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足 迹·历史回望
80多年前,中国人民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悍然侵略的历史情形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动员下,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为捍卫中华民族的领土主权完整与根本利益,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成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抗击者;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鼓舞者和坚强政治核心;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广大敌后战场,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逐步成为整个抗战的有生力量、中坚力量和主力;中国共产党还制定并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方针,成为抗日战争正确战略的提出者、指导者和引领者;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尽了最大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
?《百团大战》
历史中,百团大战对中国抗日战场局势意义重大,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意义重大,改变了整个抗日的格局。这场战役,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电影《百团大战》用艺术手段,再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足 迹·光影刻盘
国家存亡之际的决策
暗夜,彭德怀背着手搓着手指,对着一幅巨大的作战地图思考。突然,他下定了决心似的,转头对一屋子的战士说“我们的目标是冲破囚笼,雪耻”。左权在旁边补充到“这个计划,在朱总司令返回延安之前,就已经酝酿了多时,它涉及到兵力、装备、伤亡的问题等等。甚至考虑到了怎样应对日军随后的报复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了根据地的存亡问题”。此时,镜头拉向墨色的夜空,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同样未眠,他望向远处,似乎也在等这决策的一刻。“可是如果我们不打的话”,左权话音未落,彭德怀拍案而起,“如果不打就会亡国,灭种!”
夜深人静,马蹄声脆,朱德来到毛泽东所在的院落,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许多人不能安眠。战马在夜空中嘶鸣,“就让这场大战开始吧”,毛泽东说到。有了这个夜色里的決定,有了这场周密、细致的打破囚笼的大战部署,才有了后面改变整个抗日局面的百团大战。
我愿意把自己的名字也写上去
冰雪覆盖的太行山上,彭德怀站在高处望向远方。他和左权说到“雪下小了,我喜欢这雪下得急,下得大,就像打仗一样,要打就打大仗”。镜头滑过每一位战士的面庞,因为经历这场大战,他们变得更加成熟,目光坚定。“一百多个团,二十多万人,打了好几个月,你觉得这仗还不够大?”左权说到。彭德怀并不否认,他望向面前的战士,新七团被战火灼烧过的战旗吸引了他的目光,“果然人在旗在”,彭德怀发出赞许。“旗手已经换了很多人,人不在,旗也在。日寇一日不除,我愿意把自己的名字也写上去”,左权笃定地说到。正是因为这些将领和战士们不畏牺牲、敢于冒险的精神,才让抗日战争胜利的希望融入大家的骨髓。也正是因为这股顽强拼搏、从不认输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才能够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成为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
足 迹·记忆加载
★电影《百团大战》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拍摄。
★饰演彭德怀的陶泽如坦言,因为之前对彭德怀元帅的了解几乎是空白,自己只能边拍边积累。他阅读了大量关于彭元帅的传记,丰富自己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陶泽如平时几乎没有骑过马,而该片第一场戏便是骑马奔腾的场面。因为马的颠簸幅度大,陶泽如险些跌落马下,最后不得不找专业马师在前方引领。
★导演觉得邓超和张自忠将军在气质上很像,于是邀请邓超客串这个角色。为了塑造张自忠这个形象,邓超之前细查资料,考虑到张将军的年龄问题,邓超两天没有刮胡子,称“如果导演不需要,现场再刮掉”。
?《太行山上》
