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反映人类生活情感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能够抒发情感、拨人心弦,借助声音这个媒介传达作曲者、作词者、演唱者甚至是听众的情感。音乐,可以表现人类的喜、怒、哀、乐,带给我们听觉的盛宴。小学的课程教育以综合课程为主,音乐也是课程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小学音乐 音乐课堂 教学策略
一、小学生心理特征
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阶段中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还不清晰,感知力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在这一时期的学生注意力仍不稳定、不持久,并且与兴趣成正相关。记忆力方面仍以无意识记、直观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
2、想象、思维的特点
较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力呈现出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等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对于直观形象的记忆变得越来越小,开始学会抽象记忆方式,但是实物仍建立于与感性经验相联的基础之上。
3、情感的特征
伴随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方面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稳定,已经能够初步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不像低年级阶段那样,情感表露很直接,另外,到了小學的高年级之后,学生的道德情感亦开始发展起来,期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与尊重。
4、意志方面
小学阶段学生大多都是精力比较旺盛,活泼好动,遇事融入的感情因素较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易感情用事,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要想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往往要更多的依赖于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通过自身的意志力。
5、性格的特点
在这一阶段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开始学会自我评价,能够通过把自己与身边人的行为进行对比,并独立作出评价。
二、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育措施的实施
1、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习的兴趣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是新课程改革的新的要求,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发挥充分的积极主动性,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开拓思维,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这样必定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氛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欣赏水平和理解能力水平是差不多的,特别突出和特别低的也是极少数,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依据来制定教学计划,从而选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1增强教学内容故事性
对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故事往往是具有很的吸引性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将一些和教学中音乐作品相关的故事结合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比如在音乐中与小动物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编一个与教材中相关的小故事,这样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够使得学生的兴趣的到提高,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小学生对这些音乐作品的理解。
1.2适当的适合可以游戏教学
音乐的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兴趣所无的过程,恰恰相反却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因此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它的互动性,使小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任务与游戏模式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玩游戏的状态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又得到了玩游戏带来的乐趣,必定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效率也能够显著提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学习,设置相应的问题,回答对问题则加相应的分数,分数最高的可以获得一些小奖品,通过这种协同学习的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就有的保证。使学生有更多参与的模式,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音乐教学,将学习音乐变成一个获得快乐的过程,保证小学生音乐课堂的效率。
2、营造教学氛围,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不仅仅适用于语文教学,还适用于音乐教学。在音乐课堂上,营造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快速进入课堂学习中。好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例如,在教授经典名曲《生日快乐》时,由于学生很多都会唱这首歌,可能不怎么注意听老师讲了,在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假设是学生的爸爸妈妈或者某个同学的生日,带领他们进入角色,用感情演唱歌曲。除此之外,教师在教授一些名曲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该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向学生讲解,介绍作者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音乐作品蕴含的丰富内容,在演唱上就更加注意感情的抒发了。
3、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来自生活,源自人的最真实的感受,所以音乐一直是反映人类生活情感的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前学生上音乐课,喜欢唱就动动嘴巴跟着哼几句,而唱完了以后,对这首曲主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全然不知,这样的音乐课,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活动与教学要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近年来,在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广大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也越来越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学习音乐、了解音乐。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不仅仅是教课本上的课程,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教授一些影视名曲、民间歌谣等等。学生可能会看很多动画片或者是经典的电影,而里面的一些插曲、伴奏、主题曲等等,学生或许不怎么留意。课堂上,教师可以请学生讲讲这些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主题曲与主题的联系,这样层层深入,学生不仅对音乐产生兴趣,还可以开阔音乐视野。
4、多元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与组织是课堂顺利完成的有效保证,适当的阶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一名优秀教师所应必备的能力之一,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但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分析教材内容,创设相应教学环境,才能够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小红帽》教学课例,我们可以采用奥尔夫节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节奏训练,通过让学生随着音乐进行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学生个个全神贯注、精神抖擞,展现灵活的教学课堂。
结束语
小学音乐在小学课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而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更是应该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特征等等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梁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小学科学,2011(10):59.
