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观古诗教学,多数老师上课教的仅仅是简单的文章和诗句的意思,方法单调枯燥,导致学生诵读诗文的热情被压抑,天性被扼杀,兴趣受到了抑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领悟古诗的意境美,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诵读经典 激发兴趣 丰厚底蕴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好诗不厌百回读,反复诵读,不停思索,有利于语感的形成,有利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众所周知,现在学生对诗文理解不透是个共性问题。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老师的教法。现在多数老师把古诗课上成了“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讲解课,导致了学生诵读的频率低,朗读没有情感,粗略地读课文,很多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古诗文的韵味和语言文字的美丽,他们感受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毫无情趣的字、词、句的翻译,学生把诵读看成是一种累赘,一种负担。看来古诗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得从改变古诗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入手,从欣赏的角度把诗文教得生活化、现代化、人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古诗文教学趣味化,充满魅力,才能达到利用古诗文这一祖国经典文化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课前两分钟背诵古诗
利用课前两分钟,对当天要背的古诗作简单的讲解,然后带领学生读几遍。而学生的背诵就利用这课前两分钟。开始一天一首,一周背四首,周五复习。背了二十首后,开始两天背一首新诗,并把所有的古诗名写在黑板两侧,周一到周五按顺序集体诵读。过两个星期后,全班同学开火车诵读,每位同学诵读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要从熟练程度和有无感情两方面。就这样不断滚雪球,一个学期下来,全班同学能背诵五十首古诗以上。
二、采用多形式的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来提高学习兴趣。或范读、带读、引读;或分学习小组、男女小组对读;或让小老师领读;抓住难读的地方多读;或准备与朗读作品相和谐的音乐,营造音响氛围进行配乐朗读。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主要是读出、读好句子的语气。读了几遍后,部分学生能达到背诵程度。再互相练习、试背,更多同学能达到背诵程度,这样学起来学生感觉较轻松。俗话说“一章十遍读,一句十回吟”。只有让学生声情并茂地反复诵读,才会体会到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
三、古诗配画
古诗文包含深远的情景,给人想象的余地,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所以诵读时重现诗文中的画面十分有必要。“诗情画意”正说明了这一点。比如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先把故事的配画画出来,再让学生把画面所表达的故事讲出来,然后与古诗进行结合,这样学生就能看到诗中的景物,体会到古诗所表达的感情了。
四、游戏情境表演
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把古诗文诵读有机地寓于游戏之中,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设计的“拍手歌”就有这种作用。“你拍一,我拍一,一月梅花香又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你拍二,我拍二,二月杏花初开放。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你拍三,我拍三,三月桃花连十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风有意艳桃花,桃花无意惹诗情;你拍四,我拍四,四月牡丹真国色。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 独占人间第一香;你拍五,我拍五,五月石榴正茂盛。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环;你拍六,我拍六,六月荷花满池塘。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拍七,我拍七,七月凤仙窈窕姿。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你拍八,我拍八,八月桂子月中落。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你拍九,我拍九,九月菊花初开放。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你拍十,我拍十,十月芙蓉清水出。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样学生既能消除学习的疲劳,又能激发学生诵读诗文的兴趣。
五、创建班级文化
在班级墙壁上张贴古诗文名句,或学生的作品。一张张诗词小报、一副副诗配画作品,展示的是孩子们诵读经典的每一份收获。在班级图书角张贴古诗句,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这样学生一走进教室,抬头便见诗,置身于浓浓的古诗文气氛中。宽松和谐的氛围为学生走进古诗文提供了特定的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具有促进力。每个学生都备有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每天指定学生在黑板报上固定的地方抄写一首古诗背诵下来。
