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是根本分条表述显逻辑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ren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迎来了“读图时代”的到来。许多人厌倦于文字的阅读,喜欢用直观的图片或表格来展示自己的思想,喜欢通过直观的表格来了解我们所生存的现实生活。因此,读图能力是现代社会必备的能力之一。就高考的具体考情而言,表文转换着重考查考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对于这个版块的知识,尽管在《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没有作为考点列举出来,但通过对近年来高考真题的分析,我们发现此类题目的出现频率还是较高的。就考查的本质来看,表文转换题的实质是考查语言运用中的压缩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表文转换题的综合性较强,要求考生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一般而言,题型大多是提供一个或多个图表,然后设计一至两个题目,或让考生描述表格所反映的基本情况,或让考生分析图表并得出结论,或让考生提出几条建设性的建议等。
  【典型例题】
  例1:(2015·重庆卷)下图是“儿童在不同场地的时间分配”,根据该图提供的信息,将儿童在不同场地休息和运动时间分配的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概括准确,不超过 80 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表文转换的能力。表文转换题是语言表达题的一类常见题型。要正确解答这类试题,必须全面理解图表中的信息。就本题而言,笼统地说“儿童”如何,是不够准确的,因为图表中男女是分别统计的,应突出男女差异。所以,既要分别指出男孩、女孩在不同场地原地休息和进行运动的时间的差别,也要指出在时间分配上男孩、女孩之间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让答案更加完整。
  【参考答案】女孩在五种场地原地休息的时间均多于进行运动的时间,而男孩只有在硬场地和天然场地原地休息的时间多于进行运动的时间。女孩在五种场地原地休息的时间均多于男孩。
  例2:(2014·惠州高三调研)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所填语句不要使用数字。(6分)
  这是一份有关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在记忆无意义不连贯材料时,应该
  。但是不管记忆材料有无意义,是否连贯,分配一定比例的时间用于尝试回忆,都
  。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表文转换的能力。解答表文转换题目,要注意观察图表的特点。对于本题,要注意观察表格的相关数据体现的意义,思考表格中最大值、最小值甚至差值体现的意义。比如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4/5时间用于尝试回忆”时,无论是记忆“16个无意义音节”还是“5段传记文”,无论是“立刻”回答还是“4小时后”回答,其百分值都是最大的,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用“4/5时间用于尝试回忆”的记忆是最有效的,即记忆情况是最好的。
  【参考答案】分配大部分时间用于尝试回忆 有利于增强记忆效果
  【病例展台】(2013·江苏高考)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错题展示】作家的创作黄金时期在26~30岁。
  【病因探析】本答案只是介绍了作家不同年龄阶段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情况,而没有按照题目要求“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属于信息概括不当。
  【名师指导】这是一道通过解读表格,进而得出结论的图表转化题,解题时先要理解题目的具体要求,题目明确要求分析“作家渐至成熟”的规律。进而采用横向和纵向比较的策略,关注数据的变化规律,通过横向比较发现,作家发表处女作的高峰阶段是“21~25岁”,发表代表作的高峰阶段在“31~35岁”;通过纵向比较发现,作家处女作和代表作集中展现的年龄阶段是“26~30岁”。这样通过计算可知,从20岁发表处女作开始,到35岁左右初见成果,大概需要10年的文学积淀。所以说,这个图表的核心是表现作家创作是一个积淀的过程这一思想。
  【参考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规律小结】
  图表类题目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解答这类题目时,除了要遵循最基本的答题步骤外,还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以避免失误。
  1. 明确4种常见失误。通过考生答题的情况发现,表文转换题在解答时有四大误点:
  (1)信息归结多余或无中生有;
  (2)信息遗漏或缺失;
  (3)信息推断不准确(以点代面,以个别代整体等);
  (4)答案表述啰嗦,条理混乱。
  2. 学会分析与表述。一是二维分析,找出规律。在明确了图表中比较对象和比较角度的基础上,要仔细分析图表中各个项目的数据及其变化特点,要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比较分析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然后在综合纵、横两个维度数据变化的共性基础上总结出规律。二是依类作答,准确规范。考生除了要运用图表中给出的专业术语外,还要根据图表数据的变化规律来选用准确的词语。
  【知识梳理】
  图表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这类题型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具体而言,有两种形式:(1)表格与文字转换。以统计图的形式出现,旨在引导考生分析数据的变化,从而发现规律,得出切实可行的结论。(2)图表与文字信息转换。这种题型大多是以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的形式出现,考生通过相关数据的直观展示发现问题,寻找到数据的变化规律,从而推测出问题的根源。
  1. 考题特点。
  (1)考查的综合性明显。图文转换看似只是两种表达形式的相互转换,其实涉及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压缩、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更涉及考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2)考查类型稳中出新。近几年高考,画面材料的选择不再仅仅局限在表格和漫画,出现了一些新形式,比如山东卷、北京卷的照片,广东卷的剪纸画,2009年全国Ⅰ卷“沈阳全民读书日”活动标识;考查要求也更加开放更加自由,山东卷要求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广东卷要求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这些要求给了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由此可以看出这一考点在“新”方面的尝试。
  2. 解题方法。
  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
  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第二,归纳认读结果。
