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西方人文知识与外语院校资源相结合的建设与实践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媒体平台的高速发展和当今社会对外语学习者提升跨文化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与外语院校资源结合进行西方人文知识的传播势在必行。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实践中,获得的成果和遇到的困难,都能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外语院校;西方人文知识;校园文化;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5-0112-02
  0引言
  现今,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跨文化交际对当代年轻人提出了挑战,对外语学习者更是如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利用外语院校的资源,传播西方文化是互联网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之一。
  1西方人文知识在外语院校传播的意义
  1.1有利于提高外语学习者文化素养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但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学习一种符号、一种文字,更多的是需要了解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要靠语言表现出来,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当今中国的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经常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重语言,不重文化;重语法,不重语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西方人文知识的传播就显得十分必要且刻不容缓。
  学习西方人文知识,能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素养。西方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其知识,了解其精神,深刻体会其内涵,不仅可以增加外语学习者的文化储备,还可以反过来促进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此外,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出去,培养从国际化视角看问题,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地审视本国文化,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豪感。
  1.2提高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学习者将来很有可能走向国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们肩负着传承本国文化、引进外来文化的重要使命。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外语学习者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跨文化交际的问题。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那究竟该如何恰当且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呢?在掌握语言的基础上,最重要的就是了解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传播西方人文知识,可以帮助西方语言学习者发现、认识和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尊重非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理解和适应目的语文化。
  “空壳拯救计划”公众号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开通,面向外语学习者,通过介绍西方文学经典,实现西方人文知识的传播。
  2借用微信公众平台在外语院校进行西方人文知识传播的必要性
  当下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社交平台,以其便捷的媒介属性和便捷的社交聚合性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使用,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实现西方人文知识和外语院校资源相结合势在必行[1]。
  2.1微信公众平台的即时性、趣味性和互动性
  近些年,微信公众平台以其便捷的操作模式、丰富多样的内容赢得了自媒体人和读者的喜爱。微信公众平台借助互联网,能够快速发布信息,相比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它的即时性更高,操作也更为简单。
  而在实践当中,运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西方人文知识的传播时,可以结合时事,将社会热点融入文章内容。如针对巴黎圣母院大火事件,在“空壳拯救计划”公众号上,运营者就可以出一篇文章介绍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在进行知识传播的同时,也可以惋惜哀痛,呼吁大家保护文物、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此外,微信公众平台内容丰富多样。不同类型的公众号风格不一,有的严谨务实,有的轻松活泼,为不同品味的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公众号图文搭配,还可以插入视频、音频、链接等,超越了传统媒体的界限,搭配多种元素,迎合了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需求,趣味性强。从该角度来看,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这一形式,可以将对部分人来说较为枯燥的西方人文知识变得轻松有趣,多媒体也有利于将抽象、难解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
  微信公众平台还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内容创作者可以及时看到用户反馈,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也可以根据反馈对创作内容进行调整修改。公众平台作为运营者和用户之间的桥梁,便捷了二者的沟通,促进提高了内容创作的效率和质量。
  2.2微信公众平台对阅读习惯和渠道的改变
  随着手机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而如QQ、微信等聊天软件更是深得大众恩宠。公众号背靠微信,拥有庞大的市场和潜在的用户基础,其内容一经推出,便迅速在互联网阅读市场中占据了大量份额。依靠公众号的种种优势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如碎片化阅读、公众号上的文章,不管是短篇评论还是长篇连载,都收获了大批忠实读者。
  人们越来越多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开展阅读,选择这一方式进行西方人文知识的传播,可以说是借了互联网的“东风”。
  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西方人文知识与外语院校资源相结合的现状
  3.1可能性
  本文前面已经论述过文化对于语言学习的必要性,再加上外国语院校不仅拥有丰富的外语文献资源,还有浓厚的外语学习氛围,该类院校是跨文化交际生长的乐园。在进行内容创作时,创作者可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无论是去图书馆查阅外语文献,还是在校园内进行调研,亦或向老师寻求帮助,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诉求。
  3.2动力来源
  校内资源是基础,而外語学习者个人的意愿是动力。当今社会国际交流日益密切,学习外来文化,不管从个人文化素养提升还是从对外交流层面上来说都有其紧迫性。想要走出国门的外语学习者更是有着强烈的学习意愿。这种主动学习会给公众号的推广带来极大便利,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以西方人文知识为内容的微信公众号正是大多数学习者需要的。   由此可见,在外国语学校进行西方人文知识的传播,可谓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
  4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西方人文知识与外语院校资源相结合的实践
  4.1“空壳拯救计划”公众号的建设与实践
  “空壳拯救计划”是在上述众多有利条件下创立的公众号。该公众号通过调研确立了推文风格,以轻松幽默的方式介绍西方人文知识。该平台首先在院系内推广,随着用户基础的不断壮大,项目成员又将其推向全校。
  在推广阶段,该公众号充分利用了校内资源,即从校友的需求出发,指定推广策略,不断扩大用户范围。在内容创作方面,公众号也基本遵从校友的需求这一原则。选取的内容尽可能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联系,降低阅读门槛、拉进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比如,公众号曾推出一篇文章《揭开你的面纱来——西方文坛大拿趣味简介》就利用了“中式英语翻译”这一点,趣味性十足,文章推出后,浏览量达到新高。
  “空壳拯救计划”下设两个专栏,一为西方文学经典作品推荐,一为西方人文知识的深度阅读。两个专栏侧重点不同,相辅相成,满足了用户不同层次的需要。得益于校内文献资料详实,公众号内容创作合理有据,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
  当然,“空壳拯救计划”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最重要的还是项目成员的努力。该项目成员皆为西方文化爱好者。他们具备的知识储备为公众号内容输出打下基础,成员们高度的热情使公众号得以长足发展,而每个成员独特的写稿风格则使公众号生机勃勃。这是合理利用校内资源的又一个有力体现。
  4.2“空壳拯救计划”公众号建设与实践中存在的困难
  在建设与实践中,公众号也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问题。
  首先从微信公众平台这一媒介看,个人公众号成长周期长、推广难。个人公众号可以借助的力量少,推广范围基本集中在校内,难以形成规模。受众又都是无收入或收入低的大学生,如想盈利,也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其次从内容输出来看,以西方人文知识为重点,公众号受众群体固定,即使风格做了轻松化处理但仍显得有些单调。微信公众平台本是一个偏向娱乐风格的媒介,用来做知识传播固然可以,但这对内容的质量要求非常高,文章需要兼顾知识性与娱乐性,以迎合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
  最后从校内资源对公众号的支持来看,尽管校内的外文资料丰富,但阅读起来较为耗时,如何将文献资料快速转化为所输出内容,成为公众号的一大挑战。此外,校内各院系、各组织均有较为代表性的微信公众平台,如能借助这些媒体的力量,定会为“空壳拯救计划”公众号的发展带来极大帮助。但这些公众平台较为零散,缺少统一组织,很难从中借力。
  5結语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西方文化传播,顺应了社会时代发展的潮流,迎合了当代年轻人的需求,有利于传播,在与外语院校校内资源进行结合时,也获得了诸多便利。但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问题,如个人公众号成长缓慢、对创作者和创作内容要求高、没有取得与其他校内平台的联系等。这些都是进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新媒体手段拓宽校园文化建设渠道,是我们需要深入且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孙海清.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5):23-24.
