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概是因为“业术有专攻”,科学家和诗,似乎联系不大。其实不然,如苏步青先生等,当年浙江大学曾有过一群喜欢写诗吟诗的科学家教授,他们还和文科的教授们组织了诗社,互相吟咏,那是真正的学者之间的“互动”,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而如今,除了听说现在的浙江大学有一个数学家的诗人(蔡天新先生),别的,似乎再没有听说过。
至于竺可桢,作为一个中国长老级的自然科学家,有人曾武断地说:“竺可桢没有写过诗。”不对。现在有了《竺可桢全集》,也就不难发现了。
以下是竺可桢不同历史时期写的诗,根据主题,笔者分成几类,其中,有的可以看作是浙江大学校史的珍贵资料;有的则是他不同历史时期的心声,可以看作是他人生经历的自白。
1938年8月,竺可桢夫人张侠魂和幼子竺衡突患痢疾,由于当地医疗条件太差,先后病逝于浙大西迁途中的江西泰和。不久,正在广西桂林考察的竺可楨接到急电,星夜奔驰,其时幼子竺衡已离世,张侠魂尚在弥留之际,竺可桢肝胆欲碎,所谓阴阳两隔,痛彻肺腑。
9月20日,竺可桢依陆游《沈园》诗原韵,写下《续成步放翁原韵悼侠魂绝句两首》:
生别可哀死更哀,何堪凤去只留台。
西风萧瑟湘江渡,昔日双飞今独来。
结发相从二十年,澄江话别意缠绵。
岂知一病竟难起,客舍梦回又泫然。
此外,竺可桢还在日记中写下《挽侠魂》等诗多首,以悼念亡妻,并追怀其夫妻近“二十年”的美满婚姻。《吴宓自编年谱》记载:“1919年春,张默君(张侠魂的姐姐,邵元冲妻。笔者注)来波城(即波士顿),为妹择婿,得竺君‘年少美才’,甚喜。商谈结果,竺君与张妹订婚。竺君今年回国,任国立东南大学地理系教授兼主任,与张妹结婚。虽未见面而订婚、结婚,结果亦甚圆满。”
更不幸的是竺可桢的长子竺希文后来竟在特殊年代罹难,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彼时竺可桢可谓哀痛欲绝,他哽咽难言,于1961年2月20日写下《哭希文》:
忆汝十六气峥嵘,投笔从戎辞母行。
杀敌未成违壮志,读书不遂负生平。
失言自知咎应得,却毒无方腹疾婴。
痛尔中年竟早逝,使我垂老泪盈盈。
中年丧子,是人生几个最大的不幸之一,《哭希文》曲折道来,让人黯然神伤。
原来,竺可桢有三子三女,其中,他与张侠魂生有竺津(即竺希文,娶孙祥清)、竺梅(先后嫁于胡鸿慈、陶煦,后病故)、竺衡(即早夭的竺希平)、竺安(小名彬彬,娶傅婉芳)、竺宁(嫁于郭应章);又与陈汲(即陈允敏。张侠魂死后一年,经人介绍,竺可桢与陈源的妹妹陈汲结婚)生有竺松(嫁于黄峰)。竺希文是他的长子,对这个儿子,竺可桢格外器重并爱护,然而正是这个儿子,所谓生不逢时,先是战争年代中从军,历经苦难,后在政治运动中得咎,在社会最底层中喘息度日。据竺可桢日记1958年5月25日:“前天接宁宁函,报告希文在他校里(南京十四中)被判定为右派分子,已停职,做临时工作,而且有反革命的嫌疑。今日彬彬带来的十四中的《锄毒草》四期,其中载竺津的话说,据[说]有一个老同学刚从东北回,说在1951年他被抓判刑八年,到今年才释放,说‘判刑轻者错误少,多者差误大’(在数学小组漫谈)。说负责干部有特权思想,说董校长儿子考学校得照顾,不及国民党时代。说现在特殊化,出现了新贵族(这是去年五月中谈的话)。有人揭发他说‘过去农民养地主,现农民养干部’,‘拍马屁、喊口号就算进步’。《锄毒草》第廿期‘恶毒的竺津’,说希文仍说‘我当时准备一本《宪法》,如有人要整我,我就和他斗到底,看谁斗过谁’,这是恶毒的竺津在鸣放座谈会上的发言。