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韩建交24年以来,众多韩国文学作品被翻译、介绍到中国。对于翻译家们采用的翻译手法及策略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学翻译质量与水平。本文选取韩国著名女作家朴婉绪的小说汉译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就其《裸木》《非常久远的玩笑》《虚幻的蝴蝶》三部小说中的直译手法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小说原文中的“韩国语汉字词”、成语典故等内容,译者往往会采用直译或直译+注解的手法。这种手法能够给中国读者带来较强的异域风情,有助于了解对韩国传统文化和社会风尚的了解。
关键词:韩国文学汉译;朴婉绪;直译;异化
一、朴婉绪小说汉译作品中的“直译”手法分析
朴婉绪小说除了极高的故事性和思想性之外,也常被称作是韩国20世纪后50年历史的一个缩影,如实地勾勒韩国的世态、民俗、宗教、建筑和民众意识。取材特征无所不包:阅读她的小说,韩国社会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的生活尽收眼底,因此获得了“全景式”描写的美誉。文学翻译固然不同于其他题材的翻译——不是简单的信息传达;但是,这些内容是朴婉绪小说中基本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译者都无法绕过她广博的知识背景和写作范围。无法处理好她“全景式”写作涉及的原文文化,就无法实现高质量的译文。面对这些翻译中的“拦路虎”,如何运用直译进行处理,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直译指翻译时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由于原文的内容存在读者无法理解的表达,同时译者又想使用“原汁原味”的表达方式,于是就产生了直译+注释的翻译方法。注释有可能是添加脚注,也有可能是在需要说明的内容后面添加上括号,在括号里面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读者理解。翻译加注是一项很重要,同时难以掌握的翻译手段……有两大原则:一要体会原文作者的用语的意图,二要照顾译文读者理解的需要。翻译中按照这两项原则对原文有关语言单位予以必要的注解诠释。
1.韩语汉字词的直译处理
下面引文是朴婉绪处女座《裸木》中的一个场景,发生在李婧和追求者黄泰秀之间,是小说中刻画李婧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段落。
引文1:
“早上好,李小姐!”泰秀拎着电线团,嬉皮笑脸地跟我打招呼。
“都几点了,你有病啊?”我狠狠地顶了他一句。谁还有闲心跟他打情骂俏啊?
“我的早晨要从根李小姐见面算起嘛。”
“你少说点儿没味的话好不好?”
“怎么了,今天又是低气压?皱眉头老得快。”
“天哪,那用你管?”
“我可不想娶一个比我早衰的女人当媳妇。”
主人公李婧迷恋上一同工作的画师玉熙道,为此心烦意乱。这时,出现了一位追求者电工泰秀。李婧说话的语气、用词,已不是个害羞的小姑娘,既有年龄增长的原因,也是由于战争灾难性后果对她性格上扭曲。说话咄咄逼人,毫不留情。这段对话翻译得口语性更强,更多地使用了短句,译者很好地把握了原文的节奏和用词。
而二人对话中,译文中泰秀说的“今天又是低气压?”中的“低气压(???)”一词,采用了直译,将韩国语中的汉字词照搬过来的翻译。韩文中这个单词除了气象用语之外,还有表示人情绪不佳,低落的状态。这是汉语中尚没有的表达方法。不过中国的读者根据上下文和这个单词本身的含义,是可以推断出其用法和意思的。这可以为阅读增添些乐趣,并有助于扩大汉语的词汇量。
刘宓庆教授在其论文《翻译美学基本理论构想》中,基于美学提出来的文学翻译三类审美再现:模拟式审美再现(低层次);应式审美再现(较高层次);重建式审美再现(高层次)。这种模式没有涉及语言学,是完全建立在美学基础之上的。受到了众多等学者的支持。正如杨晓荣指出来的:这里所说的审美再现,其实是翻译方法/手法。而且所谓的“低层次、高层次”由于带有价值判断的味道,将“推倒重来式”视为翻译的最高境界“化境”,包含着对直译的否定。对于将“推倒重来式”列为最高层次的说法,杨晓荣提出:……但是,如果能用模拟式的直译解决问题而不会产生语言或文化上的任何障碍,有什么不好?笔者认为,刘宓庆的三种审美再现方法具有其合理的一面,使用模拟、对应和重建对文学翻译的审美再现进行分类。但对于直译的观点更倾向于杨晓荣的论点。正如杨晓荣所说,是否需要将其进行从低到高的层次划分,是需要斟酌的。上面的引文便是采用模拟式的直译手法,恰当的直译,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能够给中国读者带来了浓烈的异域风情。让中国读者更为深切地感受到韩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风貌,起到了帮助读者把握小说本来面貌的作用。
