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当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问题,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包括研究生自身的问题、导师指导程度不够、论文过程管理环节落实不到位等,并通过加强招生和培养环节、学位点建设、导师遴选、论文过程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淘汰机制等方面,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学位论文的质量是综合反映研究生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学位论文可以体现出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招生类别增多,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所下滑,学位论文的质量也堪忧。如何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高研究生的“研究”水平,已成为研究生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生本身的问题
1.研究生自身知识结构不合理
专业知识基础掌握的不扎实,未能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个别学生跨专业报考,欠缺本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学习。
2.学术道德问题
平时学习不够努力,撰写学位论文阶段,碰到个别难点,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存在侥幸心理,抄袭、拼凑学位论文,更有甚者请他人代写论文。
(二)导师指导论文程度不够
1.导师指导学生数量过多
有的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过多,且具有多重身份,或忙于科研课题,或从事行政工作,与学生交流沟通机会较少,对学生指导的时间有限,达不到良好的指导效果。
2.部分导师专业知识陈旧
有的导师知识结构老化,不能更好的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不涉足学术前沿,知识结构没有更新,更谈不上对研究生论文进行有效的指导。
3.部分导师缺乏培养经验
有的新增导师不熟悉研究生培养过程和流程,不熟悉学校文件精神,以及对论文过程环节的要求,缺乏经验。
4.有些导师责任心不强
有的导师忙于自己的课题,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疏于指导。
5.有的导师科研条件不充分
有的导师没有自己的科研项目,虽然责任心很强,但是指导的论文缺乏科研背景,学术研究条件不够充分。
(三)论文过程管理有待加强
1.选题、开题形式化
有的选题过于广而泛,缺乏创新性,或有的选题不具备可行性和应用性,没有研究价值。整个开题过程存在走过场现象,起不到真正把关纠错的作用。
2.论文评审、答辩过程有待规范
论文评审和答辩过程中,有的存在“打招呼”“人情风”和“走过场”现象,评审有失公平,难以客观准确的评价论文质量。
二、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加强入口和培养环节,制定学位标准,成立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
1.加强入口环节管理
招生上,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和维护教育公平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全面衡量、分类评价、择优录取、宁缺毋滥”原则;加强领导、严格监管、政策透明、程序规范,做到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改革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建立以培养质量为导向的指标分配体系。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全覆盖招生网络,吸引优秀生源。实施生源质量工程,突出科研创新能力考查,提高录取质量。在博士生招生环节,加大了硕博连读、推荐免试生(直接攻博)招生比例,并将于2016年推行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
2.全面构建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首先,修订了研究生培养方案,突出“大学科、厚基础”,推进按一级学科招生、培养与授予学位,对各学科专业加大基础课程比重、加强实践、科研和学术交流环节。其次,实施“四大课程体系建设计划”,即按照一级学科,建设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为主的研究生精品课程;围绕国际化视野的要求,开始建设全英文授课课程;依托学位点,建设涵盖2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的专业核心课程群;以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公共课程和面向专业学位授权点的核心专业课程为重点,建设网络课程教学和考核平台。第三,建立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开展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第四,建立调停课三级审批和定期通报制度、研究生教学督导专家课堂督导制度、研究生教学信息员课堂效果反馈机制、管理人员深入课堂检查制度和网上评教制度。
3.制定学位标准,成立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
制定了80个学位授权点的研究生学位标准,规范了我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及授予等方面的要求,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按一级学位授权点成立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发挥学位授权点、学院在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中的主体责任。
(二)加强学位点建设,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学位点建设,一级博士点由4个增长到11个,二级由32个增加到45个;一级硕士点由19个增加到33个,二级由99个到增加到151个,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学位授权学科体系。2011-2013年分3年共投入2560多万元分别对11个一级博士点、33个一级硕士点、16个专业学位点(领域)的研究生培养基本条件、创新环境和课程体系进行建设,促进了各学位授权点学术水平和培养能力的提升。
