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2日,苹果从自己20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中取出了10亿美元,投资一家创业公司—滴滴出行。
Uber的创始人特拉维斯·兰卡尼克看到这条消息后,很快发了一条调侃意味的推文说:“我女朋友持有苹果的股票,她成了滴滴的投资人了……”他还为这条推文加上了“#摇头”“#乘车大战”“#大本营问题”和“#多谢你嘿Tim(指苹果CEO蒂姆·库克)”的标签。
这之所以让人吃惊,是因为苹果以往作风一向高冷,投资的都是跟其产品和技术直接相关的企业,而且基本都是控股和收购,一副专心致志做产品的派头。它几乎不出现在追逐热门公司的名单中,几乎不发起少数股权投资,也几乎不做单笔金额如此之大的投资。它也从来没有投资过面向普通中国消费者的互联网公司。
现在,投资与其目前主营业务关联度不大但热门程度极高的滴滴出行,苹果想干吗?
苹果和滴滴出行发出的官方声明都缺乏信息量,没有透露未来动向。苹果说滴滴出行“锐意创新”“令人赞叹”,苹果期待支持滴滴出行的“长期发展”。滴滴出行则说自己“深受鼓舞”,将继续提供多元出行选择,帮助城市“解决交通、环保和就业挑战”。
苹果此举,可能是因为账面上的钱太多了。这家利润超高的公司拥有超过2000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此前其CEO蒂姆·库克也说过,会拿出些钱来投资。
假设苹果此次投资不是为了单纯的财务回报,而是要对自己的未来业务发展有所帮助,那么最有想象力、最值得期待的,就是它在自动驾驶上将跟滴滴出行联合,有所作为—苹果在制造无人驾驶汽车,虽然官方对此一直语焉不详,但这个代号叫“Titan”的计划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被苹果挖了不少墙脚的特斯拉CEO马斯克就公开吐槽过此事。
自动驾驶汽车是硬件领域最可能发生重大变革和重新洗牌的领域之一,但苹果在无人驾驶领域已经远远落后了。Google在2009年开始秘密开发无人驾驶汽车,2012年在内华达州政府监管下测试了一次,到2014年9月在加州政府监管下上路测试时,Google在这期间已经积累了上百万公里的驾驶经验。Uber也在研究无人驾驶技术,它去年2月建立了自己的前沿技术中心,从美国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挖走了40多名研究人员,而机器学习正是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之一。
Google完成了对Uber的两轮投资,早在2013年时就投资了2.58亿美元。虽然在无人驾驶这件事上,Uber似乎没打算仅仅成为Google的配角,但是这两家公司的关系依然紧密,如今在美国,打开Google Maps,也是直接能叫Uber的。
以Google为代表的技术派信奉的是“纯粹的”无人驾驶。其无人驾驶负责人、机器人专家Chris Urmson去年曾在TED演讲时说,相比人类的决策,机器每秒钟都能权衡10次,累积差距是108。传统的汽车厂商信奉的则是辅助驾驶系统,就像人类无论如何练习奔跑,都无法达到光速一样。而且辅助驾驶系统没法避免大片空间仅仅被用来停车的问题。
这就意味着,如果要从事Google式的自动驾驶研究,至少要做好这几大模块:高精度地图、感知、定位、智能决策与控制。相比汽车厂商,Google这类企业做法的一大不同,是通过3D建模,来绘制高精度地图,误差可能仅有10厘米大小;它也需要不断学习,在各种场景下如何应对—Google最开始是在几乎没有行人的旷野上行驶,之后转入城市道路,学习在即使有乘坐轮椅的老太太冲出来在路上追赶鸭子的情况下,怎么应对。这意味着,数据至关重要。
滴滴出行公布的数据是,它已在中国400余座城市提供出行服务,日完成订单量超过1100万,服务3亿多用户;已占据国内87%以上的网约专车市场、99%以上的网约出租车市场。此外,滴滴出行正在建立海外联盟,跟美国打车软件Lyft、印度打车软件Ola,以及东南亚的Grab合作。
滴滴出行由于掌握了大量数据,已成为各家汽车厂商争相合作的对象,从去年11月跟奔驰小规模合作开展试驾业务,到今年跟长安福特、丰田、日产等大规模车企合作。
根据《第一财经周刊》的采访,与传统的汽车类媒体不同的是,滴滴出行向汽车厂商承诺的是体验次数,但不承诺销售线索数量,而且签的都是战略合作协议,而不是跟市场和广告部门对接。
滴滴出行能向汽车厂商提供的数据,包括用户人群画像、不同车型在各个市场的表现、地域区别等—不过,滴滴出行在无人驾驶上能提供给苹果什么深度数据,尚未可知。
毕竟,无人驾驶这件事很难短期见分晓。从各汽车厂商公布的生产计划,以及Google无人驾驶负责人Chris Urmson的说法来看,大家都预计要2020年前后才能见 效。
但苹果可能从跟滴滴出行的合作中获得其他好处,毕竟,近一年多来,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不乐观,它的电影和图书服务刚被下架。有美国投行预计,苹果2016财年来自中国的营收将同比下滑15%,而此前苹果发布的2016年第二财季业绩报告显示,来自中国的营收同比大降26%。而跟中国政府关系良好、且已经获得了中投公司投资的滴滴出行,也许能帮苹果搞清楚在中国应该如何行事。
此外,也许滴滴出行还能帮苹果推一把Apple Pay。毕竟,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普及就得益于滴滴出行。不过,腾讯和阿里巴巴这两位老股东,可能不那么愿意让苹果参与进来。
Uber的创始人特拉维斯·兰卡尼克看到这条消息后,很快发了一条调侃意味的推文说:“我女朋友持有苹果的股票,她成了滴滴的投资人了……”他还为这条推文加上了“#摇头”“#乘车大战”“#大本营问题”和“#多谢你嘿Tim(指苹果CEO蒂姆·库克)”的标签。
这之所以让人吃惊,是因为苹果以往作风一向高冷,投资的都是跟其产品和技术直接相关的企业,而且基本都是控股和收购,一副专心致志做产品的派头。它几乎不出现在追逐热门公司的名单中,几乎不发起少数股权投资,也几乎不做单笔金额如此之大的投资。它也从来没有投资过面向普通中国消费者的互联网公司。
现在,投资与其目前主营业务关联度不大但热门程度极高的滴滴出行,苹果想干吗?