又说‘葛佩琦的言论有百分之七十是正确的’。攻击两个党员校长薛位亚、董德良,要党的领导脱胎换骨。”“他教历史、生物、数学,没有一样教得好,学生意见很多。数学每班都有二三十人不及格,他的水平应该可以教好,但他说教得越坏越好,不愿为社会主义服务。从上面材料来看,希文的右派是肯定的,他自己认为二级处分强迫劳动改造是公正的。”又,1959年3月23日:“希文在浦口石佛寺农场教养劳动,身体不好而浮肿,且腿亦肿,已从小腿胀至大腿,但营中无人照管,本月初宁和祥清去见场长,不能见到,队长说不能保出,也不能自觅医,今日得宁来信,说希文来信,面又肿,过去吐血。我看情形不妙,所以要杨秘书和组织商量,杨要我和郁秘书长谈。”又,3月24日:“希文的病,我很担心。他在场中工作已编入五队(病人队),算是照顾,但究竟什么病,不知道。据来信,我想是心脏病。”又,6月10日:“希文已由浦口石佛寺农场因养病保出,回南京珞珈路,曾有函来。因从此赋闲,而身体弱不能做事,又失去伙食费,过去每月由我们寄三十元给济,从本月起寄六十元。”由此可见其被打成“右派”以及被下放劳改并身患重病的经由。
竺希文死后,竺可桢写下了那沉郁的诗篇——《哭希文》。据竺可桢日记1963年11月8日:在南京珞珈路四十八号的家里,竺可桢于“屋中见形如小型收音器,以为是无线电收音器,细视始知是希文骨灰,为之一惊。我为希文写的一首诗也贴在其上,右为希文照片,见之为之黯然”。
1972年2月,竺可桢的友人钱昌照写诗悼念陈毅,诗曰:
亚非访问千秋业,美蒋驱除百战身。
国正需才公忽逝,哀哉四海失此人。
毕生尽瘁为军民,磊落胸怀一字真。
才气纵横风格好,永将启发后来人。
竺可桢随之也于黎明在枕上吟成《七律》一首。原来,早在1949年鼎革之际,竺可桢曾在上海听了陈毅的一席之谈,于是对共产党和新中国寄予了无限的期待,为此他不仅没有响应蒋氏父子的召唤赴台,反而欣然赴北京接受了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职位。后来,他与快人快语的陈毅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他日记中不时有这样的记载,“我于1954年10月与陈外长同去东德报聘,回后又常在北京城北文津街养蜂夹道的俱乐部游泳池中遇到(他)”等等。 竺可桢悼念陈毅的诗云:
少壮从戎反帝蒋,指挥若定率偏师。
出奇制胜类安石,排难解纷胜范蠡。
曾随使节访东德,几度并肩泳北池。
忽报大星陨燕地,五洲哀惋电飞驰。
诗成之后,竺可桢辗转反侧,反复吟咏。1972年2月14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晚间我把2月3日悼陈毅七言诗重新阅读,发现我诗平仄方面确有不妥之处,因前四句与后四句不协调。再仔细看毛主席七律和唐诗,没有前四句与后四句不协调者,因此,改前四句如下:‘少年立志誓抗日,若定指挥游击师。高举红旗取沪渎,大声铁面斥魑魅。’前一句,指陈毅率领中央革命根据地残军坚持游击战争一事,后一句,指陈毅曾洞烛林彪阴谋并当面指责之一事。”
这一首诗,也是当年对“林彪事件”最早有所反应的诗篇。
1961年2月,竺可桢在赴贵州遵义期间写了《重游遵义》:“一别遵义十五年,重游旧地如登仙。红花岗上千株雪,湘水桥边万斛田。厂矿商场既满谷,园亭黉舍亦连绵。播州自古称穷僻,黔北于今鞭着先。”
抗战期间,竺可桢率浙大西迁至贵州,辛苦办学,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战争年代崛起了“东方剑桥”之谓的一所高校,而自1946年浙大复员返杭,时间又过去了十五年,竺可桢领略旧地风物,一时感慨万端,遂有“登仙”之感。
