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应用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进行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即在“师问”中反思。“师问”就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来点拨、启迪学生反思。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追求热闹的一问一答的表面性提问;有未经设计的“是不是”“对不对”的习惯性提问;有缺少思考空间的过多性提问;有偏离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无方向性提问;有偏离学习内容重点的随意性提问……我想,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提问的目的性造成的。小学生的学习必定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就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反思能力,教师的引领仍然是必要的。教师要把问题提在学生需要反思处,要带着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这样的目的来设计提问,并结合学生的自我提问,逐步实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反思。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情趣、导思等重要作用。善教者,必善问。教师何时何处问什么,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呢?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课堂教学提问的运用谈谈一些拙见。
  一、在知识关键处发问
  问就要问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在知识关键处精心设计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一是在知识生长点处提问,要从一个知识点延伸出更多的知识来,为新知识找准生长点,诱发学生从已有知识向新知方向思考。二是在知识重点处提问,引导学生回想相关的知识,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寻找难点。三是在知识联系处提问,用联系的观点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中,以新知识联想旧知识,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水平,自己去自学、去发现、去再创造。四是在知识的难点处提问。难点是学生认知上的障碍,不同学生的学习难点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有意识地去了解每一位学生,有针对性地反复引导,学生才能有所突破。
  在知识的关键处发问是为了提醒学生注意并引起思考,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接受问题后有时间来酝酿、发展和组织想法。如“质数、合数”的概念,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后,教师可提问:“质数最多有几个因数,合数最少有几个因数?”提问他们从中发现了什么,以加深对质数合数概念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于“简单”处追问
  日常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顺利进行一些数学活动,教师很满足这种“简单顺利”的状态,便很快进入下一个预设的环节。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没有照本宣科,作简单的比较和推导,而是追问了两个问题:①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②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有的在比划,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许多教师认为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虽然“简单”,但操作后的追问更有意义。传统的教法是目标直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极少有人去想为什么这样做,对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公式理解得必然肤浅。而这两问促使学生将外在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更为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在认知偏差处追问
  认知偏差处是指学生似懂非懂、似明非明的地方。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由于教师固有的思维或理解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认识与教师认识之间的差异,教师往往以自己的话来代替学生的话,教师自己理解了,就认为学生也理解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什么意思”“是这样的意思吗”等,根据学生回答的信息反馈,可以及时捕捉到学生认识上的模糊点,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模糊的概念得以澄清。
  例如,教学“倒数”时,有学生会自然认为“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学生凭借自己的认知经验,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了对“倒数”这一概念的初步认知。可以说这是模糊的,也是不全面的,更是不准确的,但对于学生来说,这又是实在的,是他们认识的起点。教学过程其实就是要激活、重组、积累、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师可在学生认知的偏差处追问,让学生将模糊的经验变得清晰、紊乱的经验变得有序、错误的经验变得有价值起来。面对学生“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的回答,教师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与纠正,可以在追问中让学生自己反思,如逐步抛出两个问题“0.7、0.35这样的小数有倒数吗”“5、19这样的整数有倒数吗”。学生在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到原先认识的不准确和不全面,产生寻找正确定义的渴望。
  四、在尝试后导问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发现问题后再引导。如二年级《认识直角》一课,教师组织学生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巡视时发现学生画的直角是一条水平面而另一条边竖直时,教师风趣地问道:“直角都一定是这个姿势吗?”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又画出了一些不同“姿势”的直角,从而对直角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在思维受阻处引问
  教师要善于洞悉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学生思维临界状态下适时点拨,促使学生产生“顿悟”。 引问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行思维的点拨。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中,当思维遇到障碍和矛盾而不能进一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时,教师应在关键处有意识地引导和提问,及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打破思维定式,开拓思路,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如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很多“形似质异”的知识,就很容易习惯地利用以往形成的思维经验来进行理解。这时,教师可多问几个“为什么”“你们怎么想的”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能达到学生间互相交流思路的目的,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例如,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之前学生刚刚学习了2、5的倍数特征,知道判断2、5的倍数特征都是看个位上的数,学生自然而然地把看“个位”迁移到3的倍数特征的学习中,当发现这种方法无效时,学生表现出束手无策。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点拨,从观察个位上的数到观察各个数位上的数值之和,这个很大的思维跨度学生是很难逾越的。教师可以先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任意报一个数,教师能很快猜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报数,教师把是3的倍数的数和不是3的倍数的数分类写在黑板上,同时又有意识地把这些数按个位分成是3的倍数与不是3的倍数两类,然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教师第一次引问:“2、5的倍数特征只看这个数个位上的数,3的倍数是不是也只看这个数的个位呢?”之后找一组简单的数让學生观察,可以从简单的12与21这一组数出发进行第二次引问:“个位和十位合起来看看怎么样?”学生相加后发现和是3的倍数。教师第三次引问:“是这样吗?看看这些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之后,学生在计算中找到了隐藏其中的规律。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顿悟逐步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