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奉党中央命令,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115、120和129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电影《太行山上》细致描摹了这段太行山上的抗战历史。影片以朱德为主角,借由朱德在民族危亡和抗日战争紧要关头的大智大勇、大仁大义,歌颂了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不屈不饶的战斗精神,成功地塑造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同时表现了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足 迹·光影刻盘
平型关大捷
被炮火轰炸后的太行山上,硝烟尚未完全散去。在战斗中幸存的战士浑身焦黑,他们大部分都受了伤,拄着拐杖,却整整齐齐排成队站在山头处。朱德眼见此景,郑重地向所有战士敬礼。镜头扫过每一位战士带着伤痕和血迹的面庞,他们从未如此坚定。“今天,公元1937年9月25日,是震惊中外的一天,是要写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一天,因为今天我们把最凶恶最猖狂的敌人板垣师团给打败了!”在朱德铿锵有力的声音中,所有的战士们举枪支欢呼庆祝,“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的声音不绝于耳。这场战役后来被称之为“平型关大捷”,是自“七七事变”之后给予日本侵略者最沉重的打击,也是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出师华北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这场战斗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高涨了中华人民的反侵略志气。
鱼水之情
太行山下宁静的小村落里,一群妇女围坐在大树下边唱歌边纳制布鞋。“这些妇女家里大都有亲人在前线牺牲了,村里的妇救会组织大家给八路军做军鞋”,翻译员向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解释。镜头对准放在旁边缝制好的鞋垫,每双鞋垫上都有绣制精美的莲花。“莲花一般都是一朵,这儿怎么是两朵?”史沫特莱不解。妇女们听到后会心一笑,一位老人面带笑容解释“这是并蒂莲,在中国民间文化中,并蒂莲是爱情的象征”。据老人说,这是其中一位新婚妇女的主意,刚刚新婚三天的她把自己的丈夫送上前线。新婚妇女抚摸着绣好的并蒂莲若有所思。没有国就没有家,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而抗日战争的胜利,更是离不开所有小家和群众的支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之所以取得最终胜利的秘密武器。 一封家书
门帘被轻轻掀开,朱德本打算带着史沫特莱采访刚刚打完仗回来的左权,却发现他因为太过疲惫,靠在柜子上沉沉睡去。镜头移至左权旁边的矮桌,上面放着一封书信和一张印有小手印的纸,朱德拿起纸认真端详,纸上除了一个小手印外,还有两行字“我这里没有照相馆,寄上女儿北北的手印”。随即,朱德又拿起书信读了一下,旋即眼眶湿润,他抑制不住内心情感,掩面走出门去。史沫特莱和翻译好奇,她们拿起书信通读,里面有言“看到北北的小手印,我很满足了。四天三夜的生死战斗回来,我第一件事就是给你们写信。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此生别无遗憾。唯一遗憾的就是,我们的女儿我连一面都没有见过……”此时,镜头扫过左权从硝烟战场归来后的面孔、带着伤痕的双手和焦黑的军装,记者和翻译同时湿了眼眶。1942年,左权在麻田反扫荡战斗中牺牲,是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无数将领和战士保家卫国付出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信仰和坚持,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坚实保证。
足 迹·记忆加载
★朱德的扮演者王伍福在出演电影《太行山上》之前,已经扮演了朱德50次。《太行山上》也是首部以朱德为主角的电影。
★影片为使衣物的磨损和破旧看上去真实可信,剧组人员将衣服用高锰酸钾腐蚀,用酱油、茶水、墨汁、漂白粉加工,还用喷灯烧糊,铁锉锉旧,砂纸打磨出衣裤的毛边。
★影片为营造千军万马的战争全景,动用了100多吨炸药、近2万个炸点、8000余支枪械、800余辆战车、50余架次直升机、10万部队官兵。为了增强影片战火纷飞的质感,影片又拍了1800个、平均每4秒一个的镜头数量,动用了200多人的動画设计队伍、制作了140多个数码科技制作场景。
★电影中绝大多数的道具,比如八路战士的大刀和磨损的破枪老套筒、民兵崔队长磨得寒光凛凛的几杆标枪、指挥员用的地图、系的破皮带,都跟临摹的文物一样;再比如鬼子军官的军装、佩刀、勋略表、野餐饭盒,小鬼子的钢盔、三八枪、大头皮鞋,也都是精工细做。
足迹·主创心声
◎ 宁海强
《百团大战》导演
“拍摄《百团大战》的难点是处理历史与电影的关系。历史不是电影,拍故事片,我们就不能像纪录片一样去讲述一段历史。故事片的难度在于怎样把百团大战这样一个大战役,全方位展示出来,怎样把这打了5个月的105个团凝结在故事中,如果电影没有故事就缺少了感染力。第二个难点是怎样让主创感同身受当年百团大战的情形。我带主创们走访了百团大战所有的发生地,直面感受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事、见证人,还有很多历史博物馆,为的就是让大家尽快地进入百团大战的氛围中感受创作,在静态的时间接近百团大战,接近历史,接近这样一场让世界瞩目的战争,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要表达的东西。
