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育惩戒这把“戒尺”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fly_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因教师批评教育学生而导致学生走极端、意外伤亡的事件屡屡发生,很多老师因此怕学生、怕家长、怕媒体,不敢管,也不能管。《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和实施,为老师“撑了腰”,同时也为学生撑开了“保护伞”。教育需要惩戒成为社会共识,当然,也会有人担心,惩戒失当会给学生成长带来深远的不良影响。教育惩戒的“度”到底应该如何把控?
  个别自制力、自律性差的学生,老师的苦口婆心对他们不起作用;有时看似合理的惩戒,可能因学生个体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等,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梳理细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学校、老师、家长、学生是达成这个目的最为密切的纽带。当前,我们在热议教师如何使用惩戒的同时,更要帮助教师处理好日常生活中的几个关系行为。
  首先,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切忌简单粗暴,严禁体罚和各种高压措施,更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
  学生犯错,轻则训斥责骂,重则拳打脚踢;学生记不住,罚抄几十遍;手机进校,一概销毁;一人犯错,株连全班;前有“范跑跑”,后有“杨不管”。学生违纪,尤其是课堂违纪,有些老师就会惩戒立威;学生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老师依纪处罚以儆效尤。但是有些班规,如违反课堂纪律,全班同学打他两巴掌;座位浮动制,成绩好的坐前排,反之调到后排,明显有悖现代教育思想,体罚如果披上了班规的“堂皇外衣”,就会为师生关系埋下隐患。体罚和变相体罚,不仅达不到管理学生的目的,而且简单粗暴,有损学生身心,有时更会导致师生矛盾升级,引发家校冲突。正因为如此,我国《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明文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当前,部分家长护犊心切,对老师无限苛责,让老师处境如履薄冰。所以,教师处置顽劣学生的方法力度,就要用心权衡。要消灭压服、减少慑服、鼓励说服、表彰收服、追求心悦诚服。我们支持有理有度、公平公正的惩戒教育,但是侮辱谩骂、嘲笑诽谤、讽刺挖苦、训斥恐吓的软暴力;粗暴蛮横、指使学生互打或教师亲自打人的硬暴力;长时间罚站、罚做高强度、高难度、危险性活动;搞株连处罚、歧视、有失公正的惩戒,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肉体心灵人格的伤害,严重侵犯到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相关部门已经明令禁止。当然,家长体罚孩子由于没有规则束缚的负担,更没有社会舆论的压力而变得“顺理成章”,实际上,家长体罚孩子也是错误的。
  其次,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行为需要保持适度距离。
  过分的亲密与疏远是师生关系上的两个大忌。曾子曰:“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过分亲昵就相互轻视,过分庄重就没有亲切感。教师与学生保持距离要遵循四字原则:一是“亲”,自信、大方、亲和;二是“公”,处事公平、公正;三是“雅”,优雅不俗;四是“度”,不可过分亲近。《美国优秀教师行为守则》第八条写道:“不要和学生过分亲密,但态度要友好,记住自己的目的是尊敬,而不是过于随便。”有一些老师,往往容易走极端。讲改善师生关系,就不分彼此、不分你我;讲师道尊严,便认为教师权威不容挑战。师生交往距离恰当,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育气氛。
  国内外有关师生交往过密,进而发生猥亵等情况的案件时有报道,偏远农村、山区、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等问题更为突出。近年来,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周密防范的工作机制受到充分肯定。
  再次,教师与家长的交往行为应该平等尊重、谦和有礼,沟通合作,家校携手。
  教师在与家长的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无论学生家庭贫富、家长社会地位高低,教师要做到不卑不亢,不要因为家长的强能力而格外关照,对孩子关怀备至;也不要因为家长的弱实力而对家长颐指气使,对孩子少了耐性。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客观分析症结所在,公正评价学生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其子女,更不能一味地训斥指责家长。教師尊重了家长,一定也会赢得家长的尊重。
  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家长提出意见建议时,教师要虚心听取,因为绝大多数的家长,不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不会做出冒犯教师的行为。面对分歧,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的工作,把家长的“非难”当成是对自己工作的监督和促进。如果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是持怀疑和否定态度的,这个时候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引起轩然大波。
  作为家校联系的重要形式,家长群的管理也不容小觑。宝氮子校制订了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五要五不要”管理规定,要求在家长微信群、QQ群发布信息要遵循“五要”:要符合教育方针和政策;要注重实效;要传递正能量;要文明有礼;要规范严谨。“五不要”:一是休息时间不要发;二是作业、成绩排名等不要发;三是未经许可的求助、慈善、募捐等活动信息不要发;四是与工作无关的言论、图片、链接等信息不要发;五是他人隐私信息不要发。
  最后,教师处理学生纠纷要冷静理性、公平公正、以理服人。
  学生是伴着错误成长的。所以教师要以冷静理性的心态去处理学生之间的摩擦纠纷、矛盾冲突。宝氮子校处理学生矛盾纠纷提出“六要”:要爱护;要公平;要及时;要耐心;要灵活;要持之以恒。对于学生打架骂人、说谎作弊、小偷小摸、损坏公物等日常问题行为,老师一定要认真对待,及时纠正处理,切不可让问题堆积、矛盾激化。要教育学生冷静忍让,学会换位思考,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教师也要教育家长切莫自行参与到学生矛盾处理过程中,必要时,学校、老师和家长一起协调解决。
  近年来,中小学生欺凌事件触目惊心,超乎成年人想象。2017年12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将中小学欺凌综合治理作为中小学校园安全的重要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校园欺凌现状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有将近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欺凌,40%以上的学生因为害怕或者羞耻而没有告诉任何人,四分之一的学生不知道遭受欺凌之后应该告诉谁。作为教师应认真审慎处理学生欺凌事件,反对夸大、化小或者麻痹大意,避免引发更大事件。