根据教育部部署,从2014年开始,我校63个学位授权点陆续参加专项评估和合格评估,为此制定了《关于做好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的意见》和《授权点合格评估方案》,为保证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依据。
(三)落实考核与培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1.建立灵活的导师遴选制度
分类别制(修)订导师遴选考核办法,提高遴选标准,打破职称限制,唯才是举,鼓励优秀年轻导师脱颖而出,建立“能上能下”的导师选聘机制。这是学校在导师遴选中放宽职称限制、突出学术水平和科研条件,从优秀青年教师中选拔导师的一项重要举措。
2.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考核
导师指导工作的考核要贯穿硕士生培养的始终,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并按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奖惩:优秀的给予奖励,未达到标准的则要暂停甚至取消招生资格。真正做到有能力的老师才有资格指导学生。
3.明确导师职责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把这种意识带入对研究生的指导工作中,让导师负责制落到实处。因此,导师要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中充当指点迷津、答疑解惑的角色,并在论文选题、论文大纲、论文正文撰写和论文修改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悉心指导。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敏感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为导师提供更多深造机会,提高其学术水平
通过对导师的培训,为导师提供学术交流、访学和参与行业企业实践的机会,提高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科学素养,强化“遵守学术道德、追求学术卓越、戒除学术浮躁”的意识,从而在学生中产生辐射作用。
5.改革导师指导模式
组成“指导小组”或双导师制的方式,外聘导师与本校导师共同承担研究生的指导工作。该模式能够起到“各取所长、优质资源整合”的效果,从而更易孕育出创新性的学术成果。
(四)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之一是规范论文过程管理
1.严格规范论文选题与开题环节,统一开题报告制度
硕士生按学科或研究方向组织集体开题报告论证会;博士生开题报告实行同行专家评审与开题报告会相结合的制度。首先,要选好题,选题应该具有可行性、前沿性,可以结合导师的课题,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其次,就是要严格执行开题论证会的制度要求,根据学校或学院统一安排,研究生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开题报告的规范形式进行汇报,开题论证会的专家要客观切实的针对开题报告内容提出问题及修改建议,让学生有的放矢,做好学位论文的第一步。
2.重视答辩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是在答辩前对学位申请人员是否具备答辩基本条件进行的审查,如成绩是否完整,学分是否修满,公开发表的论文是否达到要求等。学院要严格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格进行逐项审查,并报送相关学籍管理办公室审查,审查合格方能申请答辩。
3.开展学术诚信教育,做好学位论文学术规范检测
开展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举办“科学精神与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实现学术诚信教育全覆盖。自2009年起,在学位论文送审的同时,利用学位论文学术规范检测系统,由学位办公室对所有申请学位人员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向学院提供检测报告,为学院和导师评审论文提供支持,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格处理。。
4.严格评审制度
首先要保证做好盲评制度,让评审专家可以公正客观的评价论文,提出实质性的修改意见;其次要有一套科学标准的评价体系;第三要有针对性的确定参加“双盲”评审的学位论文。根据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情况、历年“双盲”评审成绩记录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博士、硕士论文抽检结果,具体抽检比率在每学期的盲审实施方案中进行确定。
5.严格落实答辩制度
(1)答辩前一周公布答辩安排;(2)在学位论文评审前2-3个月,由学院按学科或研究方向统一组织学位论文预答辩,进行集体检查把关,保证研究生有充分的论文修改完善时间;(3)在正式答辩环节中,避免走过场,杜绝“人情答辩”。博士答辩采取公开形式,对博士答辩起到一定监督作用;(4)我校于2015年开始试行论文答辩末位复审制度,按学科或研究方向分组进行论文答辩,将通过人员按答辩成绩排序。然后,由学院组成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为主要成员的答辩委员会,组织每组后1-2名进行二次答辩或复审。目的是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答辩的有效性。
6.建立学位论文抽检制度
建立三级学位论文抽检体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抽检博士论文、山东省学位委员会抽检硕士论文和学校自行抽检三级体系,印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从上一学年授予学位人员中,抽取10-15%的学位论文进行评审检查。对评审结果全校予以公示,增强研究生和导师提高论文质量的动力,并将抽评结果作为招生指标分配和学院、导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7.建立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的反馈监控机制
反馈监控就是针对学位论文过程监控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及时措施予以纠正,从而保证学位论文质量。针对论文评审和答辩环节中,相关评审专家提出的论文修改意见,要求论文作者和导师按照修改意见,填写《学位论文修改(申诉)情况表》,对论文仔细认真的多次修改,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五)建立有效的激励和淘汰机制