我觉得我们不仅仅是在做一部电影,说是为纪念抗战中牺牲的同志也好,表达哀悼也好,在路演中,我们接触了很多抗战老战士,有的是几代人看这部电影,让我感触很深。我认为一个国家的电影中如果缺少了英雄,还是有缺憾的。”
◎ 陶泽如
《百团大战》中饰演彭德怀
“演员拿到新角色,要从内到外走进人物中间,一开始需要做足准备,尤其是彭老总这个角色,更要做很多准备。从资料了解前辈们的戎马生涯及一些事情,但要扮演他,一个战功显赫的军事家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在1940年百团大战时的他。他有豪情的方面,也有悲情和激情的方面,他也有很大的胸怀。要分清楚这些就好塑造了,该咆哮的时候咆哮,该愤怒的时候愤怒,也要有谋略思考。我只能从文字和影像上来揣摩角色,怀着深深的敬意和景仰,用敬畏之心来拍这部戏、演绎这个角色。”
足 迹·链 接
★《狼牙山五壮士》★
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改编自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事件,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与日军作战到弹尽粮绝后跳下山崖的悲壮故事。电影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五位八路军战士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精神和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小兵张嘎》★
电影《小兵张嘎》改编自作家徐光耀的同名中篇小说,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和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故事。不同于其他抗战题材影片,《小兵张嘎》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儿童视角影片,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而片中所提到的雁翎队也是历史上真实活跃在白洋淀中的民间抗日武装。嘎子和雁翎队是抗日战争期间普通民众坚持抗战的鲜明代表。在抗战的历史节点,无数人如同他们这般,用智慧、不屈的斗争精神,在抗战历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80多年前,中国人民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悍然侵略的历史情形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动员下,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为捍卫中华民族的领土主权完整与根本利益,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成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抗击者;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鼓舞者和坚强政治核心;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广大敌后战场,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逐步成为整个抗战的有生力量、中坚力量和主力;中国共产党还制定并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方针,成为抗日战争正确战略的提出者、指导者和引领者;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尽了最大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
?《百团大战》
历史中,百团大战对中国抗日战场局势意义重大,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意义重大,改变了整个抗日的格局。这场战役,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电影《百团大战》用艺术手段,再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足 迹·光影刻盘
国家存亡之际的决策
暗夜,彭德怀背着手搓着手指,对着一幅巨大的作战地图思考。突然,他下定了决心似的,转头对一屋子的战士说“我们的目标是冲破囚笼,雪耻”。左权在旁边补充到“这个计划,在朱总司令返回延安之前,就已经酝酿了多时,它涉及到兵力、装备、伤亡的问题等等。甚至考虑到了怎样应对日军随后的报复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了根据地的存亡问题”。此时,镜头拉向墨色的夜空,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同样未眠,他望向远处,似乎也在等这决策的一刻。“可是如果我们不打的话”,左权话音未落,彭德怀拍案而起,“如果不打就会亡国,灭种!”
