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项目经营活动都是以盈利为目的,那么项目的核心目标就是成本目标;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目标包括施工的成本目标、施工的进度目标和施工的质量目标,施工过程控制与项目成本息息相关,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良性质量管理控制能力,是向提高项目成本的重要出路。
关键词:质量管理;项目成本
1.质量目标的确立原则
一个项目的工程质量目标,不仅取决于工程承包合同对业主的承诺,还取决于施工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和阶段性战略目标,以及市场竞争的需要,所以每个项目开工前都要根据公司的整体质量规划目标,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市场环境和竞争需要制定项目的实质质量目标。然后将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区域、各层次、乃至分项工程和工序。
2.以质量为核心结合预算,合理组织施工、确定施工工艺、选定材料、设备
质量目标确定后,就要以拟定的质量目标为核心组织施工,确定先进合理的工艺。工艺先进性、合理性主要表现在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规范的基础上,要技术成熟、创新领先、易操作、质量可靠、安全性强、节省工料投入、劳动强度低;合理的选用材料、设备的材质和类型。合理性主要表现在材质能满足实现质量目标要求、符合规范规定、能满足设计要求、使用要求和安全性,同时要与预算相结合,对价格和总量进行控制。
3.正确处理好质量与进度、成本控制的关系
在“慢工出巧匠”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传统观念中,如果质量目标定的高、创建质量或安全文明施工奖项就一定要有很大的投入,一切都要使用新的东西,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其实从国家和行业设立奖项的初衷来看,并不提倡高质量就要高投入,而是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责任心、精心操作、细心指导、严格管理、不断创新、持续改进,在同样投入条件下创造出精品工程,当然精品工程不会给你偷工减料的机会,作为现代建筑企业,在市场化时代不应该也不可能通过通过偷工减料的手段来维持企业的生存。质量好了不一定就会进度慢,随着国家普遍对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日趋提高、管理手段不断完善,作为施工企业应该通过不断改进工艺、采用新技术、加强对操作者的技术培训、采用先进的激励机制来挖掘每个操作者的潜力、提高劳动效率,通过严格的自检制度来提高一次性验收合格率、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来保证进度的有序进行和成本的有效控制才是唯一的出路。
4.质量预控
“质量是生命”已成为所有同仁乃至所有行业的共识,控制好了质量就能延续企业生命,而质量预控是整个质量管理环节中的首要一步。要想做好质量预控工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质量标准要明确:有了明确地质量标准,操作者和质量管理者才有了一个统一地、明确地尺度,才能一步到位,不至于出现返工现象。曾有一个项目在装修阶段的内墙粉刷过程中按照一般的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技术管理人员也没有提出任何质量要求和问题,就这样按照施工人员的意志全部完成,到验收时甲方提出要全部达到“优良”标准,结果造成全面返工,再次投入使用的工料增加了一倍还多,人工和材料损失达到几十万元。
4.2编制质量管理规划:质量目标制定后,如何实现质量目标才是质量管理的核心也时项目管理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各阶层人员在本职岗位上编制质量管理的规划,即自己应该做什么工作,各项工作该怎样做、怎样开展,做到什么程度,要求被管理层做哪些、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希望上级管理层提供什么条件、帮助和支持,质量规划要报到上级、发到下级,各级按照各级的管理规划去落实,质量就会处于受控状态。
4.3设置质量控制重点:工程的每一部位、每一分项都很重要,都要有质量保证,但是,因不同的工程使用功能的不同,所处的环境和位置不同,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就要把涉及安全性和影响使用功能的内容作为重要控制点,并制定出具体的要求和措施(如:全数检查、现场全程监督、增加检查频次、加强工序交接验收等),确保重要部位重点监控做到胸有成竹。
4.4样板领路:大面积施工前,先按照拟定的方案和工艺做样板间或样板件,这样能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同时能检验出达到的质量效果。要想起到样板的作用,不仅要对完成的整体样板进行验收、总结。在样板制作的过程中要对样板的每一道工序进行过程监督,这样才能真正发现问题,彻底排除隐患,因为质量问题不仅仅是尺寸和外观偏差的问题,更严重的隐患在于过程中的各道工序是否可靠。比如内墙釉面砖的粘贴,外观检查可能都符合规范要求,如果粘贴前未经过充分湿润,在验收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而在使用一年以后就会出现大面积空鼓脱落。
4.5建立检查验收制度:管理的过程就是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要预测风险、规避风险、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制约人的懒惰和随意性,给人的行为进行正确指导和引导、告诫或惩戒不良行為和后果,所以要建立健全各项检查、验收制度来保证各项管理规划的实施,最终实现质量目标。