1.实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评选优秀学位论文
学校一年一度的评选优秀学位论文工作,可以提高研究生和导师对论文投入的积极性,制定评选及奖励办法,对具有资格的学位论文由专家进行投票产生,严格申报程序,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对真正具有学术造诣的研究生和导师给予奖励。
2.实施研究生创新工程,浓厚学术氛围
浓厚学术氛围,培育突出创新成果。自2003年起,每年投入30多万元,支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资助研究生自主开展创新研究。实施学术交流支持计划。每年投入约30万元,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每年组织“博萃节”,举办“光耀石大”名家讲坛、“名师有约”学术讲座和“仰望星空”研究生学术论坛等,打造研究生交流平台,浓厚校园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生学术和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
3.修订研究生奖助办法,完善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
自2009年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来,学校统筹资源,加大投入,陆续修订和出台了系列奖助办法,逐步完善激励体系,为吸引优秀生源和激励研究生创新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4.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的淘汰机制
淘汰机制可以运用到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各个环节中,学分不能修满的,成绩不全的,以及从论文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控,如开题设置二次开题,预答辩设置不通过率,正式答辩设置末位淘汰制,学术不端行为设置严格的比率要求等。
三、结语
要做到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首先要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提高管理部门的积极性,细化过程管理的每个环节,抓好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通过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有效地促进和保障学位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姚秀颖,李秀兵,陆根书,吴宏春.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
[2]王颖,徐雷.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管、评、控治理模式研究--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实践做法为例[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4).
[3]黄奕红,陈永煌.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4]张翼宙.反馈监控在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医教育ECM,2015(1).
关键词: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学位论文的质量是综合反映研究生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学位论文可以体现出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招生类别增多,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所下滑,学位论文的质量也堪忧。如何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高研究生的“研究”水平,已成为研究生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生本身的问题
1.研究生自身知识结构不合理
专业知识基础掌握的不扎实,未能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个别学生跨专业报考,欠缺本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学习。
2.学术道德问题
平时学习不够努力,撰写学位论文阶段,碰到个别难点,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存在侥幸心理,抄袭、拼凑学位论文,更有甚者请他人代写论文。
(二)导师指导论文程度不够
1.导师指导学生数量过多
有的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过多,且具有多重身份,或忙于科研课题,或从事行政工作,与学生交流沟通机会较少,对学生指导的时间有限,达不到良好的指导效果。
2.部分导师专业知识陈旧
有的导师知识结构老化,不能更好的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不涉足学术前沿,知识结构没有更新,更谈不上对研究生论文进行有效的指导。
3.部分导师缺乏培养经验
有的新增导师不熟悉研究生培养过程和流程,不熟悉学校文件精神,以及对论文过程环节的要求,缺乏经验。
4.有些导师责任心不强
有的导师忙于自己的课题,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疏于指导。
5.有的导师科研条件不充分
有的导师没有自己的科研项目,虽然责任心很强,但是指导的论文缺乏科研背景,学术研究条件不够充分。
(三)论文过程管理有待加强
1.选题、开题形式化
有的选题过于广而泛,缺乏创新性,或有的选题不具备可行性和应用性,没有研究价值。整个开题过程存在走过场现象,起不到真正把关纠错的作用。
2.论文评审、答辩过程有待规范
论文评审和答辩过程中,有的存在“打招呼”“人情风”和“走过场”现象,评审有失公平,难以客观准确的评价论文质量。
二、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加强入口和培养环节,制定学位标准,成立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
1.加强入口环节管理
