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DEA方法从规模收益和技术有效性等方面对全国30个省(区、直辖市)的国有大型骨干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从省级比较的视角揭示出,辽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在技术创新效率方面存在人才缺乏、科技资源浪费、设备使用效率低等诸多问题,并进一步找出效率偏低的原因和调整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辽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创新效率;DEA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4-0026-02
1引言
老工业基地振兴以来,辽宁对国有大型骨干企业进行全面改革,其活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释放,经济效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大幅提高,引领老工业基地振兴不断向前推进。新时期新形势下,辽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积极参与竞争和合作,在科技创新方面,北方重工、沈阳机床、鞍山钢铁集团等企业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然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需要站在全国的角度来考量辽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探究辽宁企业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模型)对全国30个省、区、直辖市(除西藏)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探讨了辽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在技术创新效率方面与其他发达地区存在的差距,为辽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找出效率不足的原因及调整方向,为提高辽宁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提供决策依据。
2DEA模型及基本原理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原理主要是通过保持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DMU)的输入或者输入不变,借助于数学规划和统计数据确定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将各个决策单元投影到DEA的生产前沿面上,并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偏离DEA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它们的相对有效性。DEA方法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它能充分考虑对于决策单元本身最优的投入产出方案,因而能够更理想地反映评价对象自身的信息和特点,同时对于评价复杂系统的多投入多产出分析具有独到之处。
本文应用DEA中的BCC模型(考虑规模收益状况)分析问题,模型如下:
3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数据分析
3.1指标体系的构建
企业的创新系统是把创新投入资源转化为产出的系统。科学合理地选择投入与产出指标对于有效地使用DEA模型十分重要。通过对研究目的、模型要求和设计原则的分析,构建投入与产出指标如下。一是创新投入指标。包括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x1, %)、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当量( x2,人年)、研究与试验发展( R&D)经费内部支出( x3,万元)、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x4, %)、消化吸收经费支出(x5,万元)以及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与引进国外技术支出之比( x6, %)。二是创新产出指标。包括新产品销售收入( y1,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y2, %)、有效专利数量(y3, 项)以及专利数占全部比重( y4, %)。以上指标的统计口径均为国有大型骨干工业企业,本文选择全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有大型骨干工业企业作为评价对象,对其自主创新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原始数据来源于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本研究采用EMS1.3软件选择投入导向的DEA模型进行求解。
3.2数据分析结果
从综合技术效率分析角度来看,C2R模型最优值为1 的地区达到了DEA 有效,既是技术有效的,又是规模有效的,说明这些地区的国有大型工业企业的创新绩效评价较好。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有10个地区达到了DEA(C2R)有效: 天津、吉林、上海、江苏、福建、广东、海南、重庆、贵州以及青海。辽宁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69,在全国30个省市直辖市中排名第18名,与最优的效率值存在一定差距。这表明辽宁国有大型企业创新效率不高,所投入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从纯技术效率分析角度来看,分析结果中纯技术效率为1的决策单元共有15个地区,除了上面提到的10个地区外,还包括北京、云南、甘肃、宁夏及新疆等五个地区。这说明了这15个地区的投入资源使用是有效率的,无浪费现象。辽宁纯技术效率值为0.74,排名22名,排名较为靠后,这表明辽宁企业在创新资源利用方面,存在较大的浪费或利用效率较低,也说明辽宁高新技术产值虽然较高,但技术创新效率对其贡献率不大。
从规模效率分析角度来看,全国也有上述10个地区的规模效率达到最优,说明这10个地区处于规模收益最佳状态。浙江和山东两个地区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状态,包括辽宁在内的其他18个地区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状态。辽宁的规模效率值为0.94,接近于1,这说明辽宁可以通过继续提高投入规模增加产出水平。
4结论与对策建议