2.韩国成语典故的直译处理
长篇小说《非常久远的玩笑》中的男主人公英斌在妹夫京浩去世后,一直担心妹妹英妙的生活,既对宋家的所做作为感到愤懑,同时又无能为力。一方面,通过跟玄琴保持情人的关系解压,另一方面,给远离韩国移民美国多年的哥哥英俊写信诉说这些烦恼与愁闷。然而,连续几封信都不见回音,在一封信中写下了下面一段话。
引文2:
哥哥,是我。虽然没有得到回复,我还是在写。泥牛入海,咸兴差使……我想过这些,也想过信果然到了哥哥那里吗?我有时也怀疑过这个电子通讯。
原文中用到了韩国的成语“咸兴差使(????)”。朴婉绪短篇小说《虚幻的蝴蝶》中使用了同样的成语。后者女主人公一直赡养母亲,可是自从母亲患了严重的健忘症之后,便会不自觉地出走去儿子家,为此在之前也曾走失,造成家中大的慌乱。因此,女主人公跟弟弟商量是否可以让母亲到他家去住。如下文。
引文3:
母亲肯定是个“大包袱”,英珠心里在想,接受这样的“大包袱”,他们不仅要做心理准备,还要做实际的准备,应该体谅弟弟。但这之后,弟弟杳无音讯使她很生气。
同一个韩国的成语典故????,在原文中的语言环境也都比较接近,都是表示本应到来的信息没有如期而至。两部小说的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非常久远的玩笑》中采用了直译加注的手法,即:添加上了辅助了解的中国成语“泥牛入海”之外,将韩国语中特有的成语按照原来对应的汉字一一译出,而《虚幻的蝴蝶》的译者则采取了意译的翻译方法,将这一具有韩国历史背景和典故的成语翻译成了汉语中常用的成语“杳无音讯”。 两种译法各有特色,前者能够让译文的读者了解到韩国的这个成语和其背后的典故,而后者的优点则在于采用了中国读者熟悉的成语,使其阅读时流畅。如果采用加注解来向读者说明韩国的固有文化、历史人物、现代人物等内容,帮助读者了解小说的风格和主题。使用加注解的方式的好处就是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异域风情的同时了解其内涵和意义。当然,如果使用过于频繁,也会出现打断读者阅读的问题。
下面引文同样引自长篇小说《非常久远的玩笑》:
引文4
英斌自己开着车来的,却感觉是车把他带到了玄琴的楼前。这车仿佛是金庾信的爱马似的。但是,他非但没想惩罚车,反而有些兴奋。
原文中使用了有关金庾信爱马(??????)的韩国传统典故,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小说主人公英斌对玄琴情感上的依恋,爱屋及乌,把她的家也视为自己心灵的避风港、感情上的爱巢,每当有了烦心事就会不由自主地前往玄琴的家。如果采用意译的手法似乎反倒是很难找到十分对应的语言。而且,后面还有“他非但没有惩罚车”的内容,进行意译的话,恐怕难以与此呼应。译者采用了直译的翻译策略,尽管乍一看译文,中国的读者会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同时,也会产生好奇之心,想知道这个词的来历、意思。后面译者对于这个典故有详细的注解说明,读者可以借此了解到韩国的历史典故,加深了对韩国文化的了解。
这种翻译方法可以说是韩一汉翻译中较为有特色的一种方法,其使用的基础在于韩国语中超过百分之六十均为汉字词,这些汉字词有对应的汉字,一部分与汉语的使用方法相同,一部分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其特有的意思。通过此种翻译方法将韩文原文中的汉字词直接翻译过来,使用得当的话,能够让中国读者产生新鲜、有趣的美感。
直译属于异化策略的翻译(Foreignizing Translation),指目的语文本时通过保留原文中某些异国情调的东西来故意打破目的语惯例的翻译类型。韦努蒂把其描述为一种“民族偏离的压力”,并因而认为它具有“记录外来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使读者置身国外”的作用。具体地说,这样的策略不禁意味着可以不必绝对地服从目的语和文本的限制,还意味着在适当情况下可以选择不流畅的、晦涩难懂的风格。……这些特点合起来就会达到给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迥异的阅读经验”的效果。直译是译者为了重现原文的美感做出的一种努力和选择。
二、结语
文学翻译的重要目的在于重塑美感和文学传播,为达到这个目的,译者使劲浑身解数进行翻译。本文从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角度对朴婉绪小说汉译的译者们采用的直译手法进行了总结。
任何一部译作都不可能是单纯地使用某一种翻译方法或策略。根据多元系统理论,如果在某一个历史时期,本土文学系统非常强大,使翻译文学处于一个次要地位,译者往往会采用归化翻译方法;反之,译者则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这不但体现在对原语的语言、语法、文学手法的翻译表达上,还鲜明地体现在对对象国的各种风俗、习惯和文化意象的翻译上。纵观朴婉绪小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翻译作品都是各种翻译手法综合运用的结晶。从本文分析的例子可以看出,采取适当的直译手法,有时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翻译方法,能够带来浓郁的异域风情,让读者们感受到原著中特有的文化气息。
