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写好一篇文章,须有一定的思想修养,一定的知识储存。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写作实际上是对其思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能力与智力的综合性考核,这种考核能在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上反映出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正是因为写作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智力活动,所以要写好一篇文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正是因为这项活动的艰巨性,学生普遍畏惧作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有没有一项有效的训练活动能使学生走上作文成功之路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片断作文训练。
一、片断作文的涵义
所谓“片断作文”,指用较小的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或叙述,或说明,或描述,或论述,做这种片断的写作练习,就叫“作文片断训练”。
二、片断作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1.片断作文教学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与深入性。
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阅读的目的是学习,它既是指向素养成长所实施的学习行为,也是为了成长或指向成长而采取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说,学生的阅读是一种成长性学习或指向成长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方式。
因而阅读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并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点之间的意义与联系。然而,教师满头大汗地讲授课文语段的各种信息,学生可能根本没有领会,也没有进一步理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根据课的内容来布置一些片断训练,效果就会两样。例如教学《端午的鸭蛋》,作者在介绍家乡的鸭蛋时,从名声、特色等方面着墨,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字里行间流溢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之情。
在理解结构和品读具体语言的基础上可以布置片断作文:绍兴的________,(黄酒、茴香豆、霉干菜、臭豆腐等),要求模仿课文的写法即从名声、特色等角度写出你对家乡特产的热爱与自豪之情。有一位学生通过模仿,写出了下面一段文字:
一提到绍兴这座历史古城,就会令人联想到那闻名遐迩的绍兴“霉干菜”。绍兴“霉干菜”一直以它的黝黑光亮的色泽,香脆鲜美的口感,而被列入贡品之列。绍兴有一道名菜叫“干菜焖肉”就是以“霉干菜”和五花肉为主料精制而成的。制作时将五花肉切成2厘米左右,用母子酱油、味精等副料拌和,待肉吸收酱油后,一层肉一层干菜依次敷好,放入锅中蒸上一两个小时。等到一打开锅盖,香味顿时从锅中冒出,直往你的鼻孔里钻,那香味直让人嗅得神清气爽,胃口大开。夹上一块放入嘴里,干菜的清香加之五花肉油而不腻的甜味,真是应了那句话:“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难怪周恩来总理在招待外宾时都要推荐这道江南名菜哩。
由于干菜常在春季蔬菜旺长时晒制,所以几乎家家自制,几成必备的餐桌之物;加之陈年干菜夏天食用还能达到解暑热、治疗积食的作用,使得人们对它倍加喜爱。所以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历史变迁,“霉干菜”仍能經历不衰,在民间广为食用。
通过这种根据课的内容进行片断训练,能非常有效地理解课文语段的写作特点。这个过程实际上经历了下面几个环节:初读——体味——仿写——困境——重读——再体味——再仿写。特别是当仿写中发生困境,学生必然要重读原文,逐句加以体味,再进行仿写,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利用写作促成精读,实现《学规类编·诸儒读书法》的境界:“未见道理时,恰如数重物名色包裹在里许,无缘可以便见得,须是今日去了一重,又见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使粗心大气不得。圣人言语,一重又一重,须入深去看。若只要皮肤,便有差错,须深沉方有得。”
2.片断作文教学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事物的观察力。