一段时间以来,我发现我班学生对古诗、对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上课更能集中注意力,我教起来也变得轻松了。上课老师没在的时候,学生能懂得自我约束,自制力也进步了。现在语文课上,我常能听到从孩子们口中迸出的诗句。每当我站在孩子们中间,听着他们诵读古诗的琅琅书声,便会陶醉,沉浸其中,这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关键词:诵读经典 激发兴趣 丰厚底蕴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好诗不厌百回读,反复诵读,不停思索,有利于语感的形成,有利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众所周知,现在学生对诗文理解不透是个共性问题。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老师的教法。现在多数老师把古诗课上成了“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讲解课,导致了学生诵读的频率低,朗读没有情感,粗略地读课文,很多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古诗文的韵味和语言文字的美丽,他们感受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毫无情趣的字、词、句的翻译,学生把诵读看成是一种累赘,一种负担。看来古诗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得从改变古诗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入手,从欣赏的角度把诗文教得生活化、现代化、人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古诗文教学趣味化,充满魅力,才能达到利用古诗文这一祖国经典文化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课前两分钟背诵古诗
利用课前两分钟,对当天要背的古诗作简单的讲解,然后带领学生读几遍。而学生的背诵就利用这课前两分钟。开始一天一首,一周背四首,周五复习。背了二十首后,开始两天背一首新诗,并把所有的古诗名写在黑板两侧,周一到周五按顺序集体诵读。过两个星期后,全班同学开火车诵读,每位同学诵读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要从熟练程度和有无感情两方面。就这样不断滚雪球,一个学期下来,全班同学能背诵五十首古诗以上。
二、采用多形式的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来提高学习兴趣。或范读、带读、引读;或分学习小组、男女小组对读;或让小老师领读;抓住难读的地方多读;或准备与朗读作品相和谐的音乐,营造音响氛围进行配乐朗读。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主要是读出、读好句子的语气。读了几遍后,部分学生能达到背诵程度。再互相练习、试背,更多同学能达到背诵程度,这样学起来学生感觉较轻松。俗话说“一章十遍读,一句十回吟”。只有让学生声情并茂地反复诵读,才会体会到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
三、古诗配画
古诗文包含深远的情景,给人想象的余地,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所以诵读时重现诗文中的画面十分有必要。“诗情画意”正说明了这一点。比如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先把故事的配画画出来,再让学生把画面所表达的故事讲出来,然后与古诗进行结合,这样学生就能看到诗中的景物,体会到古诗所表达的感情了。
四、游戏情境表演
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把古诗文诵读有机地寓于游戏之中,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设计的“拍手歌”就有这种作用。“你拍一,我拍一,一月梅花香又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你拍二,我拍二,二月杏花初开放。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你拍三,我拍三,三月桃花连十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风有意艳桃花,桃花无意惹诗情;你拍四,我拍四,四月牡丹真国色。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 独占人间第一香;你拍五,我拍五,五月石榴正茂盛。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环;你拍六,我拍六,六月荷花满池塘。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拍七,我拍七,七月凤仙窈窕姿。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你拍八,我拍八,八月桂子月中落。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你拍九,我拍九,九月菊花初开放。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你拍十,我拍十,十月芙蓉清水出。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样学生既能消除学习的疲劳,又能激发学生诵读诗文的兴趣。
五、创建班级文化
在班级墙壁上张贴古诗文名句,或学生的作品。一张张诗词小报、一副副诗配画作品,展示的是孩子们诵读经典的每一份收获。在班级图书角张贴古诗句,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这样学生一走进教室,抬头便见诗,置身于浓浓的古诗文气氛中。宽松和谐的氛围为学生走进古诗文提供了特定的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具有促进力。每个学生都备有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每天指定学生在黑板报上固定的地方抄写一首古诗背诵下来。
一段时间以来,我发现我班学生对古诗、对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上课更能集中注意力,我教起来也变得轻松了。上课老师没在的时候,学生能懂得自我约束,自制力也进步了。现在语文课上,我常能听到从孩子们口中迸出的诗句。每当我站在孩子们中间,听着他们诵读古诗的琅琅书声,便会陶醉,沉浸其中,这真是一种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