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能计量是电能管理的基本工作,做好电能计量可以促进电能节能的有效推行,保证节能降耗的质量,如通过改进变压器、负载、线路的参数等来降低线路的损耗。采用先进电能计量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性,进而及时发现降低电能损耗的潜力,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关键词:电能计量节能方法
前言:企业电能计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生产用电的计量、转供电的计量、线损电量的计量,以及电能计量信息管理。线损电量的计量主要是为了实时监测线路的电能损耗,对损耗过大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线路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1、电能计量的方式
电能计量时,有一定的计量基准和量值传递。量值传递是将企业所用的计量仪器和上一级的标准比较,若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就可以作为企业的计量标准。最主要的计量方式有以下几种:
1)传统方式。比较原始的计量方式是人工操作的方式。它由专门的电能计量人员对每户的电表进行人工抄表,然后再计算相应的电费,最后由专人收取电费。这种计量方式已基本淘汰。
2)智能电表系统。为了减少电能计量人员的工作量,准确分析电能的供应情况,开发了智能电表计量系统,它能将用户的用电情况以及用电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监控、记账等,并能准确观测到某一地区的整体用电情况。智能电表还能准确计算各个用户所需缴纳的电费,但需电力用户自己去缴纳电费。
3)智能抄表系统。针对上面两种电能计量中出现的弊端,设计出一种比较先进的电能计量方法:智能抄表系统,它是目前电能计量中最常用的方法。它的发展主要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使电力系统向网络化方向发展,保证了电力网、通信网、播网三网合一。对电力经营者来说,这样管理更加方便;对消费者来说,方便了他们缴纳电费。
2、电能计量参数构成
电能表为电能计量装置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其配置和性能直接影响到计量效果。目前油田现场所用的线路用电主要包括:生产方面的用电、外转供方面的用电和线路在运行过程中的损耗这三部分。其采用的一般数学模型为:
生产用电主要由集输系统、机械采油系统、注水系统和其他的辅助设备等组成。外转供用电主要包括对地方企业、周边农村和生活社区的转供用电。电能计量装置管理主要包括如何选用计量器具、如何确定计量方案,然后进行安装检定、检修保管、运行维护、故障处理等相关内容的管理工作。未来油田节能技术将紧密的与地上的生产工艺技术进行结合。通过整体优化地上地下的工作,完善油气集输和电能、电网集输系统,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只有油田节能技术发展了,才能促进油田生产工艺方面的改进。
3、电能计量的作用
电能计量是电力市场中进行各种营销、交易的基础,它提供最基本的电能数据,因此它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关系到电力部门的经济效益。为了能够保证供电系统的管理质量以及电能供应的准确性,需要不断提高电能计量的质量,建立精确的电能计量系统,运用准确的计量核算方法和先进的电能计量技术,及时地更换电网系统中损耗较大的设备,使企业的电能能耗达到最小。
4、电能计量的节能方法
4.1高精度电能计量仪器
在电能计量中,需要测量的量有电压、电流、功率等,这些量有些可以直接用电能计量仪器进行测量,有些则需要通过测量出来的已知数据计算出来。因此,需要不断更新电能计量仪器的测量精度,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并能准确地测量出电能供应过程产生的损耗,以便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来尽量地减少系统中产生的损耗。
4.2对电能计量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
用电能计量过程中得到的数据改进系统,需要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测量数据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找出引起电能损耗的电力设备,在不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更换设备,保证电力系统的节能减耗。
4.3将电能计量仪器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将电能计量仪器测量出的数据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可以对电力系统的状态进行评估,并能实时监测系统中存在的损耗。运用通信技术,使电力设备和目的地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数据相互传输,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省时间,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5、电能计量存在的问題
首先,在用软件只是单方面的解决业务处理,该方法局限性较大,并没有在各个供电系统之间形成数据资源的共享,让资源浪费了。其次,部分外供电的计量仪表还包括在线路出口处的电量抄表在内的部分仪表,仍然是手工抄表。手工抄表会出现数据录取周期长、产生的误差大等一系列的问题,给用电分析带来了麻烦。
6、我国电能计量技术在油田的应用与发展
6.1电能计量所用方法
电能计量作为计量手段的方法之一,有着属于自己的标准,其中基准就是计量的原始依据以及最高标准。国家计量基准、副计量基准和工作计量基准是根据它们作用的不同进行分类的计量基准。
1)原始计量方式。所谓传统方式就是人工操作的方式。这种方式最为原始,一般采取的形式为“一户一表”,由专职人员进行抄表,然后进行电费计算来收取费用。
