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借助了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对问题的形成进行了原因分析,從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环境因素四个方面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预防和应对此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小学生;策略
一、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
(一)什么是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1.课堂的概念界定
课堂指的是聚集了由教师(主导者)和学生(主体)及环境所组成的一个充满情境与交往的完整的有系统的教学组织单位。
2.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界定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是:发生在聚集了由教师(主导者)和学生(主体)及环境所组成的一个充满情境与交往的完整的有系统的教学组织单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的行为结果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而且还可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
(二)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危害
班级中的问题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普遍不好,许多学生不愿与老师沟通,认为自己就是老师认定的坏学生。
问题学生与同伴的关系也较差。由于问题学生的一些行为危害到其他学生的利益,致使问题学生与同伴关系较差,很多学生不愿与他们成为好朋友。因此问题学生的交友范围缩小,在选择同伴交往时,更倾向于选择和自己有相同处境的学生,他们抱着同病相怜的心理慢慢地来往、交流,反复强化自己的行为,逐步形成“亚文化群体”。久而久之,他们越来越习惯于“在夹缝中生存”,继续任由自己不良行为的发展。
二、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分析
引起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多样的,主要有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有家庭、教师、社会环境等因素引起的。
(一)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不完整
再婚、离异单亲的家庭结构会使小学生遭受严重的心理伤害。父母离婚之前必然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家庭冲突,家庭氛围不良。对子女而言,他们不但要接受父母的新配偶(多数情况子女不能自主选择只能被动接受),还要和继父母处好关系,这无疑增加了子女的心理负担,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更易产生心理问题。基于此,再婚家庭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多也就成为必然。
2.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低
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更可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教育子女,对子女更可能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与此相应,子女的问题行为也会相对较少,综合素质较高。
(二)学生自身因素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和意志力都处于发展阶段,关注力处在较低的水平,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这期间,学生的发展是不一样的,神经系统发展较为缓慢的学生,有一定的生理障碍,这个阶段的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很难控制他们课堂上的行为,很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课堂问题行为。
(三)教师因素
教师因素同样是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教师的教育理念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进而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呆板,方法陈旧,语速过快,语言没有活力,讲课没有激情,对学生评价太少,没有激励性的语言,学生学习都会失去积极性和动力,课堂问题行为便会由此产生。
三、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
(一)家庭策略
父母自身的修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正确的教养态度和生活方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到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决定性的,作为家长应主动地、尽早地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二)社会策略
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教兴国”为宗旨,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积极开展整治活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切实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的环境。
(三)教师策略
教师在课堂内外,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言行,都是给学生作出的榜样。教师必须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加强道德理论学习,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四)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
1.课堂问题行为预防策略
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关注学生。多给予一些关注,随时与学生和家长沟通,打开孩子封闭的内心。
2.课堂问题行为控制策略
对那些尚未被消除的课堂问题行为要加以控制,及时终止课堂问题行为。让该生自己正确面对自己的课堂习惯,总结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3.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策
(1)准确识别问题行为和正常行为
教师要比对好同样的行为发生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所造成的不同影响,根据影响的轻重和范围来辨别问题行为和正常行为。
(2)收集问题行为发生频率的具体材料
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确定了课堂问题行为,详细的收集这位学生全方位的情况,以便于制定和设计矫正计划。教师可以利用随机听课观察学生的表现,测量出学生发生问题行为的频率和趋势。
(3)制定并实施矫正计划
教师要确定行为矫正的具体实施方法。
(4)呈现矫正结果,确定矫正是否成功
教师重新依据学生选择强化物或强化方向,继而实施行为矫正策略。
总之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行为是经常需要面对的现象,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分析这种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切不可盲目,简单粗暴的处理,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类型和性格特点,给予正确的和疏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从而认识自我,认识社会,逐步树立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董会芹.影响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16,(03):99-109.
[2]赵兰兰.小学问题学生研究--以徐州市M小学为例[D].江苏师范大学,2018,6-1.
[3]刘艳.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6-6.
[4]张彩云.小学教师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特点[J].中国特殊教育,2008(11):50-56.
[5]曹晓龙.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调查及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6]苏鹰.从家庭环境看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4.\
[7]左其沛.关于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1984:3.