招生上,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和维护教育公平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全面衡量、分类评价、择优录取、宁缺毋滥”原则;加强领导、严格监管、政策透明、程序规范,做到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改革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建立以培养质量为导向的指标分配体系。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全覆盖招生网络,吸引优秀生源。实施生源质量工程,突出科研创新能力考查,提高录取质量。在博士生招生环节,加大了硕博连读、推荐免试生(直接攻博)招生比例,并将于2016年推行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
2.全面构建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首先,修订了研究生培养方案,突出“大学科、厚基础”,推进按一级学科招生、培养与授予学位,对各学科专业加大基础课程比重、加强实践、科研和学术交流环节。其次,实施“四大课程体系建设计划”,即按照一级学科,建设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为主的研究生精品课程;围绕国际化视野的要求,开始建设全英文授课课程;依托学位点,建设涵盖2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的专业核心课程群;以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公共课程和面向专业学位授权点的核心专业课程为重点,建设网络课程教学和考核平台。第三,建立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开展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第四,建立调停课三级审批和定期通报制度、研究生教学督导专家课堂督导制度、研究生教学信息员课堂效果反馈机制、管理人员深入课堂检查制度和网上评教制度。
3.制定学位标准,成立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
制定了80个学位授权点的研究生学位标准,规范了我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及授予等方面的要求,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按一级学位授权点成立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发挥学位授权点、学院在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中的主体责任。
(二)加强学位点建设,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学位点建设,一级博士点由4个增长到11个,二级由32个增加到45个;一级硕士点由19个增加到33个,二级由99个到增加到151个,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学位授权学科体系。2011-2013年分3年共投入2560多万元分别对11个一级博士点、33个一级硕士点、16个专业学位点(领域)的研究生培养基本条件、创新环境和课程体系进行建设,促进了各学位授权点学术水平和培养能力的提升。
根据教育部部署,从2014年开始,我校63个学位授权点陆续参加专项评估和合格评估,为此制定了《关于做好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的意见》和《授权点合格评估方案》,为保证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依据。
(三)落实考核与培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1.建立灵活的导师遴选制度
分类别制(修)订导师遴选考核办法,提高遴选标准,打破职称限制,唯才是举,鼓励优秀年轻导师脱颖而出,建立“能上能下”的导师选聘机制。这是学校在导师遴选中放宽职称限制、突出学术水平和科研条件,从优秀青年教师中选拔导师的一项重要举措。
2.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考核
导师指导工作的考核要贯穿硕士生培养的始终,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并按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奖惩:优秀的给予奖励,未达到标准的则要暂停甚至取消招生资格。真正做到有能力的老师才有资格指导学生。
3.明确导师职责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把这种意识带入对研究生的指导工作中,让导师负责制落到实处。因此,导师要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中充当指点迷津、答疑解惑的角色,并在论文选题、论文大纲、论文正文撰写和论文修改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悉心指导。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敏感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为导师提供更多深造机会,提高其学术水平
通过对导师的培训,为导师提供学术交流、访学和参与行业企业实践的机会,提高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科学素养,强化“遵守学术道德、追求学术卓越、戒除学术浮躁”的意识,从而在学生中产生辐射作用。
5.改革导师指导模式
组成“指导小组”或双导师制的方式,外聘导师与本校导师共同承担研究生的指导工作。该模式能够起到“各取所长、优质资源整合”的效果,从而更易孕育出创新性的学术成果。
(四)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之一是规范论文过程管理
1.严格规范论文选题与开题环节,统一开题报告制度
硕士生按学科或研究方向组织集体开题报告论证会;博士生开题报告实行同行专家评审与开题报告会相结合的制度。首先,要选好题,选题应该具有可行性、前沿性,可以结合导师的课题,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其次,就是要严格执行开题论证会的制度要求,根据学校或学院统一安排,研究生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开题报告的规范形式进行汇报,开题论证会的专家要客观切实的针对开题报告内容提出问题及修改建议,让学生有的放矢,做好学位论文的第一步。
2.重视答辩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是在答辩前对学位申请人员是否具备答辩基本条件进行的审查,如成绩是否完整,学分是否修满,公开发表的论文是否达到要求等。学院要严格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格进行逐项审查,并报送相关学籍管理办公室审查,审查合格方能申请答辩。
