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助力拔尖人才培养的策略探析

来源 :大学·思政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tj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党建工作与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存在一定的融通性,且在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阐述学生党建工作与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融通性基础上,着重探讨学生党建工作助力拔尖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拔尖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8-0111-03
  2015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作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党建工作与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双一流”成为高校建设的热搜词,拔尖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这样的条件下,高校越来越注重拔尖人才的培养,并以此作为高校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既需要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也需要研究型的拔尖人才。党建工作和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这对于推进拔尖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党建工作与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融通性分析
  (一)学生党建工作与拔尖人才培养的目标总体一致
  高校应用党的先进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发展一批优秀党员,把有志向、有能力的年轻人凝聚到党的周围,成为党的新生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接班人,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储备。从这一方面来看,学生党建工作的目的和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的目的是一致的。在未来,这些政治理想坚定、斗志昂扬、甘于奉献的年轻人必将会在各行各业发光发亮,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
  (二)学生党建工作与拔尖人才培养的过程紧密相连
  在高校拔尖人才培养中,高校的重要任务在于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与能力,从而坚定不移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在此背景下,学校党建工作与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具体而言:第一,二者在培养方式层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属于精英教育,需要经过长期的引导和精细化、针对性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班主任或导师就可以发展成培养联系人,二者合一,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提高培养的效率与质量。第二,二者的培养的对象都是青年学生。学校为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很多实践平台,比如主题教育活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志愿服务活动等,都可以成为拔尖人才提高思想意识、锻炼意志和提升素质的重要平台,应该对其多加整合,充分进行利用。
  (三)学生党建工作与拔尖人才培养具备长期的效果
  对拔尖人才的评价指标主要是他们取得的成绩和对社会的贡献度,对他们的培养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因此,高校培养优秀拔尖人才应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高校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培養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坚强的意志以及积极向上的品格,为以后更好地发展自己、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赋予他们接受挑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同时,校园内的学生党建工作也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的特点。党性教育将会从校园延续到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都应该做到严于律己,积极奋进,不断提升党员意识,争做先锋模范,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推进,激励着优秀拔尖人才在成长的道路上坚持初心、勇往直前[1]。
  二、学生党建工作助力拔尖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一)明确拔尖人才培养下的党建工作目标
  新时代下,拔尖人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高校党建工作是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党建工作是确保高校开展各项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政治保障。而在高校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党建工作承担着重要的领头作用。
  因此,高校在拔尖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下,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工作目标,并细化党建工作的具体目标。同时,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高校应当明确地将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等思政育人的重点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中,并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充分体现坚持立德树人和党建育人,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地培育拔尖人才。
  (二)以党建为核心推进拔尖人才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就是培养大学生党员,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特别是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应紧紧地把握住高校这个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拔尖的学生通常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强,具备批判思维,如何让学生信服,让他们认同,这是党员发展的关键。辅导员和思政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知识,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促进学生思想意识的不断提升,引导学生在学习党的知识和理论的过程中形成价值认同。
  第二,把思政教育融入特色课程。我国的高校教育主要是为社会输送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服务型人才和责任型人才。大学生需要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意识,特别是党员,更应该始终保持先进的思想,充分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修养,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要与时俱进,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例如,高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离退休老党员开展讲座和座谈,通过讲述一些先进党员的事迹和红色革命故事来影响激励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另外,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党员参加相关的社团活动,在组织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学校也可根据学生的掌握的理论知识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实现党员教育质的升华[2]。   (三)完善和创新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体系
  完善和创新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体系是做好党建工作,服务于高校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除了加强对学生的党性教育,还应加强对学生阶段党建体系的建设,高校党委和学生管理部门应相互配合,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完善党建工作体系应坚持多样化的原则,促进党建工作形成完整系统的体系。对学生党建工作来说,多样化的组织体系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经过近些年的研究和发展,很多高校对于学生的党建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按照年级和所学专业的不同划分党组织管理体系,明确了拔尖人才党员的培养方向和发展目标[3]。
  (四)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平台建设
  第一,应当契合学生的需求,构建完善的党建学习平台。高校可以构建一些具有新时代党建特色的学习平台,将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合理高效地安排学生参与党建学习活动,例如现场讲座、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影片等传统的线下教育模式和党建学习网络课程、学习强国等新兴的线上教育模式,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党员思想水平和党性修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另外,高校教师在开展党建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要求学生参与,通过在教师和学生中间征集党建活动方案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无形中的言传身教也能够影响到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4]。
  第二,完善高校党支部建设发展平台。这个平台对于培养拔尖人才,提升人才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主要可利用该平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校支部应该在建设党建发展平台的过程中适当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认同感,更好地促进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第三,完善高校党建实践活动平台建设。高校在组织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也应该适当进行创新,利用讲党课、正能量宣传等方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党员组织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党建实践活動平台可促进党的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与传播,加深学生对于党的理论的理解,同时可以邀请辅导员、教师和马克思主义专业的教师加入,提升实践活动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
  第四,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构建起完善的党建网络知识平台。互联网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网络党员教育发展平台与传统面对面的模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势必会事倍功半[5]。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际上就是培优工作,与培养优秀拔尖人才的工作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培养措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只有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可以使拔尖人才的培养工作更具时效性。此外,高校加强党建工作建设本身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与拔尖人才的培养并不冲突。因此,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高校应该不断创新思路,开拓更多的交流平台,努力为社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文波. 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创新发展研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0):88.