  ①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③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④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3. 注意事项: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 “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牛刀小试】
  1. 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调查。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根据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 A ,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而高校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 B 。上面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如果 C ,电视科普节目就会更有针对性。
  答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A学历越低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越高;B不同职业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C多考虑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的不同需要。
  2. 阅读下表,我们会得出什么结论。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24字。
  【答案示例】重大发明、发现与应用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3.(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2分)
  □□□□□□□□□□□□□□□□□□□□□□□□□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40字)(3分)
  □□□□□□□□□□□□□□□□□□□□□□□□□□□□□□□□□□□□□□□□
  【答案示例】(1)2013-2014年浙江省与全国图书报刊及综合阅读率比较 (2)①浙江报刊及综合阅读率高于全国水平;②图书阅读率低于全国水平;③浙江人要重视图书阅读。
  责任编辑 彭 琳
其他文献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始终倡导开放、多元、理性的辩证思维,强调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其核心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对于论述文写作的评价,也要求重点考查学生“能否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  叶圣陶有言:“议论”的内在逻辑就是由一个可靠的前提,根据
【考纲解读】  “结构完整”,在散文中就没有了固定的格式,散文的特点就在“散”,是指它的选材并不受局限,可以多种多样,但这多种选材必须围绕着中心展开,与文章中心构成众星拱月之势,散文才是一个整体。所以,散文的结构就体现一个灵活多变的特点。  【样题分析】  请以“声音的味道”为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作文题目,首先是学生们习惯
2016年高考全国卷的语文试题,分别设置为新课标Ⅰ、Ⅱ和Ⅲ卷。初看,今年的题目“似曾相识”;细细品味,才能发现它的“暗流涌动”。特别是全国Ⅰ卷,在大体框架稳定的情况下,内部的变化更大一些。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的选文类型、题量、题型、选项在文中的分布区域、赋分等方面没有变化。选文仍为社会科学类论述文本,属于历史学、文字学范畴,很好地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三个题目均为客观选择题,
一、题目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杭州某小学《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比赛上,一名小学生毫不避讳地宣称“我的梦想就是发财”,他在演讲中说:“有了钱自然就不一样,生活中有空闲时间了,自己有闲钱了,自然就可以干些自己想干的事情。人生就那么几十年,循环地度过和自由地度过,绝对是两种感觉,所以我认为发财了无论如何总比没钱好。”  這个与众不同的梦想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议论,有人因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这一核心素养尽显在2017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全国I卷之中。  一、2017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全国I卷 “核心素养”特色  2017年高考思想政治试
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此种看待问题的思想对于历史学科高考来讲也是实用的。自2016年始众多省份历史高考使用全国Ⅰ卷,为了备考对全国Ⅰ卷分析研究自然就成了一线教师必不可少的努力方向了。因此,笔者仅从“传承”与“新生”两个角度分析2017年历史高考全国Ⅰ卷。  全国Ⅰ卷命制所体现出地传承性非常凸出,也诠释了传承中有稳定性的一面。对于传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一、考察范围标准
“想象”是高考作文重要的评分标准,它以生活为源泉,以意旨为轴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想象可以使学生写出立意新颖、富有创造性的惊语妙文来。想象的主要方法是时空转换法。所谓“时空转换法”即跨越时空的限制,突破现实与环境的局限;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让时光倒流或“预支”;让天地浓缩或扩展。运用时空转换法进行想象作文构思立意,可以拓宽思维的空间,为创造性想象开辟广阔的天地。时空转换的想象主要有怀想、推想
如果在珲春打造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意味着东北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将由大连向北推移500公里。  4月17日,在吉林珲春海关,一辆装载20吨液化石油气的槽罐车,缓缓驶入中国吉林国际合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吉林省鸿兴能源有限公司,珲春海关人员现场查验,信息系统完成数据确认后,从俄罗斯进口的这一车液化石油气,正式通关。  这是鸿兴能源项目值得纪念的一天。鸿兴能源项目从2017年5
【时文展示】  读书如熬粥  赵畅  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粥拼的是米,是米本身,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得有耐心,
听完岳麓版的《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一课,老师们开始评课。有老师提出:“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刚才的课,着重对比了两者的异,而并没有深入分析两者的同。是否不符合课标的要求?”于是,大家讨论的重点渐渐放在了——到底是分析“异”重要,还是分析“同”重要?  我一直认为,比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进行比较之前,我们心里就需要十分清晰地知道——我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就本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