  教师不仅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更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既是保护学生,也是保护自己。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要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在实施教育惩戒中更应注重育人本位。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尺度与温度,把握好以上几个关系行为,才能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从而实现最佳育人效果。
  作者单位:宝鸡市宝氮子校
其他文献
在历年的教育教学中,学困生都一直客观存在。学困生表现在学习习惯差或学习困难,自卑,自尊心强,甚至存在不遵守纪律,道德缺失等问题,令绝大多数教师头痛。那么,如何转化学困生呢?担任班主任21年来,我一直平等看待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循循善诱,耐心教育,用真诚、用爱心去感化他们。  排除自卑, 用爱点燃信心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家里常常受到家长的训斥;在学校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待学习破罐子破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按照“完善环境—拓展应用—深度融合”三段式发展战略,统筹布局、大力推进,形成了初具规模、多重内涵的发展格局,“十四五”全面进入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成就及面临的挑战  “十三五”期间,陕西教育信息化快速发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推动着教育改革与发展。但是学校的教学模式仍相对传统,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落后,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个性化发展不足,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待提高。因此,西咸沣西第一小学希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以二维码为载体,通过“码
期刊
信息技术是幼儿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有效改进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提升幼儿园教师现代化教育水平,对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有效改进幼儿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就此问题,笔者从榆林市米脂县幼儿园教学实际出发,在分析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策略。  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近年来,教育部相继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
期刊
“在同一个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早上八点半,在六(1)班钉钉在线直播课堂上,一个抑扬顿挫的声音正在给群里的孩子们上数学课。伴随着师生间互动时“当当当”的提示音,一节朝气蓬勃的直播课堂呈现在大家面前。上课的,就是汉王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汉小)数学教师——陈德才,他有着年轻人的朝气与激情,更有中年人的沉着与睿智,让人一见就很难忘记。  备讲批辅皆信手,在线直播不输人  陈德
期刊
学校党组织是党在学校中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落实学校党建工作,建立健全党委(党支部)统一领导下的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机制,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陕西省文明校园、省标准化普通高中,山阳县漫川中学党支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壮丽七十年,奋进新时代”这个主题,近年来在实现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方面进行了一些可贵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思考,以
期刊
近年来,汉中市汉台区始终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文件精神,致力打造“融合、行知、润泽、共长”劳动教育新生态,丰富五育融合内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级融合“立责”  坚持从劳动教育理念、课程、阵地融合着手,推动劳动教
期刊
近年来,宝鸡市眉县以认真落实《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践行《残疾人教育条例》为抓手,以不断增强特殊教育服务惠民功能、扎实促进特殊儿童少年自我发展为目标,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制定,不断强化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开展全县范围内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办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适龄特殊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得到有力保障,探索出一条既契合地方发展实际,又突出融合教育精神的西部欠
期刊
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世界的深度变革,给教育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也为我们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创造了条件和可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要“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任務,充分体现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顶层设计意图,这就要求我们运用信息时代的
期刊
新时代“作业革命”背景下,教师要努力改变学生书面作业负担过重的局面,尝试和探索形式多样、动静结合的“作业”,降低学生近视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月20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五项管理”落实推进视频会,深入解读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精神。  其中,就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我感受颇深。当下,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过重,在有的地方和学校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