2)现代的智能电表计量系统。本着能够降低电力人员工作的劳动量,并能够对整个电力系统的供应情况进行分析。目前用的新电表有电量和用电信息管理等用途,能够精确观察到整体用电量,提高了电力系统分析能力。
3)常用的智能抄表系统。现在油田现场比较流行的是智能的自动化抄表系统。它是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是一种新型的、智能的电能计量方法。将电力网、通信网、广播网三网融合起来。 6.2电能计量技术的发展
一般在油田现场的注水、集输系统中,因用电负荷比较集中,于是较早就成立了计表系统。用于生产机械的采油井负荷点多,而且面也比较广,就无法实现对单井进行装表计量用电。目前单井能耗的数据计量发展和完善已经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最初是按照发电机的额定功率與发电机的运行效率的乘积进行电量推算的。计算公式用的有功功率的计算公式,抽油机井:电动机的额定功率,电泵井:电动机额定功率。
第二阶段:1996年将单井实测电流数据引入下列公式计算:
因不具备功率因数的测试仪,就按照测试仪的固定值来进行计算:抽油井一般是按0.35的固定值进行计算的;电泵井一般是按0.8的固定值来进行估算的。虽然在结果上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实现了电量的单井计量,实现了突破。第三阶段: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油田采油队配发了DJ-33型电参数动态平衡测试仪。该仪器能对电流、电压、电功率因数进行测量,并依据测量的结果可以计算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6.3线损电量
近来随着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同以前的线路负荷相比,现在采油厂的部分线路负荷性质变化比较大,由过去的用于纯生产的线路逐渐转变为为地方企业和周边农村主要供电的线路,而且这部分线路的线损非常大,根据形势需要,对个别线路用电计量技术进行改造,实现用分线计量。这样既缓解了油地关系,又及时避免油田利益受到侵害。
7、结束语
1)在电力系统中,要加强电能管理,提高系统的防窃电性能。将计量的关口放在距离电源比较近的地方,并用密闭容器将裸露的部分进行封装,对日常需要维护的地方安装铅封柱,一般最少是两个。
2)采用先进的电能计量设备,确保电能计量的准确性。
3)电能的传输多采用高压传输,为了防止输电线路和设备的腐蚀、老化,需要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以保证电能安全并减少电能损耗。
4)在企业中大力推广智能抄表系统,保证抄表数据实时、准确的传输,这样可以起到有效节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明,任长胜,李海峰.电能计量与节能[J].石油石化节能,2011,1(4):46-47.
[2]韩国英.电能计量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1(1):228.
[3]孙明,任长胜,李海峰.电能计量与节能[J].石油石化节能,2011年04期.
[4]李国胜.电能计量及用电检查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2009.
关键词:电能计量节能方法
前言:企业电能计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生产用电的计量、转供电的计量、线损电量的计量,以及电能计量信息管理。线损电量的计量主要是为了实时监测线路的电能损耗,对损耗过大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线路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1、电能计量的方式
电能计量时,有一定的计量基准和量值传递。量值传递是将企业所用的计量仪器和上一级的标准比较,若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就可以作为企业的计量标准。最主要的计量方式有以下几种:
1)传统方式。比较原始的计量方式是人工操作的方式。它由专门的电能计量人员对每户的电表进行人工抄表,然后再计算相应的电费,最后由专人收取电费。这种计量方式已基本淘汰。
2)智能电表系统。为了减少电能计量人员的工作量,准确分析电能的供应情况,开发了智能电表计量系统,它能将用户的用电情况以及用电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监控、记账等,并能准确观测到某一地区的整体用电情况。智能电表还能准确计算各个用户所需缴纳的电费,但需电力用户自己去缴纳电费。
3)智能抄表系统。针对上面两种电能计量中出现的弊端,设计出一种比较先进的电能计量方法:智能抄表系统,它是目前电能计量中最常用的方法。它的发展主要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使电力系统向网络化方向发展,保证了电力网、通信网、播网三网合一。对电力经营者来说,这样管理更加方便;对消费者来说,方便了他们缴纳电费。
2、电能计量参数构成
电能表为电能计量装置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其配置和性能直接影响到计量效果。目前油田现场所用的线路用电主要包括:生产方面的用电、外转供方面的用电和线路在运行过程中的损耗这三部分。其采用的一般数学模型为:

生产用电主要由集输系统、机械采油系统、注水系统和其他的辅助设备等组成。外转供用电主要包括对地方企业、周边农村和生活社区的转供用电。电能计量装置管理主要包括如何选用计量器具、如何确定计量方案,然后进行安装检定、检修保管、运行维护、故障处理等相关内容的管理工作。未来油田节能技术将紧密的与地上的生产工艺技术进行结合。通过整体优化地上地下的工作,完善油气集输和电能、电网集输系统,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只有油田节能技术发展了,才能促进油田生产工艺方面的改进。
3、电能计量的作用
