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保执法跟踪检查” —— 2005年杭州市萧山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中醒目的主题词。从年初到年尾,萧山区人大常委会持续视察、审议、督办,治污成效显现。
把萧山建成经济发达、环境秀美、社会文明的新萧山,这是萧山人民的愿望,也是政府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区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不懈的监督。
环境保护VS经济发展:失去平衡的跷跷板
2005年春节刚过,萧山区人大常委会就召开主任会议,会议内容是梳理刚结束不久的人代会的代表议案。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份厚厚的议案汇总表。翻开第一页,是环境治理方面的议案,一共有14件,领衔和附议代表加起来有160人之多。也就是说,在全区384位人大代表中,42%的代表对环境问题有话要说。
南阳,著名的观潮胜地。每年农历八月十八,位于钱塘江南岸的南阳观潮城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游客们无不为钱塘江天文大潮的雄奇而赞叹。而常居于此的南阳人,却常常愁眉苦脸,他们时时刻刻为刺鼻的恶臭而伤透脑筋。
“孕妇怀孕回娘家,小孩上学捂鼻子,鸭子下水三天亡,闻到怪味到南阳”,2003年的一则媒体报道这样描述了南阳镇15000多名村民的生存环境。
恶臭的发源地,是位于南阳镇的杭州农药厂。根据2003年12月15日的一组检测结果,即便是农药厂经过处理的废水,COD、氨氮、磷酸盐三项指标仍高出标准值数倍,甚至是数千倍。每到梅雨季节和夏季,更是恶臭难当,村民们连开窗通风都不敢。还没有接通自来水的时候,为了喝上放心水,村民到附近的酒厂挑了几年水喝。从1996年开始,村民集体上访的事件几乎从未中断过。
污染,不仅使群众苦不堪言,而且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许多投资商和企业主一听说是南阳,二话不说,立刻打消投资办厂的念头。
相比之下,衙前的官河污染事件,矛盾更为激化。
官河在衙前镇内长约9公里,出衙前后流入绍兴县钱清镇。
衙前镇,素有中国化纤名镇之称,纺织化纤行业非常发达。前几年,个别企业偷排、直排喷水织机产生的废水,官河水质明显恶化,发黑发臭。由于地处萧绍边界,两地企业和群众纠纷不断。
2004年10月,官河下游绍兴县村民在官河衙前镇明华村段筑坝截流。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被打乱,而原本过往官河的船只则不得不绕道行驶。
农药厂、官河,仅仅是污染的两个焦点。2004年,萧山东片印染染化行业、南阳区域、衙前区域,分别被列为省、市、区环境重点监管区。
在萧的杭州市人大代表,曾专门就农药厂的污染问题,在2004年初的市人代会上,以大会简报的形式反映过情况。
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经济发展,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孰轻孰重,与会的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在心头掂量。
人大监督+依法行政:重拳直击环保顽疾
主任会议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不论是议案内容的集中度、提议案代表的广泛度,还是与群众利益的关联度,这14件环保议案都应成为年度人大监督的重中之重。
省、区两级人大代表王鑫炎,是其中一件议案的领衔人,他在议案中这样写到:“解决东片水污染已迫在眉睫,这是关系到政府的信用和执政能力的问题!”
“环境污染整治不好,不仅政府有责任,人大也难辞其咎。”在随后召开的常委会会议上,一位常委会组成人员这样说。
结果顺理成章,常委会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一致通过了关于重点跟踪督办加强环境治理代表议案的决定。
第二天,《决定》全文在萧山日报头版刊登。
面对环保毒瘤,人大责无旁贷地站起来说“不”!