4.6过程控制和验收: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精髓就是过程控制,就是由传统的检查结果转变为管理过程,通过对过程的有效控制来实现期望的结果,也就是说只要过程不出偏差,结果就不会错,所以质量管理的主要精力都要放在过程检查和过程验收上,这里的过程检查和验收的含义是对于一个整体项目按照分部、分项和工序层层分解为若干个过程,而每个过程的检查和验收内容要涉及到“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而每个层次的过程控制和验收,都要按照“P、D、C、A”系统进行循环,这样才能达到持续改进、逐步提高,实现最终的质量目标。
5.施工质量与保修投入的关系
由于目前我国建筑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监理业务水平和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质量监督部门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工作就更多的在于满足形式的要求,所以,总会把许多质量问题遗留到竣工后的业主使用过程中。但是,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建筑产品就像普通商品一样,涉及到每一个业主的切身利益,业主也不会包容我们的建筑产品有任何瑕疵,所以,蒙混过关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目前,住宅分户验收制度的出台就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这就要求施工企业的质量观念必须由满足交工转变为满足终端业主的要求,加强自律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出路,只有一次性保证工程质量才会减少保修期内的维修投入,才有希望在保修期过后收回该属于企业利润的保修金,才不至于拿出本该属于企业利润的资金为业主进行房屋修复和损失赔偿。
6.保修期间的成本控制工作重点
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国民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业主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对施工企业在保修期内的工作和传统做法也提出了挑战。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装修材料日新月异,造价水平不断攀升,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给业主造成的损失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几十万元。作为施工企业除了保证工程质量外,在诚信的基础上也应依法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保修期间应成立专职保修机构,在为业主做好保修服务的同时,要做好与使用单位、物业管理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工作,明确工程使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施工企业的保修范围和保修责任,加强对业主使用和装修过程中的巡视,对擅自拆改、改变原状造成房屋损坏和经济损失的情形做好取证工作,以便于分清责任,依法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降低维修成本。
关键词:质量管理;项目成本
1.质量目标的确立原则
一个项目的工程质量目标,不仅取决于工程承包合同对业主的承诺,还取决于施工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和阶段性战略目标,以及市场竞争的需要,所以每个项目开工前都要根据公司的整体质量规划目标,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市场环境和竞争需要制定项目的实质质量目标。然后将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区域、各层次、乃至分项工程和工序。
2.以质量为核心结合预算,合理组织施工、确定施工工艺、选定材料、设备
质量目标确定后,就要以拟定的质量目标为核心组织施工,确定先进合理的工艺。工艺先进性、合理性主要表现在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规范的基础上,要技术成熟、创新领先、易操作、质量可靠、安全性强、节省工料投入、劳动强度低;合理的选用材料、设备的材质和类型。合理性主要表现在材质能满足实现质量目标要求、符合规范规定、能满足设计要求、使用要求和安全性,同时要与预算相结合,对价格和总量进行控制。
3.正确处理好质量与进度、成本控制的关系
在“慢工出巧匠”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传统观念中,如果质量目标定的高、创建质量或安全文明施工奖项就一定要有很大的投入,一切都要使用新的东西,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其实从国家和行业设立奖项的初衷来看,并不提倡高质量就要高投入,而是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责任心、精心操作、细心指导、严格管理、不断创新、持续改进,在同样投入条件下创造出精品工程,当然精品工程不会给你偷工减料的机会,作为现代建筑企业,在市场化时代不应该也不可能通过通过偷工减料的手段来维持企业的生存。质量好了不一定就会进度慢,随着国家普遍对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日趋提高、管理手段不断完善,作为施工企业应该通过不断改进工艺、采用新技术、加强对操作者的技术培训、采用先进的激励机制来挖掘每个操作者的潜力、提高劳动效率,通过严格的自检制度来提高一次性验收合格率、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来保证进度的有序进行和成本的有效控制才是唯一的出路。
4.质量预控
“质量是生命”已成为所有同仁乃至所有行业的共识,控制好了质量就能延续企业生命,而质量预控是整个质量管理环节中的首要一步。要想做好质量预控工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质量标准要明确:有了明确地质量标准,操作者和质量管理者才有了一个统一地、明确地尺度,才能一步到位,不至于出现返工现象。曾有一个项目在装修阶段的内墙粉刷过程中按照一般的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技术管理人员也没有提出任何质量要求和问题,就这样按照施工人员的意志全部完成,到验收时甲方提出要全部达到“优良”标准,结果造成全面返工,再次投入使用的工料增加了一倍还多,人工和材料损失达到几十万元。