夜深人静,马蹄声脆,朱德来到毛泽东所在的院落,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许多人不能安眠。战马在夜空中嘶鸣,“就让这场大战开始吧”,毛泽东说到。有了这个夜色里的決定,有了这场周密、细致的打破囚笼的大战部署,才有了后面改变整个抗日局面的百团大战。
我愿意把自己的名字也写上去
冰雪覆盖的太行山上,彭德怀站在高处望向远方。他和左权说到“雪下小了,我喜欢这雪下得急,下得大,就像打仗一样,要打就打大仗”。镜头滑过每一位战士的面庞,因为经历这场大战,他们变得更加成熟,目光坚定。“一百多个团,二十多万人,打了好几个月,你觉得这仗还不够大?”左权说到。彭德怀并不否认,他望向面前的战士,新七团被战火灼烧过的战旗吸引了他的目光,“果然人在旗在”,彭德怀发出赞许。“旗手已经换了很多人,人不在,旗也在。日寇一日不除,我愿意把自己的名字也写上去”,左权笃定地说到。正是因为这些将领和战士们不畏牺牲、敢于冒险的精神,才让抗日战争胜利的希望融入大家的骨髓。也正是因为这股顽强拼搏、从不认输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才能够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成为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
足 迹·记忆加载
★电影《百团大战》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拍摄。
★饰演彭德怀的陶泽如坦言,因为之前对彭德怀元帅的了解几乎是空白,自己只能边拍边积累。他阅读了大量关于彭元帅的传记,丰富自己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陶泽如平时几乎没有骑过马,而该片第一场戏便是骑马奔腾的场面。因为马的颠簸幅度大,陶泽如险些跌落马下,最后不得不找专业马师在前方引领。
★导演觉得邓超和张自忠将军在气质上很像,于是邀请邓超客串这个角色。为了塑造张自忠这个形象,邓超之前细查资料,考虑到张将军的年龄问题,邓超两天没有刮胡子,称“如果导演不需要,现场再刮掉”。
?《太行山上》
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奉党中央命令,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115、120和129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电影《太行山上》细致描摹了这段太行山上的抗战历史。影片以朱德为主角,借由朱德在民族危亡和抗日战争紧要关头的大智大勇、大仁大义,歌颂了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不屈不饶的战斗精神,成功地塑造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同时表现了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足 迹·光影刻盘
平型关大捷
被炮火轰炸后的太行山上,硝烟尚未完全散去。在战斗中幸存的战士浑身焦黑,他们大部分都受了伤,拄着拐杖,却整整齐齐排成队站在山头处。朱德眼见此景,郑重地向所有战士敬礼。镜头扫过每一位战士带着伤痕和血迹的面庞,他们从未如此坚定。“今天,公元1937年9月25日,是震惊中外的一天,是要写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一天,因为今天我们把最凶恶最猖狂的敌人板垣师团给打败了!”在朱德铿锵有力的声音中,所有的战士们举枪支欢呼庆祝,“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的声音不绝于耳。这场战役后来被称之为“平型关大捷”,是自“七七事变”之后给予日本侵略者最沉重的打击,也是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出师华北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这场战斗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高涨了中华人民的反侵略志气。
鱼水之情
太行山下宁静的小村落里,一群妇女围坐在大树下边唱歌边纳制布鞋。“这些妇女家里大都有亲人在前线牺牲了,村里的妇救会组织大家给八路军做军鞋”,翻译员向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解释。镜头对准放在旁边缝制好的鞋垫,每双鞋垫上都有绣制精美的莲花。“莲花一般都是一朵,这儿怎么是两朵?”史沫特莱不解。妇女们听到后会心一笑,一位老人面带笑容解释“这是并蒂莲,在中国民间文化中,并蒂莲是爱情的象征”。据老人说,这是其中一位新婚妇女的主意,刚刚新婚三天的她把自己的丈夫送上前线。新婚妇女抚摸着绣好的并蒂莲若有所思。没有国就没有家,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而抗日战争的胜利,更是离不开所有小家和群众的支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之所以取得最终胜利的秘密武器。 一封家书