关键词:韩国文学汉译;朴婉绪;直译;异化
一、朴婉绪小说汉译作品中的“直译”手法分析
朴婉绪小说除了极高的故事性和思想性之外,也常被称作是韩国20世纪后50年历史的一个缩影,如实地勾勒韩国的世态、民俗、宗教、建筑和民众意识。取材特征无所不包:阅读她的小说,韩国社会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的生活尽收眼底,因此获得了“全景式”描写的美誉。文学翻译固然不同于其他题材的翻译——不是简单的信息传达;但是,这些内容是朴婉绪小说中基本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译者都无法绕过她广博的知识背景和写作范围。无法处理好她“全景式”写作涉及的原文文化,就无法实现高质量的译文。面对这些翻译中的“拦路虎”,如何运用直译进行处理,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直译指翻译时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由于原文的内容存在读者无法理解的表达,同时译者又想使用“原汁原味”的表达方式,于是就产生了直译+注释的翻译方法。注释有可能是添加脚注,也有可能是在需要说明的内容后面添加上括号,在括号里面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读者理解。翻译加注是一项很重要,同时难以掌握的翻译手段……有两大原则:一要体会原文作者的用语的意图,二要照顾译文读者理解的需要。翻译中按照这两项原则对原文有关语言单位予以必要的注解诠释。
1.韩语汉字词的直译处理
下面引文是朴婉绪处女座《裸木》中的一个场景,发生在李婧和追求者黄泰秀之间,是小说中刻画李婧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段落。
引文1:
“早上好,李小姐!”泰秀拎着电线团,嬉皮笑脸地跟我打招呼。
“都几点了,你有病啊?”我狠狠地顶了他一句。谁还有闲心跟他打情骂俏啊?
“我的早晨要从根李小姐见面算起嘛。”
“你少说点儿没味的话好不好?”
“怎么了,今天又是低气压?皱眉头老得快。”
“天哪,那用你管?”
“我可不想娶一个比我早衰的女人当媳妇。”
主人公李婧迷恋上一同工作的画师玉熙道,为此心烦意乱。这时,出现了一位追求者电工泰秀。李婧说话的语气、用词,已不是个害羞的小姑娘,既有年龄增长的原因,也是由于战争灾难性后果对她性格上扭曲。说话咄咄逼人,毫不留情。这段对话翻译得口语性更强,更多地使用了短句,译者很好地把握了原文的节奏和用词。
而二人对话中,译文中泰秀说的“今天又是低气压?”中的“低气压(???)”一词,采用了直译,将韩国语中的汉字词照搬过来的翻译。韩文中这个单词除了气象用语之外,还有表示人情绪不佳,低落的状态。这是汉语中尚没有的表达方法。不过中国的读者根据上下文和这个单词本身的含义,是可以推断出其用法和意思的。这可以为阅读增添些乐趣,并有助于扩大汉语的词汇量。
刘宓庆教授在其论文《翻译美学基本理论构想》中,基于美学提出来的文学翻译三类审美再现:模拟式审美再现(低层次);应式审美再现(较高层次);重建式审美再现(高层次)。这种模式没有涉及语言学,是完全建立在美学基础之上的。受到了众多等学者的支持。正如杨晓荣指出来的:这里所说的审美再现,其实是翻译方法/手法。而且所谓的“低层次、高层次”由于带有价值判断的味道,将“推倒重来式”视为翻译的最高境界“化境”,包含着对直译的否定。对于将“推倒重来式”列为最高层次的说法,杨晓荣提出:……但是,如果能用模拟式的直译解决问题而不会产生语言或文化上的任何障碍,有什么不好?笔者认为,刘宓庆的三种审美再现方法具有其合理的一面,使用模拟、对应和重建对文学翻译的审美再现进行分类。但对于直译的观点更倾向于杨晓荣的论点。正如杨晓荣所说,是否需要将其进行从低到高的层次划分,是需要斟酌的。上面的引文便是采用模拟式的直译手法,恰当的直译,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能够给中国读者带来了浓烈的异域风情。让中国读者更为深切地感受到韩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风貌,起到了帮助读者把握小说本来面貌的作用。
2.韩国成语典故的直译处理
长篇小说《非常久远的玩笑》中的男主人公英斌在妹夫京浩去世后,一直担心妹妹英妙的生活,既对宋家的所做作为感到愤懑,同时又无能为力。一方面,通过跟玄琴保持情人的关系解压,另一方面,给远离韩国移民美国多年的哥哥英俊写信诉说这些烦恼与愁闷。然而,连续几封信都不见回音,在一封信中写下了下面一段话。
引文2:
哥哥,是我。虽然没有得到回复,我还是在写。泥牛入海,咸兴差使……我想过这些,也想过信果然到了哥哥那里吗?我有时也怀疑过这个电子通讯。