通过片断作文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是要引导学生增强对各种事物变化的敏感性,能抓住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将看到的生活内容用片断形式反映出来。我曾经给学生布置过一篇小作文《让座》,要求学生根据平时乘车的观察来写一个情景。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那天,我乘公交车去新华书店。在车上,刚好有三个座位空着,我便挑了一个坐了下来。车开后,到了下一站,上来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坐到了我的旁边。不久,又上来一个漂亮的姑娘,她坐在了贴有“老弱病残”的专座上。好久,又到了一站,这时上来一位老爷爷,我正想让座,又上来一位老奶奶。我见了当然于心不忍。谁知,那位姑娘却说:“滚开,死老太婆!你没长眼睛啊!你碰到我了!”看老奶奶老爷爷这副模样,我对旁边的小伙子说:“喂,这位大哥……”
这篇短文条理还算清楚,但就是不够生动,像这样的题材,每天的公交车上都在发生,学生每天乘车肯定会经常碰到,但就是没能将某些细节生动地描摹出来,这实际上是平时观察不够深入所致。为此,我先鼓励了这位学生,又要求他再次留心去观察,特别是小伙子、漂亮的姑娘、老爷爷、老奶奶他们上车、就座、让座的具体情景。一个星期后,这个学生拿给了我第二次写的《让座》,情形就有了巨大的改变。如果教师平时经常采用这种训练方法,必然促成学生养成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良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比教师纯粹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3.片断作文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片断作文一般字数在200字左右,而且写的是生活、事物的一个断面,不需要像写一篇大作文那样苦思冥想,费尽心机,只要平时观察仔细,就能够写出一篇言之有物又言之有文的片断来。经常进行片断作文,学生尝到了写作的轻松与快乐,又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写作的兴趣自然就产生了,写作的热情自然也会高涨。
4.片断作文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使文章生动形象。
经常写生活细节,有意无意去观察认识生活,就会熟悉生活,即“世事洞明”。当需要反映某些生活断面时,脑中自然就会产生类似的景象,而且还能从这些图景里生发出清晰的生活细节,这就是一种想象。写作、想象、生活实感互相作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想象,也是丰富学生想象力的过程。
5.片断作文教学是锤炼语言、提高语言表情达意的一条有效途径。
片断作文在锤炼语言,提高表情达意上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性。一是片断作文写的是一个断面,学生完全有能力把这个片断写生动,写具体,这为锤炼语言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二是片断作文篇幅较小,所费时间较短,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加以训练,这样学生当堂练习,教师选择部分当堂讲评,更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促进学生体会语言变化的妙处与乐趣。
三、片断作文教学的实践方式
1.重视仿写。宋代哲学大家朱熹曾说:“前辈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拟作一篇,故后有所作时左右逢源。”鲁迅也说:“就知道‘会模仿’决不是劣点,我们正应该学习这‘会模仿’的。”模仿是学习作文的起步,而不是归宿。
仿写要有侧重点,或学习描摹人物,或学习场面描写,或学习语言风格,或学习章法技巧,或学习思想情感。如学习了《云南的歌会》里昆明附近村子里善歌的妇女群体特征的写法后,可让学生仿写当地妇女的群像特征。
文章写的是云南农村富有少数民族地域特征的妇女群体,但我们当地的妇女是汉族,其面貌、服饰就不能这样模仿了。有位学生这样写道:
她们生着一张张圆脸,透射着任劳任怨的本质。身穿朴实而不失庄重的花衫,腰围一个扁色围裙,脚上穿着一双本地特制的步鞋,扎着一支马辫,清爽,自然。这种年轻女人性情柔和之中又略带刚强之意,手脚勤快。鉴湖水养一方儿女,鉴湖女人似水柔情,但做起事来却一点也不含糊:洗衣,做饭,挣钱,管家,每一样都做得让人刮目相看。
这样通过模仿让学生充分明白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特点的道理。
同样在《云南的歌会》里由“金满斗会”仿写家乡的社戏、看露天电影的场面,可以从全景到特写来模仿。有一个学生很快在课堂上写出了下面这篇短文:
最热闹的,莫过于全村老少看越剧。有一次,由村里发起请来了戏班子。把村小学的操场围得水泄不通,人们有拿凳子的,有拿椅子的,一起挤上前,谁也不让谁。还有抢排的,明明在很后面,也要抢到前面来。来这里的不全是为了看戏。小孩子在这里是凑热闹,往往吃的也多,似乎是为了吃而来。年轻的男女来这里是看热闹,在看热闹中交流感情,似乎是为了情而来。只有这上了年纪的人才真的是为看戏而来。无论戏是否精彩,演戏的是否名角,他们全不在乎,只要大家觉得热闹,高兴,那就是好戏。在锣鼓声、唱腔声中混和着吵闹声、婴儿的啼哭声、小贩的吆喝声,组成了一曲交响乐,这首乐曲奏出了人民群众的朴实与无华,奏出了人民群众和谐奔小康的劲头。
通过仿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的写法,又同中求异。
2.注重生发。就是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生发开去,加上或延伸课文中的情节,或再造细节,这比仿写更进一步了。
