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在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大大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因此,关注多媒体与音乐教学的有机整合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此作了以下探究:
1 多媒体音乐课的概述
多媒体音乐课,即指“多种电教多媒体组合优化的音乐课”。也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音乐课”。尤其是后者,多媒体计算机的集成性和控制性,信息媒体的多元化、多样化,具有突破时空的局限,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扩大容量的特点。它使音乐语言和文字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相对单一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以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2 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2.1深化德育和美育。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多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A、教育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素材的整合、融入,演示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思想感情、道德行为。
B、感染功能。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共鸣。
2.2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50%左右,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乐器欣赏、曲艺欣赏等内容。在器乐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2.3 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如果我们把这些内容制作在课件中,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另外还对不同的班级作过这样的尝试,听录音磁带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七十五,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乐曲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实践证明:由于多媒体教学的直观、生动,使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
3 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3.1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运用多媒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例如:《三个和尚》是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中的一首欣赏乐曲。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根据这首乐曲的这一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以新奇为主,通过请学生讲述《三个和尚》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动画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动画片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学生,于是我便抓住了这一积极的情趣,开始了新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一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机整合。
3.2运用多媒体可以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想象美。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例如:《小白兔和小乌龟》是三年级第一学期的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这首歌曲讲述了龟兔赛跑的故事。教学目标是通过乐曲的学唱,让学生了解并练习符点音符的演唱,培养他们想象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从而发展想象美的能力。我用《龟兔赛跑》的碟片通过重新编辑组合,配以歌曲,编制成动画。创设演示情境。上课时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形象,随着悠扬的乐曲以律动的形式进入课堂,然后在大屏幕上呈现象的迷面,请学生猜一猜,并模仿乌龟和小白兔走路,接着播放小乌龟和小白兔的动画。请学生说一说小乌龟和小白兔的走路姿势(小乌龟走路缓慢、迟钝,用四分音符表示;小白兔脚步轻盈,用八分音符表示。),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谈话进人新课教学,充分讲述歌曲、了解歌词之后,让学生看另一段动画,那就是《小白兔和小乌龟》。这时乐曲和画面变得轻松活泼,学生一边跟唱,一边模仿两只小动物的动作。学生发挥想象,有的拍手,有的跺脚,还有的小跑……动作各不相同,精彩纷呈,促进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做到在“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
3.3运用多媒体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我们的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这个“双基”落实在大多数小学的音乐课上,造成现在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的现象。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教师们往往看不到孩子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那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议流式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美。
例如《春天来了》是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学的一首欢快的歌曲。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春天来了》,引导学生从音乐节奏方面去感受春天的喜悦心情,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和歌词。在上这堂课时,我将春天的视频录象设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被风和日丽、莺歌燕舞、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昂扬旺盛的景色所吸引,把他们带人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意境之中。接着多媒体动画呈现了“桃花、燕子、蜜蜂”等在高兴欢唱着“春天来了”的景象,学生们的欢快情绪很快地被吸引而高涨起来,就情不自禁随着音乐旋律表现出春天来了欢乐舒畅的动作情境。然后,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春天中的一景”,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通道自主学习歌词,去充分欣赏、想象和人情人境地体会歌词的意境以及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心情。通过这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总之,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智能化将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多媒体音乐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全盘否定和排斥,而应该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生动启发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技术辅助手段,它只能与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才能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 多媒体音乐课的概述
多媒体音乐课,即指“多种电教多媒体组合优化的音乐课”。也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音乐课”。尤其是后者,多媒体计算机的集成性和控制性,信息媒体的多元化、多样化,具有突破时空的局限,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扩大容量的特点。它使音乐语言和文字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相对单一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以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2 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2.1深化德育和美育。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多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A、教育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素材的整合、融入,演示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思想感情、道德行为。
B、感染功能。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共鸣。
2.2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50%左右,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乐器欣赏、曲艺欣赏等内容。在器乐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2.3 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如果我们把这些内容制作在课件中,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另外还对不同的班级作过这样的尝试,听录音磁带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七十五,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乐曲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实践证明:由于多媒体教学的直观、生动,使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
3 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3.1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运用多媒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例如:《三个和尚》是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中的一首欣赏乐曲。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根据这首乐曲的这一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以新奇为主,通过请学生讲述《三个和尚》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动画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动画片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学生,于是我便抓住了这一积极的情趣,开始了新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一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机整合。
3.2运用多媒体可以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想象美。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例如:《小白兔和小乌龟》是三年级第一学期的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这首歌曲讲述了龟兔赛跑的故事。教学目标是通过乐曲的学唱,让学生了解并练习符点音符的演唱,培养他们想象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从而发展想象美的能力。我用《龟兔赛跑》的碟片通过重新编辑组合,配以歌曲,编制成动画。创设演示情境。上课时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形象,随着悠扬的乐曲以律动的形式进入课堂,然后在大屏幕上呈现象的迷面,请学生猜一猜,并模仿乌龟和小白兔走路,接着播放小乌龟和小白兔的动画。请学生说一说小乌龟和小白兔的走路姿势(小乌龟走路缓慢、迟钝,用四分音符表示;小白兔脚步轻盈,用八分音符表示。),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谈话进人新课教学,充分讲述歌曲、了解歌词之后,让学生看另一段动画,那就是《小白兔和小乌龟》。这时乐曲和画面变得轻松活泼,学生一边跟唱,一边模仿两只小动物的动作。学生发挥想象,有的拍手,有的跺脚,还有的小跑……动作各不相同,精彩纷呈,促进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做到在“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
3.3运用多媒体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我们的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这个“双基”落实在大多数小学的音乐课上,造成现在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的现象。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教师们往往看不到孩子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那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议流式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美。
例如《春天来了》是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学的一首欢快的歌曲。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春天来了》,引导学生从音乐节奏方面去感受春天的喜悦心情,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和歌词。在上这堂课时,我将春天的视频录象设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被风和日丽、莺歌燕舞、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昂扬旺盛的景色所吸引,把他们带人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意境之中。接着多媒体动画呈现了“桃花、燕子、蜜蜂”等在高兴欢唱着“春天来了”的景象,学生们的欢快情绪很快地被吸引而高涨起来,就情不自禁随着音乐旋律表现出春天来了欢乐舒畅的动作情境。然后,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春天中的一景”,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通道自主学习歌词,去充分欣赏、想象和人情人境地体会歌词的意境以及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心情。通过这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总之,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智能化将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多媒体音乐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全盘否定和排斥,而应该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生动启发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技术辅助手段,它只能与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才能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