[8]张蕾,苏春景,李莹莹.当代“问题学生”的类型及其干预策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4(09):74-78+73.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小学生;策略
一、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
(一)什么是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1.课堂的概念界定
课堂指的是聚集了由教师(主导者)和学生(主体)及环境所组成的一个充满情境与交往的完整的有系统的教学组织单位。
2.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界定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是:发生在聚集了由教师(主导者)和学生(主体)及环境所组成的一个充满情境与交往的完整的有系统的教学组织单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的行为结果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而且还可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
(二)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危害
班级中的问题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普遍不好,许多学生不愿与老师沟通,认为自己就是老师认定的坏学生。
问题学生与同伴的关系也较差。由于问题学生的一些行为危害到其他学生的利益,致使问题学生与同伴关系较差,很多学生不愿与他们成为好朋友。因此问题学生的交友范围缩小,在选择同伴交往时,更倾向于选择和自己有相同处境的学生,他们抱着同病相怜的心理慢慢地来往、交流,反复强化自己的行为,逐步形成“亚文化群体”。久而久之,他们越来越习惯于“在夹缝中生存”,继续任由自己不良行为的发展。
二、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分析
引起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多样的,主要有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有家庭、教师、社会环境等因素引起的。
(一)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不完整
再婚、离异单亲的家庭结构会使小学生遭受严重的心理伤害。父母离婚之前必然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家庭冲突,家庭氛围不良。对子女而言,他们不但要接受父母的新配偶(多数情况子女不能自主选择只能被动接受),还要和继父母处好关系,这无疑增加了子女的心理负担,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更易产生心理问题。基于此,再婚家庭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多也就成为必然。
2.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低
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更可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教育子女,对子女更可能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与此相应,子女的问题行为也会相对较少,综合素质较高。
(二)学生自身因素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和意志力都处于发展阶段,关注力处在较低的水平,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这期间,学生的发展是不一样的,神经系统发展较为缓慢的学生,有一定的生理障碍,这个阶段的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很难控制他们课堂上的行为,很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课堂问题行为。
(三)教师因素
教师因素同样是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教师的教育理念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进而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呆板,方法陈旧,语速过快,语言没有活力,讲课没有激情,对学生评价太少,没有激励性的语言,学生学习都会失去积极性和动力,课堂问题行为便会由此产生。
三、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
(一)家庭策略
父母自身的修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正确的教养态度和生活方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到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决定性的,作为家长应主动地、尽早地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二)社会策略
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教兴国”为宗旨,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积极开展整治活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切实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的环境。
(三)教师策略
教师在课堂内外,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言行,都是给学生作出的榜样。教师必须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加强道德理论学习,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四)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
1.课堂问题行为预防策略
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关注学生。多给予一些关注,随时与学生和家长沟通,打开孩子封闭的内心。
2.课堂问题行为控制策略
对那些尚未被消除的课堂问题行为要加以控制,及时终止课堂问题行为。让该生自己正确面对自己的课堂习惯,总结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3.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策
(1)准确识别问题行为和正常行为
教师要比对好同样的行为发生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所造成的不同影响,根据影响的轻重和范围来辨别问题行为和正常行为。
(2)收集问题行为发生频率的具体材料
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确定了课堂问题行为,详细的收集这位学生全方位的情况,以便于制定和设计矫正计划。教师可以利用随机听课观察学生的表现,测量出学生发生问题行为的频率和趋势。
(3)制定并实施矫正计划
教师要确定行为矫正的具体实施方法。
(4)呈现矫正结果,确定矫正是否成功
教师重新依据学生选择强化物或强化方向,继而实施行为矫正策略。
总之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行为是经常需要面对的现象,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分析这种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切不可盲目,简单粗暴的处理,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类型和性格特点,给予正确的和疏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从而认识自我,认识社会,逐步树立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董会芹.影响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16,(03):99-109.
[2]赵兰兰.小学问题学生研究--以徐州市M小学为例[D].江苏师范大学,2018,6-1.
[3]刘艳.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6-6.
[4]张彩云.小学教师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特点[J].中国特殊教育,2008(11):50-56.
[5]曹晓龙.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调查及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6]苏鹰.从家庭环境看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4.\
[7]左其沛.关于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1984:3.
[8]张蕾,苏春景,李莹莹.当代“问题学生”的类型及其干预策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4(09):74-7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