区人大常委会会同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南阳化工企业、官河、沿钱塘江的19个污水排放口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实地勘查,行程百余公里。就在钱塘江大堤下面,检查组发现,黑褐色的污水泛着白色泡沫,挟着一股怪味,从江底翻涌而出,江面污浊的水面有几个篮球场那么大。在衙前官河,检查组看到,砖石、泥沙堆成的横坝宽4米多,高出水面数十厘米,直直地切断了水流。横坝上杂草丛生,横坝两边黑沉沉的河面上,漂浮着许多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等生活垃圾。
这次检查,更加坚定了区人大常委会督促治污的决心。
而常委会的决定,对政府整治环境,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区政府立即召开了重点区域污染整治会议,进行具体部署。整治的目标是:一年摘掉衙前区域区环境重点监管区的帽子,两年摘掉南阳区域市环境重点监管区的帽子,以及东片印染染化行业省环境重点监管区的帽子,3年内确保企业稳定排放。
一场环境整治的战役在钱塘江南岸拉开了序幕
一条条有力的治污举措被付诸实施:镇街考核中,环保分值被调整到10分,而且每查实环境违法企业1家次倒扣0.5分;重点监管区排污企业一律安装在线监测系统,24小时动态监控;实行环境违法“一次停电,二次停产,三次停业”;投资6.3亿元的东片大型污水处理厂一期30万吨/日工程,以及配套管网加快了工程进度,重点监管区企业排污逐步实现统一纳管,集中处理。
南阳区域,封堵了企业自行设置在钱塘江边的8个污水外排口;投资2540万元动工兴建总长9.3公里的“截污纳管”工程。10位土生土长的南阳人,被聘为环保监督员,只要“企业乱排污,可以直接入厂检查”。
官河流域企业被套上了违法排污拉闸断电的“紧箍咒”;有关企业投入1063万元增设或新建了环保设施;镇政府还在凤凰直河、翔凤桥等三处筑坝,全面对官河清淤、换水。
根据区环保局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的报告,执法力度创下了新记录:一年来对212家次违法排污企业进行处罚,105家被停产停业,147家被停电15天,共罚款442.4万元,罚款金额为历年之最。
在政府大力整治的同时,区人大常委会一刻也没有放松对环境整治工作的监督:5月份,配合省、市人大开展 “生态省建设和环境保护法” 三级联动执法检查,对东片印染染化行业和南阳化工园区污染企业整治情况进行检查;7月份,召开政情通报会,组织全区人大代表听取上半年政府加强环境治理的进展情况,各代表小组推选产生的7位人大代表在通报会上作了大会审议发言;8月份,与区环保局结对的义蓬片区人大代表小组一行16人,专门到区环保局开展定向视察;10月份,区人大常委会再次召开落实整改情况反馈会。一年中,常委会还多次结合审议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开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调查等工作,组织委员和代表到东片大型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地进行视察。
人大与政府合力攻坚,终于使环境恶化趋势发生了逆转
区环境监测站2004年10月12日、2005年7月2日两次对官河水质取样分析显示:COD(化学需氧量)平均值分别为158.5毫克/升和36.2毫克/升。官河水质恢复正常了!