1963年3月,竺可桢赴西双版纳小勐仑植物园考察,写下《南国风光无限好》:“南国风光无限好,百花正待雾中看。披荆斩棘开山苦,拾豆收瓜得果甜。装入葫芦岂止药,刀耕山谷皆为田。杜鹃夜夜啼归去,满不思乡坦腹眠。”
1964年5月,竺可桢在无锡,写了《四到太湖》:“弹指声中三十年,荏苒四到太湖边。蠡园一部衰兴史,漫听园丁口里传。”
1964年10月,竺可桢在庐山游览,欣然写下《登庐山含鄱岭》:“平畴万顷庆丰收,踏到含鄱岭上头。云雾拨开见五老,月明湖水照中秋。久仰匡庐愿一面,远来革履自三洲。友朋情谊遍天下,雨落滋深念前游。”
1965年4月,竺可桢于“四清”运动中在太原考察,其间曾赴卧虎山工人牛奶场参观,事后他题诗曰:“鲜奶初上口,人人笑颜开。农工兼艺术,盛世出奇才。”
随即,他赴汾阳县贾家庄生产大队参观,又写诗曰:“文水出烈女(指刘胡兰。笔者注),汾阳古干城。善恶两条路,自古有斗争。农业为基础,努力生产增。种瓜抑种棉,阶级泾渭分。搞半机械化,事半功倍成。养猪亦有道,春生不冬生。事事找规律,工作有遵循。改良盐碱土,公社万年青。美兮贾家庄,年年庆丰登。”
此之山西一行,竺可桢还到昔阳县大寨参观,并有诗《颂大寨》一阙:“愚公虽有移山志,成事还须待子孙。大寨沟梁尽石砾,十年辛苦变田园。咬牙酣战狼窝掌,赤手填平虎首墩。不怕天时有水旱,只凭人力转乾坤。”
1962年5月,竺可桢撰《贺南京大学六十周年校庆》:“东南学府,为国之光。男女同校,唯此始创。外御强敌,内抑豺狼。天下有道,黉舍乃昌。”
南京大学的前身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它也是竺可桢当年留学归国后先后执教的所在,且其两度担任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地学系主任,他对该校的感情可想而知。
1971年1月,正值辛亥革命花甲之年,竺可桢撰成《辛亥元旦抒怀》:“光阴似沉水,逝者不停留。新旧交替速,一日如三秋。电弧代油烛,塑料顶棉绸。腾云不足道,广寒可漫游。昔称病夫国,今反帝与修。工农秉国政,士子牧羊牛。物富仓廪足,人勇大江泅。我生仅八十,胜于古千周。”
上述一些诗皆作于特殊的年代,也都带有一些特殊的历史痕迹,当然这也毫不奇怪的了。
竺可桢是科学家,他的一些诗围绕科学和技术的主题而展开,也自然是“理所应当”的了。
1964年5月,竺可桢写了《冷门地理显才能》:“农业分区声势大,冷门地理显才能。学科自古随任务,好比河高船自升。”
1965年8月,竺可桢撰《颂西安光机分析》(“西安光机分析”,即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分所成立,才及三冬。探索真理,宛若神通。傳光转角,使冥显容。明察微妙,洞烛海空。敬礼同人,既专且红。熟习毛选,以共登科学之高峰。”
1970年5月,竺可桢听闻中国人造卫星升天成功,欣喜而作《歌颂我国人造卫星上天》,并“和钱昌照(乙藜)颂卫星诗并步原韵”:“神州创业本天成,火箭腾空宋代惊(宋人发明火药。笔者注)。今日歌音绕寥廓,夺人事迹有先声。”
钱昌照的原诗是:“精神物质互相成,奇迹频仍魑魅惊。绕地红星天上过,人间到处是歌声。”竺可桢和诗后,又仿钱昌照诗创作了一首《七绝》:“一从赤县色染红,随处人歌毛泽东。此曲也应天上有,故教飞鼓(卫星外形如圆筒状,犹如腰鼓。笔者注)绕长空。”
以上竺可桢两首歌颂卫星的诗,竺可桢在抄寄浙江大学郑晓沧先生时有部分改动,即:
