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村振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传承农村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乡村振兴成为国家的一个重要战略,在乡村振兴中,文化的育人和激励功能不可或缺。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是时代的需要。
关键词:三都水族;传统文化;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遵规守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传统乡村良好习俗,努力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实现乡风文明与时俱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一、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化价值
为了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配合乡村文明建设,应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的研究。我们对全县村落文化、工业遗迹、文化遗址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周边毗邻地区进行了走访比较,发现三都村落文化遗存和民俗内容丰富,具有整理、研究与成果展示的价值和必要。建议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保护名录,切实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扶持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二、乡村治理应赋予新时代内涵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乡规民约是传统的乡土社会成员以特定的地缘和血缘关系为依托,为维持秩序、互相协调、共同救济等为目的,要求成员之间共同遵守的一种社会治理文化。
进入新时期,乡村治理应赋予新时代内涵,融入现代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思维来梳理农村社会中传统文化的根基,汲取传统乡约文化当中先进合理的精华,摒弃迂腐愚昧的糟粕,重构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现代价值。组织相关专家深入调研,为乡村法规制定和乡村法治建设进行积极探索,引导村民学法、守法,提高农民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和道德自觉,营造既讲法治又有道德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探索乡贤文化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乡贤文化是扎根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以乡贤为楷模、以乡村为空间,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为目标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既具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特征,又呈现出三都水族相对独立性的一面,具有明显的民族性、人本性、亲善性和现实性的独特特征,是教化乡里、涵育乡风文明的重要精神力量。乡贤主体所拥有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和风俗习惯的复合体,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等特点。探索乡贤文化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发挥乡贤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改变农村精神风貌、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的作用。
四、从传统家训家规中汲取优良家风滋养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训家规集中体现了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家庭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场所,家训家规是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实践的重要方面。传统的家风和家训家规及其蕴含的传统美德,在当今时代依然有其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今天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可以合理吸收中华传统家训家规的精华,并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形成新时代乡村良好家教和家风提供丰厚滋养。
五、引导家谱文化服务乡村文明建设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或谱牒,是以记载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家族世系、变迁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家族历史文献。近年来,以韦、潘为两大群的三都正在兴起编修家谱的热潮,不仅有益增强民族凝聚力,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现实意义。当代家谱编修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积极加以引导。应倡导家谱编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多记家族中先进人物,特别是在乡村振兴中作出贡献的优秀人物,树立家族新风,助力乡村文明。
六、重视方志文化教化作用 激发传统民俗活力
方志文化具有“存史、資政、教化”的功能价值。我区地方志工作者认真指导全县修志、编鉴、史话、神话工作之外,拓展思路,推动乡镇、村志编修,进行乡村口述史和影像志的记录。如《三都水族自治县志》(1978—2013)经过编纂人员历时十余年的辛勤耕耘,七易其稿,近日由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志共14篇58章309节,168.8万字,图照250余幅,为正16开本。该志通过文字、图表等形式,全面、系统记载了三都1978年至2013年间的历史现状,真实地再现了三都人民历尽艰辛、奋勇拼搏的精神风貌。该志书史料翔实准确,分类编排科学,文字精练典雅,设计图文并茂,装帧庄重大方,极具三都民族特色,是一部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资料性较强的通志。该志书的出版发行是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是了解三都民风民俗、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权威资料和百科全书,具有较高的使用、研究和收藏价值,是一部弥足珍贵的官方地情典籍。倡导编修村志,发挥方志文化在历史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教化”的社会功用。
乡村民俗是传统文化中与农民生活紧密相关的一种文化。三都拥有浓郁的水族民俗特色资源,要进一步加强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系统整理,深挖民俗文化的精髓,使优秀民俗文化成为乡村文明和旅游繁荣发展的一张“名片”。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创新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现代化进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孙治柟.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与乡村振兴探析[J].大众文艺;2018年22期
[2]郑波.文化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的路径[J].传媒国际评论;2015年00期