电能计量是电力市场中进行各种营销、交易的基础,它提供最基本的电能数据,因此它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关系到电力部门的经济效益。为了能够保证供电系统的管理质量以及电能供应的准确性,需要不断提高电能计量的质量,建立精确的电能计量系统,运用准确的计量核算方法和先进的电能计量技术,及时地更换电网系统中损耗较大的设备,使企业的电能能耗达到最小。
4、电能计量的节能方法
4.1高精度电能计量仪器
在电能计量中,需要测量的量有电压、电流、功率等,这些量有些可以直接用电能计量仪器进行测量,有些则需要通过测量出来的已知数据计算出来。因此,需要不断更新电能计量仪器的测量精度,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并能准确地测量出电能供应过程产生的损耗,以便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来尽量地减少系统中产生的损耗。
4.2对电能计量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
用电能计量过程中得到的数据改进系统,需要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测量数据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找出引起电能损耗的电力设备,在不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更换设备,保证电力系统的节能减耗。
4.3将电能计量仪器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将电能计量仪器测量出的数据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可以对电力系统的状态进行评估,并能实时监测系统中存在的损耗。运用通信技术,使电力设备和目的地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数据相互传输,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省时间,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5、电能计量存在的问題
首先,在用软件只是单方面的解决业务处理,该方法局限性较大,并没有在各个供电系统之间形成数据资源的共享,让资源浪费了。其次,部分外供电的计量仪表还包括在线路出口处的电量抄表在内的部分仪表,仍然是手工抄表。手工抄表会出现数据录取周期长、产生的误差大等一系列的问题,给用电分析带来了麻烦。
6、我国电能计量技术在油田的应用与发展
6.1电能计量所用方法
电能计量作为计量手段的方法之一,有着属于自己的标准,其中基准就是计量的原始依据以及最高标准。国家计量基准、副计量基准和工作计量基准是根据它们作用的不同进行分类的计量基准。
1)原始计量方式。所谓传统方式就是人工操作的方式。这种方式最为原始,一般采取的形式为“一户一表”,由专职人员进行抄表,然后进行电费计算来收取费用。
2)现代的智能电表计量系统。本着能够降低电力人员工作的劳动量,并能够对整个电力系统的供应情况进行分析。目前用的新电表有电量和用电信息管理等用途,能够精确观察到整体用电量,提高了电力系统分析能力。
3)常用的智能抄表系统。现在油田现场比较流行的是智能的自动化抄表系统。它是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是一种新型的、智能的电能计量方法。将电力网、通信网、广播网三网融合起来。 6.2电能计量技术的发展
一般在油田现场的注水、集输系统中,因用电负荷比较集中,于是较早就成立了计表系统。用于生产机械的采油井负荷点多,而且面也比较广,就无法实现对单井进行装表计量用电。目前单井能耗的数据计量发展和完善已经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最初是按照发电机的额定功率與发电机的运行效率的乘积进行电量推算的。计算公式用的有功功率的计算公式,抽油机井:电动机的额定功率,电泵井:电动机额定功率。
第二阶段:1996年将单井实测电流数据引入下列公式计算:

因不具备功率因数的测试仪,就按照测试仪的固定值来进行计算:抽油井一般是按0.35的固定值进行计算的;电泵井一般是按0.8的固定值来进行估算的。虽然在结果上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实现了电量的单井计量,实现了突破。第三阶段: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油田采油队配发了DJ-33型电参数动态平衡测试仪。该仪器能对电流、电压、电功率因数进行测量,并依据测量的结果可以计算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6.3线损电量
近来随着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同以前的线路负荷相比,现在采油厂的部分线路负荷性质变化比较大,由过去的用于纯生产的线路逐渐转变为为地方企业和周边农村主要供电的线路,而且这部分线路的线损非常大,根据形势需要,对个别线路用电计量技术进行改造,实现用分线计量。这样既缓解了油地关系,又及时避免油田利益受到侵害。
7、结束语
1)在电力系统中,要加强电能管理,提高系统的防窃电性能。将计量的关口放在距离电源比较近的地方,并用密闭容器将裸露的部分进行封装,对日常需要维护的地方安装铅封柱,一般最少是两个。
2)采用先进的电能计量设备,确保电能计量的准确性。
3)电能的传输多采用高压传输,为了防止输电线路和设备的腐蚀、老化,需要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以保证电能安全并减少电能损耗。
4)在企业中大力推广智能抄表系统,保证抄表数据实时、准确的传输,这样可以起到有效节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明,任长胜,李海峰.电能计量与节能[J].石油石化节能,2011,1(4):46-47.
[2]韩国英.电能计量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1(1):228.
[3]孙明,任长胜,李海峰.电能计量与节能[J].石油石化节能,2011年04期.
[4]李国胜.电能计量及用电检查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