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G40(2013)6-03-01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它以成长中的中学生为出发点,关注人的全面、健康成长。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心理健康、国情教育等是其重点主题;《中学生天地》是一本内容丰富、栏目众多、可读性极强的综合类中学生读物。它“提倡素质教育,关注人的成长”,堪称新时期“中国版青春读本”。因为两者都以“关注心理健康、倡导健全人格、培育新世纪公民”为己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撷取《中学生天地》素材,深化《思想品德》课主题,就是我在《思想品德》教学和《中学生天地》导读中找到的最佳结合点。
孝敬父母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八年级上册以“与父母的交往”作为开篇,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爱在屋檐下》这一课时,我首先介绍家庭的特点、确立家庭关系的几种情形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我知我家”的认知概念,并让学生懂得“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这些都为下一步教学奠定了知识基础。接着又设计《在你家,下列事情通常由谁来做》的调查作业,让学生分别说说家人对自己家庭的主要贡献,并夸夸自己的父母。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加深了对父爱和母爱的理解,从而从“道德认知”初步上升为“道德情感”。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家庭、爱父母”的道德情感,我引入了《爱是疼痛》一文(《中学生天地》2007年9A期)——同学们受老师的引导,阅读兴趣十分浓厚。故事的梗概是:“我”(一名初中生)住校就读,母亲借口“开会”来看“我”,不时打电话来关心“我”,而“我”都用“我”的冷漠伤害了母亲。初三上学期,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母亲不仅同意“我”搬出学校去租房,还给“我”买了一个手机。此后,每晚十点,母亲准时打“我”手机,嘱咐“早点睡”。一天晚上,“我”因逛夜市没及时回住处。当看到手机上母亲的“16个”未接来电时,“我”幡然悔悟——“爱是抵达骨髓的疼痛”!
用“心”的阅读是一种情感的触动。同样来自中学生的笔触,“16个未接来电”这一细节,深情地勾起了学生对父爱、母爱的无限追忆!于是,我又因势利导让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谈谈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有的谈父母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接送自己上学、放学,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有的讲父母总是买自己最爱的菜,挑最好的东西给自己吃,而他们却常常节衣缩食;有的讲爸爸在外做工,只要有活就干,几乎很少有休息天……一件件,一桩桩,感恩之心出于肺腑,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的心灵是十分纯净的!感情是非常美好的!谁能说他们不爱父母呢?
……
“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善于与父母相沟通”是八年级上册的重点主题之一。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的中心词是“沟通”。我在帮助学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同样引导学生阅读《中学生天地》(2007年5A期)中另一篇文章《听妈妈的话》,还结合课文开展“该不该听妈妈的话”的讨论,并探讨“如何与父母相处好”的秘诀。由于在教学中,恰当地撷取了《中学生天地》的有效素材,《思想品德》的文本更显丰满,课堂更加充实、生动,教育的主题思想得到凸显和深化。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原则。虽然现行的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编得很好,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单一地、机械地依靠教材自身这一相对“凝固”的教学媒体,那么“晓理”、“动情”、“导行”、“持恒”等可能就显得单薄、干瘪或是乏力、无味;而《中学生天地》紧密贴近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紧紧追踪当代中学生的心理、行为动态,敏锐地把握当代中学生的思想情感,形式活泼内容生动——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学生天地》也是宝贵的、“时新”的教学媒体。做好《中学生天地》导读工作就是“育人”!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龙广镇第二中学551500)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它以成长中的中学生为出发点,关注人的全面、健康成长。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心理健康、国情教育等是其重点主题;《中学生天地》是一本内容丰富、栏目众多、可读性极强的综合类中学生读物。它“提倡素质教育,关注人的成长”,堪称新时期“中国版青春读本”。因为两者都以“关注心理健康、倡导健全人格、培育新世纪公民”为己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撷取《中学生天地》素材,深化《思想品德》课主题,就是我在《思想品德》教学和《中学生天地》导读中找到的最佳结合点。
孝敬父母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八年级上册以“与父母的交往”作为开篇,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爱在屋檐下》这一课时,我首先介绍家庭的特点、确立家庭关系的几种情形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我知我家”的认知概念,并让学生懂得“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这些都为下一步教学奠定了知识基础。接着又设计《在你家,下列事情通常由谁来做》的调查作业,让学生分别说说家人对自己家庭的主要贡献,并夸夸自己的父母。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加深了对父爱和母爱的理解,从而从“道德认知”初步上升为“道德情感”。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家庭、爱父母”的道德情感,我引入了《爱是疼痛》一文(《中学生天地》2007年9A期)——同学们受老师的引导,阅读兴趣十分浓厚。故事的梗概是:“我”(一名初中生)住校就读,母亲借口“开会”来看“我”,不时打电话来关心“我”,而“我”都用“我”的冷漠伤害了母亲。初三上学期,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母亲不仅同意“我”搬出学校去租房,还给“我”买了一个手机。此后,每晚十点,母亲准时打“我”手机,嘱咐“早点睡”。一天晚上,“我”因逛夜市没及时回住处。当看到手机上母亲的“16个”未接来电时,“我”幡然悔悟——“爱是抵达骨髓的疼痛”!
用“心”的阅读是一种情感的触动。同样来自中学生的笔触,“16个未接来电”这一细节,深情地勾起了学生对父爱、母爱的无限追忆!于是,我又因势利导让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谈谈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有的谈父母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接送自己上学、放学,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有的讲父母总是买自己最爱的菜,挑最好的东西给自己吃,而他们却常常节衣缩食;有的讲爸爸在外做工,只要有活就干,几乎很少有休息天……一件件,一桩桩,感恩之心出于肺腑,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的心灵是十分纯净的!感情是非常美好的!谁能说他们不爱父母呢?
……
“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善于与父母相沟通”是八年级上册的重点主题之一。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的中心词是“沟通”。我在帮助学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同样引导学生阅读《中学生天地》(2007年5A期)中另一篇文章《听妈妈的话》,还结合课文开展“该不该听妈妈的话”的讨论,并探讨“如何与父母相处好”的秘诀。由于在教学中,恰当地撷取了《中学生天地》的有效素材,《思想品德》的文本更显丰满,课堂更加充实、生动,教育的主题思想得到凸显和深化。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原则。虽然现行的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编得很好,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单一地、机械地依靠教材自身这一相对“凝固”的教学媒体,那么“晓理”、“动情”、“导行”、“持恒”等可能就显得单薄、干瘪或是乏力、无味;而《中学生天地》紧密贴近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紧紧追踪当代中学生的心理、行为动态,敏锐地把握当代中学生的思想情感,形式活泼内容生动——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学生天地》也是宝贵的、“时新”的教学媒体。做好《中学生天地》导读工作就是“育人”!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龙广镇第二中学55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