[3]李宁,李玲.文化产业视角下的乡村振兴研究[J].人文天下;2018年11期
[4]杜小光.乡村振兴乃传统文化复兴载体[J].中国人大;2018年11期
关键词:三都水族;传统文化;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遵规守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传统乡村良好习俗,努力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实现乡风文明与时俱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一、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化价值
为了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配合乡村文明建设,应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的研究。我们对全县村落文化、工业遗迹、文化遗址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周边毗邻地区进行了走访比较,发现三都村落文化遗存和民俗内容丰富,具有整理、研究与成果展示的价值和必要。建议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保护名录,切实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扶持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二、乡村治理应赋予新时代内涵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乡规民约是传统的乡土社会成员以特定的地缘和血缘关系为依托,为维持秩序、互相协调、共同救济等为目的,要求成员之间共同遵守的一种社会治理文化。
进入新时期,乡村治理应赋予新时代内涵,融入现代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思维来梳理农村社会中传统文化的根基,汲取传统乡约文化当中先进合理的精华,摒弃迂腐愚昧的糟粕,重构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现代价值。组织相关专家深入调研,为乡村法规制定和乡村法治建设进行积极探索,引导村民学法、守法,提高农民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和道德自觉,营造既讲法治又有道德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探索乡贤文化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乡贤文化是扎根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以乡贤为楷模、以乡村为空间,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为目标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既具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特征,又呈现出三都水族相对独立性的一面,具有明显的民族性、人本性、亲善性和现实性的独特特征,是教化乡里、涵育乡风文明的重要精神力量。乡贤主体所拥有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和风俗习惯的复合体,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等特点。探索乡贤文化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发挥乡贤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改变农村精神风貌、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的作用。
四、从传统家训家规中汲取优良家风滋养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训家规集中体现了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家庭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场所,家训家规是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实践的重要方面。传统的家风和家训家规及其蕴含的传统美德,在当今时代依然有其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今天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可以合理吸收中华传统家训家规的精华,并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形成新时代乡村良好家教和家风提供丰厚滋养。
五、引导家谱文化服务乡村文明建设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或谱牒,是以记载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家族世系、变迁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家族历史文献。近年来,以韦、潘为两大群的三都正在兴起编修家谱的热潮,不仅有益增强民族凝聚力,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现实意义。当代家谱编修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积极加以引导。应倡导家谱编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多记家族中先进人物,特别是在乡村振兴中作出贡献的优秀人物,树立家族新风,助力乡村文明。
六、重视方志文化教化作用 激发传统民俗活力
方志文化具有“存史、資政、教化”的功能价值。我区地方志工作者认真指导全县修志、编鉴、史话、神话工作之外,拓展思路,推动乡镇、村志编修,进行乡村口述史和影像志的记录。如《三都水族自治县志》(1978—2013)经过编纂人员历时十余年的辛勤耕耘,七易其稿,近日由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志共14篇58章309节,168.8万字,图照250余幅,为正16开本。该志通过文字、图表等形式,全面、系统记载了三都1978年至2013年间的历史现状,真实地再现了三都人民历尽艰辛、奋勇拼搏的精神风貌。该志书史料翔实准确,分类编排科学,文字精练典雅,设计图文并茂,装帧庄重大方,极具三都民族特色,是一部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资料性较强的通志。该志书的出版发行是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是了解三都民风民俗、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权威资料和百科全书,具有较高的使用、研究和收藏价值,是一部弥足珍贵的官方地情典籍。倡导编修村志,发挥方志文化在历史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教化”的社会功用。
乡村民俗是传统文化中与农民生活紧密相关的一种文化。三都拥有浓郁的水族民俗特色资源,要进一步加强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系统整理,深挖民俗文化的精髓,使优秀民俗文化成为乡村文明和旅游繁荣发展的一张“名片”。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创新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现代化进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孙治柟.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与乡村振兴探析[J].大众文艺;2018年22期
[2]郑波.文化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的路径[J].传媒国际评论;2015年00期
[3]李宁,李玲.文化产业视角下的乡村振兴研究[J].人文天下;2018年11期
[4]杜小光.乡村振兴乃传统文化复兴载体[J].中国人大;201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