2005年7月19日,是一个令衙前人欣喜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官河横坝被拆除,截流了8个多月的官河终于恢复了通航。
2005年11月6日零时起,南阳区域24家化工、印染企业的污水,经预处理达到国家三级标准后,全部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自此,南阳区域工业污水实现“零外排”。污染大户杭州农药厂,因整治无望,最终被关停。一起关停的还有凯星化工、三利精细化工两家企业。另有13家限期治理的企业,9家完成了限期治理任务,1家已经报请区政府关停。
2005年11月,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再次来到南阳化工区和官河视察。南阳化工区废弃的杭州农药厂大门紧闭,人迹皆无,倒是隔壁的南阳污水收集中心水声淙淙,一派繁忙景象。农药厂关闭后,空气质量根本好转。自由的呼吸,对南阳的村民来说,不再成为一种奢望。南阳段钱塘江逐渐变清,尽管已进入寒冷的冬季,岸上却出现了悠闲的垂钓者。
官河水面碧波荡漾,往日又黑又臭的景象早已不见了踪影
也是在这个月,副省长陈加元专程来到南阳。在实地检查之后,他说,从南阳的情况来看,环境质量与以往相比已有很大改观,萧山的环境整治工作抓到了实处。
治本>治标:根本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萧山区连续5年名列全国综合实力十强,2004年的最新排名是第7位。能够拥有这样的骄人业绩,就是因为纺织、印染、化工、机械等传统工业非常发达。而传统工业是一柄双刃剑,一面是经济实力的壮大,而另一面往往是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近几年,在环保问题上,萧山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过不知多少次的审议、调查和视察;而政府为了环保问题开过多少次现场会、搞过多少次检查、处罚过多少家违法企业,恐怕也已很难统计。从区环保局得到的一组数据,足以说明环保执法的工作强度:近一年时间,共出动执法人员8550人次,检查企业达3400家次。
官河水质在8个多月的整治中,曾多次出现反复。南阳的企业实行“零外排”后,仍有个别企业把不经预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污水处理管网,“零外排”变成了“零处理”。如果不是因为人大持续的监督和政府一直保持执法的高压态势,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恐怕很难奏效。
近些年的监督工作,让区人大常委会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整治,仅仅是保护环境的治标之举,真正的治本之策,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要实现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光靠环保整治这个“直拳”肯定不够,还要长短拳、左右拳相结合,打好“组合拳”。
为此,萧山区人大常委会在去年的常委会审议议题中,专门安排了两个内容:一个是调整工业结构方面的议题,另一个是发展服务业方面的议题。
在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关注最多的就是如何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常委会具有方向性的审议意见,推动区政府实施了“五个一批”工程,即:用大项目带动一批,关一批,停一批,转一批,示范一批,积极培育和扶持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卓有成效的企业。
做好“加减法”,也让基层政府尝到了甜头。南阳镇,前些年占工业产值三分之一强的化工行业,2005年降到了七分之一,不仅环境面貌明显好转,让人更感欣慰的是,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伞业、卫浴等两大产业成为新的经济支柱。
“经济发达、环境秀美、社会文明的生态萧山”,这是萧山区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十一五”规划中,向政府提出的新的建设目标。
现在,这个目标,正在离萧山人越来越近。
把萧山建成经济发达、环境秀美、社会文明的新萧山,这是萧山人民的愿望,也是政府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区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不懈的监督。
环境保护VS经济发展:失去平衡的跷跷板
2005年春节刚过,萧山区人大常委会就召开主任会议,会议内容是梳理刚结束不久的人代会的代表议案。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份厚厚的议案汇总表。翻开第一页,是环境治理方面的议案,一共有14件,领衔和附议代表加起来有160人之多。也就是说,在全区384位人大代表中,42%的代表对环境问题有话要说。
南阳,著名的观潮胜地。每年农历八月十八,位于钱塘江南岸的南阳观潮城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游客们无不为钱塘江天文大潮的雄奇而赞叹。而常居于此的南阳人,却常常愁眉苦脸,他们时时刻刻为刺鼻的恶臭而伤透脑筋。
“孕妇怀孕回娘家,小孩上学捂鼻子,鸭子下水三天亡,闻到怪味到南阳”,2003年的一则媒体报道这样描述了南阳镇15000多名村民的生存环境。
恶臭的发源地,是位于南阳镇的杭州农药厂。根据2003年12月15日的一组检测结果,即便是农药厂经过处理的废水,COD、氨氮、磷酸盐三项指标仍高出标准值数倍,甚至是数千倍。每到梅雨季节和夏季,更是恶臭难当,村民们连开窗通风都不敢。还没有接通自来水的时候,为了喝上放心水,村民到附近的酒厂挑了几年水喝。从1996年开始,村民集体上访的事件几乎从未中断过。
污染,不仅使群众苦不堪言,而且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许多投资商和企业主一听说是南阳,二话不说,立刻打消投资办厂的念头。
相比之下,衙前的官河污染事件,矛盾更为激化。
官河在衙前镇内长约9公里,出衙前后流入绍兴县钱清镇。
衙前镇,素有中国化纤名镇之称,纺织化纤行业非常发达。前几年,个别企业偷排、直排喷水织机产生的废水,官河水质明显恶化,发黑发臭。由于地处萧绍边界,两地企业和群众纠纷不断。
2004年10月,官河下游绍兴县村民在官河衙前镇明华村段筑坝截流。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被打乱,而原本过往官河的船只则不得不绕道行驶。
农药厂、官河,仅仅是污染的两个焦点。2004年,萧山东片印染染化行业、南阳区域、衙前区域,分别被列为省、市、区环境重点监管区。
在萧的杭州市人大代表,曾专门就农药厂的污染问题,在2004年初的市人代会上,以大会简报的形式反映过情况。
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经济发展,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孰轻孰重,与会的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在心头掂量。
人大监督+依法行政:重拳直击环保顽疾
主任会议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不论是议案内容的集中度、提议案代表的广泛度,还是与群众利益的关联度,这14件环保议案都应成为年度人大监督的重中之重。
省、区两级人大代表王鑫炎,是其中一件议案的领衔人,他在议案中这样写到:“解决东片水污染已迫在眉睫,这是关系到政府的信用和执政能力的问题!”