3.学会修改。鲁迅先生曾有句名言:“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文章的得与失,好与坏,优与劣不是上天决定的,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文章不厌百回改,要让学生懂得修改的重要性,在具体的修改实践中可采用面改和学生互改两种。
片断作文训练是个“积水成渊”的活动,不能求之过急,不可半途而废,如果持之以恒地有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地加以训练,写作水平一定能够稳步提高。
马金良,男,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浙江绍兴。
一、片断作文的涵义
所谓“片断作文”,指用较小的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或叙述,或说明,或描述,或论述,做这种片断的写作练习,就叫“作文片断训练”。
二、片断作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1.片断作文教学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与深入性。
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阅读的目的是学习,它既是指向素养成长所实施的学习行为,也是为了成长或指向成长而采取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说,学生的阅读是一种成长性学习或指向成长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方式。
因而阅读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并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点之间的意义与联系。然而,教师满头大汗地讲授课文语段的各种信息,学生可能根本没有领会,也没有进一步理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根据课的内容来布置一些片断训练,效果就会两样。例如教学《端午的鸭蛋》,作者在介绍家乡的鸭蛋时,从名声、特色等方面着墨,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字里行间流溢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之情。
在理解结构和品读具体语言的基础上可以布置片断作文:绍兴的________,(黄酒、茴香豆、霉干菜、臭豆腐等),要求模仿课文的写法即从名声、特色等角度写出你对家乡特产的热爱与自豪之情。有一位学生通过模仿,写出了下面一段文字:
一提到绍兴这座历史古城,就会令人联想到那闻名遐迩的绍兴“霉干菜”。绍兴“霉干菜”一直以它的黝黑光亮的色泽,香脆鲜美的口感,而被列入贡品之列。绍兴有一道名菜叫“干菜焖肉”就是以“霉干菜”和五花肉为主料精制而成的。制作时将五花肉切成2厘米左右,用母子酱油、味精等副料拌和,待肉吸收酱油后,一层肉一层干菜依次敷好,放入锅中蒸上一两个小时。等到一打开锅盖,香味顿时从锅中冒出,直往你的鼻孔里钻,那香味直让人嗅得神清气爽,胃口大开。夹上一块放入嘴里,干菜的清香加之五花肉油而不腻的甜味,真是应了那句话:“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难怪周恩来总理在招待外宾时都要推荐这道江南名菜哩。
由于干菜常在春季蔬菜旺长时晒制,所以几乎家家自制,几成必备的餐桌之物;加之陈年干菜夏天食用还能达到解暑热、治疗积食的作用,使得人们对它倍加喜爱。所以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历史变迁,“霉干菜”仍能經历不衰,在民间广为食用。
通过这种根据课的内容进行片断训练,能非常有效地理解课文语段的写作特点。这个过程实际上经历了下面几个环节:初读——体味——仿写——困境——重读——再体味——再仿写。特别是当仿写中发生困境,学生必然要重读原文,逐句加以体味,再进行仿写,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利用写作促成精读,实现《学规类编·诸儒读书法》的境界:“未见道理时,恰如数重物名色包裹在里许,无缘可以便见得,须是今日去了一重,又见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使粗心大气不得。圣人言语,一重又一重,须入深去看。若只要皮肤,便有差错,须深沉方有得。”
2.片断作文教学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事物的观察力。
通过片断作文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是要引导学生增强对各种事物变化的敏感性,能抓住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将看到的生活内容用片断形式反映出来。我曾经给学生布置过一篇小作文《让座》,要求学生根据平时乘车的观察来写一个情景。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那天,我乘公交车去新华书店。在车上,刚好有三个座位空着,我便挑了一个坐了下来。车开后,到了下一站,上来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坐到了我的旁边。不久,又上来一个漂亮的姑娘,她坐在了贴有“老弱病残”的专座上。好久,又到了一站,这时上来一位老爷爷,我正想让座,又上来一位老奶奶。我见了当然于心不忍。谁知,那位姑娘却说:“滚开,死老太婆!你没长眼睛啊!你碰到我了!”看老奶奶老爷爷这副模样,我对旁边的小伙子说:“喂,这位大哥……”