原文中用到了韩国的成语“咸兴差使(????)”。朴婉绪短篇小说《虚幻的蝴蝶》中使用了同样的成语。后者女主人公一直赡养母亲,可是自从母亲患了严重的健忘症之后,便会不自觉地出走去儿子家,为此在之前也曾走失,造成家中大的慌乱。因此,女主人公跟弟弟商量是否可以让母亲到他家去住。如下文。
引文3:
母亲肯定是个“大包袱”,英珠心里在想,接受这样的“大包袱”,他们不仅要做心理准备,还要做实际的准备,应该体谅弟弟。但这之后,弟弟杳无音讯使她很生气。
同一个韩国的成语典故????,在原文中的语言环境也都比较接近,都是表示本应到来的信息没有如期而至。两部小说的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非常久远的玩笑》中采用了直译加注的手法,即:添加上了辅助了解的中国成语“泥牛入海”之外,将韩国语中特有的成语按照原来对应的汉字一一译出,而《虚幻的蝴蝶》的译者则采取了意译的翻译方法,将这一具有韩国历史背景和典故的成语翻译成了汉语中常用的成语“杳无音讯”。 两种译法各有特色,前者能够让译文的读者了解到韩国的这个成语和其背后的典故,而后者的优点则在于采用了中国读者熟悉的成语,使其阅读时流畅。如果采用加注解来向读者说明韩国的固有文化、历史人物、现代人物等内容,帮助读者了解小说的风格和主题。使用加注解的方式的好处就是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异域风情的同时了解其内涵和意义。当然,如果使用过于频繁,也会出现打断读者阅读的问题。
下面引文同样引自长篇小说《非常久远的玩笑》:
引文4
英斌自己开着车来的,却感觉是车把他带到了玄琴的楼前。这车仿佛是金庾信的爱马似的。但是,他非但没想惩罚车,反而有些兴奋。
原文中使用了有关金庾信爱马(??????)的韩国传统典故,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小说主人公英斌对玄琴情感上的依恋,爱屋及乌,把她的家也视为自己心灵的避风港、感情上的爱巢,每当有了烦心事就会不由自主地前往玄琴的家。如果采用意译的手法似乎反倒是很难找到十分对应的语言。而且,后面还有“他非但没有惩罚车”的内容,进行意译的话,恐怕难以与此呼应。译者采用了直译的翻译策略,尽管乍一看译文,中国的读者会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同时,也会产生好奇之心,想知道这个词的来历、意思。后面译者对于这个典故有详细的注解说明,读者可以借此了解到韩国的历史典故,加深了对韩国文化的了解。
这种翻译方法可以说是韩一汉翻译中较为有特色的一种方法,其使用的基础在于韩国语中超过百分之六十均为汉字词,这些汉字词有对应的汉字,一部分与汉语的使用方法相同,一部分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其特有的意思。通过此种翻译方法将韩文原文中的汉字词直接翻译过来,使用得当的话,能够让中国读者产生新鲜、有趣的美感。
直译属于异化策略的翻译(Foreignizing Translation),指目的语文本时通过保留原文中某些异国情调的东西来故意打破目的语惯例的翻译类型。韦努蒂把其描述为一种“民族偏离的压力”,并因而认为它具有“记录外来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使读者置身国外”的作用。具体地说,这样的策略不禁意味着可以不必绝对地服从目的语和文本的限制,还意味着在适当情况下可以选择不流畅的、晦涩难懂的风格。……这些特点合起来就会达到给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迥异的阅读经验”的效果。直译是译者为了重现原文的美感做出的一种努力和选择。
二、结语
文学翻译的重要目的在于重塑美感和文学传播,为达到这个目的,译者使劲浑身解数进行翻译。本文从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角度对朴婉绪小说汉译的译者们采用的直译手法进行了总结。
任何一部译作都不可能是单纯地使用某一种翻译方法或策略。根据多元系统理论,如果在某一个历史时期,本土文学系统非常强大,使翻译文学处于一个次要地位,译者往往会采用归化翻译方法;反之,译者则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这不但体现在对原语的语言、语法、文学手法的翻译表达上,还鲜明地体现在对对象国的各种风俗、习惯和文化意象的翻译上。纵观朴婉绪小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翻译作品都是各种翻译手法综合运用的结晶。从本文分析的例子可以看出,采取适当的直译手法,有时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翻译方法,能够带来浓郁的异域风情,让读者们感受到原著中特有的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