神州创造胜天成,火箭腾空宋代惊。
今日歌音绕寥廓,夺人奇迹有先声。
不论白发与儿童,遍地人歌毛泽东。
此曲也应天上有,故教飞鼓绕长空。
至于竺可桢,作为一个中国长老级的自然科学家,有人曾武断地说:“竺可桢没有写过诗。”不对。现在有了《竺可桢全集》,也就不难发现了。
以下是竺可桢不同历史时期写的诗,根据主题,笔者分成几类,其中,有的可以看作是浙江大学校史的珍贵资料;有的则是他不同历史时期的心声,可以看作是他人生经历的自白。
一、悼亡诗
1938年8月,竺可桢夫人张侠魂和幼子竺衡突患痢疾,由于当地医疗条件太差,先后病逝于浙大西迁途中的江西泰和。不久,正在广西桂林考察的竺可楨接到急电,星夜奔驰,其时幼子竺衡已离世,张侠魂尚在弥留之际,竺可桢肝胆欲碎,所谓阴阳两隔,痛彻肺腑。
9月20日,竺可桢依陆游《沈园》诗原韵,写下《续成步放翁原韵悼侠魂绝句两首》:
生别可哀死更哀,何堪凤去只留台。
西风萧瑟湘江渡,昔日双飞今独来。
结发相从二十年,澄江话别意缠绵。
岂知一病竟难起,客舍梦回又泫然。
此外,竺可桢还在日记中写下《挽侠魂》等诗多首,以悼念亡妻,并追怀其夫妻近“二十年”的美满婚姻。《吴宓自编年谱》记载:“1919年春,张默君(张侠魂的姐姐,邵元冲妻。笔者注)来波城(即波士顿),为妹择婿,得竺君‘年少美才’,甚喜。商谈结果,竺君与张妹订婚。竺君今年回国,任国立东南大学地理系教授兼主任,与张妹结婚。虽未见面而订婚、结婚,结果亦甚圆满。”
更不幸的是竺可桢的长子竺希文后来竟在特殊年代罹难,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彼时竺可桢可谓哀痛欲绝,他哽咽难言,于1961年2月20日写下《哭希文》:
忆汝十六气峥嵘,投笔从戎辞母行。
杀敌未成违壮志,读书不遂负生平。
失言自知咎应得,却毒无方腹疾婴。
痛尔中年竟早逝,使我垂老泪盈盈。
中年丧子,是人生几个最大的不幸之一,《哭希文》曲折道来,让人黯然神伤。
原来,竺可桢有三子三女,其中,他与张侠魂生有竺津(即竺希文,娶孙祥清)、竺梅(先后嫁于胡鸿慈、陶煦,后病故)、竺衡(即早夭的竺希平)、竺安(小名彬彬,娶傅婉芳)、竺宁(嫁于郭应章);又与陈汲(即陈允敏。张侠魂死后一年,经人介绍,竺可桢与陈源的妹妹陈汲结婚)生有竺松(嫁于黄峰)。竺希文是他的长子,对这个儿子,竺可桢格外器重并爱护,然而正是这个儿子,所谓生不逢时,先是战争年代中从军,历经苦难,后在政治运动中得咎,在社会最底层中喘息度日。据竺可桢日记1958年5月25日:“前天接宁宁函,报告希文在他校里(南京十四中)被判定为右派分子,已停职,做临时工作,而且有反革命的嫌疑。今日彬彬带来的十四中的《锄毒草》四期,其中载竺津的话说,据[说]有一个老同学刚从东北回,说在1951年他被抓判刑八年,到今年才释放,说‘判刑轻者错误少,多者差误大’(在数学小组漫谈)。说负责干部有特权思想,说董校长儿子考学校得照顾,不及国民党时代。说现在特殊化,出现了新贵族(这是去年五月中谈的话)。有人揭发他说‘过去农民养地主,现农民养干部’,‘拍马屁、喊口号就算进步’。《锄毒草》第廿期‘恶毒的竺津’,说希文仍说‘我当时准备一本《宪法》,如有人要整我,我就和他斗到底,看谁斗过谁’,这是恶毒的竺津在鸣放座谈会上的发言。又说‘葛佩琦的言论有百分之七十是正确的’。攻击两个党员校长薛位亚、董德良,要党的领导脱胎换骨。”“他教历史、生物、数学,没有一样教得好,学生意见很多。数学每班都有二三十人不及格,他的水平应该可以教好,但他说教得越坏越好,不愿为社会主义服务。从上面材料来看,希文的右派是肯定的,他自己认为二级处分强迫劳动改造是公正的。”