门帘被轻轻掀开,朱德本打算带着史沫特莱采访刚刚打完仗回来的左权,却发现他因为太过疲惫,靠在柜子上沉沉睡去。镜头移至左权旁边的矮桌,上面放着一封书信和一张印有小手印的纸,朱德拿起纸认真端详,纸上除了一个小手印外,还有两行字“我这里没有照相馆,寄上女儿北北的手印”。随即,朱德又拿起书信读了一下,旋即眼眶湿润,他抑制不住内心情感,掩面走出门去。史沫特莱和翻译好奇,她们拿起书信通读,里面有言“看到北北的小手印,我很满足了。四天三夜的生死战斗回来,我第一件事就是给你们写信。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此生别无遗憾。唯一遗憾的就是,我们的女儿我连一面都没有见过……”此时,镜头扫过左权从硝烟战场归来后的面孔、带着伤痕的双手和焦黑的军装,记者和翻译同时湿了眼眶。1942年,左权在麻田反扫荡战斗中牺牲,是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无数将领和战士保家卫国付出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信仰和坚持,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坚实保证。
足 迹·记忆加载
★朱德的扮演者王伍福在出演电影《太行山上》之前,已经扮演了朱德50次。《太行山上》也是首部以朱德为主角的电影。
★影片为使衣物的磨损和破旧看上去真实可信,剧组人员将衣服用高锰酸钾腐蚀,用酱油、茶水、墨汁、漂白粉加工,还用喷灯烧糊,铁锉锉旧,砂纸打磨出衣裤的毛边。
★影片为营造千军万马的战争全景,动用了100多吨炸药、近2万个炸点、8000余支枪械、800余辆战车、50余架次直升机、10万部队官兵。为了增强影片战火纷飞的质感,影片又拍了1800个、平均每4秒一个的镜头数量,动用了200多人的動画设计队伍、制作了140多个数码科技制作场景。
★电影中绝大多数的道具,比如八路战士的大刀和磨损的破枪老套筒、民兵崔队长磨得寒光凛凛的几杆标枪、指挥员用的地图、系的破皮带,都跟临摹的文物一样;再比如鬼子军官的军装、佩刀、勋略表、野餐饭盒,小鬼子的钢盔、三八枪、大头皮鞋,也都是精工细做。
足迹·主创心声
◎ 宁海强
《百团大战》导演
“拍摄《百团大战》的难点是处理历史与电影的关系。历史不是电影,拍故事片,我们就不能像纪录片一样去讲述一段历史。故事片的难度在于怎样把百团大战这样一个大战役,全方位展示出来,怎样把这打了5个月的105个团凝结在故事中,如果电影没有故事就缺少了感染力。第二个难点是怎样让主创感同身受当年百团大战的情形。我带主创们走访了百团大战所有的发生地,直面感受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事、见证人,还有很多历史博物馆,为的就是让大家尽快地进入百团大战的氛围中感受创作,在静态的时间接近百团大战,接近历史,接近这样一场让世界瞩目的战争,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要表达的东西。
我觉得我们不仅仅是在做一部电影,说是为纪念抗战中牺牲的同志也好,表达哀悼也好,在路演中,我们接触了很多抗战老战士,有的是几代人看这部电影,让我感触很深。我认为一个国家的电影中如果缺少了英雄,还是有缺憾的。”
◎ 陶泽如
《百团大战》中饰演彭德怀
“演员拿到新角色,要从内到外走进人物中间,一开始需要做足准备,尤其是彭老总这个角色,更要做很多准备。从资料了解前辈们的戎马生涯及一些事情,但要扮演他,一个战功显赫的军事家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在1940年百团大战时的他。他有豪情的方面,也有悲情和激情的方面,他也有很大的胸怀。要分清楚这些就好塑造了,该咆哮的时候咆哮,该愤怒的时候愤怒,也要有谋略思考。我只能从文字和影像上来揣摩角色,怀着深深的敬意和景仰,用敬畏之心来拍这部戏、演绎这个角色。”
足 迹·链 接
★《狼牙山五壮士》★
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改编自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事件,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与日军作战到弹尽粮绝后跳下山崖的悲壮故事。电影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五位八路军战士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精神和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小兵张嘎》★
电影《小兵张嘎》改编自作家徐光耀的同名中篇小说,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和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故事。不同于其他抗战题材影片,《小兵张嘎》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儿童视角影片,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而片中所提到的雁翎队也是历史上真实活跃在白洋淀中的民间抗日武装。嘎子和雁翎队是抗日战争期间普通民众坚持抗战的鲜明代表。在抗战的历史节点,无数人如同他们这般,用智慧、不屈的斗争精神,在抗战历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