苹果和滴滴出行发出的官方声明都缺乏信息量,没有透露未来动向。苹果说滴滴出行“锐意创新”“令人赞叹”,苹果期待支持滴滴出行的“长期发展”。滴滴出行则说自己“深受鼓舞”,将继续提供多元出行选择,帮助城市“解决交通、环保和就业挑战”。
苹果此举,可能是因为账面上的钱太多了。这家利润超高的公司拥有超过2000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此前其CEO蒂姆·库克也说过,会拿出些钱来投资。
假设苹果此次投资不是为了单纯的财务回报,而是要对自己的未来业务发展有所帮助,那么最有想象力、最值得期待的,就是它在自动驾驶上将跟滴滴出行联合,有所作为—苹果在制造无人驾驶汽车,虽然官方对此一直语焉不详,但这个代号叫“Titan”的计划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被苹果挖了不少墙脚的特斯拉CEO马斯克就公开吐槽过此事。
自动驾驶汽车是硬件领域最可能发生重大变革和重新洗牌的领域之一,但苹果在无人驾驶领域已经远远落后了。Google在2009年开始秘密开发无人驾驶汽车,2012年在内华达州政府监管下测试了一次,到2014年9月在加州政府监管下上路测试时,Google在这期间已经积累了上百万公里的驾驶经验。Uber也在研究无人驾驶技术,它去年2月建立了自己的前沿技术中心,从美国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挖走了40多名研究人员,而机器学习正是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之一。
Google完成了对Uber的两轮投资,早在2013年时就投资了2.58亿美元。虽然在无人驾驶这件事上,Uber似乎没打算仅仅成为Google的配角,但是这两家公司的关系依然紧密,如今在美国,打开Google Maps,也是直接能叫Uber的。
以Google为代表的技术派信奉的是“纯粹的”无人驾驶。其无人驾驶负责人、机器人专家Chris Urmson去年曾在TED演讲时说,相比人类的决策,机器每秒钟都能权衡10次,累积差距是108。传统的汽车厂商信奉的则是辅助驾驶系统,就像人类无论如何练习奔跑,都无法达到光速一样。而且辅助驾驶系统没法避免大片空间仅仅被用来停车的问题。
这就意味着,如果要从事Google式的自动驾驶研究,至少要做好这几大模块:高精度地图、感知、定位、智能决策与控制。相比汽车厂商,Google这类企业做法的一大不同,是通过3D建模,来绘制高精度地图,误差可能仅有10厘米大小;它也需要不断学习,在各种场景下如何应对—Google最开始是在几乎没有行人的旷野上行驶,之后转入城市道路,学习在即使有乘坐轮椅的老太太冲出来在路上追赶鸭子的情况下,怎么应对。这意味着,数据至关重要。
滴滴出行公布的数据是,它已在中国400余座城市提供出行服务,日完成订单量超过1100万,服务3亿多用户;已占据国内87%以上的网约专车市场、99%以上的网约出租车市场。此外,滴滴出行正在建立海外联盟,跟美国打车软件Lyft、印度打车软件Ola,以及东南亚的Grab合作。
滴滴出行由于掌握了大量数据,已成为各家汽车厂商争相合作的对象,从去年11月跟奔驰小规模合作开展试驾业务,到今年跟长安福特、丰田、日产等大规模车企合作。
根据《第一财经周刊》的采访,与传统的汽车类媒体不同的是,滴滴出行向汽车厂商承诺的是体验次数,但不承诺销售线索数量,而且签的都是战略合作协议,而不是跟市场和广告部门对接。
滴滴出行能向汽车厂商提供的数据,包括用户人群画像、不同车型在各个市场的表现、地域区别等—不过,滴滴出行在无人驾驶上能提供给苹果什么深度数据,尚未可知。
毕竟,无人驾驶这件事很难短期见分晓。从各汽车厂商公布的生产计划,以及Google无人驾驶负责人Chris Urmson的说法来看,大家都预计要2020年前后才能见 效。
但苹果可能从跟滴滴出行的合作中获得其他好处,毕竟,近一年多来,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不乐观,它的电影和图书服务刚被下架。有美国投行预计,苹果2016财年来自中国的营收将同比下滑15%,而此前苹果发布的2016年第二财季业绩报告显示,来自中国的营收同比大降26%。而跟中国政府关系良好、且已经获得了中投公司投资的滴滴出行,也许能帮苹果搞清楚在中国应该如何行事。
此外,也许滴滴出行还能帮苹果推一把Apple Pay。毕竟,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普及就得益于滴滴出行。不过,腾讯和阿里巴巴这两位老股东,可能不那么愿意让苹果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