“环境污染整治不好,不仅政府有责任,人大也难辞其咎。”在随后召开的常委会会议上,一位常委会组成人员这样说。
结果顺理成章,常委会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一致通过了关于重点跟踪督办加强环境治理代表议案的决定。
第二天,《决定》全文在萧山日报头版刊登。
面对环保毒瘤,人大责无旁贷地站起来说“不”!
区人大常委会会同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南阳化工企业、官河、沿钱塘江的19个污水排放口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实地勘查,行程百余公里。就在钱塘江大堤下面,检查组发现,黑褐色的污水泛着白色泡沫,挟着一股怪味,从江底翻涌而出,江面污浊的水面有几个篮球场那么大。在衙前官河,检查组看到,砖石、泥沙堆成的横坝宽4米多,高出水面数十厘米,直直地切断了水流。横坝上杂草丛生,横坝两边黑沉沉的河面上,漂浮着许多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等生活垃圾。
这次检查,更加坚定了区人大常委会督促治污的决心。
而常委会的决定,对政府整治环境,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区政府立即召开了重点区域污染整治会议,进行具体部署。整治的目标是:一年摘掉衙前区域区环境重点监管区的帽子,两年摘掉南阳区域市环境重点监管区的帽子,以及东片印染染化行业省环境重点监管区的帽子,3年内确保企业稳定排放。
一场环境整治的战役在钱塘江南岸拉开了序幕
一条条有力的治污举措被付诸实施:镇街考核中,环保分值被调整到10分,而且每查实环境违法企业1家次倒扣0.5分;重点监管区排污企业一律安装在线监测系统,24小时动态监控;实行环境违法“一次停电,二次停产,三次停业”;投资6.3亿元的东片大型污水处理厂一期30万吨/日工程,以及配套管网加快了工程进度,重点监管区企业排污逐步实现统一纳管,集中处理。
南阳区域,封堵了企业自行设置在钱塘江边的8个污水外排口;投资2540万元动工兴建总长9.3公里的“截污纳管”工程。10位土生土长的南阳人,被聘为环保监督员,只要“企业乱排污,可以直接入厂检查”。
官河流域企业被套上了违法排污拉闸断电的“紧箍咒”;有关企业投入1063万元增设或新建了环保设施;镇政府还在凤凰直河、翔凤桥等三处筑坝,全面对官河清淤、换水。
根据区环保局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的报告,执法力度创下了新记录:一年来对212家次违法排污企业进行处罚,105家被停产停业,147家被停电15天,共罚款442.4万元,罚款金额为历年之最。
在政府大力整治的同时,区人大常委会一刻也没有放松对环境整治工作的监督:5月份,配合省、市人大开展 “生态省建设和环境保护法” 三级联动执法检查,对东片印染染化行业和南阳化工园区污染企业整治情况进行检查;7月份,召开政情通报会,组织全区人大代表听取上半年政府加强环境治理的进展情况,各代表小组推选产生的7位人大代表在通报会上作了大会审议发言;8月份,与区环保局结对的义蓬片区人大代表小组一行16人,专门到区环保局开展定向视察;10月份,区人大常委会再次召开落实整改情况反馈会。一年中,常委会还多次结合审议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开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调查等工作,组织委员和代表到东片大型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地进行视察。
人大与政府合力攻坚,终于使环境恶化趋势发生了逆转
区环境监测站2004年10月12日、2005年7月2日两次对官河水质取样分析显示:COD(化学需氧量)平均值分别为158.5毫克/升和36.2毫克/升。官河水质恢复正常了!
