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理论性较强专业基础课程。如何让学生接受电工基础这门课,特别是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内容;学习欲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23-01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性较强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概念多、公式多、原理抽象、知识含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而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学习自觉性普遍较差,如果不在教法上下工夫,学生就有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的感觉,最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畏难情绪,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因此我们应结合学生喜欢动手,感性认识敏锐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上进行多方面的探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谈几点思考。
一、优化教学内容,由浅至深
《电工基础》这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路、磁场、交流电路三大部分。由于在学电工基础课程时还特别需要初中物理与数学基础知识辅助, 而职校学生这方面基础相对较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要做到紧扣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以实用为原则,转变“教学内容即教材”的传统观念,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作为教学的基本立足点,把技能训练作为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由易到难,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接受能力),将学生分为强、中、弱三种,并对他们实施分层次的教学。如,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要适当降低难度,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接受能力中等的学生,要适当加深部分教学内容,在动手和实践中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兴趣;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加强拓展知识的学习,着重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电工基础作为一门技术理论课,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技能的基础。如果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中尽力以现实生活作为切入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例如,在第一次上《电工基础》课程时,先不急于传授书本知识给学生,而是在教室里做了两个与本课程相关的电路;一个是家用荧光灯的电路连接,一个是双联开关控制一盏灯的电路连接,这两个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电路,但学生并没有亲自动手安装过。当电路一接通,灯管发光、熄灭的控制瞬间,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学生们显得兴致勃勃,没有人因为电路的简单而不以为然。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课件教学
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掌握概念和规律有重要作用。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反应过程无法看到,可信度小,学生难以理解。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如果我们可将如电源内部电子和离子的移动,电动势的方向,电容器充放电,交流电的产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等内容制作成相应的课件,将题干、电路图及分析过程中融入到课件里,这样不仅省去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将时间留给学生分析、解答,又形象展示了教学内容,又高效生动省时,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
(二)仿真软件虚拟实验教学
为弥补实验的不足,提升实验效果,电工基础的教学可以利用电工技能与实训仿真教学系统进行虚拟实验教学,以提高实验的准确率。例如:在荧光灯电路安装中,教师可通过仿真软件,让学生学习照明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认识电路图并能按照电路图安装电路、电路检测、判断并排除电路故障等一系列理论知识等。仿真实验本身可以让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同置身于真实幻觉中,会使之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在这种完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知识的技能,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仿真结果的演示可以把抽象理论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直观图像,让学生在大脑中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情绪也调动起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三)采用项目教学法
若在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将会促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例如在讲《照明电路安装》这一项目时,教师可先讲解本次实验的主要任务、目的、要求,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出实验计划、画出电路图、选择实验方法、选择实验设备和仪表,经过老师检查无危险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中通过同学间的对比和老师的指导,发现计划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然后改正错误完成实验。最后师生共同研讨实验中出现各种现象的原因,并写出实验报告。另外,在这一项目实践中,还会用到开关的使用、万用表电阻测量的使用等相关联的知识,使学生所学得的知识得以巩固,加深了他们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另外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使他们能够相互协作、共同面对任务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四、参与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2006年起我们电工电子科组的同事都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大赛,对原有的实验实习装置进行改造和现实生活中的产品进行创新等,并组织展评。本人指导林家威同学发明创造的“带照明的螺丝刀”、“节能定时插座” 就在江门市第二十三、二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得了二、三等奖。实践证明,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科技性,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基础知识与科技信息密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广东、北京、广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电工基础(第3版)[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国军.《电工基础》教学四法[J].职教通讯,2003.
[3]王正锋.电工技能实训[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关键词:教学内容;学习欲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23-01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性较强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概念多、公式多、原理抽象、知识含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而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学习自觉性普遍较差,如果不在教法上下工夫,学生就有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的感觉,最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畏难情绪,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因此我们应结合学生喜欢动手,感性认识敏锐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上进行多方面的探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谈几点思考。
一、优化教学内容,由浅至深
《电工基础》这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路、磁场、交流电路三大部分。由于在学电工基础课程时还特别需要初中物理与数学基础知识辅助, 而职校学生这方面基础相对较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要做到紧扣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以实用为原则,转变“教学内容即教材”的传统观念,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作为教学的基本立足点,把技能训练作为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由易到难,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接受能力),将学生分为强、中、弱三种,并对他们实施分层次的教学。如,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要适当降低难度,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接受能力中等的学生,要适当加深部分教学内容,在动手和实践中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兴趣;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加强拓展知识的学习,着重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电工基础作为一门技术理论课,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技能的基础。如果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中尽力以现实生活作为切入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例如,在第一次上《电工基础》课程时,先不急于传授书本知识给学生,而是在教室里做了两个与本课程相关的电路;一个是家用荧光灯的电路连接,一个是双联开关控制一盏灯的电路连接,这两个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电路,但学生并没有亲自动手安装过。当电路一接通,灯管发光、熄灭的控制瞬间,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学生们显得兴致勃勃,没有人因为电路的简单而不以为然。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课件教学
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掌握概念和规律有重要作用。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反应过程无法看到,可信度小,学生难以理解。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如果我们可将如电源内部电子和离子的移动,电动势的方向,电容器充放电,交流电的产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等内容制作成相应的课件,将题干、电路图及分析过程中融入到课件里,这样不仅省去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将时间留给学生分析、解答,又形象展示了教学内容,又高效生动省时,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
(二)仿真软件虚拟实验教学
为弥补实验的不足,提升实验效果,电工基础的教学可以利用电工技能与实训仿真教学系统进行虚拟实验教学,以提高实验的准确率。例如:在荧光灯电路安装中,教师可通过仿真软件,让学生学习照明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认识电路图并能按照电路图安装电路、电路检测、判断并排除电路故障等一系列理论知识等。仿真实验本身可以让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同置身于真实幻觉中,会使之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在这种完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知识的技能,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仿真结果的演示可以把抽象理论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直观图像,让学生在大脑中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情绪也调动起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三)采用项目教学法
若在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将会促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例如在讲《照明电路安装》这一项目时,教师可先讲解本次实验的主要任务、目的、要求,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出实验计划、画出电路图、选择实验方法、选择实验设备和仪表,经过老师检查无危险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中通过同学间的对比和老师的指导,发现计划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然后改正错误完成实验。最后师生共同研讨实验中出现各种现象的原因,并写出实验报告。另外,在这一项目实践中,还会用到开关的使用、万用表电阻测量的使用等相关联的知识,使学生所学得的知识得以巩固,加深了他们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另外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使他们能够相互协作、共同面对任务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四、参与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2006年起我们电工电子科组的同事都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大赛,对原有的实验实习装置进行改造和现实生活中的产品进行创新等,并组织展评。本人指导林家威同学发明创造的“带照明的螺丝刀”、“节能定时插座” 就在江门市第二十三、二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得了二、三等奖。实践证明,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科技性,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基础知识与科技信息密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广东、北京、广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电工基础(第3版)[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国军.《电工基础》教学四法[J].职教通讯,2003.
[3]王正锋.电工技能实训[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