4.2编制质量管理规划:质量目标制定后,如何实现质量目标才是质量管理的核心也时项目管理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各阶层人员在本职岗位上编制质量管理的规划,即自己应该做什么工作,各项工作该怎样做、怎样开展,做到什么程度,要求被管理层做哪些、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希望上级管理层提供什么条件、帮助和支持,质量规划要报到上级、发到下级,各级按照各级的管理规划去落实,质量就会处于受控状态。
4.3设置质量控制重点:工程的每一部位、每一分项都很重要,都要有质量保证,但是,因不同的工程使用功能的不同,所处的环境和位置不同,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就要把涉及安全性和影响使用功能的内容作为重要控制点,并制定出具体的要求和措施(如:全数检查、现场全程监督、增加检查频次、加强工序交接验收等),确保重要部位重点监控做到胸有成竹。
4.4样板领路:大面积施工前,先按照拟定的方案和工艺做样板间或样板件,这样能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同时能检验出达到的质量效果。要想起到样板的作用,不仅要对完成的整体样板进行验收、总结。在样板制作的过程中要对样板的每一道工序进行过程监督,这样才能真正发现问题,彻底排除隐患,因为质量问题不仅仅是尺寸和外观偏差的问题,更严重的隐患在于过程中的各道工序是否可靠。比如内墙釉面砖的粘贴,外观检查可能都符合规范要求,如果粘贴前未经过充分湿润,在验收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而在使用一年以后就会出现大面积空鼓脱落。
4.5建立检查验收制度:管理的过程就是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要预测风险、规避风险、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制约人的懒惰和随意性,给人的行为进行正确指导和引导、告诫或惩戒不良行為和后果,所以要建立健全各项检查、验收制度来保证各项管理规划的实施,最终实现质量目标。
4.6过程控制和验收: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精髓就是过程控制,就是由传统的检查结果转变为管理过程,通过对过程的有效控制来实现期望的结果,也就是说只要过程不出偏差,结果就不会错,所以质量管理的主要精力都要放在过程检查和过程验收上,这里的过程检查和验收的含义是对于一个整体项目按照分部、分项和工序层层分解为若干个过程,而每个过程的检查和验收内容要涉及到“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而每个层次的过程控制和验收,都要按照“P、D、C、A”系统进行循环,这样才能达到持续改进、逐步提高,实现最终的质量目标。
5.施工质量与保修投入的关系
由于目前我国建筑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监理业务水平和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质量监督部门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工作就更多的在于满足形式的要求,所以,总会把许多质量问题遗留到竣工后的业主使用过程中。但是,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建筑产品就像普通商品一样,涉及到每一个业主的切身利益,业主也不会包容我们的建筑产品有任何瑕疵,所以,蒙混过关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目前,住宅分户验收制度的出台就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这就要求施工企业的质量观念必须由满足交工转变为满足终端业主的要求,加强自律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出路,只有一次性保证工程质量才会减少保修期内的维修投入,才有希望在保修期过后收回该属于企业利润的保修金,才不至于拿出本该属于企业利润的资金为业主进行房屋修复和损失赔偿。
6.保修期间的成本控制工作重点
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国民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业主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对施工企业在保修期内的工作和传统做法也提出了挑战。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装修材料日新月异,造价水平不断攀升,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给业主造成的损失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几十万元。作为施工企业除了保证工程质量外,在诚信的基础上也应依法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保修期间应成立专职保修机构,在为业主做好保修服务的同时,要做好与使用单位、物业管理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工作,明确工程使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施工企业的保修范围和保修责任,加强对业主使用和装修过程中的巡视,对擅自拆改、改变原状造成房屋损坏和经济损失的情形做好取证工作,以便于分清责任,依法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降低维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