  六、在规律探究处设问
  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突破重点的过程。数学学习要像进行科学探究似的,提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找到答案或者总结出结论;也可提一些有启发意义的提示性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自己去寻找答案,实现知识的顿悟与内化。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揭示问题、探索知识和规律,体会一个探索者的成就,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巧设提问让学生由疑惑不解,进而积极思维,到最后豁然开朗,如此递进,将会达到更加完美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②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③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④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⑤怎样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⑥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以高除以2……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学时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学后可以将这些问题记录在该课的首页,为学生进行“自我提问”提供范例。
  有效的提问,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及时地反思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增强课堂的实效性。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提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以达到激发情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也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化,课堂教学活了,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数学教师管理好课堂教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管理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课堂管理通过促进交流与互动,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展开;课堂管理通过激发课堂活力和促进课堂生长,为学生的持久发展创造条件。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有了解学生的需要;加强制度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管理;抓好教学纪律管理。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新课标理论指导下初中英语教学的思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实施因材施教,从而达到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健词】新课标;激活;思考;创新  目前,我们正处一个对教育的开发、改革和整合的時代,新课程改革,旨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善于动脑、动手,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精神与探索精神,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进
期刊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要求化学教师如何转变教学观念,选择和实施新的教学策略,能否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直接影响到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和课程改革的成败。初中化学教学实施可行的教学策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化学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促成高效的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从教师方面看  (1)课前准备阶段,大部分教师不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理念,不能全面把握教学
期刊
根据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很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都觉得英语非常难学,害怕学英语,并且在课堂上也不大愿意听讲。对这种现象,许多老师也感到非常的棘手。教师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学生学习被动,毫无兴趣。随着新课标的出台,英语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依据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方针,英语教学一定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主动学、认真学、喜欢学。  古人曾说过“教人不见其趣,必不乐学。”要想使学生能在学习
期刊
【摘 要】课堂有效提问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上好生物课的关键。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提问,要把握好提问的目的;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难度;把握好提问的重难点;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课堂有效提问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新课程理念中倡导要重视学生的主体
期刊
【摘 要】随着应试教育的落伍,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教育的主流,特别是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和提高。但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低效一直把广大师生搞得疲惫不堪。大家为了探索高效课堂的途径,不少同行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如何才能设计高效课堂呢?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加上几位专家的讲解,总结几点心得如下。 
期刊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所谓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提问,由学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问题有所暗示,启发学生思考。  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知识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发显得重要,由此可见,未来人们数学素质的具备与否与其生存密切相关。特别是现在就业压力空前巨大的情况下,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就是技术性的专业就容易找到工作,这说明社会的更需要技术性的人才,也就是更倾向于理科的需求。我们教师应该把数学教学创新作为数学教育的主要方向。努力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更多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期刊
【摘 要】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新生,他们有独立与创造的愿望,对自己的能力信心日趋上升。但在外语学习方面,虽然有了三年初中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很多学生还停留在跟在老师后面跑,外语学习的广阔天地还未真正对他们展开,他们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比较简单的重复阶段。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听力;语法知识;学法  英语教学是教
期刊
【摘 要】《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的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它是吴承恩先生的杰作,是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讲述了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运用讽刺、幽默的笔调,渲染有关取经的神话传说。而猪八戒则是作者吴承恩在这部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喜剧典型。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以及贪婪自私的本性,又有神的本领,同时还有猪的形体特征,这充分的体现了作者把人性、神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