从全国30个城市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其技术创新效率也较高,例如,上海、江苏、广东、山东等地区,而一些地区比如吉林、重庆、海南、福建等地虽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不靠前,但其创新效率较高,发展潜力较大。辽宁在技术创新效率方面表现较差,甚至一些指标处于全国的中下游水平,滞后于辽宁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以及突破辽西北三大发展战略驱动下,注重强化规模发展,以此获得短期内规模收益,而对具有战略意义,能够创造真正价值的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二是随着辽宁大型企业越来越多的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主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但由于企业内部技术创新配套机制不完善,导致创新的核心动力不足或者科技资源严重浪费,例如,辽宁国有大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及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这两个指标在全国均排在前列,但新产品销售收入及有效专利数却排在全国中下游。三是研发人才投入相对于发达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辽宁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吸引高科技人才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强。结合对辽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结果,提高辽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率先突破一大批核心技术。辽宁工业基础雄厚,一大批大型企业集中在对科技含量要求较高的制造业。这就需要辽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加强对科技成果的承接能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承接科技成果,支持大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对一”的、长期稳定的技术依托关系,对技术领先的领域要不断扩大优势,加快核心产品的技术升级。
二是提高辽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二次创新能力。辽宁吸收消化与引进技术经费支出之比为1∶1.25,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这一比重为6∶1,说明辽宁企业过分依赖对设备等硬件的引进,而对引进后技术的消化吸收不足,在引进基础上的创新则做得更少。因此,企业在科研经费使用上要优化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不断提高技术软件的开发、创新人才的培养、技术创新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等无形资产上的投入比例,降低购置设备、仪器等有形资产的投入,加大对引进后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二次创新能力。
三是加大创新人才的投入。企业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员,他们决定着企业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的成败。目前辽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人才短缺、管理人才短缺是企业创新方面存在的最主要的障碍,为此,辽宁企业必须要以强烈的人才意识,全新的人才观念,长远的育才战略,真诚的聚才方式,完善的激励机制,尽快形成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建立一个公平的业绩评估体系,培育出一支数量稳定、素质较高的与企业发展相适宜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罗登跃.基于DEA 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绩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
[2]袁辉,戴大双,姜照华.基于DEA方法的国有企业效率评价与改进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4).
[3]冯缨,滕家佳.江苏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8).
[4]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江苏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呼唤配套机制[EB/OL].中国经济网.www.ce.cn/districf.shtml,2006-11-14.
[5]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关键词]辽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创新效率;DEA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4-0026-02
1引言
老工业基地振兴以来,辽宁对国有大型骨干企业进行全面改革,其活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释放,经济效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大幅提高,引领老工业基地振兴不断向前推进。新时期新形势下,辽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积极参与竞争和合作,在科技创新方面,北方重工、沈阳机床、鞍山钢铁集团等企业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然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需要站在全国的角度来考量辽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探究辽宁企业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模型)对全国30个省、区、直辖市(除西藏)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探讨了辽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在技术创新效率方面与其他发达地区存在的差距,为辽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找出效率不足的原因及调整方向,为提高辽宁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提供决策依据。
2DEA模型及基本原理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原理主要是通过保持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DMU)的输入或者输入不变,借助于数学规划和统计数据确定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将各个决策单元投影到DEA的生产前沿面上,并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偏离DEA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它们的相对有效性。DEA方法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它能充分考虑对于决策单元本身最优的投入产出方案,因而能够更理想地反映评价对象自身的信息和特点,同时对于评价复杂系统的多投入多产出分析具有独到之处。
本文应用DEA中的BCC模型(考虑规模收益状况)分析问题,模型如下:
3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数据分析
3.1指标体系的构建
