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迎来了“读图时代”的到来。许多人厌倦于文字的阅读,喜欢用直观的图片或表格来展示自己的思想,喜欢通过直观的表格来了解我们所生存的现实生活。因此,读图能力是现代社会必备的能力之一。就高考的具体考情而言,表文转换着重考查考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对于这个版块的知识,尽管在《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没有作为考点列举出来,但通过对近年来高考真题的分析,我们发现此类题目的出现频率还是较高的。就考查的本质来看,表文转换题的实质是考查语言运用中的压缩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表文转换题的综合性较强,要求考生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一般而言,题型大多是提供一个或多个图表,然后设计一至两个题目,或让考生描述表格所反映的基本情况,或让考生分析图表并得出结论,或让考生提出几条建设性的建议等。
【典型例题】
例1:(2015·重庆卷)下图是“儿童在不同场地的时间分配”,根据该图提供的信息,将儿童在不同场地休息和运动时间分配的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概括准确,不超过 80 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表文转换的能力。表文转换题是语言表达题的一类常见题型。要正确解答这类试题,必须全面理解图表中的信息。就本题而言,笼统地说“儿童”如何,是不够准确的,因为图表中男女是分别统计的,应突出男女差异。所以,既要分别指出男孩、女孩在不同场地原地休息和进行运动的时间的差别,也要指出在时间分配上男孩、女孩之间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让答案更加完整。
【参考答案】女孩在五种场地原地休息的时间均多于进行运动的时间,而男孩只有在硬场地和天然场地原地休息的时间多于进行运动的时间。女孩在五种场地原地休息的时间均多于男孩。
例2:(2014·惠州高三调研)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所填语句不要使用数字。(6分)
这是一份有关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在记忆无意义不连贯材料时,应该
。但是不管记忆材料有无意义,是否连贯,分配一定比例的时间用于尝试回忆,都
。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表文转换的能力。解答表文转换题目,要注意观察图表的特点。对于本题,要注意观察表格的相关数据体现的意义,思考表格中最大值、最小值甚至差值体现的意义。比如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4/5时间用于尝试回忆”时,无论是记忆“16个无意义音节”还是“5段传记文”,无论是“立刻”回答还是“4小时后”回答,其百分值都是最大的,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用“4/5时间用于尝试回忆”的记忆是最有效的,即记忆情况是最好的。
【参考答案】分配大部分时间用于尝试回忆 有利于增强记忆效果
【病例展台】(2013·江苏高考)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错题展示】作家的创作黄金时期在26~30岁。
【病因探析】本答案只是介绍了作家不同年龄阶段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情况,而没有按照题目要求“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属于信息概括不当。
【名师指导】这是一道通过解读表格,进而得出结论的图表转化题,解题时先要理解题目的具体要求,题目明确要求分析“作家渐至成熟”的规律。进而采用横向和纵向比较的策略,关注数据的变化规律,通过横向比较发现,作家发表处女作的高峰阶段是“21~25岁”,发表代表作的高峰阶段在“31~35岁”;通过纵向比较发现,作家处女作和代表作集中展现的年龄阶段是“26~30岁”。这样通过计算可知,从20岁发表处女作开始,到35岁左右初见成果,大概需要10年的文学积淀。所以说,这个图表的核心是表现作家创作是一个积淀的过程这一思想。
【参考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规律小结】
图表类题目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解答这类题目时,除了要遵循最基本的答题步骤外,还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以避免失误。
1. 明确4种常见失误。通过考生答题的情况发现,表文转换题在解答时有四大误点:
(1)信息归结多余或无中生有;
(2)信息遗漏或缺失;
(3)信息推断不准确(以点代面,以个别代整体等);
(4)答案表述啰嗦,条理混乱。
2. 学会分析与表述。一是二维分析,找出规律。在明确了图表中比较对象和比较角度的基础上,要仔细分析图表中各个项目的数据及其变化特点,要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比较分析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然后在综合纵、横两个维度数据变化的共性基础上总结出规律。二是依类作答,准确规范。考生除了要运用图表中给出的专业术语外,还要根据图表数据的变化规律来选用准确的词语。
【知识梳理】
图表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这类题型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具体而言,有两种形式:(1)表格与文字转换。以统计图的形式出现,旨在引导考生分析数据的变化,从而发现规律,得出切实可行的结论。(2)图表与文字信息转换。这种题型大多是以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的形式出现,考生通过相关数据的直观展示发现问题,寻找到数据的变化规律,从而推测出问题的根源。
1. 考题特点。
(1)考查的综合性明显。图文转换看似只是两种表达形式的相互转换,其实涉及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压缩、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更涉及考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2)考查类型稳中出新。近几年高考,画面材料的选择不再仅仅局限在表格和漫画,出现了一些新形式,比如山东卷、北京卷的照片,广东卷的剪纸画,2009年全国Ⅰ卷“沈阳全民读书日”活动标识;考查要求也更加开放更加自由,山东卷要求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广东卷要求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这些要求给了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由此可以看出这一考点在“新”方面的尝试。
2. 解题方法。
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
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第二,归纳认读结果。
①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③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④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3. 注意事项: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 “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牛刀小试】
1. 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调查。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根据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 A ,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而高校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 B 。上面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如果 C ,电视科普节目就会更有针对性。
答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A学历越低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越高;B不同职业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C多考虑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的不同需要。
2. 阅读下表,我们会得出什么结论。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24字。
【答案示例】重大发明、发现与应用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3.(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2分)