[2]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02):221.
关键词:小学音乐 音乐课堂 教学策略
一、小学生心理特征
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阶段中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还不清晰,感知力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在这一时期的学生注意力仍不稳定、不持久,并且与兴趣成正相关。记忆力方面仍以无意识记、直观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
2、想象、思维的特点
较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力呈现出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等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对于直观形象的记忆变得越来越小,开始学会抽象记忆方式,但是实物仍建立于与感性经验相联的基础之上。
3、情感的特征
伴随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方面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稳定,已经能够初步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不像低年级阶段那样,情感表露很直接,另外,到了小學的高年级之后,学生的道德情感亦开始发展起来,期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与尊重。
4、意志方面
小学阶段学生大多都是精力比较旺盛,活泼好动,遇事融入的感情因素较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易感情用事,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要想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往往要更多的依赖于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通过自身的意志力。
5、性格的特点
在这一阶段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开始学会自我评价,能够通过把自己与身边人的行为进行对比,并独立作出评价。
二、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育措施的实施
1、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习的兴趣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是新课程改革的新的要求,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发挥充分的积极主动性,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开拓思维,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这样必定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氛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欣赏水平和理解能力水平是差不多的,特别突出和特别低的也是极少数,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依据来制定教学计划,从而选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1增强教学内容故事性
对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故事往往是具有很的吸引性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将一些和教学中音乐作品相关的故事结合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比如在音乐中与小动物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编一个与教材中相关的小故事,这样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够使得学生的兴趣的到提高,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小学生对这些音乐作品的理解。
1.2适当的适合可以游戏教学
音乐的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兴趣所无的过程,恰恰相反却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因此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它的互动性,使小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任务与游戏模式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玩游戏的状态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又得到了玩游戏带来的乐趣,必定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效率也能够显著提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学习,设置相应的问题,回答对问题则加相应的分数,分数最高的可以获得一些小奖品,通过这种协同学习的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就有的保证。使学生有更多参与的模式,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音乐教学,将学习音乐变成一个获得快乐的过程,保证小学生音乐课堂的效率。
2、营造教学氛围,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不仅仅适用于语文教学,还适用于音乐教学。在音乐课堂上,营造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快速进入课堂学习中。好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例如,在教授经典名曲《生日快乐》时,由于学生很多都会唱这首歌,可能不怎么注意听老师讲了,在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假设是学生的爸爸妈妈或者某个同学的生日,带领他们进入角色,用感情演唱歌曲。除此之外,教师在教授一些名曲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该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向学生讲解,介绍作者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音乐作品蕴含的丰富内容,在演唱上就更加注意感情的抒发了。
3、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来自生活,源自人的最真实的感受,所以音乐一直是反映人类生活情感的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前学生上音乐课,喜欢唱就动动嘴巴跟着哼几句,而唱完了以后,对这首曲主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全然不知,这样的音乐课,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活动与教学要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近年来,在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广大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也越来越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学习音乐、了解音乐。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不仅仅是教课本上的课程,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教授一些影视名曲、民间歌谣等等。学生可能会看很多动画片或者是经典的电影,而里面的一些插曲、伴奏、主题曲等等,学生或许不怎么留意。课堂上,教师可以请学生讲讲这些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主题曲与主题的联系,这样层层深入,学生不仅对音乐产生兴趣,还可以开阔音乐视野。
4、多元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与组织是课堂顺利完成的有效保证,适当的阶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一名优秀教师所应必备的能力之一,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但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分析教材内容,创设相应教学环境,才能够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小红帽》教学课例,我们可以采用奥尔夫节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节奏训练,通过让学生随着音乐进行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学生个个全神贯注、精神抖擞,展现灵活的教学课堂。
结束语
小学音乐在小学课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而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更是应该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特征等等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梁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小学科学,2011(10):59.
[2]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02):221.