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语,历来被语文教师当作教学的“突破口”,它起到课堂教学任务的定调、指向作用,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导语应具有的语言艺术:一、新鲜激趣;二、启发激疑;三、感染激情;四、描摹激境。
  【关键词】导语 启发 感染 描摹 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中,导语作为一堂课的开场白,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重要作用。叶圣陶曾经说过:“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选择得当,足以奠定全幕的空气,使人家把纷乱的杂念放下。”我以为,开场道白,犹如乐器定调,这个调定得如何,将决定全部演奏的成败。语文课上摄人心魄、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定能紧扣学生的心弦,发人深省,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导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其应具有哪些语言艺术性?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抛砖引玉,以求方家指正。
  
  一、新鲜激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著名语文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有位小学语文教师在上《人是什么》时这样导入:“有一种动物,太阳出来时是四条腿,中午的时候是两条腿,太阳落山时是三条腿,同学们说说看,这是一种什么动物?(生:是“人”。)关于人,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两相成,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一行赖顿悟。’这对人的理解确实很有意义。其实,关于对人本身的思考自从有了人之后,就没有停止过。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人》。”这个导语,融汇了谜语和唱词,在熟悉中透着新鲜,能迅速激起学生的思考。一般而言,新鲜的东西最能激发人的兴趣,新鲜的语言最能快速激活学生的情绪,促使其深人钻研问题,使课堂气氛趣而不俗,活而不乱。
  如何保持语言的新鲜性呢?语文教师除了要博闻广采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格言、警句等各种材料,保持语言的丰富性外;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语言应与生活联系起来。生活的潮流我们阻挡不住,生活的逆流我们防不胜防,既然如此,干脆我们换一种生活方式去适应他们。转变旧的观念,站在生活潮流的前端,用敏锐的视角和开阔的视野,关注学生的焦点话题,认真提炼,引入课堂。这样,我们的导语就具有生活常新,语言常新的艺术魅力了。比如在学习《胡同文化》时,中央电视台的《大宅门》正在热播,而电视剧也成了学生课余消闲的话题。于是上课时,我用了这样的导语:大家知道,白景琦在笑声中落地,“蓦然一声笑,推开两扇门”,生活在皇城根儿的白景琦用他的笑声推开了两扇民族的大门,在这两扇大门中,究竟包含着怎样的京都文化?今天我们学习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后,将更能理解京城人、京城文化。这样的开场,就迅速的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能顺理成章地向课文推进拓展。
  
  二、启发激疑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的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如果把知识比作果实地话,那么,教师不是把果实塞到学生嘴里,也不是把果实放到学生手里或一伸手就能逮到的地方,而是把它挂在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让学生自己费点神去摘取。这个比喻就形象的说明了启发的含义和功能。在讲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唐朝诗人卢延让诗云“为吟一字安,捻断数茎须”,在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炼字的经典事例。的确,一字之差,却能使作品的境界有天壤之别。“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板书)。大家想想:明明是一支梅,为什么作者偏偏说是一枝“春”呢?苏轼词云:“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板书),这里为何说是对一“溪”云呢?这样,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
  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发展智力。当然,所启之疑不可深,深则激不起思维的火花,不啻于一上课就给学生一记闷棍;所启之疑不可浅,浅则流于平庸,令人索然无味;所启之疑不可与课文无缘,无缘则似拉郎配,无异于在演奏序曲时跑了调。同时,此种导入的语言还需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等提问技巧,使学生在老师所启发的悬疑下善于探索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三、感染激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有情感的,如何激发他们的情感,释放他们的心灵?我以为教师动情,学生方能动容。教师的导入语言应融合着自己的真挚感情,去感染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心有戚戚焉”。
  比如在讲授《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使生如春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峻美”。我想,用这句话来概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是再恰当不过了。托翁的一生是壮丽的一生,在世界文坛上,给我们留下了《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伟大的作品,大大的丰富了世界文化的长廊。他虽然贵为伯爵,但是他的灵魂却始终放射着自由和博爱的光芒,他爱这块土地,也爱这块土地上受苦受难的人民。可是,他的妻子却不理解他,最后,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独自出走,不久病逝在一个陌生的小站上,托尔斯泰一生为声名所累,所以他才希望自己死后埋骨于一处他自己选择的幸福所在,将它作为自己灵魂的安栖之地。1946年,奥地利作家茨威格造访了俄罗斯这块古老的土地,在这里,他看到了“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语言不同语普通语言,它是一种被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导入新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当然,运用此法,对于说话语调的高低,语速的缓急,都得悉心斟酌,把握好语言情感的度。
  