□□□□□□□□□□□□□□□□□□□□□□□□□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40字)(3分)
□□□□□□□□□□□□□□□□□□□□□□□□□□□□□□□□□□□□□□□□
【答案示例】(1)2013-2014年浙江省与全国图书报刊及综合阅读率比较 (2)①浙江报刊及综合阅读率高于全国水平;②图书阅读率低于全国水平;③浙江人要重视图书阅读。
责任编辑 彭 琳
【典型例题】
例1:(2015·重庆卷)下图是“儿童在不同场地的时间分配”,根据该图提供的信息,将儿童在不同场地休息和运动时间分配的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概括准确,不超过 80 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表文转换的能力。表文转换题是语言表达题的一类常见题型。要正确解答这类试题,必须全面理解图表中的信息。就本题而言,笼统地说“儿童”如何,是不够准确的,因为图表中男女是分别统计的,应突出男女差异。所以,既要分别指出男孩、女孩在不同场地原地休息和进行运动的时间的差别,也要指出在时间分配上男孩、女孩之间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让答案更加完整。
【参考答案】女孩在五种场地原地休息的时间均多于进行运动的时间,而男孩只有在硬场地和天然场地原地休息的时间多于进行运动的时间。女孩在五种场地原地休息的时间均多于男孩。
例2:(2014·惠州高三调研)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所填语句不要使用数字。(6分)
这是一份有关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在记忆无意义不连贯材料时,应该
。但是不管记忆材料有无意义,是否连贯,分配一定比例的时间用于尝试回忆,都
。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表文转换的能力。解答表文转换题目,要注意观察图表的特点。对于本题,要注意观察表格的相关数据体现的意义,思考表格中最大值、最小值甚至差值体现的意义。比如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4/5时间用于尝试回忆”时,无论是记忆“16个无意义音节”还是“5段传记文”,无论是“立刻”回答还是“4小时后”回答,其百分值都是最大的,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用“4/5时间用于尝试回忆”的记忆是最有效的,即记忆情况是最好的。
【参考答案】分配大部分时间用于尝试回忆 有利于增强记忆效果
【病例展台】(2013·江苏高考)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错题展示】作家的创作黄金时期在26~30岁。
【病因探析】本答案只是介绍了作家不同年龄阶段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情况,而没有按照题目要求“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属于信息概括不当。
【名师指导】这是一道通过解读表格,进而得出结论的图表转化题,解题时先要理解题目的具体要求,题目明确要求分析“作家渐至成熟”的规律。进而采用横向和纵向比较的策略,关注数据的变化规律,通过横向比较发现,作家发表处女作的高峰阶段是“21~25岁”,发表代表作的高峰阶段在“31~35岁”;通过纵向比较发现,作家处女作和代表作集中展现的年龄阶段是“26~30岁”。这样通过计算可知,从20岁发表处女作开始,到35岁左右初见成果,大概需要10年的文学积淀。所以说,这个图表的核心是表现作家创作是一个积淀的过程这一思想。
【参考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规律小结】
图表类题目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解答这类题目时,除了要遵循最基本的答题步骤外,还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以避免失误。
1. 明确4种常见失误。通过考生答题的情况发现,表文转换题在解答时有四大误点:
(1)信息归结多余或无中生有;
(2)信息遗漏或缺失;
(3)信息推断不准确(以点代面,以个别代整体等);
(4)答案表述啰嗦,条理混乱。
2. 学会分析与表述。一是二维分析,找出规律。在明确了图表中比较对象和比较角度的基础上,要仔细分析图表中各个项目的数据及其变化特点,要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比较分析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然后在综合纵、横两个维度数据变化的共性基础上总结出规律。二是依类作答,准确规范。考生除了要运用图表中给出的专业术语外,还要根据图表数据的变化规律来选用准确的词语。
【知识梳理】
图表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这类题型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具体而言,有两种形式:(1)表格与文字转换。以统计图的形式出现,旨在引导考生分析数据的变化,从而发现规律,得出切实可行的结论。(2)图表与文字信息转换。这种题型大多是以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的形式出现,考生通过相关数据的直观展示发现问题,寻找到数据的变化规律,从而推测出问题的根源。
1. 考题特点。
(1)考查的综合性明显。图文转换看似只是两种表达形式的相互转换,其实涉及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压缩、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更涉及考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2)考查类型稳中出新。近几年高考,画面材料的选择不再仅仅局限在表格和漫画,出现了一些新形式,比如山东卷、北京卷的照片,广东卷的剪纸画,2009年全国Ⅰ卷“沈阳全民读书日”活动标识;考查要求也更加开放更加自由,山东卷要求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广东卷要求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这些要求给了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由此可以看出这一考点在“新”方面的尝试。
2. 解题方法。
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
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第二,归纳认读结果。
①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③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④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3. 注意事项: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 “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牛刀小试】
1. 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调查。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根据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 A ,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而高校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 B 。上面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如果 C ,电视科普节目就会更有针对性。
答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A学历越低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越高;B不同职业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C多考虑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的不同需要。
2. 阅读下表,我们会得出什么结论。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24字。
【答案示例】重大发明、发现与应用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3.(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2分)
□□□□□□□□□□□□□□□□□□□□□□□□□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40字)(3分)
□□□□□□□□□□□□□□□□□□□□□□□□□□□□□□□□□□□□□□□□
【答案示例】(1)2013-2014年浙江省与全国图书报刊及综合阅读率比较 (2)①浙江报刊及综合阅读率高于全国水平;②图书阅读率低于全国水平;③浙江人要重视图书阅读。
责任编辑 彭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