  (责编:陈静姝)
其他文献
摘要:自甲午中日战争以来,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威海卫的形势受到了日本的特殊关注。自1894年至1938年间,《朝日新闻》围绕威海卫局势的报道涵盖了日本在威海卫问题上的态度变化。从《朝日新闻》中史料来看,日本对威海卫的政策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94至1898年,日军攻占威海卫以摧毁清政府的北洋舰队,并将其作为政治筹码以保证战争赔款、实现通商条约;第二阶段为1898至1918年,日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来源于群众生活实践的各种传统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译介,有利于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影响力,助推其更好地“走出去”。本文将以湖南省浏阳花炮为例,从译介学的角度探讨浏阳花炮的对外译介情况,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译介提出合理化建议。关键词:译介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译介;浏阳花炮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人类发展与历史经验积累具有深远影响,故而在其中应用文化圈理论实现抢救维护很有必要。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文化圈理论的内涵及其发展,并通过实现文化精准分类、设置职能管理机构、创新遗产保护思路、打造遗产文化空间等要点,以此彰显出文化圈理论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圈理论;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儿童教育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传入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一时间成为流行的话题。然而,近几年来,的确有许多有关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但是从接受美学视角下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少之又少。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角度出发,从鲍姆的巨作《绿野仙踪》的陈伯吹[1]译本中选取案例进行研究,分别从译著采取的方法和词语的使用方面分析并论证接受美学在翻译儿童文学时起到的作用。关键
期刊
摘要:忠实是翻译的第一原则。笔者认为,忠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忠实于作者、忠实于译者、忠实于读者。三者看似不可兼顾,然而三者却是有机统一的。《喻世明言》译者实践自己的翻译思想,准确把握忠实原则,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原作风貌,向读者呈现了一幅古代中国人民生活的丰富画卷,做到了对作者、译者、读者的忠实。  关键词:忠实;《喻世明言》英译;作者;译者;读者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古代寓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古文翻译成为了一个难点。本文运用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古代寓言选》中的应用,讨论古文翻译的方法,以及其对译者翻译活动的指导作用,并为今后的翻译活动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功能对等;形式对等;意译;专有名词  中图分类号:H315.9;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
期刊
摘要:我国男护士队伍主力军逐渐从中专过渡到以专科男护士为主,为提升整体男护士素质,形成临床男护士需求与院校男护生输出的良性循环。文章深入分析男护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探索积极教育对策,以利于推动护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专科男护生;身心健康影响因素;积极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5-0096-02  1
期刊
摘要:财经素养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是对学生一生有用的技能,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备的一项素养培养。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财经素养并不仅是所谓的“认识钱”、“会数钱”等能力,而是让学生学会在“行为上忍得住”,做一个会选择、懂规则、更自信、自立的经济公民。提高财经素养不仅是学生个体的自我诉求,更是个体对国家的一份责任。中职教育阶段是中职学生各方面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向中职学生开展财经素养
期刊
滞留印度多年的中国老兵王琪准备回国之际,至少还有一位有类似经历的中国士兵留在当地,也有许多仍未解开的疑团。  记者维内特·卡雷尔日前找到了另一名同样滞留印度多年的老兵。  这位老兵名刘树荣,在1961年中印战争爆发之前就来到了印度。被印度当局拘捕的时候还带着佩枪,但是没有透露当时被当局囚禁和后来“流亡”的详情。 BBC印地语记者维内特·卡雷尔日前找到了另一名同样滞留印度多年的老兵刘树荣(图左
期刊
“假新闻”还是“选择事实”?不管叫什么吧,它很可能影响最后谁当了美国总统。大选年,德国人也开始沉不住气,启动打假战役。 德国国会。德国计划2017年9月举行大选  时事、政客变得有市场  德国变得很性感了,至少对写新闻的人来说确实如此。“默克尔”、“移民”这样的字眼能把穿比基尼暴露出腿臀脂肪的女明星照片推下报纸首页。最枯燥的经济故事,比如德国商界如何看待英国脱欧之后带来的贸易冲击,也能在社交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