人员配置、基础装备、工作环境等方面给予应有倾斜。
4.2 安全目标
合理的安全目标是实现通风安全的潜在基础和内在动力,它包括安全指标、相关方面的具体工程,可承受的最大限度风险等。
4.3 管理人员
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组织实施,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思想品德、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直接影响着安全目标的实现,因此,管理人员的配备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建立动态的考核和选拔机制,设立通风安全人才库,把最恰当的人用到最恰当的岗位。
4.4 资料分析
通风安全复杂多变,无规律可循,因而建立一整套资料分析制度对于捕捉瞬息万变的危险信息、预测危险情况并制订相应的处理措施就显得极其重要。
4.5 责、权、利的划分
权大于责必然产生腐败和惰性,责大于权必然引起消极和对抗,都不利于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通防工作点多面广,责任重大,这就要求必须明确各部门和各工种人员的责、权、利,实行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起责权相称的制约机制和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4.6 应急处理程序
在对实际工作进行安全评估的基础上建立规范可靠的工作程序,对通风安全工作的有序、有效进行十分重要,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业务保安制和工种岗位安全责任制。同时针对具体工作、具体环境的突发事件建立的针对性强的应急处理程序,对于保证消除隐患、防范事故、避免灾害扩大、防止处理和救护的盲乱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安全与生产、效益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首先搞好好安全工作,才能保证更好地生产。生产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与自然界作斗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所以处处都要警惕、时刻都要注意。安全是企业生产的前提,生产是效益的保障。谈到效益,我们总是想到利润、成本、资金、节支等,很少想到安全。但现实证明,只有安全搞好了,才是最大的效益,安全工作做不好,出了事故,企业和个人都将受到损失,效益又从何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