2005年7月19日,是一个令衙前人欣喜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官河横坝被拆除,截流了8个多月的官河终于恢复了通航。
2005年11月6日零时起,南阳区域24家化工、印染企业的污水,经预处理达到国家三级标准后,全部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自此,南阳区域工业污水实现“零外排”。污染大户杭州农药厂,因整治无望,最终被关停。一起关停的还有凯星化工、三利精细化工两家企业。另有13家限期治理的企业,9家完成了限期治理任务,1家已经报请区政府关停。
2005年11月,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再次来到南阳化工区和官河视察。南阳化工区废弃的杭州农药厂大门紧闭,人迹皆无,倒是隔壁的南阳污水收集中心水声淙淙,一派繁忙景象。农药厂关闭后,空气质量根本好转。自由的呼吸,对南阳的村民来说,不再成为一种奢望。南阳段钱塘江逐渐变清,尽管已进入寒冷的冬季,岸上却出现了悠闲的垂钓者。
官河水面碧波荡漾,往日又黑又臭的景象早已不见了踪影
也是在这个月,副省长陈加元专程来到南阳。在实地检查之后,他说,从南阳的情况来看,环境质量与以往相比已有很大改观,萧山的环境整治工作抓到了实处。
治本>治标:根本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萧山区连续5年名列全国综合实力十强,2004年的最新排名是第7位。能够拥有这样的骄人业绩,就是因为纺织、印染、化工、机械等传统工业非常发达。而传统工业是一柄双刃剑,一面是经济实力的壮大,而另一面往往是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近几年,在环保问题上,萧山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过不知多少次的审议、调查和视察;而政府为了环保问题开过多少次现场会、搞过多少次检查、处罚过多少家违法企业,恐怕也已很难统计。从区环保局得到的一组数据,足以说明环保执法的工作强度:近一年时间,共出动执法人员8550人次,检查企业达3400家次。
官河水质在8个多月的整治中,曾多次出现反复。南阳的企业实行“零外排”后,仍有个别企业把不经预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污水处理管网,“零外排”变成了“零处理”。如果不是因为人大持续的监督和政府一直保持执法的高压态势,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恐怕很难奏效。
近些年的监督工作,让区人大常委会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整治,仅仅是保护环境的治标之举,真正的治本之策,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要实现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光靠环保整治这个“直拳”肯定不够,还要长短拳、左右拳相结合,打好“组合拳”。
为此,萧山区人大常委会在去年的常委会审议议题中,专门安排了两个内容:一个是调整工业结构方面的议题,另一个是发展服务业方面的议题。
在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关注最多的就是如何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常委会具有方向性的审议意见,推动区政府实施了“五个一批”工程,即:用大项目带动一批,关一批,停一批,转一批,示范一批,积极培育和扶持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卓有成效的企业。
做好“加减法”,也让基层政府尝到了甜头。南阳镇,前些年占工业产值三分之一强的化工行业,2005年降到了七分之一,不仅环境面貌明显好转,让人更感欣慰的是,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伞业、卫浴等两大产业成为新的经济支柱。
“经济发达、环境秀美、社会文明的生态萧山”,这是萧山区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十一五”规划中,向政府提出的新的建设目标。
现在,这个目标,正在离萧山人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