3.开展学术诚信教育,做好学位论文学术规范检测
开展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举办“科学精神与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实现学术诚信教育全覆盖。自2009年起,在学位论文送审的同时,利用学位论文学术规范检测系统,由学位办公室对所有申请学位人员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向学院提供检测报告,为学院和导师评审论文提供支持,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格处理。。
4.严格评审制度
首先要保证做好盲评制度,让评审专家可以公正客观的评价论文,提出实质性的修改意见;其次要有一套科学标准的评价体系;第三要有针对性的确定参加“双盲”评审的学位论文。根据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情况、历年“双盲”评审成绩记录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博士、硕士论文抽检结果,具体抽检比率在每学期的盲审实施方案中进行确定。
5.严格落实答辩制度
(1)答辩前一周公布答辩安排;(2)在学位论文评审前2-3个月,由学院按学科或研究方向统一组织学位论文预答辩,进行集体检查把关,保证研究生有充分的论文修改完善时间;(3)在正式答辩环节中,避免走过场,杜绝“人情答辩”。博士答辩采取公开形式,对博士答辩起到一定监督作用;(4)我校于2015年开始试行论文答辩末位复审制度,按学科或研究方向分组进行论文答辩,将通过人员按答辩成绩排序。然后,由学院组成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为主要成员的答辩委员会,组织每组后1-2名进行二次答辩或复审。目的是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答辩的有效性。
6.建立学位论文抽检制度
建立三级学位论文抽检体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抽检博士论文、山东省学位委员会抽检硕士论文和学校自行抽检三级体系,印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从上一学年授予学位人员中,抽取10-15%的学位论文进行评审检查。对评审结果全校予以公示,增强研究生和导师提高论文质量的动力,并将抽评结果作为招生指标分配和学院、导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7.建立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的反馈监控机制
反馈监控就是针对学位论文过程监控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及时措施予以纠正,从而保证学位论文质量。针对论文评审和答辩环节中,相关评审专家提出的论文修改意见,要求论文作者和导师按照修改意见,填写《学位论文修改(申诉)情况表》,对论文仔细认真的多次修改,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五)建立有效的激励和淘汰机制
1.实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评选优秀学位论文
学校一年一度的评选优秀学位论文工作,可以提高研究生和导师对论文投入的积极性,制定评选及奖励办法,对具有资格的学位论文由专家进行投票产生,严格申报程序,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对真正具有学术造诣的研究生和导师给予奖励。
2.实施研究生创新工程,浓厚学术氛围
浓厚学术氛围,培育突出创新成果。自2003年起,每年投入30多万元,支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资助研究生自主开展创新研究。实施学术交流支持计划。每年投入约30万元,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每年组织“博萃节”,举办“光耀石大”名家讲坛、“名师有约”学术讲座和“仰望星空”研究生学术论坛等,打造研究生交流平台,浓厚校园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生学术和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
3.修订研究生奖助办法,完善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
自2009年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来,学校统筹资源,加大投入,陆续修订和出台了系列奖助办法,逐步完善激励体系,为吸引优秀生源和激励研究生创新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4.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的淘汰机制
淘汰机制可以运用到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各个环节中,学分不能修满的,成绩不全的,以及从论文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控,如开题设置二次开题,预答辩设置不通过率,正式答辩设置末位淘汰制,学术不端行为设置严格的比率要求等。
三、结语
要做到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首先要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提高管理部门的积极性,细化过程管理的每个环节,抓好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通过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有效地促进和保障学位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姚秀颖,李秀兵,陆根书,吴宏春.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
[2]王颖,徐雷.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管、评、控治理模式研究--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实践做法为例[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4).
[3]黄奕红,陈永煌.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4]张翼宙.反馈监控在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医教育ECM,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