又,1959年3月23日:“希文在浦口石佛寺农场教养劳动,身体不好而浮肿,且腿亦肿,已从小腿胀至大腿,但营中无人照管,本月初宁和祥清去见场长,不能见到,队长说不能保出,也不能自觅医,今日得宁来信,说希文来信,面又肿,过去吐血。我看情形不妙,所以要杨秘书和组织商量,杨要我和郁秘书长谈。”又,3月24日:“希文的病,我很担心。他在场中工作已编入五队(病人队),算是照顾,但究竟什么病,不知道。据来信,我想是心脏病。”又,6月10日:“希文已由浦口石佛寺农场因养病保出,回南京珞珈路,曾有函来。因从此赋闲,而身体弱不能做事,又失去伙食费,过去每月由我们寄三十元给济,从本月起寄六十元。”由此可见其被打成“右派”以及被下放劳改并身患重病的经由。
竺希文死后,竺可桢写下了那沉郁的诗篇——《哭希文》。据竺可桢日记1963年11月8日:在南京珞珈路四十八号的家里,竺可桢于“屋中见形如小型收音器,以为是无线电收音器,细视始知是希文骨灰,为之一惊。我为希文写的一首诗也贴在其上,右为希文照片,见之为之黯然”。
1972年2月,竺可桢的友人钱昌照写诗悼念陈毅,诗曰:
亚非访问千秋业,美蒋驱除百战身。
国正需才公忽逝,哀哉四海失此人。
毕生尽瘁为军民,磊落胸怀一字真。
才气纵横风格好,永将启发后来人。
竺可桢随之也于黎明在枕上吟成《七律》一首。原来,早在1949年鼎革之际,竺可桢曾在上海听了陈毅的一席之谈,于是对共产党和新中国寄予了无限的期待,为此他不仅没有响应蒋氏父子的召唤赴台,反而欣然赴北京接受了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职位。后来,他与快人快语的陈毅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他日记中不时有这样的记载,“我于1954年10月与陈外长同去东德报聘,回后又常在北京城北文津街养蜂夹道的俱乐部游泳池中遇到(他)”等等。 竺可桢悼念陈毅的诗云:
少壮从戎反帝蒋,指挥若定率偏师。
出奇制胜类安石,排难解纷胜范蠡。
曾随使节访东德,几度并肩泳北池。
忽报大星陨燕地,五洲哀惋电飞驰。
诗成之后,竺可桢辗转反侧,反复吟咏。1972年2月14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晚间我把2月3日悼陈毅七言诗重新阅读,发现我诗平仄方面确有不妥之处,因前四句与后四句不协调。再仔细看毛主席七律和唐诗,没有前四句与后四句不协调者,因此,改前四句如下:‘少年立志誓抗日,若定指挥游击师。高举红旗取沪渎,大声铁面斥魑魅。’前一句,指陈毅率领中央革命根据地残军坚持游击战争一事,后一句,指陈毅曾洞烛林彪阴谋并当面指责之一事。”
这一首诗,也是当年对“林彪事件”最早有所反应的诗篇。
二、游历诗、风光诗
1961年2月,竺可桢在赴贵州遵义期间写了《重游遵义》:“一别遵义十五年,重游旧地如登仙。红花岗上千株雪,湘水桥边万斛田。厂矿商场既满谷,园亭黉舍亦连绵。播州自古称穷僻,黔北于今鞭着先。”
抗战期间,竺可桢率浙大西迁至贵州,辛苦办学,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战争年代崛起了“东方剑桥”之谓的一所高校,而自1946年浙大复员返杭,时间又过去了十五年,竺可桢领略旧地风物,一时感慨万端,遂有“登仙”之感。
1963年3月,竺可桢赴西双版纳小勐仑植物园考察,写下《南国风光无限好》:“南国风光无限好,百花正待雾中看。披荆斩棘开山苦,拾豆收瓜得果甜。装入葫芦岂止药,刀耕山谷皆为田。杜鹃夜夜啼归去,满不思乡坦腹眠。”
