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想起鲁迅那个著名的问题

来源 :教师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hy_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919年,我的绍兴老乡鲁迅,还在北京的绍兴会馆里抄古碑.rn这一年,他在《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发表了著名的《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一文.后来,收入到杂文集《坟》里.rn这篇文章的标题,直接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要知道,这个时候,鲁迅还没做父亲.周海婴,要到1929年才出生.但鲁迅天生的敏感,和深邃的洞察力,促使他提出这一灵魂之问.这个疑问,穿越了100多年的历史迷雾,至今仍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其他文献
儿童哲学的课程与实践这个课题研究本身,我感到确实是充分地反映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基本诉求,就是要培养现代中国人,所以这个课题是很有时代意义、很有挑战性的.基于此,我这里简单谈四点,以抛砖引玉.
在世界上大多数教育系统中,校长都在学校的管理与改进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很多时候,社会各界对校长的专业地位都深信不疑,名校长的社会声望会让一所新学校广受追捧.rn在学术研究领域,人们对校长如何发挥作用也倍感兴趣,并不断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过去二十年中,我们持续关注校长队伍建设问题,并组织实施了包括PISA、TALIS在内的多个大型教育测评项目,基于在这些测评以及我们对于上海市中小学校长持续十多年的观察,结论确实如此:好的校长会成为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也
期刊
城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形态,是古代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传说黄帝时代已经筑城.而考古发现也表明,远在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出现了原始小聚落.距今约八千年前,发展为大聚落.到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七千年至五千年),已形成中心聚落.仰韶文化晚期,开始出现城邑.我国的史前城址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学分,可不要以为只是现代莘莘学子的追求,古人也曾为之拼命.rn《礼记·学记》记载:“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也就是说,每年入学一次,隔年考核一次.一年考查辨明志向,三年考查是否专心和亲近同学,五年考查是否博学和亲近师长,七年考查是否有独立见解和择友能力,这些都达到了,就是小成,意味着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到九年的时候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坚强独立而不违背师训,就是大成,意味着学业已经达到了成熟
期刊
期刊
最近一天晚上,我注意到我那19岁的、最喜读书的儿子科德正在读我喜爱的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但他却读不下去.我深知其中的原因,开头几章描写了一个白痴男孩对一场高尔夫球赛的看法,的确很不好懂.
期刊
有一位青年给我的信上说:“每当我读《新世训》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成了三十以上的人了.年轻人喜欢读比较刺激一点的书,但他却不问那书到底对不对.我也是青年人,我觉得《新世训》一书很容易使一个青年老大,很容易失掉天真活泼的情怀.这点对不对,我想先生能给我们一个满意的解答.”
期刊
我们不能说读书是一个老话题,读书这个文章是做不完的,虽然一代代人都在做.读书首先有一个自我定位的问题:你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你是一个读书人.你有机会读书,成为一个读书人,是一种幸运,有些人想都想不到.我也算是幸运的,不管怎么样,总算读了一辈子书.读书人必须要读书,不然就不叫读书人.读书人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将读书变成一种本能.
期刊
如今的书店闹哄哄的成了大卖场,难有翻书、选书、读书的气氛.选书,首先成了一件头疼的事情.满眼书海茫茫,不知何处可以拢岸.书的琳琅满目,其实是在花哨之中暗藏着浮躁,便越发地让人乱花迷眼.rn好多朋友都问我如此乱象,进书店如何选书?说实在的,我已多日不去书店,选书,只在网上,或图书馆,或听孩子的推荐.因此,面对那么多其实大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书,我只能说,首先不选的是什么样的书(仅限于文学和社科类).然后,淘汰下来的,范围缩小,可选的书容易水落石出.
期刊
身边很多朋友和家长会咨询我,3到6岁的幼儿要学些什么.我给他们的建议都是:好好玩就可以了.听到我的建议后,他们往往很惊讶,第一反应就是,孩子怎么能每天玩?!他们更希望孩子能够多学学.而为什么我还建议孩子要好好玩呢?rn为人母、为人师,并且带过那么多届信息竞赛队,我深刻地感受到,儿时会“玩”的学生,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探究的种子.在游戏过程中,他们的知识结构逐渐丰满,并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玩”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这是开启孩子智慧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