企业的创新系统是把创新投入资源转化为产出的系统。科学合理地选择投入与产出指标对于有效地使用DEA模型十分重要。通过对研究目的、模型要求和设计原则的分析,构建投入与产出指标如下。一是创新投入指标。包括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x1, %)、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当量( x2,人年)、研究与试验发展( R&D)经费内部支出( x3,万元)、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x4, %)、消化吸收经费支出(x5,万元)以及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与引进国外技术支出之比( x6, %)。二是创新产出指标。包括新产品销售收入( y1,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y2, %)、有效专利数量(y3, 项)以及专利数占全部比重( y4, %)。以上指标的统计口径均为国有大型骨干工业企业,本文选择全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有大型骨干工业企业作为评价对象,对其自主创新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原始数据来源于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本研究采用EMS1.3软件选择投入导向的DEA模型进行求解。
3.2数据分析结果
从综合技术效率分析角度来看,C2R模型最优值为1 的地区达到了DEA 有效,既是技术有效的,又是规模有效的,说明这些地区的国有大型工业企业的创新绩效评价较好。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有10个地区达到了DEA(C2R)有效: 天津、吉林、上海、江苏、福建、广东、海南、重庆、贵州以及青海。辽宁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69,在全国30个省市直辖市中排名第18名,与最优的效率值存在一定差距。这表明辽宁国有大型企业创新效率不高,所投入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从纯技术效率分析角度来看,分析结果中纯技术效率为1的决策单元共有15个地区,除了上面提到的10个地区外,还包括北京、云南、甘肃、宁夏及新疆等五个地区。这说明了这15个地区的投入资源使用是有效率的,无浪费现象。辽宁纯技术效率值为0.74,排名22名,排名较为靠后,这表明辽宁企业在创新资源利用方面,存在较大的浪费或利用效率较低,也说明辽宁高新技术产值虽然较高,但技术创新效率对其贡献率不大。
从规模效率分析角度来看,全国也有上述10个地区的规模效率达到最优,说明这10个地区处于规模收益最佳状态。浙江和山东两个地区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状态,包括辽宁在内的其他18个地区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状态。辽宁的规模效率值为0.94,接近于1,这说明辽宁可以通过继续提高投入规模增加产出水平。
4结论与对策建议
从全国30个城市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其技术创新效率也较高,例如,上海、江苏、广东、山东等地区,而一些地区比如吉林、重庆、海南、福建等地虽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不靠前,但其创新效率较高,发展潜力较大。辽宁在技术创新效率方面表现较差,甚至一些指标处于全国的中下游水平,滞后于辽宁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以及突破辽西北三大发展战略驱动下,注重强化规模发展,以此获得短期内规模收益,而对具有战略意义,能够创造真正价值的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二是随着辽宁大型企业越来越多的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主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但由于企业内部技术创新配套机制不完善,导致创新的核心动力不足或者科技资源严重浪费,例如,辽宁国有大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及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这两个指标在全国均排在前列,但新产品销售收入及有效专利数却排在全国中下游。三是研发人才投入相对于发达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辽宁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吸引高科技人才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强。结合对辽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结果,提高辽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率先突破一大批核心技术。辽宁工业基础雄厚,一大批大型企业集中在对科技含量要求较高的制造业。这就需要辽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加强对科技成果的承接能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承接科技成果,支持大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对一”的、长期稳定的技术依托关系,对技术领先的领域要不断扩大优势,加快核心产品的技术升级。
二是提高辽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二次创新能力。辽宁吸收消化与引进技术经费支出之比为1∶1.25,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这一比重为6∶1,说明辽宁企业过分依赖对设备等硬件的引进,而对引进后技术的消化吸收不足,在引进基础上的创新则做得更少。因此,企业在科研经费使用上要优化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不断提高技术软件的开发、创新人才的培养、技术创新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等无形资产上的投入比例,降低购置设备、仪器等有形资产的投入,加大对引进后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二次创新能力。
三是加大创新人才的投入。企业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员,他们决定着企业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的成败。目前辽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人才短缺、管理人才短缺是企业创新方面存在的最主要的障碍,为此,辽宁企业必须要以强烈的人才意识,全新的人才观念,长远的育才战略,真诚的聚才方式,完善的激励机制,尽快形成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建立一个公平的业绩评估体系,培育出一支数量稳定、素质较高的与企业发展相适宜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罗登跃.基于DEA 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绩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
[2]袁辉,戴大双,姜照华.基于DEA方法的国有企业效率评价与改进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4).
[3]冯缨,滕家佳.江苏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8).
[4]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江苏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呼唤配套机制[EB/OL].中国经济网.www.ce.cn/districf.shtml,2006-11-14.
[5]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