  [2] 翟颖. 浅析高校党建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6):103.
  [3] 邓强.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研究——评《理论探究 实践求索: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研究》[J]. 领导科学,2019(23):117.
  [4] 刘和雨. 推进党建工作与做好机场人才培养的策略分析[J]. 赤子,2019(15):196.
  [5] 吴鸣鸿. 基于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党建工作路径探索[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0):25-27.
  (荐稿人:胡建平,河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其他文献
为了改变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在我国发展缓慢这一现状,也为了更好地解决由此引起的部分社会问题,本研究尝试将主题化教学与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结合,通过对案例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进行梳理,选择《产品设计(三)》作为实践样板,以社会老龄化为范例主题,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中,探寻更为科学实用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案例的效果分析,总结出了主题与课程知识体系的对接方式,以及同类高校选择合适主题的原则,充分论证了课程主题化是一种适用于大多数高校的有效教学模式,既能帮助高校整合资源,发展特色设计教学,又能从实际层面解决一定
摘 要:“新工科”背景下,人才的培养模式面临新的变革,实践教学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环节,应该更新发展,以适应“新工科”时代的需求。本文对当前的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进行分析,指出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建议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多样性、差异性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端“雨课堂”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使教改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践教学;雨课堂;教
摘 要:新兴技术与新应用场景发展的推动,使嵌入式系统成为技术热点方向之一,然而高校嵌入式系统教学存在学习门槛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难点。本文提出项目案例与学习评估结合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新方法。通过引入项目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结合学习评估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建立了持续评估改进的方法应用模式。该方法在高校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应用实践,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整体成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知识掌
摘 要: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中,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一定程度来说,爱国主义教育和家国情怀的培养是提升高校学生对国家认同感的有效措施。本文以国家认同为研究视角,分析现阶段高校硕士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问题,意在通过研究分析,以国家认同为基本视角,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分析可知,现阶段高校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存在与国家认同理念联系紧密度不高、教育载体缺乏合理性、
摘 要: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而计算机已被大范围普及和应用,在各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民办校园内,党建工作逐步向信息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为提高民办院校党建活动水平,必须对党建活动形式进行创新,用信息技术提高党组织活动效率和成果。互联网时代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考验和机遇,也为党建工作带来了新发展路径,通过分析智慧党建平台对高校党建的积极影响,探讨智慧党建平台对大学生党建过
摘 要: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道德哲学虽然在本质上是两门独立的研究性学科,但是二者在某些方面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才逐步发展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这门学科是一个起步较晚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必然需要从伦理学中借鉴主要规范、基本问题、重要方法等学科资源,以此更好地实现完成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的学科使命——立德树人。  关键词: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资源借鉴 
摘 要:当前,在职警务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学制、教学方式、课程内容等方面未能充分适应警察职业特点,也无法满足培养目标需求。在线教学模式天然具有灵活、开放、可控、可拓展等特性,通过有针对性的设计、管理,可成为满足学生需求、改善教学成效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探索在职警务硕士研究生的全新培养方式。  关键词:警务硕士研究生;警察职业特点;在线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大数据时代到来,我国高校教学模式也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促进教学体系与大数据时代的深度融合。由于教育教学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教师应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效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为高校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校教师;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教育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等方式方法上也必须与时俱进,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人才培养需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工作,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一个思想非常活跃的群体,又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關键时
摘 要: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業培养人才的思想保障,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该工作的检验标准和实践旨归,其重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尤为突出。思政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载体,可与微课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思路,为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新路径。基于思政微课背景,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话语导向、畅通话语渠道、设置话语议题、创新话语表达、贴近话语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