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中医特色健康教育联合温针灸治疗的方法实施治疗所取得的疗效。方法 研究资料为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医医院在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共计66例,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纳入患者33例。给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配合常规护理,给观察组实施温针灸治疗联合配合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措施。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健康知识与生活质量情况,经过比较,结果表现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与生活质量,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中医特色健康教育配合温针灸治疗,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这种干预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健康教育;温针灸;骨质疏松症;疗效对比
骨质疏松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并且患病率呈每年不断升高的趋势,情况不容乐观,造成老年患者发生残疾、死亡的严重后果[1]。因此,骨质疏松症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临床中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方法为温针灸疗法,本研究在对患者开展治疗的同时还要对患者实施中医健康教育,促进理想治疗效果的达成。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将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医医院在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共计66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资料。随后将全部患者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纳入患者33例。我们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了统计比较,比较结果为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二)干预措施
1.温针灸疗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温针灸的治疗措施,主要方法为:准确取穴,主要包括的穴位为:脾俞、胃俞、肾俞、命门穴 、悬枢、神道。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体位,标记好施针穴位,然后严格按照要求消毒皮肤,选用的针具为32号21.5寸毫针进穴约0.9寸,轻缓捻转至产生酸麻肿胀感,将针柄与艾绒紧密衔接,将艾灸点燃,艾绒烧完后,更换艾绒继续针灸,每个穴位均燃烧完3柱艾绒后,治疗完毕将毫针拔出[2]。
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不同: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1)由骨科医生与护士组成健康教育小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定期为患者实施健康宣教。
(2)心理护理。从我们接触的患者我们可以看见,多数患者都存在不良的心理情绪,例如:焦虑、烦躁、悲观、恐惧等,导致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对比,我们要对患者积极开展心理护理,也就是情志护理,鼓励患者、开导患者、关心患者并且尊重患者,让患者明白患病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情况,只是所患的疾病不同而已,每個人都会有烦恼,要学会面对与接受,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情况与治疗情况,增强患者的配合积极性,进而促进理想治疗效果的达成。
(3)饮食指导。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与饮食喜好为患者实施有效的饮食护理,嘱患者要多食补肾阳、滋阴补肾、益肝健脾等食物,如羊肉羹、甲鱼滋补汤。严格控制盐分摄入量,多吃易消化的食物,预防便秘。
(4)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锻炼,可通过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三)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应用x2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健康知识水平对比
见表1。
(二)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见表2。
三、讨论
骨质疏松症目前中医疗法就是采用温针灸治疗,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因为骨质疏松症治疗周期较长,治疗效果不能在短期内显现,因此很多患者会对治疗失去信心,不能积极配合。所以,本研究在温针灸治疗期间配合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疾病知识,使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与护理,在治疗期间能够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能够正视疾病,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李金艳,陈颖,唐艳丽,等.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症效应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症杂志,2014,20(3):315-321.
[2]郑洁,郭海英,潘思京,等.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症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4,36(8):1254-1257.
【关键词】中医健康教育;温针灸;骨质疏松症;疗效对比
骨质疏松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并且患病率呈每年不断升高的趋势,情况不容乐观,造成老年患者发生残疾、死亡的严重后果[1]。因此,骨质疏松症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临床中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方法为温针灸疗法,本研究在对患者开展治疗的同时还要对患者实施中医健康教育,促进理想治疗效果的达成。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将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医医院在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共计66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资料。随后将全部患者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纳入患者33例。我们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了统计比较,比较结果为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二)干预措施
1.温针灸疗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温针灸的治疗措施,主要方法为:准确取穴,主要包括的穴位为:脾俞、胃俞、肾俞、命门穴 、悬枢、神道。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体位,标记好施针穴位,然后严格按照要求消毒皮肤,选用的针具为32号21.5寸毫针进穴约0.9寸,轻缓捻转至产生酸麻肿胀感,将针柄与艾绒紧密衔接,将艾灸点燃,艾绒烧完后,更换艾绒继续针灸,每个穴位均燃烧完3柱艾绒后,治疗完毕将毫针拔出[2]。
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不同: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1)由骨科医生与护士组成健康教育小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定期为患者实施健康宣教。
(2)心理护理。从我们接触的患者我们可以看见,多数患者都存在不良的心理情绪,例如:焦虑、烦躁、悲观、恐惧等,导致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对比,我们要对患者积极开展心理护理,也就是情志护理,鼓励患者、开导患者、关心患者并且尊重患者,让患者明白患病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情况,只是所患的疾病不同而已,每個人都会有烦恼,要学会面对与接受,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情况与治疗情况,增强患者的配合积极性,进而促进理想治疗效果的达成。
(3)饮食指导。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与饮食喜好为患者实施有效的饮食护理,嘱患者要多食补肾阳、滋阴补肾、益肝健脾等食物,如羊肉羹、甲鱼滋补汤。严格控制盐分摄入量,多吃易消化的食物,预防便秘。
(4)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锻炼,可通过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三)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应用x2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健康知识水平对比
见表1。
(二)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见表2。
三、讨论
骨质疏松症目前中医疗法就是采用温针灸治疗,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因为骨质疏松症治疗周期较长,治疗效果不能在短期内显现,因此很多患者会对治疗失去信心,不能积极配合。所以,本研究在温针灸治疗期间配合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疾病知识,使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与护理,在治疗期间能够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能够正视疾病,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李金艳,陈颖,唐艳丽,等.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症效应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症杂志,2014,20(3):315-321.
[2]郑洁,郭海英,潘思京,等.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症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4,36(8):1254-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