这篇短文条理还算清楚,但就是不够生动,像这样的题材,每天的公交车上都在发生,学生每天乘车肯定会经常碰到,但就是没能将某些细节生动地描摹出来,这实际上是平时观察不够深入所致。为此,我先鼓励了这位学生,又要求他再次留心去观察,特别是小伙子、漂亮的姑娘、老爷爷、老奶奶他们上车、就座、让座的具体情景。一个星期后,这个学生拿给了我第二次写的《让座》,情形就有了巨大的改变。如果教师平时经常采用这种训练方法,必然促成学生养成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良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比教师纯粹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3.片断作文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片断作文一般字数在200字左右,而且写的是生活、事物的一个断面,不需要像写一篇大作文那样苦思冥想,费尽心机,只要平时观察仔细,就能够写出一篇言之有物又言之有文的片断来。经常进行片断作文,学生尝到了写作的轻松与快乐,又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写作的兴趣自然就产生了,写作的热情自然也会高涨。
4.片断作文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使文章生动形象。
经常写生活细节,有意无意去观察认识生活,就会熟悉生活,即“世事洞明”。当需要反映某些生活断面时,脑中自然就会产生类似的景象,而且还能从这些图景里生发出清晰的生活细节,这就是一种想象。写作、想象、生活实感互相作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想象,也是丰富学生想象力的过程。
5.片断作文教学是锤炼语言、提高语言表情达意的一条有效途径。
片断作文在锤炼语言,提高表情达意上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性。一是片断作文写的是一个断面,学生完全有能力把这个片断写生动,写具体,这为锤炼语言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二是片断作文篇幅较小,所费时间较短,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加以训练,这样学生当堂练习,教师选择部分当堂讲评,更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促进学生体会语言变化的妙处与乐趣。
三、片断作文教学的实践方式
1.重视仿写。宋代哲学大家朱熹曾说:“前辈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拟作一篇,故后有所作时左右逢源。”鲁迅也说:“就知道‘会模仿’决不是劣点,我们正应该学习这‘会模仿’的。”模仿是学习作文的起步,而不是归宿。
仿写要有侧重点,或学习描摹人物,或学习场面描写,或学习语言风格,或学习章法技巧,或学习思想情感。如学习了《云南的歌会》里昆明附近村子里善歌的妇女群体特征的写法后,可让学生仿写当地妇女的群像特征。
文章写的是云南农村富有少数民族地域特征的妇女群体,但我们当地的妇女是汉族,其面貌、服饰就不能这样模仿了。有位学生这样写道:
她们生着一张张圆脸,透射着任劳任怨的本质。身穿朴实而不失庄重的花衫,腰围一个扁色围裙,脚上穿着一双本地特制的步鞋,扎着一支马辫,清爽,自然。这种年轻女人性情柔和之中又略带刚强之意,手脚勤快。鉴湖水养一方儿女,鉴湖女人似水柔情,但做起事来却一点也不含糊:洗衣,做饭,挣钱,管家,每一样都做得让人刮目相看。
这样通过模仿让学生充分明白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特点的道理。
同样在《云南的歌会》里由“金满斗会”仿写家乡的社戏、看露天电影的场面,可以从全景到特写来模仿。有一个学生很快在课堂上写出了下面这篇短文:
最热闹的,莫过于全村老少看越剧。有一次,由村里发起请来了戏班子。把村小学的操场围得水泄不通,人们有拿凳子的,有拿椅子的,一起挤上前,谁也不让谁。还有抢排的,明明在很后面,也要抢到前面来。来这里的不全是为了看戏。小孩子在这里是凑热闹,往往吃的也多,似乎是为了吃而来。年轻的男女来这里是看热闹,在看热闹中交流感情,似乎是为了情而来。只有这上了年纪的人才真的是为看戏而来。无论戏是否精彩,演戏的是否名角,他们全不在乎,只要大家觉得热闹,高兴,那就是好戏。在锣鼓声、唱腔声中混和着吵闹声、婴儿的啼哭声、小贩的吆喝声,组成了一曲交响乐,这首乐曲奏出了人民群众的朴实与无华,奏出了人民群众和谐奔小康的劲头。
通过仿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的写法,又同中求异。
2.注重生发。就是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生发开去,加上或延伸课文中的情节,或再造细节,这比仿写更进一步了。
3.学会修改。鲁迅先生曾有句名言:“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文章的得与失,好与坏,优与劣不是上天决定的,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文章不厌百回改,要让学生懂得修改的重要性,在具体的修改实践中可采用面改和学生互改两种。
片断作文训练是个“积水成渊”的活动,不能求之过急,不可半途而废,如果持之以恒地有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地加以训练,写作水平一定能够稳步提高。
马金良,男,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