1964年5月,竺可桢在无锡,写了《四到太湖》:“弹指声中三十年,荏苒四到太湖边。蠡园一部衰兴史,漫听园丁口里传。”
1964年10月,竺可桢在庐山游览,欣然写下《登庐山含鄱岭》:“平畴万顷庆丰收,踏到含鄱岭上头。云雾拨开见五老,月明湖水照中秋。久仰匡庐愿一面,远来革履自三洲。友朋情谊遍天下,雨落滋深念前游。”
1965年4月,竺可桢于“四清”运动中在太原考察,其间曾赴卧虎山工人牛奶场参观,事后他题诗曰:“鲜奶初上口,人人笑颜开。农工兼艺术,盛世出奇才。”
随即,他赴汾阳县贾家庄生产大队参观,又写诗曰:“文水出烈女(指刘胡兰。笔者注),汾阳古干城。善恶两条路,自古有斗争。农业为基础,努力生产增。种瓜抑种棉,阶级泾渭分。搞半机械化,事半功倍成。养猪亦有道,春生不冬生。事事找规律,工作有遵循。改良盐碱土,公社万年青。美兮贾家庄,年年庆丰登。”
此之山西一行,竺可桢还到昔阳县大寨参观,并有诗《颂大寨》一阙:“愚公虽有移山志,成事还须待子孙。大寨沟梁尽石砾,十年辛苦变田园。咬牙酣战狼窝掌,赤手填平虎首墩。不怕天时有水旱,只凭人力转乾坤。”
三、庆贺诗和历史抒怀诗
1962年5月,竺可桢撰《贺南京大学六十周年校庆》:“东南学府,为国之光。男女同校,唯此始创。外御强敌,内抑豺狼。天下有道,黉舍乃昌。”
南京大学的前身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它也是竺可桢当年留学归国后先后执教的所在,且其两度担任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地学系主任,他对该校的感情可想而知。
1971年1月,正值辛亥革命花甲之年,竺可桢撰成《辛亥元旦抒怀》:“光阴似沉水,逝者不停留。新旧交替速,一日如三秋。电弧代油烛,塑料顶棉绸。腾云不足道,广寒可漫游。昔称病夫国,今反帝与修。工农秉国政,士子牧羊牛。物富仓廪足,人勇大江泅。我生仅八十,胜于古千周。”
上述一些诗皆作于特殊的年代,也都带有一些特殊的历史痕迹,当然这也毫不奇怪的了。
四、科学诗
竺可桢是科学家,他的一些诗围绕科学和技术的主题而展开,也自然是“理所应当”的了。
1964年5月,竺可桢写了《冷门地理显才能》:“农业分区声势大,冷门地理显才能。学科自古随任务,好比河高船自升。”
1965年8月,竺可桢撰《颂西安光机分析》(“西安光机分析”,即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分所成立,才及三冬。探索真理,宛若神通。傳光转角,使冥显容。明察微妙,洞烛海空。敬礼同人,既专且红。熟习毛选,以共登科学之高峰。”
1970年5月,竺可桢听闻中国人造卫星升天成功,欣喜而作《歌颂我国人造卫星上天》,并“和钱昌照(乙藜)颂卫星诗并步原韵”:“神州创业本天成,火箭腾空宋代惊(宋人发明火药。笔者注)。今日歌音绕寥廓,夺人事迹有先声。”
钱昌照的原诗是:“精神物质互相成,奇迹频仍魑魅惊。绕地红星天上过,人间到处是歌声。”竺可桢和诗后,又仿钱昌照诗创作了一首《七绝》:“一从赤县色染红,随处人歌毛泽东。此曲也应天上有,故教飞鼓(卫星外形如圆筒状,犹如腰鼓。笔者注)绕长空。”
以上竺可桢两首歌颂卫星的诗,竺可桢在抄寄浙江大学郑晓沧先生时有部分改动,即:
神州创造胜天成,火箭腾空宋代惊。
今日歌音绕寥廓,夺人奇迹有先声。
不论白发与儿童,遍地人歌毛泽东。
此曲也应天上有,故教飞鼓绕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