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推动学生满腔热情地从事学习和探索。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自觉学习,从而体会到动脑思考数学问题的乐趣。本文通过对数学学习规律的研究,探讨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规律
一、创设趣味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主要目的是引趣、激趣和诱思,而情境创设是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度改变其枯燥乏味的面孔,正如教育家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为了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我结合多媒体课件出示《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图片画面,创设故事情境并提出问题:“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酷暑难忍,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片瓜地,孙悟空买了4个西瓜回来准备师徒四人每人吃一个,可是猪八戒跑过来对师傅说:‘师傅!师傅!还是我来分吧!’师傅同意了他的请求,猪八戒想先尝尝再分,可他吃了一块又一块,不一会就把分西瓜的事忘了,一口气把西瓜全吃完了!现在还有没有西瓜了?”学生听得很认真,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师又问:“一个西瓜也没有用数字几来表示呢?”生答:“0。”师又问:“0个西瓜3个人来分怎样列算式呢?”生很自然地说出0÷3=0。师再引导:“那0÷7、0÷100、0÷5000呢?”“0个西瓜能让0个人来分吗?”“当然不能了,那样没有任何意义。”也就顺利地引导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为以下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适当的表扬、奖励,提高学习兴趣
表扬与奖励是教学的一剂良药,适当的表扬与奖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适用于学困生。表扬与奖励的形式有很多种,如物质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笑脸、小星星……精神奖励:你真棒、加油、有进步……把不同层次的奖励方式以各种形式运用到每一节课、每周、每月、每学期中。这样给予学生一定的阶段性的目标和追求,使学生自发产生一种和谁比的心理。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他们不断努力学习,发展各种才能。
三、课堂中注重采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从儿童年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可编出多种数学练习的游戏。
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时,做自编自演练读数游戏。找出9名学生到前面一字排开,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代表一个数位,每个学生都用右手表示要出的数字,当老师说第一道题时,每位学生分别打出自己想要出示的数,然后在下边的学生迅速读出来,读对了换一组上来,读错了,这组学生继续读,看哪组学生在前边出的题多。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既受到了数学思想的熏陶,又提高了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视动手操作,促进学习兴趣
动手实践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性,易于促进兴趣的产生,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的特点,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而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要突出主体就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动手操作,以动促思,加深印象,唤起学生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中,移多补少,两者一样多的应用题时,教师准备许多图片,让学生操作,从多的一行取几个移到另一行,学生的操作兴趣非常高,开始是一个一个地移,然后就有学生发觉可利用求平均数以后来移,最后学生发现了一种更简便的算法——求两者的差来移……通过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在多种感官的运用中,学生学到了一种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力量,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创设实际问题情境,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六、课堂中采用“开放式问题”,激起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是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潮流,也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更多,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造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如教学“解决问题”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水果店有苹果:36箱;香蕉:59箱;梨:78箱;桃子:45箱。
先给出两个问题:
(1)梨和香蕉一共有多少箱?(2)苹果比香蕉少多少箱?
然后问学生: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一定能根据所给条件提出很多个问题。如:“苹果、香蕉、梨、桃子一共有多少箱?桃子比梨少多少箱?……”
最后再问:
(4)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思维,还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数学知识蕴含着许多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教师要充分挖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乐学中学会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规律
一、创设趣味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主要目的是引趣、激趣和诱思,而情境创设是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度改变其枯燥乏味的面孔,正如教育家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为了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我结合多媒体课件出示《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图片画面,创设故事情境并提出问题:“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酷暑难忍,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片瓜地,孙悟空买了4个西瓜回来准备师徒四人每人吃一个,可是猪八戒跑过来对师傅说:‘师傅!师傅!还是我来分吧!’师傅同意了他的请求,猪八戒想先尝尝再分,可他吃了一块又一块,不一会就把分西瓜的事忘了,一口气把西瓜全吃完了!现在还有没有西瓜了?”学生听得很认真,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师又问:“一个西瓜也没有用数字几来表示呢?”生答:“0。”师又问:“0个西瓜3个人来分怎样列算式呢?”生很自然地说出0÷3=0。师再引导:“那0÷7、0÷100、0÷5000呢?”“0个西瓜能让0个人来分吗?”“当然不能了,那样没有任何意义。”也就顺利地引导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为以下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适当的表扬、奖励,提高学习兴趣
表扬与奖励是教学的一剂良药,适当的表扬与奖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适用于学困生。表扬与奖励的形式有很多种,如物质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笑脸、小星星……精神奖励:你真棒、加油、有进步……把不同层次的奖励方式以各种形式运用到每一节课、每周、每月、每学期中。这样给予学生一定的阶段性的目标和追求,使学生自发产生一种和谁比的心理。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他们不断努力学习,发展各种才能。
三、课堂中注重采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从儿童年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可编出多种数学练习的游戏。
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时,做自编自演练读数游戏。找出9名学生到前面一字排开,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代表一个数位,每个学生都用右手表示要出的数字,当老师说第一道题时,每位学生分别打出自己想要出示的数,然后在下边的学生迅速读出来,读对了换一组上来,读错了,这组学生继续读,看哪组学生在前边出的题多。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既受到了数学思想的熏陶,又提高了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视动手操作,促进学习兴趣
动手实践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性,易于促进兴趣的产生,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的特点,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而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要突出主体就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动手操作,以动促思,加深印象,唤起学生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中,移多补少,两者一样多的应用题时,教师准备许多图片,让学生操作,从多的一行取几个移到另一行,学生的操作兴趣非常高,开始是一个一个地移,然后就有学生发觉可利用求平均数以后来移,最后学生发现了一种更简便的算法——求两者的差来移……通过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在多种感官的运用中,学生学到了一种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力量,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创设实际问题情境,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六、课堂中采用“开放式问题”,激起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是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潮流,也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更多,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造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如教学“解决问题”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水果店有苹果:36箱;香蕉:59箱;梨:78箱;桃子:45箱。
先给出两个问题:
(1)梨和香蕉一共有多少箱?(2)苹果比香蕉少多少箱?
然后问学生: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一定能根据所给条件提出很多个问题。如:“苹果、香蕉、梨、桃子一共有多少箱?桃子比梨少多少箱?……”
最后再问:
(4)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思维,还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数学知识蕴含着许多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教师要充分挖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乐学中学会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