  四、描摹激境
  
  江苏肖远骑老师在教授《果树园》时运用了这种方法:“当曙光冲破黑暗,大地刚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蓦地,一轮红日跃出海面,将一片金辉洒向人间,于是,农舍、山峦、树木、花草……,大地上的一切宛如镀上一层金色,显得那么有诗意。那金色的彩霞,浅黄色的薄光,偶尔闪光的露珠,像甘露沁人心脾,像醇酒让人心醉,多美的清晨啊!晨光中的大地是美的,那么,清晨的果园,果园的清晨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致呢?让我们随着作者丁玲的行踪去观赏一下《果树园》清晨的美景吧!”这段导语,既传神的描述了客观的景物又抒发了主观的情感,语言形象生动,一幅多姿多彩、极绚丽的晨光图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激起学生对清晨果树园的美好憧憬,从而满怀激情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种通过描摹再现情境式的语言,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营造出一种与课文相宜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并在这种情境中加强情感体验,从而得到情感共鸣。青少年处于黄金时代,正是如诗年华,他们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描摹的语言应力求美感,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的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当然,导语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服务的,教师在追求导语的艺术性的同时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导入的语言必须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忌夸夸其谈、信口开河忌含糊不清、空发议论,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石,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拨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领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学生登堂入室。
  ★作者简介:柯雪芳,湖北省武汉市常青一中教师。
其他文献
近日,发表在机构Sannam S4的报告《2019年出国留学:印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溢价?》(Studying abroad in 2019: An Employability Premium for Indian Graduates?)研究结果表明,在英国接受教育的印度毕业生回国找工作时,面临着来自印度雇主的“矛盾心理”。该研究报告是对2014年调查的更新,该调查涵盖了600多名在25个国家留学的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对世界高等教育格局产生了诸多影响。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创始人、终身教授菲利普·G.阿特巴赫(Philip G. Altbach)和该中心主任汉斯·德维特(Hans de Wit)于2020年4月4 日在大学世界新闻网上发表题为《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前景:最贫困地区最暗淡》(Post Pandemic Outlook for HE is Bl
据美国联邦教育部官网2020年4月9日消息,联邦教育部长贝齐·德沃斯(Betsy DeVos)宣布将立即向高校发放60多亿美元的直接应急资金,为生活和教育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大学生提供资助。这笔资金来自《冠状病毒援助、救济和经济安全法》(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 Economic Security Act,CARES Act)授权的“高等教育应急救济基金”(Higher
据悉,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FCO)首次发布名为《21世纪的外交》(Diplomacy in the 21st Century)的外交培训网络课程,以便任何公众成员都能学习外交艺术。  该免费在线入门课程由英国外交部与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合作开发,将于英国在线学习平台“未来学习”(FutureLearn)上免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官网2018年6月28日消息,2018年6月28-29日,由葡萄牙和经合组织举办的2018年“數字世界技能”(Skills for a Digital World)峰会在葡萄牙波尔图召开。葡萄牙教育部长提阿戈·布兰多·罗德里格斯(Tiago Brandao Rodrigues)指出:“数字技能是横向的、无形的,具有与阅读、表达、感受和思考同样重要的作用,是促进社会凝聚力的重要工
据欧盟职业培训发展中心网站报道,2016年11月28-29日欧盟职业培训发展中心会议在希腊塞萨洛尼基举行,讨论如何使学习更有效。与会人员一直认为,对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Non-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的确认,对欧洲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欧盟职业培训发展中心主任詹姆斯·卡列加(James Calleja)强调:“对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确认,将减少劳动
【摘要】戏剧教学,先找戏眼。《哀江南》的戏眼在“哀”,“哀情”需用读者之情去把握、体味。苏昆生的故国情、兴亡情等交织而成的悲歌,需用要我们在对历史、戏曲熟知的基础上,去辨析、诵读,体会蕴藉其中深广的哀思及理情情怀。  【关键词】孔尚任;《哀江南》;情;理性魅力    一、文本解读    文章有文眼,诗词有诗眼,戏曲也应有戏眼。《哀江南》之眼就在于“哀”,这一“哀”字中,应该蕴涵了多重美学意蕴。老赞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2018年1月2日报道,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学生人数连续5年减少,过去5年共减少了4万多人。  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张盛闻指出,学生人数减少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马来西亚面临生育率下降及人口老化的问题。不仅华文小学,马来文小学、淡米尔文小学、马来西亚高级学校文凭(STPM)和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大学预科班全都有学生或考生人数下滑的趋势。此外,生活宽裕的家庭希望孩子可以接
【摘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教师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高一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语文教师要发挥师爱的魅力,吸引学生乐学语文。  学生能否对一门课程发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喜欢任课的老师。学生总是把对教师的情感泛化到他所教的学科上去:“亲其师,信其道”、“爱屋及乌”或“厌恶和尚恨及袈裟”。高一学生正
【摘 要】教师备课授课应以钻研、吃透教材为主,酌情参阅教参资料,不能以啃教参代替研读教材。使用各种教案学案等教参资料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慎重取舍,因材施教,要仔细鉴别正误,去伪存真。教师使用教材教参,意在博采众长,探索进取,从而自成风格,不能为其所囿而毫无建树。  【关键词】教材;教参;鉴别;取舍    笔者工作20余年来使用过若干套初高中教材,购买了不少教参书,多年工作实践证明,教材和教参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